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周千金
什么是银行业 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编辑]银行业的起源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 银行一词最早始于意大利语Banko,英语转化为Bank。历史上的银行是由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的。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 年的希腊寺庙,已从事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付利息的活动。公元前200年在罗马帝国,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 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这些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银行,但已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 [编辑]近代银行业的发展史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成立的近代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是早期的存款银行。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 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1845年由英国人在广州设立的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银行;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进行对外扩张。 [编辑]中国的银行体系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结构和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按其职能划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次改革,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银行业监管机构,负责地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商业银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机构,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合资银行。共同组成我国银行体系的其他金融机构还包括:信用合作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编辑]网上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1] 产生于1995年、已风靡全球的网络银行(我国称“网上银行”),正伴随着我国网络业的迅速崛起而发展。1998年,招商银行开国内银行之先河,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之后中行、建行、工行出先后推出该项业务。这些不同于以往计算机应用的网上银行,使客户不必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享受每周7 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的银行服务。由于其间广泛运用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银行传统的和创新的业务深入交融,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微观经营和宏观监管。 一、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将产生本质的影响 我国网上银行虽然是商业银行在自身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和创新。但从现实和长远的发展态势看,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观念、业务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员工队伍等都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 网上银行的技术基础,使其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延伸、改良传统的业务,还出现了诸如银证合一、存折炒股、在线支付等新业务。并且其创新的空间还很巨大。同时,网上银行的出现,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正被人们迅速接受,弥补了传统银行业无法或不便涉及的领域,信息容量惊人。可以预料,传统银行业支撑着网上银行业务的快速成长,网上银行也将拉动传统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能否及时、有效地在网上银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关系到能否保持商业银行现有的市场份额,也将决定其未来的市场结构。 从现实看,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有目共睹,并且成为加入WTO后开放银行市场的一块心病。但在新兴的网上银行技术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并且国内银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国外银行进来后,也不可能一下于把网络建起来。因此,加快网上银行的发展步伐,也是迎接WTO的挑战、缩小与国际银行业发展差距的捷径和机会。 2、迫切要求商业银行更新经营、管理观念与管理方式 网上银行具有覆盖面广、客户操作灵活、依靠网络技术、操作的无纸化、虚拟化等特征,使银行原有的管理观念和业务运转方式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对此、显然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银行的业务和管理体系。比如,应由网点的扩张转向网络的扩展;需要更新银行的服务理念,深化服务标准,调整机构建设、成本控制、管理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等思路,主动扬弃、升华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对待这一新生事物。 3、安全与风险防范更为复杂 安全与风险防范是传统银行业经营“三性”之首位要素,在网上银行时代这一要素并没有淡化。这是因为它面对着开放、虚拟、管理松散和不设防的互联网,时刻经受着黑客、网络技术的挑战与考验,具有风险传输快、影响面广等特点,还有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性风险。与传统银行安全问题集中、具体、风险防范环节多等相比,显得更为复杂。1998年,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就将对电子银行与电子货币活动的风险划分为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跨境风险,以及与传统银行相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这些问题,是发展网上银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对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方式提出的新问题和要求 监管和调控的目的是理顺社会行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监管和调控也要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工作方式。1998年3月,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就针对全球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变化,及时把它纳入银行监管的范畴,推出了《电子银行与电子货币活动风险管理》的报告。很显然,面对网上银行的出现和电子货币时代到来,我国对银行业的现有监管和调控方式亦要及时适当调整,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否则,只会束缚这一新事物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网上银行正在并将要对监管和调控银行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并呼唤着这些监管规则的转变。 1、急需一套权威的网上银行风险与安全标准 由于网上银行缩小了银行市场的地理距离,打破了地域界限,使银行市场,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潜在着新的风险。防止银行业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提上议事日程。就目前而言,我国已有的四家网上银行所采用的安全认证方式各不相同,国家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界定。对网上银行的运转行为,也没有相配套的法律做约束和保障,对其中的许多行为和权益将难以公正裁定。网上银行的一系列业务品种也需要确认。