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什么时候出版

骆驼草
长别离
2011年5月1日《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是2011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维屏。满意请采纳

张剑的出版书 籍

镜中女
我也是
2006:【专著】《T.S.艾略特:诗歌与戏剧的解读》外研社 2004:【合著】《英国文学选集》外研社 2004:【合著】《文学原理教程》外研社 2002:【译著】《现代苏格兰诗歌》外研社 1996:【专著】《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外研社 2013:【专著】《张剑考研英语知识运用与词汇精要》外研社 2014:【专著】《张剑考研阅读理解精练100篇》 外研社2012:【专著】《张剑考研翻译与写作双向突破》外研社 论 文《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和政治的理解》《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改写历史和神话:——评当代英国诗人卡罗尔·安·达菲的<世界之妻>》《外国文学》,《外国文学》2015年 第3期 《当代英国诗歌的多元化与族裔化倾向》《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年01期 《“旋转在静止中”:《四个四重奏》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外国语文》2014.12 《<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外国文学》2014.05 《中英文化的碰撞与协商:解读威廉·燕卜荪的中国经历》《深圳大学学报》2014.01 《威廉·燕卜荪在北京大学:1947-1952——读约翰·哈芬登的<燕卜荪传>》《国外文学》2013.11 《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文化、身份与种族问题》《当代外国文学》2012.07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生态批评》《外国文学》,2012.05 《从政治诗学到多元批评:新中国60年雪莱诗歌研究的考察与分析》,《外国语文》,2011.08 《西方文论关键词 他者》,《外国文学》,2011.01 《真实与虚构:读科尔姆·托宾的新作<布鲁克林>》《外国文学动态》,2010.08 《文学、历史、社会:当代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政治诗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06 《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外国文学》,2010.01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新历史主义批评》《外国文学评论》,2008.11 《翻译与表现:读钱兆明主编<庞德与中国>》《国外文学》,2007.11 《想象的博物馆——读吴元迈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2006.07 《当代英国诗歌的发展:1970-1990》《外国文学评论》1997.08 《干枯的大脑的思索:T.S.艾略特《枯叟》的拯救主题》《外国文学》1997.07 《充满喜剧效果的悲剧——析艾略特<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外国文学评论》1997.02 《T.S.艾略特在西方──艾略特评论史述评》《外国文学评论》1995.05 《艾略特与他的创作》《外国文学》,1995.05 报刊发表:《苏格兰文学、民族主义与后殖民研究》《光明日报》2014.10.13 《科学、理性与“反乌托邦”想象》《光明日报》2013.3.18 《英国的文学与岛国意识》《光明日报》2013.12.02 《苏格兰、历史传统与文学想象》《光明日报》2014.09.15 《惠特曼与美国内战》《光明日报》2012.02.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浪漫幻想与残酷现实》《光明日报》2014.08.18 《威廉·燕卜荪诗歌中的阶级、宗教与政治意识》《中华读书报》2014.09.03 《商业社会、诗歌与人文教育》《中华读书报》2013.06.19 《童话、男性神话与女性主义》《中华读书报》2012.03.07 《金斯堡、<嚎叫>与抗议文化》《中华读书报》2012.08.08 《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中华读书报》2011.03.16 《英国文学、殖民与话语体系》《光明日报》2015.02.07 12版 《“旋转在静止中”:<四个四重奏>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外国语文》,2014年第06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记忆与苦难叙事》《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6日12版) 《美国警察、牛仔传奇与枪支文化》《光明日报》(2015年05月30日12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70周年:记忆与失忆》《光明日报》,2015年8月29日 《从“大熔炉”到“沙拉碗”------英国的移民与多元文化社会》《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9日12版) 《英国文学与英式幽默》《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6日 09 版) 《伦敦塔和英国君主立宪》《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2日12版)

