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验一 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认识

缝衣浅带
迷情记
【预习内容】熟悉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及其手标本特征和光性特征。【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会岩浆岩中矿物粒度的测量。2.学会岩浆岩中矿物含量的估计。3.熟悉并掌握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标志,掌握造岩矿物的基本特征,重点学会手标本鉴定矿物。根据光性矿物学系统鉴定矿物的方法,能鉴定岩浆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实验内容】一、偏光显微镜下矿物粒度及含量的测量1.偏光显微镜下矿物粒度的测量主要使用目镜微尺测量,首先确定目镜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其具体步骤是:(1)安装物镜和目镜,并校正物镜中心。⊙目镜微尺共10个大格,100个小格。⊙物台微尺2mm(或1mm)为200小格(或100小格),每小格代表0.01mm(图1-1)。图1-1 物台微尺(2)将物台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对焦。(3)将物台微尺和目镜微尺平行,使二者的零点对齐。(4)观察两者再次重合的部位,如物台微尺48小格和目镜微尺50小格重合,则目镜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系数)为:岩石学实验教程通式:目镜微尺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物台微尺格数/目镜微尺格数×0.01(5)用目镜微尺测矿物颗粒的大小,乘以系数即得到矿物颗粒的实际大小。2.岩浆岩中矿物含量的估计(图1-2)注意:岩石中矿物含量仅为一个大致的估计,实验时应参考教材上对每种岩石中不同矿物含量的统计归纳数据多加观察练习。图1-2 矿物含量估计图示二、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的种类及特征铁镁矿物 橄榄石、普通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等;硅铝矿物 斜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副矿物 磷灰石、锆石、榍石、尖晶石、绿帘石、磁铁矿(不透明)等;蚀变矿物 蛇纹石、绿泥石、纤闪石、方解石、绢云母等。(一)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特征(表1-1)表1-1 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及观察方法续表(二)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的光性特征1.橄榄石类橄榄石类是以二价元素为阳离子构成的正硅酸盐,具有典型的孤立硅氧四面体结构,一般式为R2[SiO4],R=Mg、Fe2+、Mn以及Ca、Zn,可分为3个类质同象系列:①镁橄榄石Mg2[SiO4]-铁橄榄石Fe2[SiO4]②锰橄榄石Mn2[SiO4]-铁橄榄石Fe2[SiO4]③钙镁橄榄石(Ca,Mg)2[SiO4]-钙铁橄榄石(Ca,Fe)2[SiO4]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是镁橄榄石(Fo)-铁橄榄石(Fa)系列,可形成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按其中镁橄榄石及铁橄榄石分子含量不同,可有如下几个亚种(表1-2):表1-2 橄榄石亚种分类橄榄石(贵橄榄石)主要光性特征:多为粒状、无色、正高突起、解理不发育、裂开较发育,最高干涉色II级末-III级初,平行消光,二轴晶,(±)2V近90°。2.辉石类辉石类矿物为具有单一链状结构的硅酸盐,可按其晶系分为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两大类。本类矿物的理论化学式可写作ABSi2O6,其中,A=Ca、Na、Mg、Fe2+、Li;B=Mg、Fe2+、Mn、Al、Fe3+、Cr。辉石类矿物的共同特征可综述为如下几点:⊙通常为短柱状,少数为略扁的板状晶体,横断面一般八边形,由于各轴面发育程度不同也可为四边形,但碱性辉石种属霓石则为长柱状或针状晶体。?横断面上具有两组完全解理,交角为93°或92°(87°或88°),而在纵断面上只可见平行c轴的柱状解理,解理交角与角闪石的不同。另外辉石还可见有{100}、{010}和{001}裂理。⊙薄片中一般无色或略带浅绿色、浅褐色,但霓石为深绿色、褐色,而其多色性、吸收性不及角闪石显著。⊙高正突起,糙面显著。⊙大部分种属为二轴晶正光性,2V中等至较大(一般>50°,但易变辉石例外,2V<30°,甚至很小)。碱性种属和紫苏辉石为负光性。⊙除斜方辉石为平行消光外,大部分辉石为斜消光,消光角一般较角闪石大,消光角的大小可作为鉴别单斜辉石亚类各个种属的一个重要依据。⊙大多数辉石为正延性(碱性辉石为负延性)。⊙常见以(100)为结合面的简单双晶。⊙由于出溶作用所造成的平行连生现象(出溶叶理)较常见。⊙砂钟和环带构造较常见。辉石和角闪石在手标本上常常较相似,但它们的光学性质却有较明显的区别(表1-3)。表 1-3 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的物理和光学性质对比( 1) 斜方辉石 ( 正辉石) 亚类它是由顽火辉石和铁辉石两种独立成分组成的固溶体,所以它们的光学常数都是连续变化的。斜方辉石的光性特征为:⊙柱状切面为平行消光;⊙可见两组近于正交的解理;⊙高正突起;⊙双折射率低;⊙普通辉石为正光性、2V中等;而斜方辉石最常出现为负光性,2V大。紫苏辉石光性特征:浅粉红,具有弱多色性,平行消光,最高干涉色I级顶部,负光性。(2)单斜辉石亚类它也是一系列组分的固溶体,但组分更为复杂,除Mg与Fe2+外,还经常有Ca,有的则还有Na与Al、Fe3+等组合。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两大类,即钙碱性种属与碱性种属。钙碱性种属最常见的有:透辉石、钙铁辉石、普通辉石、易变辉石等。碱性种属最常见的有:霓石、硬玉。单斜辉石的共同光性特征是:⊙常为无色或极浅的色调;⊙多色性一般不显著(钛辉石及碱性辉石例外);⊙斜消光,消光角Ng∧c一般大于35°;⊙Ⅱ级干涉色,在横断面上可见光轴干涉图,大多为正光性。普通辉石晶体呈短柱状,集合体通常为半自形至他形粒状,横断面常近于八边形。光学性质薄片中无色、浅褐色或浅黄色。富Fe和Ti的变种具弱多色性:Ng—浅绿、灰绿,Nm—浅黄、绿,Np—浅绿、浅黄、绿。高正突起。具辉石式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87°或93°,具{100}、{010}裂理。I级顶部-Ⅱ级干涉色,一般不超过Ⅱ级中部。横断面上对称消光,多数纵切面上斜消光,⊥(010)的纵切面平行消光。含Fe和Ti高的变种消光角可达55°以上。具{100}简单双晶或聚片双晶,常见{001}聚片双晶。鉴定特征普通辉石与角闪石的区别是后者折射率较低,解理夹角不同(56°或124°),具明显多色性,消光角较小,且为负光性。与透辉石的区别是:透辉石的手标本颜色较普通辉石浅,普通辉石呈绿黑、黑色;透辉石(100)及(010)较普通辉石发育,普通辉石(110)发育,故透辉石近四边形,普通辉石近八边形;透辉石最大消光角经常在40°以下,普通辉石最大消光角为35°~48°,经常在40°以上,含铁和钛较多的普通辉石消光角可达55°;透辉石双折射率较高,一般在0.025以上,而普通辉石常很低,在0.025以下。与橄榄石的区别是具辉石式解理,干涉色较低,柱面上有解理,斜消光,并且光轴角亦较小。普通辉石的光轴角2V大于镁铁辉石和铁辉石,而小于次透辉石和低铁次透辉石;消光角Ng∧c大于铁辉石。普通辉石为岩浆岩中最常见的辉石种属,主要见于基性岩及超基性岩中,如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辉石岩和橄榄岩中。在某些中性岩、酸性岩及正长岩中也有出现。普通辉石在安山岩及粗面岩中常成为斑晶,也见于某些结晶片岩中,陨石中少见,月岩中则很常见。3.角闪石类角闪石类是自然界中分布广、较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是由[(Si,Al)O4]构成的具有双链结构的硅酸盐,络阴离子是[(Si,Al)4O11],其中,Al代换Si的最大限度是AlSi3O11。角闪石的成分与辉石相似,但其成分中常有附加阴离子(OH)以及F、Cl等离子。阳离子成分极为复杂,主要有:Mg、Ca、Na、K、Fe2+、Fe3+、Al、Mn、Cr、Li、Zn、Ti4+等,碱性种属中常含有Na。角闪石的共同特征是:⊙除斜方闪石类(直闪石、铝直闪石)为斜方晶系外,绝大多数角闪石属单斜晶系,轴角β约为102°~106°,晶体常沿轴延伸而呈长柱状、针状、纤维状,横断面为菱形或六边形。⊙在横切面上可见{110}两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124°~125.5°或54.5°~56°,而在纵切面上只能见一个方向的完全解理。单斜闪石多具简单双晶或聚片双晶,双晶结合面为(100)。⊙薄片中颜色较深,常呈绿、黄褐等色,碱性种属带蓝、紫的特征色调,多色性和吸收性都很强,吸收性公式为:Ng>Nm>Np,碱性变种的吸收性公式为:Np>Nm>Ng,富镁的红闪石则为:Ng<Nm<Np,只有不含铁的种属在薄片中呈浅色或无色,某些角闪石在薄片中的颜色往往与其形成温度有关。⊙突起中等,碱性种属突起较高。⊙正延性,但碱性种属为负延性。斜方闪石为平行消光,大多数属于单斜晶系的角闪石为斜消光,在(010)面上Ng∧c是鉴定角闪石种属的重要标志,多数种属消光角Ng∧c<25°,且绝大多数单斜角闪石的结晶轴b与Nm一致。⊙二轴晶,负光性(极少数是正光性),光轴角一般都很大,多大于50°(碱性种属例外),光轴面多为(010)。角闪石类矿物的成分极为复杂,目前有独立名称的角闪石变种就有30余种,根据晶系和化学成分可大致分为:斜方闪石亚类和单斜闪石亚类。角闪石类矿物的光性特征较为突出,一般可根据其绿或褐等颜色、明显的多色性、中等突起、两组完全解理、二轴负晶、2V中等等性质辨识。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是一种含Al、Fe3+的单斜角闪石,A1和Fe3+的比例变化很大,并往往含有少量Ti、Mn、Cr、V等,其化学成分分类界限为:(Ca+Na)B≥1.34,NaB<0.67,(Na+K)A<0.50,Si=6.25~7.49,而Mg/(Mg+Fe2+)≥0.50者,称镁角闪石,<0.50者称铁角闪石。普通角闪石冠以前缀的亚种很多,是以(Na+K)A,Mg/(Mg+Fe2+)和Si的数值划分的。晶体沿c轴呈长柱状、杆状、针状,或呈短柱状、纤维状、叶片状。有时可具环带构造,还可有锆石、褐帘石、磷灰石、榍石等矿物的包裹体。还可见同镁铁闪石呈平行连生。光学性质薄片中具绿色和褐色两种(前者含Fe2+高,后者含Fe3+高),有强的多色性和吸收性:Ng>Nm>Np。褐色种属:Ng—暗褐色、红褐,Nm—褐色,Np—浅褐。绿色种属:Ng—深绿、深蓝绿,Nm—绿、黄绿,Np—浅绿、浅黄绿。中-高正突起,折射率随含铁量增多而增高。{110}解理完全,有{001}裂理。最高干涉色为Ⅱ级底部,但常受矿物本身颜色的干扰而不易辨别。横切面为对称消光,⊥(010)的纵切面为平行消光,其余的纵切面为斜消光,在(010)面上最大消光角通常小于27°。{100}简单或聚片双晶比较常见,横切面上双晶缝平行菱形的长对角线。沿晶体延长和解理方向为正延性。普通角闪石易蚀变为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碳酸盐矿物以及纤维状阳起石、绢云母、石英、磁铁矿等。某些低铝的普通角闪石还可变为蛇纹石;褐色角闪石变为绿色种属时可次生有榍石。在火山岩中的角闪石常具由磁铁矿、黑云母等构成的暗化边,成为鉴别该岩类的一个标志之一。鉴定特征长柱状,强多色性,横切面具角闪石式解理,纵切面仅见一个方向解理,斜消光,消光角一般小于25°,正延性,负光性。普通角闪石和普通辉石在手标本上不易区分,在光性上却有显著不同。普通辉石具辉石式解理,横断面为八边形,无色或浅色,不显多色性,消光角Ng∧c>30°,二轴正晶等特征都与普通角闪石不同。电气石为一轴晶,反吸收性,无解理,有裂理与普通角闪石相区别。黑云母则以突起略低,极完全解理,近平行消光和较高的干涉色,很小的2V角区别于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分布极广,三大类岩石中都有产出,尤其在角闪岩、中酸性岩浆岩及其脉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中大量出现。是中性侵入岩的特征矿物,也见于沉积碎屑岩中。浅闪石主要产于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在喷出岩中则多以斑晶或晶屑形式产出。4.黑云母成分很不固定,介于金云母和铁云母(羟铁云母)之间。成分中常有Ti、Ca、Mn、Na,并可混有少量V、Cr、Sr、Ba、Li及Cs等。通常呈假六方板片状晶体或垂直(001)的叶片状、鳞片状,还常呈似长柱状,有时伴有弯曲状。黑云母中往往含有大量包裹体。光学性质黑、绿、深褐、红褐色,褪色时呈金黄色,薄片中为褐、黄褐色。黑云母的突出特征是多色性及吸收性极强:Ng=Nm>Np;Ng=Nm—红褐色,Np—浅黄、灰黄、褐、褐绿、绿色。黑云母的颜色与Fe3+、Fe2+、TiO2含量有关。中正突起,折射率随含铁量增多而增高。{001}面解理极完全,并有{010}、{110}裂理。少铁种属最高干涉色为Ⅱ级,而铁云母可达Ⅳ级。但常因矿物本身很浓颜色的使干涉色混浊。有时因褐帘石、锆石等放射性矿物包裹体而呈现特征的球形多色晕。通常平行消光,但往往由于受力变形叶片弯曲而呈现波状消光。具{001}云母律双晶,一般不很显著。沿解理缝方向为正延性。黑云母经常易于蚀变而褪色,双折射率降低,最主要的是转变成绿色的绿泥石。水化时呈现金黄色的,称为水黑云母,水黑云母进一步水化可变成蛭石。黑云母也可转变为角闪石,也可由角闪石退变而成黑云母。含钛黑云母在蚀变时,常可分解而形成针状金红石、磁铁矿、细粒钛铁矿或榍石。