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马克思传4000字怎么写?

亦趋
由馀
马克思传4000字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读书笔记之一 ---《马克思传》 关于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的不少,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我看的这本是198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张光明主编的。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当然,序言就明确表明这是一本适合中等水平读都看的书,不是专门用来搞研究的。所以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相信初学者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激起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作品的欲望。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2001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读了《马克思传》,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很少,需要不断提高,而且读书的广度也要增加。不会写 啊

在耶拿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单行道
而逆王意
希望下面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学校位于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州府凤凰城(菲尼克斯)远近闻名,临近大峡谷、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这里气候适宜, 阳光充足, 风景秀丽, 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胜地, 享有全美最大最佳的五所大学城之一的美誉。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所男女共学公立研究型大学。该校由分散在凤凰城大都会区的5个校区与在哈瓦苏湖城的1个校区所组成,共拥有22个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美国大学学生数目最多的大学。该校于1885年成立,原名坦佩地方师范学校,是亚利桑那州第一所师范学校。1945年,学校开始由亚利桑那州评议委员会监管,并更名为亚利桑那州立学院。 1958年,学校更名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校一直位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前列,被卡内基高等院校分类法归类为“高研究活动研究型大学”。1994年,学校被归类为“Research I”大学,为美国主要新型研究型大学之一。[1]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每一个校区都提供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同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线上教育提供41个本科学位、37个研究生学位及14个本科/研究生证书,为美国最佳线上教育计划大学前十。[2] 2014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成功收购曾经被誉为“国际管理教育第一校”的雷鸟全球管理学院,此次收购可能将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及全球化进一步提高。

大连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办学模式

克莱门
孟喜
德语系注重对外交流,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职业型人才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德语专业已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耶拿大学建立了实质性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将三年级部分学生派往上述大学学习一年,建立了“2+1+1”的教学模式;西班牙语专业与西班牙罗威拉大学签订了本科“2+1+1”、“2+3” (本硕连读)联合培养协议,与西班牙布尔戈斯国际商学院签订了“2+2”企业管理专业联合培养协议(获BBS文凭);葡萄牙语专业与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签订了“1+3”等联合培养协议。德语系毕业生在外交、外贸、科技、教学、旅游、文化等领域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历年就业率均为 100% 。另外,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考取的院校均是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对外经贸大学等名牌学校。

你要去德国读博吗?是关于化学的研究生?

所常无穷
随其曲傅
如果你愿意的话,不过德语也可以申请马丁-路德综合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国际硕士课程,3个学期。英语授课,免学费。 如果你能过了德福4*4以上更好了,就可以直接申请学校了。如果你过不了又想按时到德国读书的话,只要你具备400以上德语学时就可以申请杜伊斯堡大学或者耶拿大学的生物、化学方面的专业。你也可以找我来办理。学校一般8月来中国面试。不需要托福和雅思成绩。联系方式空间有。

现在英语专业还吃香吗

罗汉村
灰色人
有前途,前提是学的精。 同声传译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当然收入也不菲。一个英语专业的人,可以跨行业找工作,遇到新的领域,只需掌握相关专业词汇即可。学技术是可以短期培训的,但是学语言不是一朝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专科生的课程与本科生没有很大差异.在读英语专业的过程中,你不仅是在学语言,更是在学习和吸收一种文化。同时也会获得更好的出国机会。 并且这个专业轻松,自由度大。以下是我搜索的一些资料:(对择业可能有帮助)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都能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受到学校、外事部门、公司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重视和欢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除了就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不仅如此,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有了新的兴趣点,也凭借英语专业的基础,轻松地转到别的专业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近年的就业市场上,企业往往偏好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于是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分化出有较大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的科技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英语学习早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我校英语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的方向设置为经贸及翻译方向和IT及科技翻译两个方向。 经贸及翻译方向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IT及科技翻译方向毕业生能在IT行业、三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研究所、情报所、新闻出版、政府机关等从事专业技术翻译、翻译管理、涉外行政管理、涉外工程管理、涉外市场销售代表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师范类英语专业应该成为热门,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从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 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的话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形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当然他本身也可以从事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适应外向型现代商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能胜任大量需要口头和书面英语交流的高级文员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工商管理知识。也可从事英语教学,培训工作。国际贸易方向: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商务翻译、商务助理。 旅游方向: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及管理人员、外企业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一般管理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并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英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商务、旅游、外贸、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我国对外开放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大量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大都在外贸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工作,在涉外大型饭店、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和翻译工作,就业率达 90% 以上。外贸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往来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文化和贸易方面,交流更是频繁。而在这个世界文化和贸易潮流中,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各国相互了解和进行贸易的一个基本条件。于是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英语。对于我国,正在不断的融入这个世界环境,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与外界的交流也越加频繁了,因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是很多人都选择学习英语的原因之一。当前英语仍被作为世界语言,几乎被人们默认为“必修课”。您不知道,好多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当时是学俄语),由于不懂英语,吃尽了苦头。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就是因为它太有用了。我希望您能坚持不懈地学下去,学得更深、细、精,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谁能帮我整理一下高中的生物史啊?!!