李公昭的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

设准
相入
1. “文本与潜文本的对话——重读薇拉·凯瑟的《我们的一员》”,北京《外国文学评论》,2007, 1(省优秀社科成果3等奖)2. “《满洲里候选人》”与洗脑——从冷战妄想到反恐妄想,《外国文学研究》,2007,43. “分裂的声音:美国内战小说与评论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9, 54. 《朝鲜战争:被遗忘的战争与未被遗忘的文学》,北京:《外国文学》,2008,15. “地狱艺术家:凯茜·埃克的‘叛客’小说及‘恐怖主义’创作策略”,重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16. “美国战争小说研究在中国”《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67. “《莎士比亚与圣经》:莎剧与圣经关系的百科全书”,《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 28. “随作者起舞”,《一本书和一个世界》,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249-2529. “Manchurian Candidate and Brainwashing,”《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610. “美国朝鲜战争战俘小说中的志愿军形象”,《英美文学研究》 2008,711. “墓地狂欢:《巨屋》悖论式的叙述策略”,《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1312. “光荣之路通向坟墓”,《美国文学研究》,2008,413. “战争中的官僚体系与军事逻辑——以《光荣之路》为例”,《文景》, 2008,414. “战争·生态·文学——以美国战争小说为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115.《美国二战占领小说的批判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12

董小英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皆弃而走
姓 名:董小英出生年月:1954年1月6日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学 历:博 士职务职称: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代表作品:《叙述学》、《超语言学》 1975—1978年 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 学习1978—1984年 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 教师1984—1987年 黑龙江大学俄语系 学习1987—1989年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苏联所 科研人员1989—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 学习1993年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科研人员 [ 1] 《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三联书店,1994年[ 2] 《叙事艺术逻辑引论》,社会科学文献,1997年[ 3] 《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2001年[ 4] 《超语言学——叙事学的学理及理解的原理》,440千字,百花文艺出版,2008年 [ 1] 《论陀思若耶夫斯基小说的讽刺风格》,《艺术界》,1986年第4期[ 2] 《不肯就范──巴赫金与后现代情结》,《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第5期[ 3] 《扑克牌的头像──巴赫金与解构情结(之一)》,《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第6期[ 4] 《从公鸡到驴子──巴赫金与解构情结(之二)》,《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第2期[ 5] 《从心所欲,不逾矩?──话语权威忧患情结》,《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第3期[ 6] 《哈扎尔陶罐──梦与疯狂情结》,《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第5期[ 7] 《依样葫芦──<圣书>与阐释情结》,《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第3期[ 8] 《游戏规则──维特根斯坦与语言游戏情结》,《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第4期[ 9] 《特洛伊木马之训──后现代与解构情结》,《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第2期[10] 《罗琳的魔法石》,12千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九辑,2008年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 《修辞立其治》,22千字,《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二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2008年[12] 《多义表述与超常推理》, 21千字,《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2006年

冯建明的独著论文

瞻明
玫瑰碗
(刊于北大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集刊)2011年:《论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塑造艺术》.《作家》, 2011年4月号(下半月刊)2011年:《“豹尾”与叙事》.《飞天》, 2011年2月号下2011年:《“凤头”与叙事》.《名作欣赏》, 2011年第1期(中旬)2010年:《梦中的你、我、他》.《时代文学》, 2010年第9期(下)2010年:《矛与盾——评<为芬尼根守灵>中的兄弟相迫》.《作家》, 2010年8月号(下半月刊)2010年:《“4”与史》.《山花》, 2010年第7期(下半月)2010年:《论乔伊斯小说的“夜”与“昼”》.《贵州社会科学》, 2010年第5期2010年:《形与意》.《时代文学》, 2010年第4期(上)2010年:《变形与升华》.《名作欣赏》, 2010年第3期(中旬)2009年:《化平淡为神奇——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开放式结局的艺术构思》.《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年秋(第11集)2008年:《乔伊斯对理性的观照》.《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07年:《乔伊斯<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开头的构思艺术》.《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004年:《论<尤利西斯>结局中“女性的‘Yes’”》.《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004年:《<为芬尼根守灵>的诗歌特征》.《外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3期

