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于
1、上课&科研 需要上课,培养计划会规定需修满一定学分。但目前国内的情况是,研究生的课程普遍比较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部分认为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规定,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主要是由于研究生的具体研究内容通常是一个很具体的课题,而上课能学到的东西是比较宏观的方法论的东西。我自己五年制直博,第一年就把大部分学分修满了,从第二年开始主要进行科研工作。 研究方面,硕士生由于学习年限较短(两年到三年),进行的不会很深入,尤其是我了解的某些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硕士生,整个研究生阶段都几乎没有做什么研究工作,上课之余的时间都用来实习了,最后一个学期做一个学位论文即可。而理工科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上课之外的时间就是天天在做实验、看文献、写论文,偶尔去参加学术会议。这种生活很考验人。 我所在的实验室氛围还算宽松,人员构成相对简单,硕士、博士加起来十个人左右,有时会有一个博士后,就一个导师,没有什么大老板、小老板的(研究生普遍把导师叫老板,我倒不觉得这是铜臭气,有时候甚至觉得是亲昵的称呼,这取决于跟导师关系如何吧)。老板跟我们的关系很融洽,也没有严格规定上下班时间,大家一般九点左右到实验室,晚上十点十一点离开。这期间也不是完全工作状态,刷微博、看八卦什么的也是有的。但忙起来的时候也有人通宵做实验的。据我所知,有很多实验室的管理更为严格,上下班刷卡,迟到、玩游戏等要扣工资(工资的事后面再说)。 2、考核&淘汰 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课程成绩、发表论文情况、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 课程考核这个基本都没什么问题,及格就行,我所在的学校即使评奖学金什么的也基本上不看成绩。但也听说过,有个学校某门数学课特别难,但老师人特别好,如果你考试不及格的话,他就会给你打电话,让你找导师开个证明,说生病啊或怎样,这一年的成绩就不算数,下一年重新修。有一年某个导师三个学生这门课都挂了,都去找导师开证明,导师快气炸了。 发表论文情况通常是研究生院的规定、院系的规定和老师自己定的规定一级比一级要求高。我们这的硕士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博士的话,研究生院的规定是两篇SCI或者一篇影响因子3以上的,院系的规定貌似是三篇(哎呀还貌似,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规定还想不想毕业了),而我们导师的规定是在达到院系规定的基础上要发到指定的几个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才可以(不过我们导师人好,之前有人并没达到要求也毕业了)。最终拍板的人还是导师,导师让毕业才有可能毕业。很多人是这个环节没过去而延期的,像我们五年制的,延期到第六年还可以有奖学金抵扣学费,超过第六年就要自己交学费了,最多可以延到第八年,超过八年就无法得到学位了。我们学校八年抗战的人也是有的。谢天谢地,目前为止我们实验室还没有延期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位论文的评审及答辩。硕士论文的评审专家不少于两人,至少要有一名校外专家;博士的评审专家不少于五人,至少要有两名校外专家,而且是匿名评审哦!你不知道你的论文被谁审,评审的专家也不知道审的是谁的论文。收回的评审意见中,如果有一名评审专家持否定意见,则再增加一名评审专家。在全部收回的论文评阅书中如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评阅人(含增聘评阅人)持否定意见,本次申请无效。恭喜你,再来一次哦! 评审过了的话就是答辩了,硕士的答辩委员会应由三人以上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四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应以校内专家为主;博士的答辩委员会应由五人或以上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六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应以校内专家为主,并包含至少两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对是否通过答辩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方为通过。通不过的话,答辩委员会再次表决,如果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的话可以半年或一年内再来一次哦!如果还没通过的话,如果满足硕士毕业的要求的话,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这是正常的考核和淘汰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些人中途退出,在我身边不算多。我见过最奇葩的一件事是一个学生搞砸了一件事,被老师勒令休学一年,一年之内不准出现在实验室。 3、学费&收入 我印象中,我开始读研的那个年代,研究生是分公费的和自费的,入学成绩排在前面的才能享受公费,另外一些专业硕士好像也是自费的。我所在的学校,所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学业奖学金,分为不同等级,硕士的最低一级正好cover学费,上面两级算下来每个月还能有几百到一千块钱生活费;博士的扣除学费之后都还能有生活费,一千到两千(按十个月计)。听说从14年起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学费都将自费,我大概看了一下政策,其实和我们现在差不多,虽然说是学费自费,但会有补助,还是能够cover学费的。 有些导师科研经费充裕,学生参与课题导师会另外发一些劳务。我知道的某个计算机科学的实验室是按学生的工作量发工资的。人文社科的导师通常没那么多经费,我有个朋友读英语相关专业的硕士,元旦还是什么节日啊,课题组一起吃饭,吃完之后导师说:“要不咱们AA吧?”他们慌忙说:“老师,我们请您!”在这个问题 第一次见导师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