寄生灵
天当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崾且磺猩埃弗里,O.T. Oswald Theodore Avery (1877~1955) 美国细菌学家。1877年10月21日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1955年2月20日卒于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1887年随作牧师的父亲迁入美国纽约市。190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后到布鲁克林的霍格兰实验室研究并讲授细菌学和免疫学。1913年转到纽约的洛克菲勒研究所附属医院工作,直到1948年退休。 他和C.麦克劳德、M.麦卡锡于1944年共同发现不同型的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的转化因子是 DNA。英国微生物学家F.格里菲思于1928年就发现:将已经死亡的Ⅲ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Ⅱ型菌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表现正常;若将两者混合注入,则小白鼠死亡,并从其尸体中可分离出活的可致病的Ⅲ型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由此推测,在Ⅲ型的死菌体中必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Ⅱ型转化为Ⅲ型,而且这种转化可以遗传给后代。埃弗里和他的同事则进一步从被高温杀死的Ⅲ型菌中分离出蛋白质、荚膜的成分(粘多糖)和 DNA,将这几种成分分别同活的Ⅱ型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 DNA能使活的Ⅱ型转化为Ⅲ型,即使无荚膜、不致病的可转化为有荚膜、能致病的肺炎双球菌。证明了格里菲思所说的转化因子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这项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虽然这一发现,曾引起争论和怀疑,但的确推动了DNA的研究,直至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他早年就熟悉肺炎双球菌,研究过肺炎双球菌的免疫性。提出肺炎双球菌可根据其免疫的专一性来进行分类,而这种免疫专一性是由于不同菌型的荚膜中所含的多糖引起的。由此他建立起对不同型肺炎双球菌的灵敏检验法。 沃森,J.D. James Dewey Watson (1928~ )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1928年4月6日生于芝加哥。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得学士学位,后进印第安纳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50年得博士学位后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噬菌体的研究,1951~195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进修,1953年回国,1953~1955年在加州理工大学工作,1955年去哈佛大学执教,先后任助教授和副教授,1961年升为教授。在哈佛期间,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1968年起任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肿瘤方面的研究。1951~1953年在英国期间,他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F.H.C.克里克合作,根据X射线对 DNA晶体的衍射研究结果、DNA分子中碱基组成的规律性(查加夫规律)和其他一些实验数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他们认为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相互绕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双螺旋,两条链的走向相反,都是右手螺旋,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的骨架在外侧,碱基在内侧,两条链的碱基由氢键联系,总是腺嘌呤核苷(A)和胸腺嘧啶核苷(T)配对,鸟嘌呤核苷(G)和胞嘧啶核苷(C)配对,在B型的DNA分子中碱基对平面垂直于螺旋轴,两个相邻碱基的距离为3.4埃,每10对碱基构成一个完整的螺旋,螺旋的宽度为20埃。这个学说不但阐明了DNA的基本结构,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说明。沃森在生物学方面受过基本训练,他对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有深刻的信念,而克里克则是学物理的,他熟悉晶体结构的测定方法,他们两人的合作相得益彰,因此取得这项重大成就。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沃森和克里克及M.H.F.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森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1976)、《双螺旋》(1968)等书。此外,他还获得了许多科学奖和不少大学的荣誉学位。 克里克,F.H.C.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1916~ )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16年6月8日生于北安普敦,1937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英国海军制造磁性水雷的工作。1947~1949年至剑桥斯特兰奇韦斯实验室工作。1949~1953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物理学实验室工作。在此期间和J.D.沃森合作,提出了著名的 DNA双螺旋学说。1953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3~1954年去美国布鲁克林工业学院工作。