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

窖者
骆驼草
研究生选择导师,其实原研究生没有选择导师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学院给安排,只要是听从导师的安排就可以了

一个研究生导师是不是带不同届的学生的

挈水若抽
没阶
一般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带多届学生的,平且每届还不止一个。如我们的导师,一共带了3届共十几个研究生

如果想申请做一个导师的研究生,该怎么做,具体点注意哪些方面

谶纬
宝贝儿
首先,你要对该老师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查看老师的个人经历、或者向该老师所带的其他学生打听加以了解:有何行政职务、做过哪些项目和课题、研究方向、历年来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本科什么专业,喜欢招男生还是女生、有没有带自己的学生做过课题,对自己的学生怎么样等等。第二,你要让导师知道有你这个人,而且你非常想当他的学生。这个就可以通过给老师发邮件、过节发短信等等,表达你对他的仰慕,十分想跟他。还可以找你们师兄师姐引荐。第三,了解你们专业其他同学选导师的动向。我们学校是双向选择。就是学生先选导师,然后导师再挑学生。一般会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等。你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动向以后,比较不容易扎堆。最后,祝你成功选到合心意的导师。

想问下一般研究生导师都是一人一个办公室还是好多人一个办公室呀

美人关
妄称文武
要看很多方面吧,首先,导师是否有行政级别,要是院长,一般都是自己一个办公室。其次,就得看学校的设施了,要是学校环境较好,一般两个导师一个办公室,有些老校区也存在多人一个办公室的情况。这个不好说吧,分级别的,我导师是院长就自己一个屋子

研究生有几个导师?

咯咯咯
五蕴
呵呵,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问题呢。一般是问一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

硕士生导师一般可以带几个学生?

风起北方
芒草
分析了一个热门的考研现象

怎么做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穷桎不行
独见晓焉
最近听了很多关于研究生导师的负面新闻。大部分多是认为导师过于功利,严苛。自己毕业没多久,在大学当青椒,深感不易,一年到头,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学生跟我一样不易。为参加一个国际竞赛,更是累的要死,一组人包括我轮流感冒了一轮。可每次到实验室,我又是总会想知道他们的进展,尤其是研一的和博士,改论文改的烦了也会控制不住脾气,尤其是博士。记得带的前两个研究生,都是半路转过来的。但其实却是很努力的。只是任务难度太大会当机。找到方向后努力了,都发了领域顶级期刊论文,也都找了理想的工作,有了想要的前程。现在带的四个研一的,都很努力,每人一篇三区sci在投,还有一人基础差点,但也开始整理实验结果了,博一的这个,半年投了三篇,已经中了两篇ieee transactions了。大老板吃饭时,让我多关注下他,别太努力了??我也很矛盾,我带的学生大部分是从下面学校上来的,他们自身基础一般,但都有一股子韧性。所以逼一逼他们就自觉的在努力了。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错了,研究生研一就要求他们出成果,在我那时读研时也是没有的事。可实际上,学生们其实能做到,我觉的他们这样的话能拿到国奖,更别提毕业了,我自己也得了科研成果,似乎对双方都好。只是我们大家都要很辛苦。谈到留学生读博,我没有强留过学生,因为目前为止我觉的研究生博士都差不多,只要他们都很努力。所以只要有学生就行了,硕士博士都能作出漂亮工作,只是好的想法会优先给博士来做,也许哪天我会碰上一个极懒的,那时我想我也不知道怎么带了??再说说我那博士,读了半年就开始掉头发了。他跟我说压力大,买了中药吃了。最近问他,他说好多了,没在吃药了,换了洗发水。我想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我头发比较多??这是个极其努力的学生。我有时也有在想,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带的两个博士,都有过一次跟我狠改论文的经历,早上改到晚上十点,只吃一顿中饭。他们估计都饿晕了,可是不这么弄这两篇论文可能一个月都弄不完,因为来回修改的效率太低了,给的意见,他们有时都读不懂。只有面对面一句一句,才能沟通最顺畅。而我又是不把事情做完不罢休的。读研读博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导师特别严的时候,但我读研最累的时候实际上是读了一年半仍然没有成果的时候,到后来读博,我发现只要有好的想法,我会很累,但心是开心的,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否和我一样。如果不是,也许我真该让他们别那么努力了,也许能毕业就行了?想起了大佛普拉斯里的一句话,具体怎么说已经记不清了,大意如下: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可以设计出极其复杂的机器,帮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仍然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去探索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不知道学生们的内心究竟是如何看待我这个老师的,也许他们觉的不公平,很累,读个研,读个博,要死那么多脑细胞,也许他们觉的通过努力,在国际竞赛拿个名次。发几篇高水平论文是件很有逼格的事。可是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毕竟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我只希望师生能够相互体谅,大家其实都是不易,为何非要你是茅我是盾??话说去年又从大老板那接了一个比我还大一届的博士,人很好,可是读了快八年了,还没文章,急于毕业,但却仍不够努力,我也不好催他,不过好歹让他从家来了学校,现在终于有篇可以近期投的小论文了,他心态应该是很好的,家庭条件也好,所以博士读了这么久还没毕业,也没见他有特别大的心理压力。在此祝愿他的文章能顺利吧,早日毕业。

一个一般院校,硕士生导师带一个硕士每月学校给导师补助多少钱?