黄梅的专著及论文

边防站
太空梦
[ 1] 《英美文学研究三十年》(与钱满素,王义国合写),《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3集(1981),432- 466页[ 2] 《怪诞--现代美国南方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外国文学集刊》第5集(1982)[ 3] 《当代英国戏剧概况》,《外国戏剧》, 1983年3期[ 4] 《弗兰纳里. 奥康纳--南方的预言家》,《美国当代小说家论》(钱满素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 Transforming the Cinderella Dream (Rutgers UP, 1990)(《灰姑娘梦的演变》)[ 6] 《女人和小说》(浙江文艺,1991),文集[ 7] 《班恩的[奥鲁诺克]:时空定位和身份错位》,《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2期[ 8] 《现代主义浪潮下:英国小说研究 1914-1950》(社科,1995,);编辑并撰写序言《回顾现代英国小说》、《瑞斯的小说和黑色语言》和《坍缩的世界, 锁闭的樊笼》[ 9] 《不肯进取》(辽宁教育,1996),文集[10] 《“下海”,浮沉和悔罪——漫话笛福漂流记》,《读书》1996年2期。《金钱世界中的讽刺家》,《读书》1996年9期[11] 《从比琳达的虚荣消费说开去》,《读书》1997年4期[12] 《她和国王——从<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看“作者莱辛”》;《<小世界>中的“后现代”话题》,收入《现代主义之后》(陆建德编,社科,1997)[13] 《推敲“自我”:小说在十八世纪的英国》(三联,2003)。(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 《漫步芒果街》(导读),见《芒果街》(译林,2006),283-294[15] 《双重迷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文集[16] 《萨维奇小姐》,《书城》2007/4[17] 《还有简·卡莱尔》,《书城》2007/5[18] 《<现代运动>序言》,《牛津英国文学史》卷10(外语教研社,2007/6)[19] 《塞耶斯(上):从破案开始》,《中华读书报》2007/12/12[20] 《塞耶斯(下):制谜者的秘密》,《中华读书报》07/12/19[21] 《莱辛与猫》,多·莱辛:《特别的猫》(浙江文艺,2008)[22]《〈爱玛〉中的长者》,《外国文学评论》2008/04[23] 《简·奥斯丁:起居室里的写者》,《中华读书报》2007/9/19[24]《“英雄”的演化:从茉儿到帕梅拉》,《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秋,#11)65-92页[25]《起居室里的写者》,东方出版社,2010年1月,文集

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的官方连词方式有人知道吗?

电瓶车
金环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筚路蓝缕,奋发有为,现已发展成一所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大学,蜚声海内外。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94年正式更为现名。六十余年书香翰墨、桃李芬芳,上海外国语大学已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学院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优质资源,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专家专门设计语言培训课程。学院师资均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具有丰富的外语教学经验。学院针对留学对象国的不同要求,开设各类课程,对学生实行英语强化训练,同时开设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学院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在各项目学习一至二年,主要进行外语强化训练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完规定课程、通过相关考核并符合签证条件者,学院将向外方大学推荐。符合条件者升入本科继续学习。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获得对方大学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学院对学生实行严格、规范的大学管理,配备专职辅导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独立、自律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上外各类校园文体活动,充分融入大学学习氛围。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筚路蓝缕,奋发有为,现已发展成一所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大学,蜚声海内外。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94年正式更为现名。六十余年书香翰墨、桃李芬芳,上海外国语大学已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其中:语言类专业(24个):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波斯语、朝鲜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越南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汉语、对外汉语、翻译、商务英语。非语言类专业(1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英语教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公共关系、会计学。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下设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下设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翻译硕士(MTI)、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同类院校中确立并保持着卓越的学术地位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共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设有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语言研究院、文学研究院、中东研究所、跨文化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等数十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研究领域涉及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目前编辑出版《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国际观察》、《中国比较文学》、《阿拉伯世界研究》、《中东与伊斯兰研究》(英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东方翻译》、《外语测试与教学》、《外语战略动态》等11种学术期刊,在学界享有盛誉。学校还拥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发行出版的各类专业教材、学术著作影响广泛。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共有教学院(系)21个:英语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东方语学院、俄语系、法语系、德语系、西方语系、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及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院(筹)、网络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继续教育学院、海外合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和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民办独立学院);4个直属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社会科学部、出国人员培训部、出国人员集训部。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已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15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往来。学校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合作开设了四所海外孔子学院,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问两篇文章 <祭妹文><哭小弟>