以后回到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1976年去美国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教授,主要从事脑的研究。 克里克和同事提出了“三联密码”的看法,即遗传密码由3个核苷酸组成,3个核苷酸可以转译成一个氨基酸。此外,他还从立体化学的角度提出了“摆动假说”,指出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结合时,密码子的第一和第二两个核苷酸和反密码子的第三和第二两个核苷酸严格按照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的规则结合,但密码子的第三个核苷酸和反密码子的第一个核苷酸之间的结合则可有一定的“自由”,如尿嘧啶核苷(U)除可和腺嘌呤核苷(A)配对外,还可和鸟嘌呤核苷(G)配对,鸟嘌呤核苷除和胞嘧啶核苷(C)配对外,还可和尿嘧啶核苷配对,而次黄嘌呤核苷 (I)则和胞嘧啶核苷、尿嘧啶核苷或腺嘌呤核苷均可配对。 因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他和J.D.沃森及M.H.F.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有《分子和人》等。他还获得了许多科学奖和不少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 达尔文,C.R.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生于英国什鲁斯伯里,1882年4月19日卒于肯特郡。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同年12月27日参加英国海军贝格尔舰环绕世界的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回国后,他在多病的情况下坚持整理了考察中收集的大量资料,陆续发表了有关生物学及地质学的考察报告,其中包括《贝格尔舰所经各国的地质及博物调查日记》(1839)、《贝格尔舰航行动物志》(1840~1843)、以及三册有关珊瑚礁、火山岛的地质报告(1842~1846)。他在地质学论著中,提出环礁是因海底下沉、珊瑚向上堆生而成的著名论断。这5年的旅行考察更促使他思索物种起源的问题。他研究了各方面的大量证据,逐渐认识到,形形色色的物种实际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他通过植物栽培和家畜驯养的事例,感到进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自然对生物采取了类似的选择方式——去劣存优。他还注意到,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适应环境的物种可以孳生繁衍,不适应的则可能灭绝。他又从T.R.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得到启示:每一物种均有巨大的繁殖力,但存活者只占极少数,这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着剧烈的生存竞争,这种竞争造成大量死亡,从而维持了种群数目的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进化思想: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物种所保留的有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逐渐积累,经过性状分异和中间类型消失便形成新种。1842~1844年间,他写过短文论述这些思想,但只给少数朋友看过。1846年以后,他研究了藤壶化石种及现存种的分类问题,对物种变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于1851~1854年先后发表了4篇论述蔓足类的专著。此后他又不断与友人探讨,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他的进化思想。1858年6月18日,他接到博物学家A.R.华莱士的一篇文章,其中表述了与他相同的进化论见解。这时他才在朋友的敦促下写出了自己的进化观点,与华莱士的文章同于7月1日的伦敦林奈学会上发表。他们的文章当时没有引起普遍的注意。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书中详细介绍了他20年来收集到的丰富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书出版后迅即售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进化论的出现使生物界的种种现象都得到一个统一的解释:生物的一致性可以用共同祖先来说明;物种的多样性则完全是进化适应的结果。进化论的出现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也产生极大影响;它猛烈冲击了当时支配思想领域的神学观念。 此后,达尔文的著作大都是对进化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例如1868年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论述了人工选择问题;1871年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则把进化学说推广到人类。此外,还有一系列著作探讨了植物界中的许多适应现象,如1862年的《兰花诱虫授粉的种种策略》、1865年的《攀缘植物的运动及习性》、1875年的《食虫植物》以及1877年的《植物界中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等。1872年发表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可算是最早的一部行为学著作;而1881年的《蚯蚓对园田土壤形成的作用》则是土壤生态学的先驱。他还研究了植物的向光和向地运动,根据实验断定在植物体中存在着某种能传递信息的物质;预见了后来发现的生长素。 孟德尔,G.J. 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 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1822年7月22日生于奥地利的海因岑多夫(今捷克的海恩塞斯),1884年1月6日卒于布吕恩(今捷克的布尔诺)。他于184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特罗保的预科学校,即进入奥尔米茨哲学院学习。1843年因家贫而辍学;同年10月到奥古斯丁修道院做修道士。1847年被任命为神父。1849年受委派到茨纳伊姆中学任希腊文和数学代课教师。