有时可见有被绿帘石、碳酸盐、石英的集合体交代的矿物假象。黑云母还可变化为白云母或矽线石。喷出岩中的黑云母斑晶周围常有暗化边,主要由磁铁矿、辉石、长石构成。鉴定特征黑云母呈黑褐色,多色性显著,吸收性强,片状,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正延性,(-)2V小。与金云母的区别在于金云母颜色较浅,多色性弱。与褐色普通角闪石的区别是角闪石斜消光,2V大。褐色电气石的吸收性公式与黑云母相反,而黑硬绿泥石的Np方向为金黄色。黑云母在三大岩类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尤其在片麻岩、云母片岩、千枚岩、中酸性岩浆岩以及云母煌斑岩等岩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5.石英架状结构,高温变体β-石英为六方晶系,低温变体α-石英为三方晶系,在常压下两者转变温度为573℃。光学性质手标本无色、灰褐到黑、紫、绿、粉红等色。薄片中无色透明。颜色同含有某些杂质有关:黄水晶含有超显微状态的胶状的铁的氢氧化物;烟水晶可能与镭辐射有关;玫瑰红色者可能是含MnO和非晶质的硅的氢氧化物;含有显微状的赤铁矿包裹体可显粉红色;有浅蓝色调的玫瑰红色的石英与含针状金红石有关;而紫水晶可能是含硼引起的。颜色可因温度变化而转变或褪色。折射率略高于树胶,低正突起。无解理,有时有裂纹。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一般为Ⅰ级灰白色。柱状轮廓者为平行消光,因应力作用常见不同类型的波状消光。薄片中不见双晶或极少见双晶。柱状晶体为正延性。有时因应力作用成为二轴晶,(+)2V=8°~12°或可达20°,甚至40°。在应力作用下,石英可因压溶出现砂钟构造、应力双晶、不同类型的变形纹等。最近有人研究了花岗质构造岩中石英的液态包裹体与构造变形的关系指出:石英中许多液态包裹体因弥合了晚期脆性裂隙,大多数小包裹体同变形带的界线联系在一起,并沿此带的线集中。鉴定特征低正突起,无解理,表面光滑,无色透明,无风化产物,Ⅰ级灰白干涉色和一轴正晶是其鉴定特征。石英是地壳中仅次于长石的分布很广的矿物,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常见矿物组分。6.斜长石亚类斜长石类是一系列由不同比例的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所构成的连续固溶体系列。人们常用斜长石中钙长石分子(An)的百分数称为斜长石的号数或牌号。如No.15,即为含An为15%的更长石;No.55,即为含An为55%的拉长石。通常还把<No.30的称酸性斜长石;No.30~No.50的称为中性长石;>No.50的称为基性斜长石。光性特征斜长石类矿物均属三斜晶系,经常发育的晶面有(001)、(010)、(110)和(201);{001}和{010}解理发育,夹角为86°~87°,有时还可见有裂理,发育不好。常呈柱状与板状晶体,多沿a轴延长,有时沿c轴延长。通常为半自形晶以至不规则粒状的他形晶。色浅,只有在基性的种属中颜色变暗。薄片中无色,新鲜者透明,但常易蚀变而表面呈现浑浊,略带浅灰色。折射率和树胶相比,酸性种属(钠长石及部分更长石)小于树胶,中、基性种属大于树胶,双折射率低,干涉色常呈I级灰白,最高为I级黄色。二轴晶,光性可正可负,光轴角中等到很大。斜长石的最主要特征是双晶发育,常为钠长石聚片双晶,也见卡式双晶与肖长石聚片双晶,并常组合成复合双晶如卡钠复合双晶、肖钠复合双晶等。中性斜长石常具环带结构。斜长石易蚀变,特别是基性种属,常发生钠黝帘石化,中-酸性种属变为绢云母。斜长石分布极广,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基性斜长石常与辉石组合,产于基性岩浆岩中;中性斜长石常与角闪石组合,产于中性岩浆岩中;酸性斜长石常与黑云母、石英、正长石组合,产于酸性岩浆岩中。斜长石在变质岩中特别是深变质的片麻岩、角闪斜长岩中分布广泛。鉴定特征斜长石的折射率和光性随成分而变化,光性方位和折射率是鉴定成分的重要依据,而双折射率、光轴角和光性符号一般则不单独作为鉴定斜长石成分的光性常数。7.正长石成分中以K为主,钠长石分子(Ab)可达20%,有时甚至可达50%,并常含少量Fe3+、Ba和Ca以及微量的Ga、Rb等离子。光学性质薄片中无色,但常因表面风化而带浑浊的灰色或肉红色。低负突起,折射率随含Na量以及杂质量的增多而略有增高。{001}完全解理,{010}较完全解理。{001}∧{010}=90°。双折射率低,干涉色通常为Ⅰ级灰-灰白。斜消光,消光角很小。常发育卡斯巴双晶,不出现聚片双晶。负延性。光性异常在风化和蚀变作用下,易变为高岭石、绢云母、沸石等。鉴定特征①与石英的区别是有解理和双晶,表面常浑浊,负低突起和二轴晶。②与霞石的区别是发育双晶,双折射率略高,二轴晶。③与斜长石的区别是不具聚片双晶,次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④与透长石的区别是常见简单双晶,2V较大。8.微斜长石通常为不规则粒状,但可呈较自形的斑晶或变晶,经常与钠长石构成条纹,成微斜条纹长石,钠长石条纹呈脉状、膜状、分支状、辫状等。微斜长石还可与钠长石构成环带。光学性质薄片中无色透明,低负突起,折射率随含Ab量增多而略为增高。{001}完全解理,{010}解理较完全。{001}∧{010}=89°40'。双折射率低,干涉色通常为Ⅰ级灰-灰白色。斜消光,消光角很小:Np⊥(010)=18°。常发育似纺锤状的格子状双晶,有时有卡斯巴等简单双晶,少数情况下亦可无双晶。微斜长石的格子双晶见于(001)面上,这点与斜长石不同。微斜长石还可与石英或正长石形成文象结构。正或负延性。鉴定特征微斜长石与正长石极为相似,但可根据格子状双晶相区别,且微斜长石一般2V较大,正长石2V中等。微斜长石的产状与正长石相似,但微斜长石系低温产物,产于各种花岗质岩石及含碱性长石的深成岩中,也见于各种伟晶岩、细晶岩中。在火山岩中微斜长石不发育,而在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中经常出现微斜长石,在碎屑沉积岩、砂岩、长石砂岩中也可见到微斜长石。9.白云母通常是假六方板状、不规则的叶片状或叶片状集合体。绢云母则呈细鳞片状集合体。白云母主要为2M1型,但也有3T型(3个结构单元层,三方晶系),不过较为罕见。光学性质薄片中无色,较少呈浅绿、浅黄色,低正突起,在⊥(001)切面上可见较清晰的闪突起。{001}极完全解理。在⊥(001)面上最高干涉色可达Ⅱ级顶部-Ⅲ级,十分鲜艳。近平行消光,仅有2°~3°的消光角。依云母律呈现双晶,结合面(001),双晶轴[310],薄片中不显著,有时可见贯穿三连晶。平行解理方向为正延性。鉴定特征无色,片状,突起中等并具弱闪突起,平行消光,Ⅲ级干涉色等都很特征。滑石和叶蜡石在光性上很像白云母,区别起来很困难,但滑石的光轴角更小,而叶蜡石的光轴角则较大。透闪石具有闪石式完全解理,发育程度不如白云母,斜消光,2V大;多硅白云母的2V较小;铬云母具有黄绿(Nm)至蓝绿(Ng)的多色性,均可与白云母相区别。白云母与钠云母或浅色金云母一般需用X光粉晶法区别。10.方解石化学成分几乎是纯CaCO3,但可含有少量Mn、Fe、Mg及少量的Pb、Zn、Sr、Ba、Re、Co等。不规则的等轴粒状,或具有菱形的晶体,或偏三角面体和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与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有时也呈鲕状、钟乳状、土状、球粒状、放射状集合体。在薄片中很少见到方解石的自形晶,多呈粒状产出。光学性质无色或白色,但因杂质可有灰、黄、浅红色、绿蓝色,如为深玫瑰红色系含Mn(5%±),浅绿色系含Fe(13%±)、Mg(7%±),粉红色系含Co等,但在薄片中呈无色。No为中-高正突起,Ne为低负突起,故闪突起十分显著,且随Ca2+被其他离子代替,折射率值有所增加。极完全解理,通常成两组斜交的直线(切片垂直解理面时,交角为75°),因双晶滑动可有裂开面。高级白干涉色。沿解理方向对称消光。常具有沿菱形面的聚片双晶,接触双晶也较常见。在薄片中双晶纹平行菱形解理的长对角线,有时还可见有环带。负延性。光性异常由于应力作用及机械变形,方解石有时可有异常的二轴晶和不对称消光,且因产状不同有不同大小的光轴角,但均小于15°,但曾有实验表明,在约400~800℃,压力为(8~12)×108Pa的条件下,可发生方解石-文石的相转变,在冷却过程中,文石则变为复杂化的二轴晶方解石,2V=0°~20°,这表明,一部分二轴晶方解石可能是由文石转变而来的。鉴定特征在薄片中,方解石无色透明,有菱形解理及显著的闪突起,高级白干涉色,一轴负晶等为重要特征,可与非碳酸盐矿物区别。方解石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是沉积岩的重要矿物,亦广泛产出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中。在碳酸盐脉、热液矿脉、火山岩晶洞中均有产出。在岩石的气孔中,方解石和沸石共生形成杏仁体。方解石的透明晶质变种———冰洲石是贵重的光学仪器原料。【编写实验报告】仔细观察常见造岩矿物特征,详细描述8~10种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及显微镜下)的鉴定特征并交实验报告。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捷克陨石的陨石的猜想

示之以虚
酷毙了
A玻璃陨石 (似曜岩) 其实是由地球上的物质所形成的:1.由(a)流星或(b)慧星的撞击而形成。2.由闪电熔化了(a)泥土,或(b)空气中的灰尘而形成。3.自然大火所形成,如森林大火、稻草燃烧、或煤炭的自燃等。4.火山爆发、造山运动。5、人力做为:火炉的熔渣、残渣,或玻璃制品等。B.玻璃陨石 (似曜岩) 是由外星来的,来源可能为:1.月球,可能为(a)月球上面的火山,或(b)其它流星撞击月球表面所激起的碎片。2.来自慧星。3.来自另外一个崩裂的星球,恰巧它有些玻璃质的外壳。4.来自流星,而此流星是由硅、铝、锰等所构成的。5.铁石陨石在大气层中熔化、又再融合而成的。捷克陨石的年纪有1480万年古老,彼时人类尚不知道在哪里?所以,所有的人为做为因素,都可消除。捷克陨石的熔点高达1100℃~1600℃,平均要在1300℃左右,这也不是偶发的森林大火、稻草燃烧所能轻易达到的温度。煤炭坑内的闷烧是有可能达到此温度,但还欠缺其它原料、元素的配合。还有,捷克陨石的发现处都未有煤炭矿坑的记录与报导。所以,这个可能性也取消了。捷克陨石的化学结构与地球物质迥然不同,而且含水量极低,所以也不可能是火山爆发出来的熔岩。还有,所有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都有一种非常合乎气体力学的飞行形状,显示它们原本是一种熔化状态的胶质物,并在大气中飞行了一段时间,才凝固成型。这当然需要一些非常高的温度与力量才行。所以,闪电雷击和流星撞击所形成的原因就大增了。闪电雷击的原因,似乎提供了对玻璃陨石 (似曜岩) 有合乎气体力学的飞行形状、分布区均的大小、玻璃陨石容易被成堆发现等,做了一个很有力的说明解释。至于对来自外层空间、外星的说法,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的意见。以捷克陨石为例,如果真是来自外层空间,为何其散布的区域会是如此的集中呢?有什么方法能使许许多多、千千万万个碎片都集中在如此这般小的一个区域?这也是科学家想不透的地方。就在本书接近完稿之际,笔者接到一份报告,是捷克陨石接受加马能谱分析的计测报告,用以检测其天然放射线的活度。与地表的岩石、土壤相较之下,是高出许多,但无害啦。这或许是证明它来自太空的一项积极证据哦,因为在地球表面的物质均有大气层的保护着,所以所接受到的宇宙射线不若捷克陨石那么多。 这是由捷克当地的陨石专家波兹卡博士 (Dr. Bouska) 所提出来的。他认为捷克陨石的形成呢,主要是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或是慧星,撞击到德国南部一个现在很有名气的,叫「莱斯陨石坑」(Ries Crater) 的地方。陨石在瞬时间的高温、高压,熔化了地表上的地层,并有可能与陨石化合,转变成了当今的捷克陨石;再由这么强力的撞击力,将这些捷克陨石「喷溅」、「洒射」到目前的发现地。波兹卡博士认为捷克陨石的化学成份与莱斯陨石坑的表层沈积物化学成份很接近,而有这个联想。此外,估量莱斯陨石坑的撞击时间与捷克陨石的年纪相接近,也就是1480万年以前。波兹卡博士认为这些都是支持他陨石撞击理论的重要积极证据。然而,孔达和绍尔说,以捷克陨石这么小的体积与质量,要靠撞击的力量使它们从莱斯陨石坑飞越四、五百公里的直线距离,再降落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目前的发现地上,几乎是不太可能。平均重量才3公克不到的陨石,要飞越四、五百公里,那犹如拿着一根羽毛要将之丢掷一百公尺远。它们是无法通过这绵密的大气层的。不过,也有这个撞击理论的支持者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当陨石在撞击地球的那一个霎那之间,也就是在爆炸之后的瞬间会造成真空,可能是爆炸范围的真空,或爆炸喷往方向的一个「真空隧道」,捷克陨石就是在这种真空状态中穿越那么长的距离,来到目前的发现地。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只是也从来没有被实验过。因此呢,这个理论尚有待证实。再来,在某些捷克陨石当中有发现「二度熔化」的情形。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一项事实,捷克陨石在其本来的地方就是一种熔化过的物质,那么在降落撞击地球一次时,又再度熔化一次。很明显地,陨石撞击地球一次的理论,尚不足以解释「二度熔化」的事实。另一位陨石专家罗斯特(Rost) 也提出质疑此撞击理论的可靠性。他专程研究了莱斯陨石坑旁的一些天然玻璃碎片,这些碎片已被证实的确是由陨石撞击所造成的。他发觉这些陨石坑旁的石块、玻璃碎片,其化学成份与捷克陨石的有「重大的不同」,显示两者并无关连。另外,假设捷克陨石真的是由莱斯陨石坑所造成的话,那么又是谁、又是什么力量可以将捷克陨石与坑旁的玻璃分开呢?而且分的这么清楚?若是有这么一个人的话,他也一定是很偏心,在德国境内撞了一个大坑,却只留下一百多颗的陨石,成千上万的陨石都送往了捷克。这岂不是也很好玩吗? 最早,是由一位约翰·欧吉夫 (John O'keefe) 的先生提出此一理论。他认为捷克陨石 (似曜岩) 此类的东西应原先产在月球上的,经由火山爆发后,再喷洒到地球上来。