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折礼乐
一、重视语音,倡导模仿1. 打好语音基础。即教会英语26个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字母教学以5个元音字母为主线,按照字母的顺序逐个教、逐个学,内容包括:字母、单词的重音,英文的规范书写等。音标教学按元音和辅音进行分类教,内容包括: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辅音连缀的读音以及成节音的读音。主要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英语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必要时,教师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音与调做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先让学生听清楚、听准确,了解音的特点(音质、音色、音长、音响),再模仿。模仿时,可以先集体模仿,使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敢于与大家一起大声操练;后个别单独模仿,便于教师检查学生模仿的质量,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纠正。虽然初一年级新生有一定的语音基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确,对这些学生难以读准的语音(如48个国际音标的正确发音以及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教师应该做到耐心仔细。2. 探究拼读规则。它是教学字母、音素、音标之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内容,包括:重音(单词、句子重音)、意群的读音(连读、失去爆破、弱读与同化)、语调(升调、降调)和节奏。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是拼读文字,其词汇的读音与拼写往往不一致,因此不少中小学生由于缺乏拼读能力,而只靠机械记忆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这种做法在开始记字母较少的单词时还有效,但是随着单词逐渐增多、增长,拼写逐渐复杂,学生就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英语水平的两极分化就此开始。因此,在教字母、音素时就开始拼读练习,可以采取“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办法,让学生探究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获得自主发音和拼读的初步技能。从教学第一个单词时,教师简述音节知识,给单词划分音节,及单词重音如何读,以后逐步教学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结合所教单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归纳读音规则。3. 模仿语音语调。学生通过跟读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听录音去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获得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如:领读某个较长的单词、短语或句子时,教师可以先慢速领读一、两遍,让全体学生听清、听懂、模仿得准;再快速领读,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反复操练、大声模仿;最后请学生们按座位以纵排或横排方式进行大声领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领读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机会。当轮到有困难的学生时,教师或同学们帮他(她)一起读,以免个别学困生心理受挫。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儿歌、看听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调的魅力 表示怀疑、震惊、礼貌、冷淡等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最终在语流中模仿并掌握英语丰富的语音与语调。二、组织朗读,要求大声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朗读的作用可不少:一方面,它能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操练,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当别人发出这种信号时,他就能产生“共鸣”,听得明白。另一方面,它还能促进记忆力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注意力容易集中,使读过的语言材料在大脑中产生较深的印象。可以说,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效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一般来讲,朗读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听范读或录音。通过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或录音,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特点,感知内容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确朗读的方法和要点,为朗读的实践练习做准备。2. 教师领读。领读对话时,教师最好整句领读,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时,如果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可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让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熟练、地道地跟读。3. 学生朗读。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朗读。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较大胆的同学树为“小老师”,请他(她)领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一旁监听,等学生领读完之后,再和全体学生通过回忆来指错和纠错。在确保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或语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畅、自然、正确地读好每一个句子。有时可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强的特点,组织大声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大声、大胆、大方朗读。比赛方式很多:男生与女生比、分组比、单个比,为了鼓励和肯定,教师为英语朗读或领读出色的同学发奖品、戴红花;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朗诵比赛、角色扮演小品、排演话剧等形式来增强英语朗读的兴趣等等。只要这样持久坚持,英语朗读必定会带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三、加强背诵,培养语感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它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英语的成败最终落实在是否获得了英语语感,能获得语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就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就能综合性地、整体性地使用英语,驾驭英语语言。但是,语感的获得必须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而逐步获得。对绝大多数中国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便成为学习英语、接受英语、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便捷的途径。背诵可这样操练:1. 透彻理解。首先透彻地理解要背诵的材料。我们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识记,切忌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肯。实验表明,受试者在记忆句子时,开始保留的是句子原话的信息,但他们很快就忘掉这些信息,保存下来的只是句子的意义信息(桂诗春,1991)。可见,储存在记忆中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思。所以,只有对材料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很好地背诵,才能增加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2. 尝试回忆。在进行背诵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不停地朗读是很难记住材料的,因为这是一种较浅水平的信息处理。然而,如果把段落和篇章化整为零,先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诵,再合成整篇背诵,直到成诵为止,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为对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信息就越更长时间地保留在记忆中。曹日昌教授(1964)指出,“试图背诵,一方面由于学习者的积极活动,可以提高更多的建立联系的机会,有利于记忆;另一方面由于试图背诵时更清楚地了解材料的特点与难点,可以更好地分配复习,在难点上多进行诵读”。3. 循环巩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先快后慢”,暂时记住的信息很快就开始遗忘,且开头时遗忘的速度特别快,因此需要及时地复习。若等到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或者完全消失之后再复习,所花的时间就比及时复习所花的时间更多。正所谓“及时一针顶九针”。不仅需要及时复习,还需经常巩固,因为“我们学过的东西,如果经常复习,就可以长期不会忘记”(曹日昌,1964)。总之,以上三大朗读教学策略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养成大声、大胆、大方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自主朗读英语的能力并形成有效的朗读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言道: “教有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日常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只要经常反思和总结,必将摸索出更多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