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专毕业后怎么读研究生

必入而叹
心力
专科考研的条件是:专科毕业2年之后,算是达到同等学力的要求,复试肯定要加试相关的专业课基础。所以你最早的是2011报名,参加2012的考试。不过很多学校不收,而且需要英语四级证书,所以你报考之前一定看清楚他的招生简章。 说实话,专科虽然可以考,挺难的,一个是学校不收,即使收的话,要求也很严格,与其这样,不如先升本,还多人也是这样选择的。

研究生该怎么读

名亦不成
班固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个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非一流大学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Research我常说英文research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是寻找,而research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地念书、不停地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历史,所以我就不停地念书、不停督促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地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style,style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style,而是论述清楚。

怎样读第二个硕士

平易恬淡
茅趸王
和你第一次考的时候过程一样——只不过只能考自费。

“硕士在读”怎么翻译

善哉观乎
宗也
Postgraate student是不正确的.Graate 可以是毕业生的意思.2者都不对.英文申请中要显示 硕士在读,应该是I'm pursuing Master of XXX.GOOD LUCK ON your Jobhunting.硕士在读postgraate student

请问什么是专职研究生,怎么读?条件是什么?

爱人
不可耻乎
专职研究生就是普通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考研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一般在每年的10月,现场报名确认在每年11月,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提前报名,一般在9月,具体时间可看教育部通知。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招生单位的规定任选一种。(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专职研究生就是普通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一般单证 普通全日制研究生绝对双证 这两的区别就好比,统招全日制本科与成人教育本科一样啦。。。 就业当然会有区别了 在职研究生嘛,主要针对的是已经上班了的,想混个文凭的那些人。 如果你想靠考研找个好工作 那还是普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研究生的研怎么读

未尝有罪
德力
研究生的研怎么读研拼 音 yán yàn 部 首 石 笔 画 9 释义 [ yán ]1.细磨(mó),碾:~磨。~药。~墨。2.深入地探求:~究。钻~。~京练都(dū)(晋代左思作《三都赋》构思了十二年,后遂用“研京练都”形容经年累月地构思文章)。[ yàn ]古同“砚”,砚台。

怎么样能读研究生!

绝爱
大私枭
如果要读研究生,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呢,好象大多数人都选择读自己原来本科读的专业的研究生。可是,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年可以保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那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读的,因为我虽然不讨厌自己本科的专业,可是也一点都谈不上喜欢,而且分配的前景也不太好。我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而且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仍然对前程一筹莫展,那不过是给自己推迟了面对难找工作的局面的时间而已,最终,你不可能逃过这一劫,你必然要面对现实。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无论是对男同胞还是对女同胞来说,婚姻和职业是否理想,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而总的说来,职业理想与否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工作不理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状况。在一个早就过时落伍的行业里,你累死累活也远没有在新兴行业里的普通人的工资高。不要听信那些辅导员之类的爱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说自己的专业前景多么好,要听听那些已经大四或是已经毕业了的同专业的大师兄师姐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才有真正的参考价值。现实是残酷的,会让许多人清醒,早一点清醒对你绝对有好处,所以请你早一点打听自己的专业去向和分配状况为好。 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聚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房间里,那么你也许适合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该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当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适合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 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如果说在本科时读个好学校比读个好专业更重要,那么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其重要的。在一个没落的行业里,不仅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业相差极大,不可不重视!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以前在浙大学了一个分配很一般的工科,不是电子类,但是我就有一位同学考到了浙大信电系,另一位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因为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 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么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因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没有听说理工科的同学会在这种专业读研究生还会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学得很好,因为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 不过在这些大类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 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什么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考热门的专业的确会前途很好,风险也相对更大些,因为好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使学校差一些也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么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考虑进该类别里相对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得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读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么也可以考虑先考比较有把握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证券业。其他专业也一样,以法律类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类的工作,但是觉得考经济法的研究生难度太大,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然后在读研究生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并且发几篇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就可以了。同一大类里到了研究生差别不大,进入大的行当最重要。当然,如果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听有关情况,并充分复习,直接考这些热门专业,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专业考研并且考分为该专业第一名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选择考何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我有一个老乡和一个高中同学,大学都毕业于上海某著名高校,可是学的都是非常差的工科专业,工作后收入很低,想改专业。在没有辞职,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先后报考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和金融学专业,结果考了两次也没有考上,就没有信心了,最终到现在还只能呆在原单位。我觉得他们的决策有严重失误。他们想换专业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总想一劳永逸,一招致胜。他们并不是那种自己都老觉得自己特牛的那种人,对他们来说,其实只要能考进经济管理类读研究生就可以了,不仅可以改换工作,而且不管学经济管理类的那个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都比原来好得多,即使他们真的非常想进入金融界,也完全可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再朝金融学方向靠。 我知道许多学理工科的学生对这些"文科"专业颇有偏见,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东西,这是大错特错!法律没有很深的学问吗?经济管理没有很深的学问吗?新闻广告没有很深的学问吗?只要你对这些专业的东西钻研得多一些,你就会发现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底洞。 话说回来,如果你的专业分配不好,你学得再好,觉得它有再多学问,你都用不上它们。如果你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里工作一辈子,你的发展机会有限,会很难受的。如果你在毕业后肯定要要转行,那么你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就像我的大学同学,几乎没有几个人干本行,不干本行的同学都活得很滋润,而还在干本行的就很一般化,甚至有一些活得非常落寞。只要是分配一般的系科,情形都大抵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经知道你的专业分配前景很差,那么,请不要只知道埋头读书!请在读书的同时也看看自己未来的路!你理想的职业在哪里?为了实现这个职业理想你该做哪些准备?多学一点能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服务的东西!