他认为玻璃陨石 (似曜岩) 有许多特征和地球上火山所喷发出来的天然玻璃很像,因而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看法。同时,他提到捷克玻璃陨石和其它种类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的「超低含水量」,以及内包气泡几近真空的二项证据,都可以证明它们应是来自月球,而非地球。这些理论听起来都蛮合乎情理的。但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质问到,有没有什么到目前可以被理解的运动方式,可以解释到捷克玻璃陨石可以一路从月球飞到地球,然后又只分布在这么狭小的几块土地上面呢?有人提到NASA (美国太空科学研究总署) 里的一些研究报告,他们似乎也倾向于相信玻璃陨石 (似曜岩) 是来自月球的这种说法。迪恩博士 (Dr. Dean Chapman) 把澳洲玻璃陨石、东南亚玻璃陨石与70万年前曾经撞击月球而形成「太宙陨石坑」 (Tycho Crater) 的一颗五公里直径大小的陨石连想在一起。他认为这颗五公里直径的镍铁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后,其高温与高压会熔化了一部分月球上的石块,并形成了玻璃陨石 (似曜岩) ;这强烈的撞击与爆炸力量使得它们飞离了仅有地球1/6的月球引力,直奔地球而来。这位迪恩博士人很鲜,也很有意思,他甚至运用推理和想象力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他认为,当时会有数十亿片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碎片冲向天空,飞翔于太空之中,映着太阳光的照射,闪闪发亮,那一太空奇景,一定非常壮观!这种景像的奇观,可能会持续个几天之久;伴随着,当这些玻璃陨石 (似曜岩) 进入大气层之后,会发出隆隆如雷一般的响声。他认为70万年前,那些浓眉的爪哇原人应该有幸目睹此种奇景,他们就住在附近嘛,时间也相接近。同时,在发现爪哇原人遗骸的地方,也有玻璃陨石 (似曜岩) 的发现,他们一定是「现场目击证人」!在东南亚发现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结构中,常常可以找到一些镍铁陨石的成份在,此点证据也支持了迪恩博士的推论,是由造成月球上「太宙陨石坑」的那块大陨石,再造成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同时,这份报告再度说明,在太宙陨石坑附近的石块化学成份,经分析比对后与玻璃陨石的也非常类似。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些支持证据。然而,不管此等理论是如何的完美,可以用来解释澳洲及东南亚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却还不能解释到为什么绿色的捷克陨石,其散布的范围却是如此的狭窄、局限?这点疑问,使得这个理论亦悬在半空当中,尚无定论。 有两位独立的作家,也根据了现有的证据,再加上一点点推理,一点点想象力,大胆地假设到捷克陨石应是硅蒸气的浓缩物。他们也同意当时是有外星、陨石的撞击,而且尺寸不会太小,撞击后霎那间的极高温会使地球表面上的硅砂熔化为蒸气。这些硅蒸气可能会捕捉到其它也化为气态、液态的物质,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混合气、或混合液,在空气中再冷却下来后,就是捷克玻璃陨石了。这个理论或许可以解释到捷克陨石的化学成份为何与莱斯陨石坑附近石块不一样的原因,但是却未说明这些陨石是如何运动到它们目前的发现地。另外,这个假设并没有任何实验基础可以来支持它。要使硅砂「气化」,似乎需要再引动一次「核爆」,才能重造当时的环境,以利观察。而这个情形,似乎是不太可行,是不? 这个理论是1967年由比利(Billy P. Glass) 及布鲁斯(Bruce C. Heezen)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提出来的。1908年时,在苏联西伯利亚通古斯卡山谷 (Tunguska Valley) 的森林上空出现了一团火球,并爆炸开来了。但现场并没有留下任何陨石坑的痕迹。他们猜测这可能是一个石陨石的降落,快到大气层的底部时就已经受不了了,所以在半空中就爆开了。而当时有许多玻璃质的散裂物从空中落下,这个东西又和玻璃陨石的特征很像。这个例子说明,不一定要有陨石坑的发现证明,才能说明玻璃陨石 (似曜岩) 是天上掉下来的。比利和布鲁斯把东南亚及澳洲的黑色玻璃陨石 (似曜岩) 归于此种来源,同时和70万年前地球的地磁倒转也有关系。 陨石鉴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判别过程,由于陨石来源宇宙空间,各种星际物质的组成变化很大,有许多我们还不承认识,有的需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发现。陨石鉴定应注意下列四方面:1、矿物组合分析 陨石中的矿物分由陨石中特有矿物及与地球共有矿物两部分组成,还有一种是陨石中不可出现(现阶段成果无记载)的地球矿物,如在水中沉淀结晶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盐类矿物盐、光卤石、钾盐、热液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热液矿物(高岭石、叶蜡石、地开石)、氢氧化物(硬铝石、三水铝石)。样品中若测出存在陨石特有矿物则定名为陨石。陨石中有的矿物组合与地球岩石某些组合相同之处,如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石、玄武质岩石,矿物成分上同属于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组合,但有的属陨石,有的不属陨石(其它条件制约)。陨石坠落地球后处于风化作用条件下,矿物还会产生次生变化及水化,形成褐铁矿、绿泥石、蛇纹石。某样品中含有大量金属铁,其中存在一定量的黄长石,或镁橄榄石,或硅钙石这类组合,属于58年大炼钢铁时土高炉的铁渣,易同石铁陨石混淆。2、 化学成分分析 陨石化学成分主要为镁铁质,有部分镍存在,尤其是铁陨石、石铁陨石中镍含量高,石陨石中含镍低,钾钠含量甚微。SiO2含量高,因为多属于硅酸盐矿物,在玻璃陨石中SiO2含量高达90%以上。3、结构构造分析 陨石表层具有特殊的结构构造,如玻璃化、熔融流动、气泡拉长,由玻璃质组成,内部保留晶粒结构。球粒结构是石陨石的特征结构,是陨石在坠落过程中表层重熔,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球粒,球粒内部由矿物结晶堆集形成。沉积的结构构造陨石中没有,如层纹、交错层、层理。4、地质条件分析 陨石在地球上坠落点的地层、岩石岩性是确定陨石重要依据,在沉积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出现镁铁质岩团块,应当引起重视。在岩性差别十分悬殊的地方,如酸性岩浆岩或变质岩出现地区有镁铁质岩团块,应当引起重视。在沙漠地区、黄土高原、盐湖盆地及风化壳中,出现如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石、玄武质岩石应当引起重视。在地质构造上分析,不可能出现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地区,存在岩性反常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焦作上刘庄耐火粘土矿(—2)

聪明人
颜钧
上刘庄耐火粘土矿区位于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北部,西起山底村,东到土门掌,自西而东分为4个区段,面积4平方公里。南西距焦作市区15公里,有公路相通。该耐火粘土矿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中,为滨海泻湖相沉积矿床。本溪组含矿岩系厚2.33—94.37米,层位稳定,产状平缓,呈单斜产出,倾向140°,倾角8°—15°。其中,夹上、中、下3层耐火粘土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中矿层为主要矿层,广泛分布全区,连续性较好,厚0.70—14.39米,一般2—4米,严格受下伏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侵蚀间断面起伏的控制,与含矿岩系厚度成正相关,矿石储量占总储量的85%。矿石类型以软质和半软质耐火粘土矿为主,占62%,其次为硬质和少量的高铝耐火粘土矿。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含量80%—90%,其次为叶蜡石、水云母及一水硬铝石,主要化学组分含量为:Al2O3 21.39%—44.83%;TiO2 0.75%—5.06%;Fe2O3 0.38%—3.38%;Ca()0.08%—1.82%;MgO 0.09%—0.68%;SiO2 29.12%—56.02%;K2O 0.03%—1.86%;Na2O 0.01%—0.23%,烧失量6.98%—15.86%。耐火度1610—1770℃。矿石中含Li2O较高,一般在0.05%以上,最高达1.815%,主要以锂绿泥石的形式存在,如能回收利用,其潜在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该区粘土矿早为人们所认识,并开发用于生产陶瓷和用作耐火材料,始于何时尚无资料可查。30年代初,侯德封等曾做过煤田调查,首次提出煤层之下有粘土矿层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大规模的矿产勘查迅速展开,中南煤田一二五队、郑州地质学校、长春地质学院及新乡专区综合地质队等先后在区内进行了大量的以煤、铁为主的普查找矿工作。1959年12月—1960年4月,河南省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公司六队吴士锦、任宝航等在该区进行了“山西式”铁矿的普查勘探。填制有1∶5000地形地质图3.75平方公里,施工钻孔93个,进尺2725.07米,浅井223米,提交铁矿石储量1118.24万吨。同时,对共生的耐火粘土矿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耐火粘土矿远景储量1641万吨,正式发现了上刘庄耐火粘土矿床。1961年元月—1962年元月,因冶金六队工程质量太差,钻孔合格率仅为5%,且原始编录不全,故河南省冶金工业厅地质矿山公司三队丘振海、王化允等又再次进入矿区进行重新勘探。填制1∶2000地形地质图9.04平方公里,施工钻孔130个,进尺8332.43米,打浅井18眼,175.2米。1962年3月,编写了勘探报告书,提交铁矿储量944.47万吨及耐火粘土矿储量144.34万吨,进一步肯定了该区耐火粘土矿的价值。1965年7—11月,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一队肖有初、顾伯均等在上刘矿区Ⅲ区段首次进行了耐火粘土矿的勘探。填制1∶1000地形地质图3.6平方公里,按100×100米和200×100米网度施工钻孔44个,进尺3411.52米,打浅井133.9米。1966年6月,提交了《河南焦作耐火粘土矿上刘庄矿区储量报告书》,探明耐火粘土矿石工业储量250万吨。其中,软质和半软质矿石180万吨,占73%。1968年6月—1969年11月,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二队(1972年改名为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二队)赵维新等在上刘庄矿区Ⅱ区段进行了补充勘探。按100×100米和200×100米网度施工钻孔35个,进尺2853.08米,打浅井12.20米。1970年5月,提交了《河南省焦作市上刘庄粘土矿补充地质勘探报告书》,探明耐火粘土矿石储量188.96万吨。其中,软质及半软质矿石129.05万吨,占68%。1978年9月—1982年1月,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二队张秀庭、张克宪、袁增信等应省冶金矿山公司的要求,在上刘矿区Ⅲ区段进行了勘探。按50×50米和100×100米网度施工钻孔83个,进尺6393.54米。1982年11月,编写了勘探报告。但由于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了勘探程度,且已无法弥补,故直到1987年12月才提交详查报告,探明耐火粘土矿石储量336.13万吨。其中,软质和半软质矿石197.31万吨,占59%。同时获得铁矾土储量107.08万吨,铁矿储量195.09万吨,氧化锂远景储量5.32万吨。上刘庄耐火粘土矿早为人们所认识,并断续进行过小规模的开采。1930年,侯德封等提出煤层之下有粘土矿的存在,为该矿床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50年代末,为适应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遂促成冶金六队和三队在该区从事铁矿勘探,并对共生的耐火粘土矿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并初步确定了上刘庄耐火粘土矿床的价值。以耐火粘土矿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勘查始于60年代中期,止于1987年。先后有六○一队和地质二队在该区进行了勘探,肯定了该矿床的工业价值。经历了近30年的勘查,上刘庄矿区累计探明耐火粘土矿石储量785.59万吨,满足了矿山建设的需要,为焦作地区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大规模的矿产开发与地质勘探是同步进行的。1958年,焦作市上刘庄粘土矿正式成立,先期开采浅部矿石。1966年,在Ⅲ区段建成斜井,转为地下开采。设计规模为年产矿石15万吨。1979年以后转采Ⅰ区段。1986年12月,Ⅱ区段斜井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年产5万吨。同时,对浅部矿石组织了广泛的民采,除满足当地需求外,还远销省外。截至1991年底,该矿尚保有储量531万吨,预计还可开采20—30年。1985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焦作市上刘庄粘土矿为了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委托地矿部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利用该矿的软质粘土进行高岭土提纯试验研究。1986年,完成了小试验。采用湿法磁选工艺流程,获得了产率为46.01%、白度达80.8%的二级刮刀造纸涂料产品及产率为35.84%的填料级产品。经造纸涂布试验,除白度偏低外,其余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从而开创了北方沉积型高岭石粘土开发利用的新途径。1986年12月,完成了选矿中间试验。采用化学漂白的工艺流程,生产出了产率为37.46%、白度达80.5%的涂料级高岭土产品。1988年5月,又采用焙烧—湿法分级工艺完成了第二次选矿中试,高岭土产品白度达85.5%。在此基础上焦作市上刘庄粘土矿筹建了小型选厂,并开始试生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生产不很理想,但毕竟开创了豫北地区本溪组沉积型粘土矿开发利用的新方向。焦作地区这一矿产资源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政策、措施与建议

