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李悝
鬼线人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含义: 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并把书本知识作为结果,是一种接受性学习。⑵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二、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更广泛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因而,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还未能起到的独特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5)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6)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三、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1.开放性(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五、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3.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1)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2)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4.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主体性,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具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展思维训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追求。5.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1)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七.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1)开设相关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2)指导选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3)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题指导者,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会起到有益的作用。(4)实施研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要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如何更好的研究性学习

峨眉山
攘弃仁义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荐内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佳答案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含义: 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并把书本知识作为结果,是一种接受性学习。⑵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32636332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二、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更广泛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因而,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还未能起到的独特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5)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6)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三、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1.开放性(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五、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3.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1)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2)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4.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主体性,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具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展思维训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追求。5.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1)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七.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1)开设相关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2)指导选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3)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题指导者,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会起到有益的作用。(4)实施研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要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研究性学习材料

风云岛
红天秤
提供一些高中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供参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12、数学的发展历史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24、数学灵感的培养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钱的看法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16、金钱与人生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10、 被遗弃的角落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14、广场文化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如何对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开展进行评价

夏川
今我将出
问题表象:1.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给学校课程和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带来大好机遇和发展空间。但是,调查发现许多学校仍然因循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课程感到无所适从。2.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中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学校是否需要配备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与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是怎样划分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管理有哪些具体的规定?怎样使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客观上要求学校建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具体的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即:课程实施管理、教师队伍管理、评价与学分管理,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管理侧重点。一、课程实施管理1.课程计划管理。课程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纲,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必须认真加以落实,以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管理(指导)小组,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实施纳入学校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管理,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常态实施。特别要指出的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责无旁贷,应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落实负全部责任。2.课程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基地建设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这些资源包括校内有各种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网络、服务平台、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场地和设备等,此外,还可以发挥各种教育基地以及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人才资源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课程开发、管理、服务和评价的网络化。总之,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3.课时管理。按照每个学分18学时计算,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需要完成270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操作上,高一和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可集中进行方法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流程,为顺利完成课题(项目设计)研究奠定基础。学校的课时安排要在保证研究性学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注意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集中安排与分散安排相结合。总体上,大约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理论讲座和班级集体活动,三分之二的课时用于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调查、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4.档案管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是记录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档案资料,也是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活动手册应包含课题立项的认定、成员组成、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活动过程记录、中期总结、结题报告、自评和互评结果、指导教师评价和学分认定等内容。为更好地引导和监控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发挥课程应有的价值和功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学校必须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档案管理,建立和不断完善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管理制度。二、教师队伍管理1.研究性学习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指导教师两部分组成。根据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学校每6个班应配备一位专职教师,班级较多的学校应成立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同时,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当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课题指导工作,以个体或课题指导小组的形式指导若干个学生活动小组或学生个人的课题实施。专职教师的任务:除明确学期课程目标和具体任务,制订学期实施方案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理论与方法层面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相关理论课的教学,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负责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学生管理;开题论证和结题汇报的组织工作;监控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三是指导、督促、检查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四协助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做好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指导教师的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范围、内容、方法与方案,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研究报告的形成。二是根据所指导的课题,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指导方案包括:学生活动的具体目标、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资料与工具的准备;以及对学生评价的具体内容和办法等。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指导教师以指导1~2个课题为宜,最多不超过3个。2.考虑到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学校可以聘请学生家长、社区能人等有关社会资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也可以请高年级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作低年级学生的指导教师。3.学校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科学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办法。专职教师和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中,其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态度,教学课时、指导的课题个数、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反应,应作为对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并与奖励挂钩。4.学校要重视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研修工作。通过校本教研与培训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并鼓励、支持教师去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规范,提高开发与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能力。教师参加校本教研与培训情况,其考核结果也应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文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