读硕士,读什么?怎么读?

大主教
星云
力尽辛苦,终于能进行研究生学习了。然而读硕士研究生,究竟是读什么,又怎么样读呢? 记得刚刚开学的时候,听老师们经常说的一个词汇就是“科学素养”。然而当我去请教什么是科学素养,又怎样培养科学素养呢?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回答,答案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没有办法,只好效法古人“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了。 在上课和进入实验室的初期,有了问题需要自己解决。理论上的不明白之处需要自己查资料、看文献,慢慢去领悟;实验室中所缺少的东西,需要自己去想办法置办。这些对于一个刚刚参加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必须的,但是我有自己的特殊性:经过三年的工作、实践,我需要的是进一步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练自己在科研以及学术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拿写做论文来说吧。真正的工作不是去操作那些实验设备,不是去强调哪些工作去做的如何精确、达到多少的误差(当然,我这是仅仅从我的角度出发,因为我已经经历了三年的训练),而是如何在实验前期去设计实验、如何去获得实验设计的这种思想、以及在实验结束之后如何去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当然这些数据必须是准确的)。一旦获得了设计实验和分析处理数据的问题,我们就能够面对任何未知的课题。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处理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对于未知,我们的这个思维方法都是适用的,它具有普遍的意义。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实验操作的不重要,我只是把实验操作当作次要的矛盾来处理。对于次要矛盾并不是不关注,而是和关注主要矛盾相比投入较少的精力而已。如果得到不到精确的数据,那分析数据的方法就是再科学也只能得到错误的结论而已,因为我们分析的对象已经是错误的了。它不再是事实,而是假象。 读硕士期间最主要的是增加自己的理论深度,对于本专业本研究方向尤其如此。我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三年的工作期间虽然也接受到一些理论上的训练,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不停地进行操作上的锻练。当然实践也能够得出理论,而且理论本来就是来源于实践的。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让实践走了太多的弯路,而且是在摸索和巧合中进行。在举个例子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目前有十条路可以走,我们只能一条一条试着去闯,十条路都走完了,才能找到最近的那条路,有的时候碰巧能早点找对路,但那也仅仅是碰巧而已。当我们去作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可能再去碰巧了。谁又能保证我们在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能碰巧找到适合我们的路呢?写作这一段只有一个目的,既然有的实践是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更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对这种理论深入学习并加以研究从而使得它更好的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呢? 实践的重要性也需要得到重视。举一个例子来说,上届的师兄之所以强于下届的师弟不仅仅是在年龄上,也并不仅仅在于懂得的理论知识多,关键在于他提前接受了实验操作的训练对于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更加了然于胸。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注意什么。这些东西,我们称作经验的总结。这些是通过积累得来的,当然也可以看书,但是书本上的操作规程如果没有实际操作的话,那么对于人的本身来说仍然是纸上谈兵。另外我们的学习级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向同学、师友学习经验。我们本来不必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总结别人已经总结的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总结更为有用的东西。写这一段就是为了说明我们应该勤于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且再前人的基础之上更近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否则仅仅是停住不前。不是有这样一句古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么? 纵观许多的科学家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获得丰硕的成果的同时,在哲学的领域也有建树。像牛顿、莱布尼茨、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家无不是如此。这些人,颇有些入道的感觉。看多了武侠小说才知道这样也是正常的,而且有可能是对自己本专业更好的发挥。有通过联系武功而认识到大道的,有通过练习棋艺而求得心理宁静的,简直是不一而足。看的多了、读得多了、再练习一下自己,才恍然大悟。原来硕士的学习,也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是一个培养自己思想境界、思维境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学习的知识得到丰富、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处理未知问题的素质得到锻练。在我们为了获得这些的同时,由于我们付出了努力,所以不仅获得上述知识、能力等,还获得了工作、学位、名誉等光环。至此我更加理解了前辈的一句话“功、名、利、禄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当我们追求的东西获得的同时,功名利禄是自然而然就随之而来的。因此读硕士应该是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

怎样读研究生?

出曰
泠然善也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国家承认学历(注: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没有学士学位就不能考研。这是极端错误的!)的应届或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的可以以同等学历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一般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书(注:含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自学考试,俗称五大生)后经过二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的学习后。达到本科毕业生的水平才能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只能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对同等学历考生有些高校还要求提交在公共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论文。不允许跨学科报考:且复试时至少要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研究生,但一般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