羽翼
维新
矿业要成为丽水市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配合以适宜的政策与措施,使之与矿业发展相配套、相协调,促使丽水市矿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一、加强规划,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重视矿业的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编制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的重大意义。各级政府要从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出发,尽快编制中长期矿业发展规划,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矿业纳入丽水市和各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之得以有序、合理、健康发展,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矿产开发要向高资质条件的、资源利用水平高的、生态保护意识强的企业配置。禁止低水平开采、群采、破坏生态环境。要根据资源特点市场需要、科研成果,对矿产资源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业,要合理进行布局,充分发挥各种优势,积极扶持引导,使之健康、快速发展。二、实行规模经营,加快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丽水市矿山企业的现状是规模小、分布散、设备简陋、效益差。工业生产非规模生产难以形成效益,而规模生产离不开原料供应。因此,以矿产为原料的产业,首先要形成规模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等条件,建立一批相应的矿山和矿产品生产基地,保持矿产品的开发和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矿产资源,力求配套,提高科技含量。发挥现有企业作用,走改革的路子,逐步扩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质量。只有实行规模经营,才能形成规模效益,才能造就竞争力。而实行规模经营,推进矿业与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则势必打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的界线,加快建立现代企业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可消除矿业发展的局限,赋予矿业无限的发展前景。更主要的是适应了当今科技革命的发展,提高了矿业精深加工的水平,使之获得最大利益。另一个方面,矿产开发业、精深加工业,实施大中小并举发展。大、中、小并举发展不是各自为政,自成一条龙生产体系,而是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科学的配套,选择合理的规模。其一,如花岗岩、叶蜡石、沸石、萤石等优势矿产,资源、技术、资金条件允许,则应向大、中规模发展,特别是精、深加工业,更应采用集团规模战略。其二,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实施分散采矿,集中选矿,集中加工。这样有利于零星矿点的开发,同时对一些大储量的矿产开发不形成过重的前期投资。其三,对同一个业内的矿业企业,小的企业发展是为大(中)企业配套,促进大(中)企业的尽快形成。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矿业向高、新技术发展无论是发展萤石业、沸石业、叶蜡石业还是钼业等,亟须的是先进的技术。先进技术包括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管理。没有先进技术,矿业成为丽水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流产。因此必须十分注重先进科技和科技载体——人才的引进,使矿业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引进技术与人才,根据丽水市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贯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浙江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若干规定》,以技术入股为重点,技术商品买卖为配套的形式,辅之适当弹性,加大吸引力度。在引进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丽水市的技术开发、人才发掘和培育工作。除了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内矿产工业部门和企业加强联系,加深联合外,要重视培育丽水市的科研机构,如缙云的沸石研究所、青田的叶蜡石开发研究所等。当然丽水市的科研机构在体制、机制上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丽水市已拥有矿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他们在矿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和将来,仍需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挖掘和培养各方面的潜能。对本地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挖掘、培养和发挥作用,可以对引进外地的技术和人才起着示范作用,甚至关键作用。资金是发展矿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除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筹措资金外,吸引外资、争取国家拨款和银行低息贷款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吸引国内外大财团(企业)到丽水市投资,在整个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够吸引国内外大财团(企业)到丽水市投资矿业,则不仅可以带来大量资金,建立起较大规模的企业,而且可以带来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管理方法,提升矿业的技术和产品基础,拓宽营销渠道,形成良性循环。四、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品牌意识丽水市矿业特别是精深工业能否顺利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质量管理。从现在起,矿业中有条件的企业应向ISO国际体系迈进,严格质量管理,以高科技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取信用户,占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品牌是无形资产,品牌意识必须得到强化。目前丽水市已形成“剑石牌”、“神石牌”、“龙泉红”等几只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钼化工、沸石、花岗岩品牌,今后还应进一步打响。同时还应对青田石雕、龙泉青瓷等进行整体注册以便保护该名牌。在今后的矿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应注重建立其他品牌,使矿业产品在名牌效应下成长壮大。在建品牌,树名牌时,注意品牌宁少勿滥,同时限制无牌产品,打击冒牌产品。注意现代互联网络,名牌矿产品要建立网上窗口,青田石雕、龙泉青瓷应由政府上网,扩大丽水市矿产品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五、理顺关系,改革矿业管理体制矿业是一个特殊的工业,它除受一般工业的工商、税务等公共法律法规调节外,还受到《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土地法》、《矿山安全法》等等法律法规的调节,由此涉及的管理部门有地矿、环保、工商、税务、土地、水利、林业、劳动等,但其上级主管部门是县(市)、地的经委。各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主管部门之间往往因为各自对法律法规的侧重不一、利益不一而意见难以统一,使县(市)政府难以协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矿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整个法律体系难以落到实处,矿业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同时,矿业的采矿权、加工权分离和法律真空,造成矿业管辖权和生产秩序的紊乱。两大原因的作用,影响了矿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使矿业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拉动丽水市经济发展的工业,就必须理顺关系,改革体制,建立强有力的矿业管理机构。(1)必须树立长期发展观念和全局利益观念,严肃认真搞好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业工作,加强管理,统一协调,落实措施。(2)各行政执法部门、矿业主管部门应各司其责,认真执法,密切配合,对发展矿业的工作形成步调一致的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此项工作。(3)实行授权和报告制度。矿业由众多的法律法规调节和受众多的部门管理,不利于整个工作协调和管好。应通过授权,将执法和管理权力逐步集中到地矿、环保等部门,特别是地矿部门,使其真正肩负起矿业的发展、规划、管理等各项责任。使之责权相称。与此同时,为防止权力失衡或走样,上述部门应定期向地、县(市)人民政府和授权部门报告,接受授权部门的监督。(4)健全规章,完善制度。结合丽水市矿业发展实际,健全、完善矿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促进丽水市矿业健康、稳步、协调发展。如制定《丽水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丽水市矿产品运销环节监督管理办法》等等。六、加强地质勘查,增加后备资源矿产储量是矿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丽水市矿产资源潜在优势大,但总的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一些程度较高的地质工作,大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做,进入90年代后,受地质勘探体制改革的影响,地质勘探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资源储量的增加,更是有限。而另外一方面,经相当时间开采后,一部分矿山的资源已经枯竭,如青田铅锌矿、松阳煤矿等;另一部矿山的资源也受后备资源不足的威胁,如景宁包山铁矿、庆元铅锌矿、遂昌金矿、青田黄洋乡钼矿等。可以说,目前除沸石、叶蜡石、花岗岩、萤石外,均面临着储量不足的危机,严重影响着矿产工业的发展。因此,亟须加强地质工作,增加矿产资源储量。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地方政府与地质勘探部门和其管理部门联系,争取立项,由国家投资;二是由企业自身投资,进行风险勘探,边探边采;三是企业与地勘单位合作勘探,利益共享;四是对有前景的靶区,由县(市)政府投资勘探,勘探成果实行竞标拍卖;五是由地勘单位自行勘探,勘探后优先取得采矿权或进入市场转让。今后地质工作的重点是增加金银、铅锌、钼的资源储量,重点是遂昌金矿的多金属矿区、黄洋钼矿区、仙渡钼矿区等。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浙江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不拜