田开之曰
高兴
  《祭妹文》抒发对妹妹的深切怀念。情真意切,哀婉酸楚,十分感人。  《哭小弟》是对小弟事迹的回忆,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互组接,来赞美小弟的无私奉贤的精神,表达对小弟英年早逝的悲痛之情和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由衷的关注。  《祭妹文》作者 袁枚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灵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评《随园诗话》。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  《哭小弟》作者 宗璞  我面前摆着一张名片,是小弟前年出国考察时用的。名片依旧,小弟却再也不能用它了。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轮得到小弟!他刚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呵!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经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呵!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 到逝世,真象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1”他高兴地叫道。  在泉水缓缓地流淌中,我们从小学,中学而大学,大部时间都在一个学校。毕业后就各奔前程了。不知不觉间,听到人家称小弟为强度专家,不知不觉间,他担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将来。这几年,父亲和我倒是常谈到,只要环境许可,:小弟是会为国家做出点实际的事的。却不料,本是最年幼的他,竟先我们而离去了。  去年夏天,得知他患病后,因为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于8月20日到西安。记得有一辆坐满了人的车来接我。我当时奇怪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原来他们都是去看小弟的。到医院后,有人进病房握手,有人只在房门口默默地站一站,他们怕打扰病人,但他们一定得来看一眼。  手术时,有航空科学研究院、623所、631所的代表,弟妹、侄女和我在手术室外,还有一辆轿车在医院门口。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小弟如果需要把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但是一切都没有用。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我忽然觉得一阵胸闷,几乎透不过气来——这是在穷乡僻壤为祖国贡献着才华、血汗和生命的人呵,怎么能让这致命的东西在他身体里长到这样大!  我知道这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艰苦,也知道住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工作之劳累,还可以想象每一点工作的进展都要经过十分恼人的迂回曲折。但我没有想到,小弟不但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而且把性命交付在这里了。他手术后回京在家休养,不到半年,就复发了。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象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等呵等呵,盼呵盼呵,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转,只希望能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航空界从莫文祥同志起,还有空军领导同志都极关心他,各个方面包括医务界的朋友们也曾热情相助,我还往海外求医。然而错过了治疗时机,药石再难奏效。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要他“回陕西去”。小弟说起这话时仍然面带笑容,毫不介意。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他始终没有丧失生的愿望,他还没有累够。  小弟生于北京,1952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他填志愿到西南,后来分配在东北,以后又调到成都、调到陕西。虽然他的血没有流在祖国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洒遍全国,他的精力的一点一滴都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了。个人的功绩总是有限的,也许燃尽:了自己,也不能给人一点光亮,可总是为以后的绚烂的光辉做了一点积累吧。我不大明白各种工业的复杂性,但我明白,任何事业也不是只坐在北京就能够建树的。  我曾经非常希望小弟调回北京,分我侍奉老父的重担。他是儿子,三十年在外奔波,他不该尽些家庭的责任么?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来”,“问小弟”。有时只要想到有他可问,也就安心了。现在还怎能得到这样的心安?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他的思念是深的,苦的,我知道,虽然他不说,现在他永远失去他的最宝贝的小儿子了。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他素来的可倚可靠会给我安慰。哪里知道,却是他先迈过了那道门槛呵!  1982年10月28日上午七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自1974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句问话:“今天小弟怎么样?”