1851~1853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在此期间受到著名物理学家J.C.多普勒的数学和统计学的熏陶、植物学家F.J.A.N.翁格尔的物种可变和植物通过杂交可能产生新种观点的影响,这一切对他以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起了很大作用。1853年夏,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修道院。1854年被委派到布吕恩技术学校任物理学和博物学的代理教师。他在那里工作了14年之久。 从1856~1863年,他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并于1865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年又在该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及“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在实验中对于解决什么问题(亦即遗传规律)、选择什么材料和怎样分析结果,都有十分清晰的构思。他冲出了已往生物学界一直因循的活力论和目的论窠臼、敢于借鉴物理学中的粒子运动,即粒子的随机结合和分离作为实验设计分析的基点。在实验方法上一反前人笼统描述亲子间总合性状相似和不同的做法,把诸如茎杆高度、子叶颜色等作为各自独立的性状,并设想个体的总合性状乃是由多种独立性状随机组合和分离的产物。他的另一超人之处是在数据处理上没有忽视未表达所研究的独立性状的个体的数目。他所建立的测交法最能说明他对隐性个体遗传内涵的重视。但是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到1900年,孟德尔定律才由 3位植物学家——荷兰的H.德·弗里斯、德国的C.E.科伦斯和奥地利的 E.von切尔马克通过各自的工作分别予以证实,成为近代遗传学的基础。从此孟德尔也被公认为科学遗传学的奠基人。 除了进行过植物杂交试验之外,孟德尔还从事过植物嫁接和养蜂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进行了长期的气象观测,并且于1871年发表过一篇有关龙卷风成因的学术论文。他生前是维也纳动、植物学会会员、并且是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和奥地利气象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施莱登,M.J.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1804~1881) 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1804年4月5日生于汉堡,1881年6月23日卒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早年在海德堡学习法律(1824~1827),并在汉堡作过律师。因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而攻习植物学,于1831年毕业于耶拿大学。1850年任耶拿大学植物学教授。当时植物学界流行的研究是形态分类学,而他则通过研究植物显微镜下的结构来描述和命名新种。自17世纪R.胡克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木栓薄片中的小室称为“细胞”以来,不少学者对许多动、植物的显微结构都进行过描述,但并未引出规律性的概念。施莱登根据他多年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结果,认为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成分;低等植物由单个细胞构成,高等植物则由许多细胞组成。183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植物发生论》一文,提出了上述观点。该文刊登在1838年出版的《米勒氏解剖学和生理学文集》上。德国动物学家T.A.H.施万将此概念扩展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所有植物和动物均由细胞构成这一科学概念即“细胞学说”,并首次载于1839年发表的施万所著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施莱登也认识到细胞核的重要性,并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他还描述过细胞中活跃的物质运动,即现在所说的原生质川流运动。他是首先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德国生物学家之一。 施万,T.A.H. Theodor Ambrose Hubert Schwann (1810~1882) 德国动物学家和生理学家。1810年12月 7日生于诺伊斯,1882年1月11日卒于科隆。他开创了现代组织学并是细胞学说的创立人之一。他受教育于波恩、维尔茨堡和柏林大学,1834年获博士学位生涯后,成为生理学家J.P.弥勒的助教。 1834~1839年是他在科研工作中最富创新的年代。他研究消化过程,发现了胃中与消化有关的物质——胃蛋白酶。这是从动物组织提取的第一个酶。他设计了实验来测计荷载相同重量的肌肉受到相同刺激时收缩长度的变化,并对收缩强度与刺激强度进行比较借助物理方法显示生理功能,为生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定量途径。他通过实验认识到酒精发酵与酵母的代谢有关,有机物的腐烂是由于活的有机体(微生物)的代谢的结果。并且首先使用“代谢作用”(metabolism)一词。他的重大贡献是1839年发表的《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他受植物学家M.J.施莱登的影响,认为脊索细胞(或软骨细胞)与植物细胞有相似性,并认为细胞是各种组织的基本单位,所以有不同形状都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因此,基本单位虽然在生理上完全不同,却可能是根据同一法则发育出来的。他和施莱登共同奠定细胞学说的基础。但是他也接受了施莱登的错误观点,认为细胞是在基质内通过结晶的过程形成的。1839年后,由于发酵的见解而受到当时权威人士的攻击,使他的处境十分困难,长期处于忧虑和抑郁状态。后来L.巴斯德的实验才证明他的见解是正确的。 1839~1848年他在卢万大学任生理学教授,发展了胆导管的实验方法,研究胆汁在消化中的作用,认为在消化道中不能没有胆汁。1848年在列日大学任生理学教授并兼任解剖学、胚胎学教授。在这个日益兴旺的工业区他还发展了一系列煤矿用的排水和急救设备。直到1879年他退休之前,依然讲授生理学。他在中年以后有越来越明显的宗教倾向。