篮板球
2006年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执行中央“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节约挖潜、维护权益”的总要求,以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主线,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矿产资源管理,为服务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状况据2006年浙江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全省现有土地总面积10539734.17公顷,其中,农用地8726648.79公顷,占82.80%;建设用地974839.67公顷,占9.25%;未利用地838245.71公顷,占7.95%。农用地中,耕地1916479.41公顷,园地692323.29公顷,林地5644841.71公顷,牧草地530.17公顷,其他农用地472474.21公顷;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53980.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5731.3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35127.81公顷。详见图1。图1 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状况1.农用地全年耕地减少85761.52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8517.71公顷,生态退耕4806.19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61652.70公顷,灾毁耕地784.92公顷。连续11年实现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继续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年建设占用基本农田293.85公顷,补划295.93公顷,年末基本农田1808920.02公顷,与2005年持平。2.建设用地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搞好建设项目的年度衔接,继续将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纳入年度计划管理,分期分解落实用地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基本保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合理需求。全年共批准建设用地17910.52公顷(耕地10679.29公顷),其中,国务院批准1881.32公顷(耕地988.43公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16029.20公顷(耕地9690.86公顷)。(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完成了全省补充耕地实行按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的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和以农村宅基地、废弃工矿建设用地复垦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拓展耕地占补空间,加快新农村建设。全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新增耕地23497.01公顷,总投资额378717.60万元,其中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 12506.88 公顷,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3.23%,复垦耕地3459.88公顷,占14.72%,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7530.25公顷,占32.05%。图2 2006年全省耕地整理复垦开发比例图二、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现状截至2006年底,全省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9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7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1种。表1 截至2006年底浙江省11种(类)主要矿产保有查明储量统计(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2006年地质勘查费共投入5212.7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179.54万元,比2005年增加11.27%,地方财政拨款1541.71万元,比2005年减少21.74%,国内企事业投入2491.47万元,比2005年增加93.42%。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40883米,完成坑探工作量1286米。全年共提交地质勘查报告273份,新发现矿产地5处。新查明矿产资源量的矿种有:铁矿84万吨(矿石),钼矿8887吨(金属),普通萤石350万吨(矿石),水泥用灰岩5151万吨(矿石),玻璃用脉石英88万吨(矿石),钠长石11万吨(矿石),叶蜡石146万吨(矿石)。(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全年颁发有效勘查许可证126件,面积1223.89平方千米,其中变更9件,新立64件,延续51件,其他2件。有效采矿许可证3703件,面积360.69平方千米。其中变更600件,新立242件,延续2052件,其他809件。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经过多年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全省矿产资源开发逐步走向规范,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有了稳步提高。2006年全省矿山数和从业人员继续减少,矿石产量略有增长,矿业产值继续上升,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开采矿种68种(其中煤矿等6矿种处于停产状态),比2005年减少2种;生产矿山3711家,比2005年减少10.79%;从业人员11.26万人,比2005年减少8.13%;矿石采掘量41128.73万吨,比2005年增长10.65%;实现矿业总产值80.92亿元,比2005年增加7.29%;利润总额5.85亿元,相对2005年增加21.23%;税金总额8.88亿元,比2005年增加20.18%。同时,全省矿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提高,人均矿石采掘量、人均矿业产值和人均利税总体逐年上升,2006年人均利税达1.3万元。三、国土资源市场(一)土地市场1.土地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的力度。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从9月6日开始,全省工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经过近两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制订了《浙江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方案》。2.土地一级市场全年国有土地供应总面积为24123.16公顷,比2005年减少5.04%。其中出让13130宗,面积18588.41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77.06%,合同收入10102492.10万元,单位面积出让价款为543.48元/平方米,基本与2005年持平。出让土地中,协议面积 13888.37 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74.71%,合同收入2805848.52万元,占出让总收入的27.77%;全年土地招标、拍卖、挂牌面积4700.04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25.28%,合同收入为7296643.58万元,占出让总收入的72.22%。2006年全省土地出让情况详见图3。3.土地二级市场图3 2006年全省土地出让情况土地二级市场继续呈现活跃趋势。全年转让土地148175宗,面积3540.28公顷,转让金2530409.52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2.50%,12.37%和15.88%;出租451宗,面积79.76公顷,租金1497.80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21.24%,89.41%和0.71%;抵押85937宗,面积74712.03公顷,抵押金43136363.16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7.41%,68.59%和2.70%。(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1.规范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工作目前,全省101个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企业中有89个完成采矿权有偿取得,基本上实现了国有矿山企业采矿权有偿使用工作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进探矿权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全年探矿权出让64宗,其中1宗为挂牌,合同金额20万元,其余全部为行政审批。采矿权出让1690宗,合同金额138607.2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4.42%和158.11%。其中招标、拍卖、挂牌706宗,占出让总宗数的41.78%,有偿出让比例比2005年增长24.16%,合同金额68314.11万元,占总金额的49.29%。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全年转让探矿权5宗,价款5179万元;转让采矿权20宗,价款2022.60万元,其中出售16宗,价款1899.60万元,分别占总数的80%和93.92%。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14368件,其中2006年发生5320件。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3724件,涉及土地5774.8公顷,其中,耕地3439.2公顷。立案查处2006年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5063件,涉及土地面积1502.8公顷,其中耕地874.2公顷。截至2006年底,已结案13635件,涉及土地5719.3公顷,其中耕地3430.3公顷。当年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结案4879件,涉及土地1440.2公顷,其中耕地832公顷。2006年全省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共拆除建筑物、构筑物594.5万平方米,没收建筑物、构筑物1770.1万平方米,收回土地1118.7公顷,其中耕地571.7公顷,罚没款63926.5万元。(二)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6年全省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339件,已结案328件;吊销勘查许可证1件,吊销采矿许可证2件,罚没款1498.37万元。(三)主要特点1.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面积均有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14368件,立案查处13724件,比2005年分别下降10.7%和2.2%。2006年全省发现的土地违法案件和立案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涉及的土地面积,比2005年分别下降35.3%和34.2%,其中非法占用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分别下降43.4%和44.3%,这说明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已明显减少。2006年继续保持执法监察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土地执法大检查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在全省31个县(市、区)组织开展了卫星遥感土地执法检查,发现和集中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土地违法案件查结率达到99.35%,其中当年发生案件查结率96.37%。