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再没有弟弟可以依靠了,再不能指望他来分担我的责任了。  父亲为他写了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唯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他是积劳成疾,也是积郁成疾。他一天三段紧张地工作,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每有大型试验,他事先检查到每一个螺丝钉,每一块胶布。他是三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他曾有远见地提出多种型号研究。有一项他任主任工程师的课题研制获国防工办和三机部科技一等奖。同时他也是623所党委委员,需要在会议桌上坦率而又让人能接受地说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 意见。我常想,能够“双肩挑”,是我们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特点。我们是在“又红又专”的要求下长大的。当然,有的人永远也没有能达到要求,象我。大多数人则挑起过重的担子,在崎岖的、荆棘丛生的,有时是此路不通的山路上行走。那几年的批判斗争是有远期效果的。他们不只是生活艰苦,过于劳累,还要担惊受怕,心里塞满想不通的事,谁又能经得起呢!  小弟入医院前,正负责组织航空工业部系统的一个课题组,他任主任工程师。他的一个同志写信给我说,1981年夏天,西安一带出奇的热,几乎所有的人晚上都到室外乘凉,只有“我们的老冯”坚持伏案看资料,“有一天晚上,我去他家汇报工作,得知他经常胃痛,有时从睡眠中痛醒,工作中有时会痛得大汗淋漓,挺—·会儿,又接着做了。天啊!谁又知道这是癌症!我只淡淡地说该上医院看看;回想起来,我心里很内疚,我对不起老冯,也对不起您!”  这位不相识的好同志的话使我痛哭失声!我也恨自己,恨自己没有早想到癌症对我们家族的威胁,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该定期检查。云山阻隔,我一直以为小弟是健康的。其实他早感不适,已去过他该去的医疗单位。区一级的说他胃下垂,县一级的说是肾游走。以小弟之为人,当然不会大惊小怪,惊动大家,后来在弟妹的催促下,乘工作之便到西安检查,才做手术。如果早一年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弟还可以再为祖国工作二十年!  往者已矣,小弟一生,从没有“埋怨”过谁,也没有“埋怨”过自己,这是他的美德之一。他在病中写的诗中有两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他没有恨事。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历史正是由这些人写成的。  小弟白面长身,美丰仪,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父亲在挽联中说他是“全才罕遇”,实非夸张。如果他有三次生命,他的多方面的才能和精力也是用不完的,可就这一辈子,也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和施展。他病危弥留的时间很长,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他不甘心!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是他一个呵!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 “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已经是迟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这些天,读到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读到了《痛惜之余的愿望》,稍得安慰。我盼“愿望”能成为事实。我想需要“痛惜”的事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小弟,我不哭!  1982年11月  《哭小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文:“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现在却轮到了小弟,他刚刚五十岁。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冯友兰先生在挽联中称赞这位儿子“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这位五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宗璞在间断叙述了小弟弟身前身后之后,写了如下的话:“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至哀无文,宗璞这些话没有任何修饰,却非常感人。  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原籍河南省唐河县。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1981年调到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写有《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等小说。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为会员。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经澳中理事会、英中文化协会邀请,于1981、1984年访问澳大利亚与英国。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许磊是导演糸哪一届的