中国现代哲学家?

青云曲
铳墓
潘梓年(1893~1972) 潘梓年(1893~1972)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江苏宜兴人。早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逻辑和新文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文委和互济总会 艾思奇(1910~1966) 艾思奇(1910~1966)中国现代哲学家。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6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主任教 冯契(1915~  ) 冯契(1915~  )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浙江诸暨人。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41~1944年为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从1944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 冯友兰(1895~  ) 冯友兰(1895~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当研究生,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冯定(1902~1983) 冯定(1902~1983) 中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浙江宁波慈城镇人,生于一个手工业工人的家庭。1925年考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次年在商务印书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莫斯科中 何思敬(1896~1968) 何思敬(1896~1968)中国现代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浙江杭县人。1916年留学日本,攻读法学和哲学。1927年 2月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法学院副院长。贺麟(1902~  ) 贺麟(1902~  ) 中国现代哲学家、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1926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洪谦(1909~  ) 洪谦(1909~  ) 中国现代哲学家。出生于安徽省歙县,青年时代曾在德国柏林大学、耶拿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学习。1934年于维也纳大学在维也纳学派创始人M.石里克教授指导下,完成了题为《 张岱年(1909~  ) 张岱年(1909~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省献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33年秋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后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1946 华岗(1903~1972) 华岗(1903~1972) 中国现代哲学家、史学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事青年团的宣传和组织领导工作。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他坚持地下斗争,历任团中央宣传部长 杨献珍(1896~  ) 杨献珍(1896~  )中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湖北郧县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从40年代起开始从事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于光远(1915~  ) 于光远(1915~  )中国现代哲学家、经济学家。生于上海市。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1949年在延安从事科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 朱谦之(1899~1972) 朱谦之(1899~1972)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福建福州人。17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被捕入狱,后经营救出狱。1929年赴日本留学