2.非法占地类案件比例较大,单宗违法用地面积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新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5063件,涉及土地1502.8公顷,其中耕地874.2公顷。在查处的这些案件中,未经依法批准非法占地4595件,涉及土地面积 1313.7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42.5公顷,占2006年新发生案件立案数的90.8%,土地面积数的87.4%,耕地面积数的84.9%。在2006年立案查处的未经依法批准非法占地案件中,平均每宗违法用地案件涉及土地4.3亩,主要集中在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和村民非法占地建房。2006年全省发现农村个人违法占地建房3123起,占2006年新发生违法用地总数的58.7%。(四)发生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主要原因全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省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土地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尖锐,一些单位为了追求发展,不顾违法用地。(2)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没有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用地观念,以土地换发展的冲动仍很强烈,发生土地违法行为的动因尚未根本消除。(3)一些地方执法监察工作软弱,行政处罚执行不力,该拆除的没拆除,该收回的没收回,一罚了事;一些地方在对责任人的处理上,存在抓小放大、抓次放主的现象,查案的威慑力不够。(4)基层特别是村级国土资源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信息不灵,对土地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103件,2005年底未结案11件,审结89件,2006年底未审结案25件。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截至2006年底,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2399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993人;直属单位职工4403人;乡级国土所4569人。全年收入总额51559.2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49 639.75万元,其他收入1919.48万元。全年参加干部培训424人次,其中党校培训40人次,行政学院93人次;参加学历教育133人,当年3人获得硕士学位。七、问题与建议统计显示,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增强六种意识,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是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维护权益和维护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②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出现,加强监督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③干部队伍素质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工作作风不实现象有所抬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和完善配套措施,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2)强化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切实加强矿产资源规划,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深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3)不断提高对“深化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认识,明确“深化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和途径,把“深化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作为经常性工作深入向前推进。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虎山行
我行我素
理论源于实践,并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试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岩石力学的研究也是从试验开始的,尽管古代有关的试验记录尚未发现,但数千年前埃及和希腊人在修建金字塔及寺庙时,已确实考虑到岩石的强度问题[3]。秦昭王(公元前306~前251年)时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西汉楚襄王刘注(公元前128~前116年)的墓室——徐州龟山汉墓,隋开皇大业(公元581~618年)年间李春修建的赵州桥,1230年建成的英国Wells 大教堂等,都是古代岩体工程的杰出代表,显示了古代人民对岩石力学性质的良好理解。时至今日,利用Google等搜索工具,不难在INTERNET上得到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当然,没有成功的古代工程也为数不少。正如文献[4]所说,All of the earlier activity was,of course,concted without the benefit of modern knowledge.In some case the projects were successful,often dramatically so;but,in other case,we know that they were unsuccessful.Many cathedrals were not so fortunate as that at Wells and collapsed ring or shortly after construction。文艺复兴时期Da Vinci的“不同长度铁丝的强度试验”[3],可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力学试验记录(大约公元1500年)。Galielo G在1638年报告了空心梁和实心梁的直接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在研究弯曲强度时采用了悬臂梁端头加载的方式[5]。有记载的第一台岩石力学试验机大约是1770年由E.-M.Gauthey制造的,其目的是设计Sainte Genevieve教堂的立柱。该试验机利用杠杆系统加载,得到了边长5cm立方体岩石的压缩强度,并注意到长柱体岩石的强度小于立方体岩石的强度。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由于桥梁(石桥和铁桥)的大量兴建,激发了试验机的设计和制造;而每一试验机的设计和制造都将当时的技术水平发挥到极限。19世纪80年代的试验机已经能够自动记录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1865年,第一个商业实验室在伦敦开业,拥有一台载荷1000000 lb的设备,压缩试验的最大试样可以达到长21.5ft,断面边长32 in。1910年,在Pittsburgh 的兵工厂(Arsenal Ground),后移至 Washington 的标准局(Bureau of Standards),安装了最大压缩载荷10000000 lb的试验机,试样的最大长度也增大到30ft[6]。图1-1 大理岩常规三轴压缩全程曲线曲线上数字是围压,单位MPa在试验机载荷不断增加的同时,试验机的加载方式也在改进完善。由机械加载变为液压加载,由单向加载变为准三向加载(Pseudo-triaxial compression)。即将圆柱体岩样放置在液压腔中,利用油压对岩样进行侧向加载,在维持侧限压力(也称围压Confining pressure or ambient pressure)的同时,对岩样进行轴向压缩。Von Karman 于1911年发表的大理岩(Carvala marble)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曲线是标志性的工作(图1-1),最高围压达到326MPa[7]。试验结果表明,对大理岩而言,脆性只是应力较低时的表现;而在较高应力状态(如地质条件)下,岩石完全可以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而显示出延性。对某些粗晶大理岩围压达到3MPa时,即可显示延性变形特征[8]。茂木清夫设计了对长方柱体试样进行三向不等压加载的真三轴试验机,从1967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文章[9],论述中间主应力对岩样强度、变形、脆性和延性的作用。图1-2是典型的一组试验结果。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加,白云岩(Dunham dolomite)试样的强度有所增加,而屈服过程的塑性变形减小,岩石趋于脆性。脆性破坏消耗的能量小,而延性破坏消耗的能量大。图1-2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小主应力一定时,增加中间主应力对维持岩石的完好并没有多大作用。无疑实际岩体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其破坏方式需要研究。真三轴试验可以在三个方向利用固体承压板进行加载[10],为了减少加载板之间的干涉和摩擦的影响,真三轴试验机后来多采用液压加载最小主应力[11]。文献[12]介绍了高温高压三轴加载试验机的发展过程、主要特征以及相应的岩石力学试验成果。Griggs 型装置,以固体铅(Pb)或盐(NaCl)作为围压介质,利用两个活塞分别产生围压和主应力差,围压达到3GPa,温度达到1500℃,可以进行长达数月的高温蠕变试验[13,14]。立方加压(Cubic press)系统,利用6个液压缸在3个方向对立方体试样进行真三轴加载,如文献[15,16]利用2MN(200 tons)的立方加压系统对边长42mm的岩样进行试验,700℃的温度从压头传入岩样。如果将圆柱试样置入固体介质内,也可以利用立方加压系统进行高围压、高温试验。文献[17]对直径2.9mm、长8.5~9.5mm的石英试样进行围压 7GPa、温度2000℃的三轴压缩试验;文献[18]的立方加压系统,700MPa 的工作压力可以使液压缸载荷达到5 MN(500 tons),可以对直径8mm、长16mm的试样进行围压3.7GPa、主应力差4GPa、温度1000℃的三轴压缩试验,围压介质是叶蜡石(pyrophyllite)。图1-2 中间主应力对白云岩试样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最小主应力σ3=125MPa,曲线上数字是中间主应力σ2,单位:MPa图1-3 岩石试样单轴压缩的全程曲线[20]1—查尔考灰色花岗岩Ⅰ;2—印第安纳石灰岩;3—田纳西大理岩;4—查尔考灰色花岗岩Ⅱ;5—玄武岩;6—佐伦霍芬石灰岩1935年,Spaceth W提出刚性试验机的设想之后,开始了对混凝土全程曲线的研究。此后的30余年,为提高试验机刚度采取了各种措施,主要有提高试验机支架刚度、与岩样并联安装附加刚性设施、减小加载油缸长度等,最后甚至利用水银作为加载液压缸的工作介质。但直到1966年,Cook N G W才在液压-热力混合加载的刚性试验机上,得到岩石试样单轴压缩的全程曲线[19]。全程曲线的获得表明,岩石爆炸式的破坏是由试验机刚度不足引起的,岩石达到强度之后仍然可以承载。标志性的工作是,1968年Wawersik W R对该试验机作了改进,采取人工伺服控制的方法,得到了一系列岩石试样单轴压缩的全程曲线(图1-3),并指出,根据岩样单轴压缩破坏的稳定与否,可以将岩石分为Ⅰ类和Ⅱ类材料[20]。这一观点至今仍存在争论。近代力学试验机以加载控制和数据采集的计算机处理为主要特征。试验机的刚性支架和反馈控制实现了脆性材料的可控破坏,从而对岩石达到强度极限之后的破坏过程有所认识,并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承载、变形特性,开创了岩石力学研究的新纪元。图1-4a是在伺服试验机MTS上得到的煤试样单轴压缩过程中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和环向应变,图1-4b对局部曲线作了5:1的放大。试验过程中以试样环向变形增加速率4mm/3600sec控制轴向加载[21],试验机每秒采样一次,共3600组数据。在加载过程中,煤试样局部会产生脆性破坏,使环向变形突然增大;为维持环向变形的恒定速率,试验机会伺服控制轴向卸载,减小环向变形后再继续进行轴向加载。图1-4 伺服试验机上得到的煤试样单轴压缩过程a—试验的全过程;b—局部的放大图现在,岩石变形引起颗粒结构的细观变化,已经利用电镜扫描、CT技术等进行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声音、电磁现象也利用各种设备进行测试[22~27]。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浙江发现超大型稀土矿 哪些股受益?