面对网上银行的发展,谁是裁判?如何裁判?怎样确保网上银行技术安全的权威性?确定什么样的网上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和机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对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困扰着网上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2、社会货币流通速度将逐渐发生变化 在网络银行时代,由于企业和个人资金划转的效率提高,大大缩短了社会资金的在途时间。毫无疑问,在同样的货币总量条件下,货币的乘数作用被放大,其直接结果是扩大了一定时期的社会货币流量。对此,应引起央行的足够重视,加强监测,增强制定货币政策的准确度。 3、呼唤调整对银行业的监管方式和内容 央行对商业银行现有的监管,主要是针对传统银行,重点是通过对银行机构网点指标增减,业务凭证、报表的检查稽核等方式实施。而在网上银行时代,即使是传统的业务也日益建立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上。机构网点的增加已不十分重要;账务支付的无纸化、处理过程的抽象化,业务量的大幅度增加,均使现有的监管方式在效率、质量、辐射面等方面大打折扣。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权威性面临考验挑战。 由于网络银行是电子化、信息化的产物,使银行业务创新加快。而新的业务品种多突破了现有银行监管的政策法规,比如银证合一的银行卡、存折炒股、网上支付结算等。这些业务又深受社会的喜爱。对此,就不能要求网上银行新业务削足适履;套用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标准。中央银行必须主动研究新情况,调整现有的规则,防止”以不变应万变”。否则只会束缚和妨碍网上银行的发展。 [编辑]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潮[2] 2007年11月12日,美联储批准了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这是15年来首家获准在美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预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开设纽约分行的申请也会很快获准。2007年10月份以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发布了在海外市场的并购消息,交通银行法兰克福、澳门分行、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也相继开业。 2006年,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5.8亿美元,而今年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一笔交易金额就达54.6亿美元。 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大潮已经来临。但是,快速的发展步伐并不意味着高风险。 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的动因 从内部环境来说,迅速改善的经营状况为当前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提供了资金保证。经过1998年以来的改革,中国银行业的主要指标已经有了较大改善。截至2007年6月末,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3%,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8%。在资本充足率方面,达到8%银行的数目已从2003年的8家增长到135家。200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2544.3 亿元,已经达到2006年全年利润的84%。 通过中国政府的注资和上市融资,中国商业银行募集了大量资金。2003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代表中国政府分别向中行、建行、工行注资225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50亿美元。 2006年11月,工行在上海和香港证券市场同时上市,募集220亿美元,为其海外扩张提供了资本。此前,建行、中行、交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均已上市。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有利于中国银行业大举海外扩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大量外资银行造成冲击,贝尔斯登(Bear Stears)、北岩(North Rock)等纷纷开始与中信证券、工行、中行接触,寻求对方收购。美元对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也使中国银行业收购外国银行较为有利。美国存款量最大的25家银行中,8家已经被外资收购,是5年前的2倍。 中国政府近来也在大力促进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和发展境外机构,包括探索采取并购方式参股境外金融机构,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对于中资商业银行海外扩张设立了很低的门槛: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净资产的50%;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申请前一年末资产余额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有合法足额的外汇资金来源;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目前中国国内的金融环境也使海外扩张成为中资银行的战略重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由2005年初的25.8万亿元增加至2007年9月的 39.3万亿元,流动性过剩使中国金融系统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渠道。中国政府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造成国内经济过热,多次采取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这促使国内金融部门把视野转向国外市场。 中国商业银行的外国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高盛作为工行的战略投资者,担任工行入股非洲标准银行的财务顾问,在并购对象选择及具体交易安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美银)作为建行的战略投资者,为了整合双方的亚洲业务,促成了建行成功收购美银亚洲。正是在战略投资方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建议下,中行才会考虑进入飞机租赁行业。 低风险扩张策略 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的基础是高涨的海外需求。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融资需求,使中资银行有了海外发展的客户基础,不会与外资银行发生正面竞争。2005年,据国际金融公司(IFC)调查,中国对外投资企业中58%的企业表示他们在获得融资方面存在困难,77%的企业希望获得长期和中期融资。据统计,过去4年,中国离岸银行和国际融资业务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在地域选择上也体现了其在配合中国客户海外业务需求。商务部《200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投资中90%的非金融类投资分布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占了81.5%。 由于香港在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中行、工行、建行等都把香港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始发地,工行、建行、交行在其海外战略规划中都把亚洲作为了其扩张的战略重点。 中国企业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巨大需求推动了其对非洲等资源富裕地区的投资,中国银行的进入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支持。据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 估计,中国公司只持有非洲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不足2%的份额。 针对于此,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将成立价值10亿美元的全球资源基金,把握南非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低成本的融资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争夺自然资源过程中取得成功。 中国银行业极为注重自身能力与海外扩张方式相适应,在扩张上根据不同市场环境,采取并购和新设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