充满天地
火鸡
我们学校是300

研究生选导师需要考量哪些标准

阮籍
而今非也
首先要了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经费。"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记得我读研期间,有的同学老师经费不足,每次用食盐都得到处借,一不小心,多买了几瓶溶剂都得想办法卖掉或交换成其他试剂,严重地分散了工作精力和影响了工作效率。钱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选取一个有足够财力的老师是必要的。现代的科研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从实验试剂仪器到结果分析测试,都需要花费。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课题内容。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的课题,通常只是看了看题目觉得很炫,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往往都是失望。开个玩笑,比如一个题目"基于天然高分子原料的多孔材料",看上去不错,可是实际上它的本质有可能就是做冻豆腐的,因此题目是靠不住的,"标题党"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我认为了解导师的课题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搞清楚导师做的课题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工科还是理科对个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公司、军队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创新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由于我自己是理学出身,因此可以举出很多理科的好处优点,但如果在这里一一列举这样对工科有失公允,影响大家的判断。总体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长,单从就业角度上看,两者倒是区别不大。我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都是理学学位,我的同学里有的研究偏工一些,有的研究偏理一些,但是他们的就业方向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偏工的也有在大学任职的,偏理的也有进公司工作的。其次要尽量选择一个研究水平高的课题。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我就觉得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受益终身。衡量研究水平的高低其实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和数量,比如发表文章的SCI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等。特别是偏理的导师,文章是一个关键指标。对于偏工的导师可以用发表专利的情况来判断。二是导师获得的资助情况。比如,国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国家面上项目,省级市级基金,军工项目,企业的横向课题等。拥有的基金档次越高通常说明导师的工作水平和意义越高。项目的档次基本与基金发放部门的级别和资助金额的多少相一致的。比如国家级项目要优于市级项目,而几百万的大项目要优于几十万的普通项目。再次了解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得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的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越好。有的题目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到了实验阶段,工作中接触的实验内容简单,测试方法手段单一,这样的题目就不利于以后的发展。相反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丰富,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再者了解导师的指导风格。读一个研究生少则两年三年,多则五年六年,而且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谁也不想在不愉快中渡过。因此在你选择进入导师的研究小组之前,最好从各个渠道了解一下导师的风格和这个科研小组的氛围是否与你合拍。我把导师大致分为两个类型:"放养"型和"圈养"型。前者是指导师给学生的只有科研课题和方向而没有具体研究方案,导师会定期或在关键时刻给学生指导意见。相反"圈养"型的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较细致具体,从方案设计到实验方法都予以安排辅导。"放养"型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极大地锻炼,而"圈养"的同学会能从导师那里学到的试验技巧。从研究小组的氛围讲,有的组像大家庭,平等合作,有的组像私企,竞争气氛浓厚。无论是指导风格还是组内氛围,都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在于个人的把握。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师,有的是开组会定期沟通等等。大家选择知名导师时,一定先了解清楚这些情况。有些同学进入科研小组后发现指导工作的不是报考的导师而是其他老师,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者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其实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是正常的,只是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情况,以免不必要的烦恼。在一些情况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轻的导师,他们精力旺盛,工作欲望强,实验中也亲力亲为,而且学生少,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也大,这些对研究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最后了解导师的毕业生去向。这是一个终极标准。现在毕业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完全是但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毕业生的去向在一个稳定成熟的研究小组里是比较有传统的。比如我当初的导师的学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里任教的就比较多,而我的理想也一直是想搞科研工作,这样的导师就恰好适合我。又比如我知道一名老师,他与宝洁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要选送毕业生到宝洁去,如果你的理想是进外企工作,那么显然这样的导师是再合适不过了。要了解以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浏览老师主页,与师兄师姐,老乡等交谈,参观导师实验室,与一些老师长辈甚者导师本人交流等许多手段获得。每种方式都会有有帮助,不能偏信某种方式,综合在一起考虑才是上策。我发现许多同学就是找老乡聊聊然后就定了,要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见解是片面的,如果你只有找老乡的渠道,至少也要多找几个。如果有条件,在暑期或课余时间到感兴趣的导师那里去实习工作一段时间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我当初就是暑假在导师那里做实验,最后留下来的。现在回头看起来,这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之一。各个高校网都有导师专业介绍,你可以看各个导师的研究方向,项目,还有论文可以下载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尽量避开冷门专业,评估一下就业形势选方向,大牛一般都有资源,毕业找工作会相对容易,但这些大牛名额有限,竞争激烈,最好提前联系导师看他是否对你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