文科生德国留学

大败越人
大私枭
  德国作为欧洲强国,因其大学免收学费及承认中国的学位而成为近年留学的热门国家,不少陈学子赴德留学。那么德国哪些专业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呢?德国的优势专业在文科方面有:新闻、法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下面详细介绍。  -法学  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德国法典是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典的参考依据。我国也是大陆法系国家,所以在国内学习法学的学生,去德国进修是十分有好处的。  在ManagerMagazin对法学专业的排名中列第1位的是明斯特大学(U鄄niversityMuenster),弗赖堡大学(Uni鄄versityFreiburg)以法律著称,列第10位,波恩大学(UniversityBonn)列第11位,为外国学生所设比较法学硕士(在欧洲法学论坛范围内)政治法博士;曼海姆大学(UniversityMannheim)列第12位,法学主要研究有公法、刑法、民法、劳工法、国际私法、犯罪学与法哲学等,不莱梅大学(UniversityBremen)在ManagerMaga鄄zin对法学专业的排名中列第32位,硕士学位有欧洲及国际法律,科隆大学(UniversityKoeln)的法学系是德国最大的法学系之一,奥格斯堡大学(U鄄niversityAugsburg)的法学系包括刑法、民法、公法、私法、国际法、欧洲法、罗马法等。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atHeidelberg):法学系有法学、外国和国际私法与经济法、法学史、社会经济法、刑事法、财政税和德国与欧洲管理法等专业。杜塞尔多夫大学(UniversityDusseldorf)法学系的经济法专业闻名全国。  -经济学  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等于英、法总和),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其国内大学十分注重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科隆大学的经济系有一万多名在校学生,为全德国最大的经济系。在经济类学科中科隆大学是无冕之王,深受雇主青睐,在经济类的BWL(企业经济学)和VWL(国民经济学)中均为冠军。  曼海姆大学列企业经济学中的第二位。其经济管理专业在德国最负盛名。在WirtschaftsWoche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列第二名。经济学课程在德国教授推荐的杰出课程中排名第21位。主要研究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劳资关系、金融、保险、政治经济与计量经济、微观经济学。  明斯特大学列企业经济学中的第三位,在WirtschaftsWoche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列第4位。在欧洲15国学生对欧洲大学的教学评估经济学排第30位。慕尼黑大学列企业经济学中第四位。  法兰克福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在德国教授推荐的杰出课程中排名第七,WirtschaftsWoche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列第10名。课程设置包括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商业管理研究、统计学、商业经济学、组织理论、工业会计、管理经济学与保险、会计学与审计学、社会经济结构等。  多特蒙德大学、汉诺威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在德国教授推荐的杰出课程中与法兰克福大学并列第七位。波恩大学在欧洲15国学生对欧洲大学的教学评估经济学排第35位基尔大学的经济学研究享有世界声誉。  弗赖堡大学以经济著称。现代经济学中有个弗赖堡学派,就出自于该校。这个学派是新自由主义的中坚,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后这一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德国带来了举世闻名的经济奇迹。  -哲学、历史、新闻  德国的哲学家闻名世界,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都在世界哲学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科隆大学、弗赖堡大学、比勒费尔德大学科隆大学的哲学系(附有30个研究所、43个专业)属于本领域内全德国最大的之列。弗里德理西·席勒·耶拿大学(FRIEDRICHSCHILLERUNIVER鄄SITY)19世纪初耶拿相继出现了费西特、莱茵霍尔德、谢林、黑格尔和福斯特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历史系有哲学、历史、东欧历史、政治学、艺术史学等专业。培养新闻记者是多特蒙德大学的特长,德国电视台、报刊媒体中有很多著名记者出自这个大学。