怀让
摩门经
横店动词 杉杉股份 联创光电 首推联创光电600363,近期走势很好万好万家600576他是一家刚省政府重点培养转型的国有企业,刚重组置入的天宝矿业集团是浙江拥有矿业最多最好的稀有金属公司,实业雄厚,同时他在刚发现的武夷山成矿的稀土区有大量矿井。

宜兴市陶土矿()

观者如市
日中穴杯
宜兴市陶土矿主要分布在该市南部山区,已发现陶土矿床(点)50余处,探明储量的有黄龙村、黄龙山、青龙山、白泥山、南山、香山、杨店及柏山等大、中型矿床8处。宁(南京)—杭(州)公路、宜(兴)—广(德)公路通过该区东部及西部,东临太湖,交通方便。陶土矿受高淳—宜兴—嘉定东西向构造带控制,矿床分布在湖㳇向斜、张渚向斜的翼部及太华山背斜、五通山背斜北翼。含矿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次为中泥盆统茅山组,和下二叠统堰桥组。五通组中陶土矿分布最广。矿层赋存于该组上、下部,可采矿层一般2—7层。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小矿体呈透镜状。最大的矿体长度大于600米,延深大于500米,平均厚度18.46米。高骊山组中的矿层赋存在该组的中、下部,最大矿体长1500米,延深539米,一般厚14米。龙潭组中的矿层赋存在该组的上、下部,矿层长200—1000米,延深数十米,厚2—13米。茅山组中的矿层赋存于上部,但多数矿层薄,局部有3层可采,规模最大的矿体控制长度600米,延深80米,厚0.9—2.6米。堰桥组中赋存4层陶土矿,主矿体长600—900米,延深40—180米,厚5—8米。陶土矿矿石种类有甲泥(紫红色的砂页岩制陶工业的主要原料)、白泥、紫砂泥、嫩泥(含水的可塑性强的粘土矿)等。甲泥赋存在五通组上部及高骊山组中、下部,白泥赋存在五通组下部及茅山组上部,紫砂泥赋存在五通组上部甲泥中,嫩泥赋存在堰桥组、龙潭组中。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石英,次为白云母、绢云母、蒙脱石、叶蜡石、长石等。矿石化学成分含量因矿石种类不一略有差别,一般Al2O3 18%—25%,Fe2O3 0.85%—9.06%,SiO2 56.05%—70.70%,TiO2 0.5%—0.91%,CaO 0.32%—0.35%,MgO 0.47%—0.97%,K2O 1.13%—2.80%,Na2O 0.05%—0.27%,SO3 0.01%—0.08%,烧失量4.47%—9.48%,耐火度>1440℃—1690℃。矿石工艺性能良好,具有中—高可塑性,较好的结合能力及泥浆性能,成型性能良好,干燥及烧成收缩较小,烧结温度范围较宽,烧成性能良好,质量符合制陶工业的要求。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沉积矿床,其中嫩泥为沉积—风化而成。宜兴市陶土矿在古代就已发现,并被开采利用。近年来发现宜兴市归泾乡南唐村有生产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遗址,据考证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已烧过几何印纹和原始青瓷;东汉在均山生产釉陶;到西晋青瓷生产已达较高水平;宋代紫砂陶和均陶产品问世,日用陶器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自明代中期起陶器生产集中在鼎蜀山一带,形成了手工业场,此时紫砂陶和均陶开始盛行,名匠辈出,佳器问世,所制陶瓷产品不仅国内经销,还出口国外;到清代已发展成为全国日用陶器重要产区之一。据现有资料查证,最早记载陶土矿地质情况的为1924年10月赵汝钧、刘季辰所著《江苏地质志》,文中记述了蜀山、黄龙山志留-泥盆纪之上部有白泥、紫泥及青泥。1941年,日本人平木洋三郎在其调查报告中也记述了黄龙山及白泥山硬砂岩中分别夹有1.6米、2米厚的粘土。1955年,江苏省工业厅重工业局地质科姚湛一曾到鼎山一带进行踏勘,在踏勘报告中提到黄龙山、蜀山等地是陶土矿的主要产地,其种类有白泥、乌泥、夹泥(即甲泥)、紫泥、青泥等。陶土矿的正式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3月。为了寻找陶土矿的后备基地,江苏省重工业厅勘探队叶祖权等人在丁蜀镇(原丁山镇)附近进行初步普查工作,在丁蜀镇南约10公里之白泥山(古人开采的老矿山)进行槽探揭露,同年8月编写了《宜兴县白泥山地质工作总结》,估算了陶土储量约500万吨以上,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58年4月提交了《宜兴县黄龙山地质概况》,估算了储量。并提出在黄龙山本部寻找未采矿层,在黄龙山北部稻田之下寻找深部矿层的建议。1958年10—12月,常州专员公署地质普查大队宜兴中队赵桂兴、迟云鹏等根据群众报矿,对杨点粘土矿进行检查,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竹海乡砺山大队老鸦岭粘土矿点检查报告》,探明粘土储量135万吨,远景储量750万吨,认为该粘土矿可做耐火粘土使用。1964年3月,江苏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乐秀康、武仲豪、马鑫贵、沈流荃、沈国俊等,对黄龙山陶土矿进行重点普查评价,并在白泥山及丁蜀镇南西3.5公里之南山、乌龟山一带进行普查找矿。后因任务改变,提前于10月底结束白泥山、南山、乌龟山野外工作,12月提交了《白泥山、南山陶土矿地质普查总结报告》,计算了五通组下部主要含矿层及上部紫红色粘土远景储量1391万吨,其中白泥山425万吨,南山966万吨。1965年1月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黄龙山陶土矿普查评价报告》,这是宜兴地区提交的第一份陶土矿正式普查评价报告,探明五通组中陶土矿(甲泥)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64万吨,为宜兴市陶土矿第一次探明的工业储量。1965年4月经江苏省地质局审查批准。1966年10月—1969年10月,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地质队杨德渊等采用槽探、井探、钻探等手段对白泥山进行详查,于1970年提交了《宜兴县白泥山陶土矿地质详查最终报告》,探明五通组中陶土矿(白泥)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26万吨。1970—1972年,江苏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该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时,对陶土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提交了《社渚、张渚、丁蜀幅1∶5万区测中间报告》,编制了矿产分布图及矿床(点)卡片,对该区含矿地层划分、陶土矿的赋存部位、矿体规模、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以后的普查勘探提供了区域性地质矿产资料。1971年,江苏省第四地质队在检查丁蜀镇西南杨店陶土矿点时亦发现有可供利用的耐火粘土矿,于1972年进行了检查,1973—1974年,戴俊法、黄光荣、林智勇等采用钻探和物探等综合方法进行勘查,于1975年4月提交了《江苏省杨店耐火粘土矿总结勘探报告》,探明陶土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174万吨,是目前宜兴地区探明储量最多的大型陶土矿床,同时探明耐火粘土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37万吨,并估算了白云岩远景储量555万吨,可综合利用。1978年5月经江苏省地质局审查批准,报告可供开采设计的依据。1973年,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在南山东北部施工9个钻孔,1977—1978年又继续在南山施工3个钻孔,由于控制范围的局限性,致使地层、含矿层的对比缺少确切的依据,其资料仅供参考。1975—1976年5月,江苏省宜兴陶瓷原料总厂林敖金根据川埠煤矿勘查资料及其它地质资料分析,提出在川埠香山勘查龙潭组中嫩泥矿。通过工作,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川埠香山嫩泥矿地质详查评价报告》,探明陶土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24万吨,缓解了宜兴嫩泥矿紧缺的矛盾。1976年3—6月,宜兴陶瓷公司宜兴陶土原料普查组林敖金、余春林、刘细龙等,对宜兴全县陶土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地质调查,发现了柏山嫩泥矿、白泥矿等一批新矿点,提交了《宜兴陶瓷原料地质调查报告》。1980—1981年,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在黄龙山西段北部按150×100—125米网度进行钻探普查,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黄龙山补充勘探报告》,探明陶土矿(甲泥)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15万吨。1981年3月—1983年3月,江苏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二队)陈锡文(分队技术负责人)、过林森、阮海彬、钱振洪等,根据江苏省地质局下达的任务,在丁蜀镇南西之南山、朝阳山、乌龟山等地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对陶土矿进行普查,而后采用槽探、井探、钻探、老硐调查,对南山东北部3—11线和南坡7—15线进行勘探,于1983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南山陶土矿勘探地质报告》,探明陶土矿的矿石储量203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177万吨,估算了紫红色陶土矿远景储量677万吨。此外,尚对五通组中石英砂岩进行了概略性了解,该石英砂岩不仅是优质建筑材料,还可作Ⅳ级玻璃原料,可综合利用。该报告于1984年8月经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审查批准。1983年1月—1985年6月,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任敖培、杨德渊、宋锦华等,根据江苏省陶瓷公司及宜兴陶瓷公司的指示,利用钻探手段对青龙山陶土矿进行地质普查(该矿古代曾开采),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青龙山陶土(甲泥)矿区普查地质报告》,探明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093万吨,其中五通组中陶土矿708万吨,高骊山组中陶土矿385万吨。1984年3—12月,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任敖培、林敖金、张和平等根据江苏省陶瓷公司及宜兴陶瓷公司的有关指示,利用钻探辅以少量轻型山地工程,对柏山陶土矿进行普查—详查,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柏山陶土(嫩泥)矿区详查地质报告》,探明陶土矿(嫩泥)可供利用储量121万吨。1984年3月,地质二队陈锡文(分队技术负责人)、过林森、吴勤新、钱振洪等,根据江苏省轻工业厅关于进行黄龙山东北部地质勘探的要求及江苏省地质矿产局下达的任务,在丁山地区开展普查,年底在普查的基础上选择黄龙山之北黄龙村附近进行勘探。通过槽探、井探、钻探、黄龙山采矿井的调查及物探静电α卡法扫面工作,于1988年底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黄龙村陶土矿区勘探地质报告》,探明陶土矿(甲泥)储量1130万吨,伴生紫砂泥41万吨,其中可供利用甲泥储量779万吨,为陶都制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型矿山。1988年8月,经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报告和所批准的储量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宜兴陶土矿通过各地勘单位历年的普查勘探,累计探明陶土矿(包括甲泥、白泥、紫砂泥、嫩泥)储量5872万吨。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5214万吨,远景储量667万吨,伴生耐火粘土矿137万吨。尚有石英砂岩、白云岩可综合利用。宜兴陶土矿开采历史悠久,随着陶土矿的开发利用,陶瓷工业的发展,宜兴市鼎山、蜀山一带商业亦逐步发展,清代鼎山、蜀山一带已是“商贾贸易廛市,小村宛然都会”。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采矿公司接管各个开采宕口,先后成立了黄龙山矿场、白泥山矿场、西山开采场,分别开采甲泥、白泥、嫩泥,后统一归宜兴陶瓷原料总厂领导,1976年后新建香山嫩泥矿,1987年新建南山白泥矿;在此期间,乡镇集体组织开采的矿床点不断增加,陶土的产量也在逐年加大,资源优势逐渐转换成产品优势。生产陶瓷的工厂也在不断发展,经营陶器产品的商店比比皆是,并相继创办了丁蜀镇陶瓷技术研究所(现改为江苏省宜兴陶瓷研究所)、陶都工业大学(现改为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宜兴陶瓷陈列馆。目前丁蜀镇已发展成品种、门类比较齐全,应用范围广泛,配套协调的综合性陶瓷工业基地。近年来丁蜀镇周围的周墅、川埠、濮东、湖㳇、张渚、茗岭、大浦、张诸、大华等10多个乡镇也相继建立了陶瓷厂,依靠陶瓷原料而发展起来的陶瓷工业,已成为宜兴市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墨江金镍矿