汝唯莫必
大教堂
看书方面建议你选择<>,是北电老师编的。影评是绝对考的,这个是要练习的,观片量要增加,看一部电影就写一篇影评,不论长短一定要写,不写不会又进步,多写多看。补充: 想学电影应该从基础理论开始,毕竟再高级一点就是拍摄制作了,只看操作看不见理论。下面书目有一部分是我学习过的,还有很多是搜集整理的,买书就是这样,老点的很难买到,建议你按如下类别进行选择:美术流派、电影流派、电影史、文学基础、摄影基础、视听语言、电影文学、独立制片。有了这些种类就很全面了,其他没必要全都去看,再重申一下,电影艺术不是理论而是意识和思想、拍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创造而非意识!——拍和学不是一回事 《电影学导论》 作者:陈晓云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影视批评学》李道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 作者:克里斯丁.麦茨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荣誉》 苏牧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影视类型学》 郝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电影编剧写作基础》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西方电影史》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邵牧君其他著作:《西方电影史概论》、《美国电影史事拾零》、《银海游:电影论文集》、《禁止放映》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电视制作手册》刘舜发 陈熙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晔、赵民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影语言》——世界电影理论名著译丛(崔君衍 主编) [法]马塞尔·马尔丹 著 何振金 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教材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8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68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68 元 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 刘烈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5 元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5 元 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 张江艺、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8 元 中国电影地域纷呈——映画神州 张江艺 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6 元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 郦苏元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5 元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作 者: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术概论 李胜利 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4 元 影视艺术概论——新闻传播学丛书 倪祥保 苏州大学出版社 21 元 艺术概论——电影学院教材 作者崔卫平艺术概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王宏建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30 元 艺术概论 孙美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4 元 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西方艺术史论名著)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 潘耀昌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9.8 元 美术概论 岭南美术出版社 45 元 美术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 徐代 学林出版社 27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8 元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68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6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5 元 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 刘烈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8 元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 元 影300——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 钭江明 主编 南方都市报中国电影百年专题策划 复旦大学出版社 36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5 元 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 张江艺、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8 元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 郦苏元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5 元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童庆炳 主编 李衍柱、曲本陆、曹廷华、王一川 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8 元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修订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辅导 秦为忠 主编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14.8 元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的历史沿革(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程正民、程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文学理论教程 主编:赵炎秋 毛宣国 副主编:陈果安 编委:陈湘生、赖力行、禹雄华 岳麓书社 27 元 文学理论教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王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3.5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 张少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6 元 文学理论基础(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阎嘉 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8 元 文学理论(文艺学系列教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刘安海、孙文宪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5 元 文学理论 姚文放 江苏教育出版社 13.9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册) 张少康、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5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册) 张少康、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5 元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4版)(英美文学文库) 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Peter Brooker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9 元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未名译库·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系列 [英]拉曼·塞尔登 编 刘象愚、陈永国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33 元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影印本)——中国现代文史资料丛书(乙种) 胡适 上海文艺出版社 26 元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21世纪文学系列教材) 陶东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新世纪电影学论丛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电影艺术基础理论系列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4 元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4+1电影(“4+1”英语学习法系列从书)——新东方学校英语文库 主编:杜伟 编著:王荔南、刘华阳 新华出版社 33 元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经典新读.文学课堂 夏衍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元 电影文化诗学——当代影视论丛 袁玉琴 中国电影出版社 26 元 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复旦博学) 魏永征、李丹林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38 元 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丛书 主编:胡星亮 撰稿:胡星亮、周振华、洪宏、李燕、陈捷、张时民 中华书局 29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电影学导论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8 元 电影表演心理研究——电影学新论丛书 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5 元 当代电影理论文选——电影学书系 主编:胡克、张卫、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9.8 元 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黄匡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39 元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潘天强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游飞、蔡卫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影视摄影技术 毕根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 刘书亮 中国电影出版社数字影视摄影教程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论电影艺术》 《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影视导演基础》 《导演学基础教程》 《必背文艺常识》 《中外电影简史》 《影评写作与讲解》 《影评范文30篇》 《面试大全》 《戏剧故事写作》 《叙事散文写作》 《导演明星介绍》 教学安排:(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主要课程设置: 《导演剧作》《视听语言》 《导演表演》 《导演创作》《导演艺术讲座》 《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声音》 《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纪录片创作》《影视剪辑》《影片赏析》《大师研究》《制作实习辅导》 2、创作实习: 第二学期拍摄5分钟作业 第三学期拍摄15分钟作业 第四学期以后拍摄30分钟作业 3、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影片观摩、拉片、创作实习 PS:这是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 这个答案我看到过了,书是很具体,但我不知道从哪本入手。请问你了解吗? 回答: 当然是《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了但就像我一开始说的,你还是先多看电影多写影评,考试时必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