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完全名单

不可耻乎
吴起
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完全名单: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康乃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东京大学伦敦帝国学院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多伦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京都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洛克菲勒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巴黎第六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哥本哈根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巴黎第十一大学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卡罗林斯卡学院加州大学-欧文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南加州大学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慕尼黑工业大学范德堡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苏黎世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学城伦敦国王学院普渡大学-西拉法叶乌普萨拉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匹兹堡大学日内瓦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麦吉尔大学奥斯陆大学根特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波士顿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奥胡斯大学布朗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莱顿大学大阪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佛罗里达大学莱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犹他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巴塞尔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波恩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鲁汶大学(佛兰德语)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德州农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艾克斯-马赛大学贝勒医学院卡迪夫大学凯斯西储大学鲁汶大学(法语)埃莫里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语)北海道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隆德大学梅奥临床医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莫纳什大学名古屋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奈梅亨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东北大学(日本)清华大学塔夫茨大学阿尔伯塔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伯明翰大学加州大学-河滨法兰克福大学弗莱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蒙特利尔大学诺丁汉大学圣保罗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悉尼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瓦格宁根大学巴黎第七大学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伊拉兹马斯大学复旦大学乔治梅森大学西奈山医学院爱荷华州立大学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沙特国王大学九州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特拉维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阿德雷德大学卡尔加里大学佐治亚大学香港大学东京工业大学都柏林三一学院巴塞罗那大学伯尔尼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特拉华大学东英吉利大学哥德堡大学汉堡大学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伊利诺大学-芝加哥爱荷华大学基尔大学科隆大学洛桑大学迈阿密大学米兰大学明斯特大学帕多瓦大学巴黎第五大学比萨大学罗马第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赛克斯大学图宾根大学都灵大学维也纳大学华威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弗吉尼亚联邦(州立)大学浙江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布拉格查尔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里昂第一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达尔豪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杜伦大学里昂高等师范学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神户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高丽大学拉瓦尔大学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巴吞鲁日马斯特里赫特大学麦考瑞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上泰恩东北大学(美国)挪威科学技术大学图卢兹第三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皇后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皇家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中山大学成均馆大学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奥克兰大学邓迪大学新墨西哥大学-阿尔伯克基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休斯顿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于默奥大学都柏林大学学院阿伯丁大学卑尔根大学波鸿大学波尔多大学开普敦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圭尔夫大学休斯顿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堪萨斯大学-劳伦斯肯塔基大学莱斯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列日大学里斯本大学洛林大学美因茨大学马尔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蒙彼利埃第二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圣母玛利亚大学俄勒冈大学奥塔哥大学渥太华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南佛罗里达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金山大学筑波大学巴伦西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滑铁卢大学约克大学(英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华盛顿州立大学-普尔曼西安大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叶史瓦大学延世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布兰迪斯大学杨百翰大学-普罗沃中南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千叶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科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埃因霍温工业大学罗兰大学巴黎工业物理化学学校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弗林德斯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佛兰德语)乔治城大学格里菲思大学汉诺威医学院汉阳大学广岛大学印度科学理工学院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吉林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庆熙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兰州大学林雪平大学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南开大学雅典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浦项理工大学瓦伦西亚理工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斯威本科技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坦普尔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蒙大拿大学-密索拉雷丁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托马斯杰斐逊大学东京医牙大学同济大学杜兰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安特卫普大学贝尔格莱德大学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康涅狄格大学-斯道思杜塞尔多夫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吉森大学格拉纳达大学哈雷-维滕贝格大学康斯坦茨大学马来亚大学马尼托巴大学米兰比可卡大学那不勒斯菲里德里克第二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奥卢大学巴黎第九大学庞培法布拉大学波尔图大学罗德岛大学罗马第三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南丹麦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德黑兰大学图尔库大学特文特大学乌尔姆大学佛蒙特大学华沙大学卧龙冈大学维克森林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厦门大学奥尔堡大学阿尔托大学萨洛尼卡大学奥本大学巴依兰大学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比勒费尔德大学波士顿学院布鲁内尔大学开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卡尔顿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韩国天主教大学圣心天主教大学长庚大学克莱姆森大学迪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伊斯坦布尔大学金泽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肯特州立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格拉茨医科大学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南京医科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冈山大学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拉什大学圣路易斯大学苏州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布鲁克林斯坦陵布什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雪城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开放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加尔维斯顿天津大学蒂尔堡大学东京科学大学科克大学学院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阿肯色大学-菲耶特维勒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奥弗涅大学巴思大学拜罗伊特大学不来梅大学卡利亚里大学坎特伯雷大学智利大学科英布拉大学东芬兰大学艾塞克斯大学费拉拉大学热那亚大学卡尔·弗朗岑斯格拉茨大学汉诺威大学耶拿大学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卢布尔雅那大学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新罕布什尔大学-达勒姆尼斯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诺曼巴勒莫大学帕尔玛大学帕维亚大学佩鲁贾大学魁北克大学雷根斯堡大学雷恩第一大学罗斯托克大学圣地亚哥联合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萨里大学塞格德大学田纳西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巴斯克大学的里雅斯特大学怀俄明大学萨拉戈萨大学犹他州立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武汉大学约克大学(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