果有言邪
魂气
关于对研究性学习思考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采用的是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概念,并已将这一学习活动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一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第二期工程中构建的新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实验比较、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的崭新课程。其内涵与教育部采用的"研究性学习"概念完全一致。  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研究性学习"概念的。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即"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其中非常突出地强调情意目标,强调经验、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固然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也需要生成一系列的智慧能力和生存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人不仅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还要不断提高生存的质量。《变革的力量》一书中指出,你不可能从仅仅改变外部的生活条件中找到幸福,正是人们学会控制内心的经历,他们将能够决定他们生存的质量。正因为如此,至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把教人做事的教育发展成为教人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越来越引导人们从关注人在外在的物质生活走向关注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  "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  我们通常见到的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某种程度上都与忽视情意目标有关。  如果这一目标得以确认,那么,"研究性学习"就不能像其它课程那样,以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记忆、背诵知识、提高认知为目标,不是"教书",也无法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它的全部价值。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就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二、关于"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问题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  现实的教育常常以书本为中心,是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  改革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各种需要。二是设立一个独特的领域"研究性学习",这个领域的特点决定了它特别能够体现教育培育完整的人的价值,不仅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尚有一定困难的今天,即使在学科领域的教学改革已经达到理想状态的未来,它将依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既跨越学科的逻辑体系,又超出专家预先设定的学科课程内容范围。它的基本特性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开放性是实现这一特性的保障。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个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个体指向,实现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  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不在学科知识的序列中构建课程的模式,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去完整地认识作为有机整体的客观世界的一种途径。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开展研究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好地贯彻新大纲,“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应运而生。在高中阶段,我们组织“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研究型课程。它不同于学科课程,它定位在拓展型课程层次之上,注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它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的阅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研究文本的基本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没有固定的阅读教材,没有固定的研究课题,鼓励讨论切磋,鼓励创造“一家之言”。  研究性阅读,也是一种方法。长期以来,高中学生的阅读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而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重视文章结构知识,淡化阅读信息筛选和处理,有悖于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研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基本生存能力,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关系重大。  一、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组织管理策略  高中学生的研究性阅读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介入要把握好尺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健康个性,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师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员  高中学生对于科学研究是陌生的和遥不可及的,认为那是大学或研究生的事,教师要向他们讲清楚研究性阅读的性质、背景和目的,分析高中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可行性,消除顾虑。  只要我们广泛阅读,睁大发现的眼睛,做个有心人,就可能有成果。在动员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明白,研究成果的评价,也凸显过程,还要请专家鉴定,综合评奖,编辑论文集,学生有了兴趣和信心,就为整个研究性阅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是个人活动。这是由阅读活动的性质决定的,读解学和接受美学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活动是作者、读者、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研究性决定了发现、创造主体的不可替代性。本体论的研究原理告诉我们,研究者必须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因此,研究性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以个人活动为主。  二是集体活动。在个人选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也可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组。老师可根据学生个人选题内容,做适当调整,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切磋。亦可跨班级或跨年级活动,或参与多课题阅读研究  3.提醒寻求指导  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的某个阶段遇到了困难,老师应及时提供帮助,也可提醒其在广泛范围内寻求指导,争取家长或有关专家的指导,老师尽量不越俎代庖。  二、研究性阅读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1.选题的指导  选题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突出开放性。选题是研究性阅读的开始,也是研究性阅读成功的关键一环,选题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承袭学习,不因循课本的知识框架,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和条件,选择研究的课题,注意培养捕捉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选题由易到难,与课内语文学习相结合。学生已有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积累,特别是课内课文知识的积累,研究性阅读应从课内到课外再课内外结合,从单元内到全册,再跨课本综合阅读选择研究问题,然后延伸到课外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哲学理论读物等。比如,高中学了鲁迅的好几篇小说,有的学生就选了“鲁迅小说研究”这样的课题,课内外结合,较容易把握。  指导学生选题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关心时代发展,敏锐感受社会生活。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双纲,并与高考接轨,使之突出高中阶段的实施价值。  教师参与优化选题。选题虽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依据个人爱好和专长,但教师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优化课题内容,比如,有的学生选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作为阅读研究的课题,就不合适,教师可及时纠正选题过大、选题无价值、选题不好操作之类的现象,提高研究成功率。同时,师生相互交流,也为选题困难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2.学生研究活动中收集、处理课题信息的指导  首先是鼓励占有资料。阅读材料是信息的来源,阅读量的积累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条件。介绍资料知识,开设讲座或个别谈活,帮助学生了解资料信息的领域和来源,相关资料组成等知识,掌握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列举可供利用的资料信息及其分布特点。  其次是适当介绍信息论知识,帮助学生把握信息价值判断原则,如①针对性;②科学性;③先进性。提取、筛选与课题有关的信息。  3.研究成果表达的指导  最佳成果表达方式相对的,应根据课题内容和自身特长选择。研究性阅读成果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小论文。教师可开设论文写作讲座,推荐研究论文范例,以提高论文写作质量。之后还要帮助学生反复进行自我论证,做好答辩准备。  三、研究性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  1.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性阅读的目的:以对阅读的确切理解为基础,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分析研究来创新,提出新观点,建立新思想。  2.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的思路和阅读研究的一般方法:a.确切理解,提取信息。b.筛选加工信息,归纳和概括。c.引申和发展。d.否定和批判。e.消化和应用。  四、评价策略  研究性阅读具有多侧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它的成果不与高考升学直接挂钩。阅读视野开拓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同等重要。研究性阅读的评价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的研究能力的评价(全过程研究阅读的水平评价);  2.成果鉴定(集体评价或教师、相关研究领域专业人员评价);  3.阅读能力测试(研究性阅读水平的直接影响指标);  4.综合实践能力测评,(研究性阅读水平的间接影响指标)。  研究性阅读指导是本人当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经过一年的初步实践,我认为,在高中学生中组织研究性阅读活动,打破固定教材的限制,有助于学生开拓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进而重新设想阅读教学的境界,实在是一种好方法。研究性阅读也增强了高中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