桓公说之
高亨
云南墨江金厂镍-金矿床位于哀牢山脉西侧的云南墨江和元江两县交界处、九甲-墨江断裂东侧哀牢山蛇绿混杂岩带金厂超基性岩体与上泥盆统浅变质岩的接触带上,为金、镍共有矿床。武警黄金部队十三支队于1982年提交了云南省墨江县金厂矿区金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探明镍和金的金属量分别约为10800 t(中型)和30 t(大型)。一、矿区地质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的上泥盆统金厂组以及未变质的上三叠统一碗水组(图2-2)。图2-2 墨江金镍矿矿床地质简图(据应汉龙等,2005,经改编)Fig.2-2 Geological map of the Mojiang Au⁃Ni deposit1—上三叠统一碗水组;2—上泥盆统金厂组烂山段;3—金厂组四十八两山段;4—金厂组马呼洞段;5—花岗斑岩;6—金厂超基性岩;7—煌斑岩;8—断层;9—地层或岩性界线;10—金镍矿体上泥盆统金厂组分为3个岩性段,自下而上分别为烂山段、四十八两山段及马乎洞段,其中烂山段中上部的硅质岩为主要的矿化围岩。烂山段下部为强粘土化蚀变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四十八两山段下部为绿泥石片岩,中部有绢云母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和炭质板岩,局部夹绿泥石片岩,上部以变余绢云母粉砂岩为主;马乎洞段岩性基本与四十八两山段相同,但正常沉积作用增强,中上部夹钙质板岩,顺层产出有酸性火山岩层。各岩性段间为整合接触,并因构造作用而构成倒转的单斜构造,并逆冲推覆于三叠系之上。岩石建造上,该套地层相当于哀牢山蛇绿岩的上层部分。对本区主要的赋矿围岩金厂组硅质岩前人已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其Sm-Nd等时线年龄为(359±21)Ma,Rb-Sr 等时线年龄为(358.02±0.3)Ma,相当于晚泥盆世末(方维萱等,2001)。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典型热水沉积成因硅质岩特征。野外发现该硅质岩中发育典型的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旋回,具有类似的热水喷流沉积组构和层序。从下到上的层序特征如下:①块状黄铁矿硫化物岩,黄铁矿含量为80%~90%。②青灰色黄铁矿硅质角砾岩,硅质角砾呈次棱角状—棱角状,被不规则网脉状黄铁矿胶结,下部黄铁矿呈网脉状和条带状(含量为40%~60%),向上黄铁矿逐渐减少,属热水喷流通道的喷溢构造标志。③灰黑色条带条纹状黄铁矿硅质岩,由热水同生沉积作用形成。④含浑圆球状(草莓状)黄铁矿硅质岩。⑤含硅质角砾块状黄铁矿硫化物岩。⑥铬水云母黄铁矿岩(强烈破碎)。伴随早期热水沉积成因的硅质岩的形成,本区可能存在早期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了矿化或低品位矿石(应汉龙等,1999;谢桂青等,2001a、2001b)。2.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金厂超基性岩体,为长16km,宽1.3~2km的岩墙,平面上呈南北向反“S”形展布,多被断裂切割为规模不等的透镜体(见图2-2)。岩体与围岩呈构造接触或冷接触,而岩体的Rb-Sr年龄为(302±7.3)Ma,Sm-Nd年龄为(304±16)Ma,相当于早石炭世,其形成明显早于三叠纪,因此,金厂岩体应是构造推覆体。岩性主要有斜辉橄榄岩、斜辉辉橄岩。岩体本身存在强烈的蚀变作用,表现为强烈的蛇纹石化、滑石化、菱镁矿化及石棉化等。据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厂岩体在整个哀牢山蛇绿岩序列中相当于中下部的变质橄榄岩和蛇绿混杂堆积岩(简平等,1998 a、1998b),并相当于哀牢山古特提斯小洋盆扩张早期裂谷阶段的产物(董云鹏等,2000)。其次为辉绿岩、辉长岩、煌斑岩、花岗斑岩类等。矿区北部双沟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的U-Pb年龄下交点年龄为(362±41)Ma,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为(349±13)Ma,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时代接近于金厂岩体;矿区西侧花岗斑岩脉全岩K-Ar年龄为(180.3±1.6)Ma,为燕山早期产物,而煌斑岩属喜马拉雅期(陈锦荣,2002)。这些脉岩主要沿NWW向的断裂分布,围岩有热接触蚀变现象。3.构造矿区一级构造为贯穿全区的九甲-墨江断裂带,次级构造主要有NNW向金厂倒转背斜和以NW向为主的脆-韧性断裂系统和NW向韧性剪切变形,金矿体分布于背斜西部倒转翼,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脆-韧性断裂系统包括:沿九甲-墨江断裂带的金厂逆冲推覆构造,该推覆构造使得金厂岩体推覆于上三叠统一碗水组红层之上,并与金厂组呈冷接触;一系列北西向脆-韧性储矿断裂,本区含金石英脉均产出于该类断裂中并因此呈斜列式展布,在断裂作用下围岩特别是金厂组硅质岩广泛发育碎裂岩化(构造角砾岩)或劈理化。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本区岩石中广泛发育的构造片理、拉升线理、S-C面理、构造透镜体等,并形成糜棱岩系列岩石(李元等,1992,1994;蔡新平等,1999;方维萱等,2001,2004;李光明等,2001)。一些学者将本区的二级构造划分为不同的构造期次对应于不同的成矿阶段,即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和喜马拉雅期拉张型断裂使得深源热流体上升叠加成矿,并形成矿区富金石英脉(谢桂青等,2001a,2001b)。这种划分方案中未体现喜马拉雅期韧性剪切作用,与区域上存在喜马拉雅期韧性剪切作用的特征不一致,因此划分方案值得商榷。但是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与矿区多期韧-脆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则是众多学者的共识。二、矿床地质墨江金镍矿矿体分为金矿和镍矿,两者产出层位均位于金厂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但在空间位置上多数分离,少数重叠或穿插(作者称为Ni-Au矿)(图2-3)。图2-3 金厂金镍矿床剖面图(据应汉龙等,2005,经改编)Fig.2-3 Cross sections of Jinchang gold-nickel depositA—66勘探线剖面图,B—矿区南端剖面图;1—上三叠统一碗水组(T3y);2—金厂岩组烂山段灰黑色变余粉砂岩、石英岩夹变质砂岩(D3j1);3—花岗斑岩(γπ);4—金厂超基性岩(Σ);5—断裂;6—镍矿体及其编号;7—金矿体及其编号;8—钻孔及其编号在金厂镍金矿区共发现了76个镍矿体,分布在南北长约2.5km,东西宽约300m的范围内。镍矿体主要分布在金厂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弯曲的部位,围岩主要为烂山段上部硅质岩和变余粉砂岩,少数为蛇纹岩、硅质菱镁岩。矿体主要受北西走向断裂带或构造破碎带控制,伴随“绿色水云母”(铬绢云母)化蚀变带,蚀变带的宽度大于矿体的范围。单个镍矿体的规模不大,多为透镜状,走向北西20 °~40 ° ,倾向北东,倾角20 °~40 °。有绿色泥岩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型和石英岩浸染状黄铁矿型两种矿石类型。前者沿浅变质围岩中的“绿色水云母”化泥片岩层或构造破碎带分布,黄铁矿呈稠密浸染状、斑点状或块状,含镍0.8%~1.2%。后者的含矿围岩为黄铁矿化、硅化和铬绢云母化的石英岩或变余粉砂岩,黄铁矿主要呈细粒浸染状,矿石含镍 0.5%~1%(应汉龙等,2005)。金矿区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长约3.2km,宽约500m,从北至南依次分为四十八两山、老金牛、烂山、滴水坎和猫鼻梁子5个矿段。金厂金矿的矿体主要赋存于金厂超基性岩体以西的上泥盆统金厂组硅质岩和变余粉砂岩中,少数产于金厂超基性岩体内。近矿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铬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近矿超基性岩体中还普遍发育蛇纹石化、滑石化、叶蜡石化、绿泥石化等。金矿石类型主要有三类。①含金石英脉型,各矿段均有分布,猫鼻梁子矿段则主要产出该类型矿石,雁行状成群分布,矿脉穿层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楚,金含量高。根据金属矿物含量、产状及含金量,其热液石英脉可分为早期顺层贫硫化物贫金石英脉、中期穿层含1%~5%硫化物富金石英脉和晚期极贫硫化物硅化3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主成矿阶段。②含金蚀变硅质岩型,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与围岩整合、顺层产出,呈逐渐过渡关系,在矿区老金牛、烂山矿段比较典型。③前两者共存的混合型,即含金石英细脉及含金蚀变硅质岩的混合型,主要分布在四十八两山和滴水坎矿段(李元等,1994;蔡新平等,1999;应汉龙等,2000、2005;方维萱等,2001)。本次研究中在烂山矿段对这三类金矿石(体)均作了观察分析和采样(图版Ⅰ-3~6)。矿石的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黝铜矿、辉砷镍矿、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石的硫化物含量较低,一般不高于10%,多数5%左右。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玉髓、隐晶硅质为主,次为铬水云母、碳酸盐矿物、滑石、叶蜡石等。金、银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赋存于黄铁矿、石英的晶间裂隙中(李元等,1994;蔡新平等,1999;应汉龙等,2000,2005;方维萱等,2001)。官方服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