北少林
飞行人
一、课堂教法和学法的改革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挖掘劳技教育的内涵——力求实现课堂内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开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不断改变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不同的学法,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实践教学法 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教师充分利用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特点,目标明确的层层深入,由浅及深, 从生活现象到事物本质,象一本充满悬念的小说,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 引发他们思考。通过这种教法,久而久之,会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处处寻疑、析疑的好习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丰富、不同的问题情景,如: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实践;提倡学生在自学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向书本和权威(包括教师)质疑等。对于学生的探索,教师要本着宽容、理解、民主的态度,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要善于发现他们智慧的闪光点予以肯定,使他们获得自信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学习流程为提出问题-尝试发现-合作研讨-验证结论-扩展延伸。教学案例——飞轮(初二《自行车》)提出问题:现象一:“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只能驱动其前进而不能驱动其后退”,为什么? 现象二:“倒转脚蹬时,会有嗒、嗒的声音”,声音是从哪里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 目的:从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常见的两个现象出发,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尝试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两个现象都与飞轮有关。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在正转、反转脚蹬时,明明飞轮的外壳也在随着正转、反转,为什么反转动力却没办法传递到后轴、后轮?为什么飞轮的传动与链轮的传动不一样?飞轮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至此,学生已表现出对飞轮的浓厚兴趣。 合作研讨:学生在教师提示引导下开始自学书本内容并展开相互讨论,试图用飞轮的工作原理解释以上现象。最后,师生聚焦在飞轮的“棘轮棘爪”装置。验证结论:由于没有见过飞轮的“棘轮棘爪”装置,所以其啮合和滑行状态无法想象。接下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拆装飞轮的操作,观察飞轮内部的工作状态,比较链轮传动(双向啮合)与飞轮传动(单向啮合)。 扩展延伸:学生对飞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理解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后去探索把飞轮“棘轮棘爪”这种单向啮合装置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搞发明创造。课后,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螺旋测微器当它把被夹物锁紧到一定程度就会打滑的现象和飞轮的单向啮合有相同之处,提出这也是一种“棘轮棘爪”装置;有的同学把“棘轮棘爪”的原理运用在活动扳手的改造上,创造出可单向传力不用边拧边脱下的免脱扳手;有的同学把该原理应用在窗钩上,改进出防风窗钩。学生们终于尝到“学以至用”的甜头了。 2、发挥所长,团结互助,感受竞争——协作竞赛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个动包括:脑动、眼动、手动、心动、行动等),才能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和体验知识,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初一的《手工制作》课,通常的使用配套材料,学生单独制作完成作品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效率低,而且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很难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针对现代社会协作与竞争并存的现状,教师从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在课堂上展开协作型竞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积极地动起来。 竞赛的单位为小组(小组人数根据要完成的作品的难易程度决定)。小组划分采用民主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并自选一名负责人。小组负责人负责有效组织小组成员的操作。从准备工具、材料到小组各成员的协调、分工,全部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案例——布包贴壁挂(初一《手工制作》)课前准备:学生4人一组,选出组长;自选图案,自备布料、底板和工具。 教师对小组长的指导:选择的图案难易要适当(一节课完成),图案在底板上布局要合理;根据组员各自所长,组织组内进行有效分工(画图、剪切、裁布、包边、拼合、美化),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在组内组织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如不同的胶水,各种不同质感的布等,从中找出最适合制作和表现自己小组作品的工具、材料;底板可创意成各种形状; 竞赛要求:*快(速度快)、好(质量好:边缘圆滑,配色适当,布局合理,画面干净,有立体感。)、有创意(与众不同,有创造性)。*评选出优胜小组若干(包括最佳作品奖、速度奖、质量奖和创意奖等)以及最佳组织小组长若干名。*上述获奖小组每个成员以及获奖小组长将获得相应加分;好的作品将在学校橱窗展出。 竞赛情况:在小组长的统筹下,许多小组学生分工的很好,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善于包边的包边,善于裁布的裁布……一节课下来,在充满竞争的氛围下,大多数组的作品都完成了。他们的作品图案各异,在制作过程中充满创造性。如许多组试用了多种粘合剂—固体胶、双面胶和液体胶以及浆糊等;有的小组尝试用不同质感的布料为作品增色,如用绒布来表现小动物的毛绒感,用咔叽布表现树皮的粗糙感;不少小组的同学还从家里拿来各种珠子、闪光贴片、荧光笔等,对作品进行了创造性的装饰;有一副是双面图案的布包贴壁挂作品最为独特。每一个作品都闪烁着学生的智慧。 展示作品交流经验:请每一小组派一代表上台展示小组作品(可使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局部放大),并用适当语言描述其特点;其他组的同学对此进行评价并打分。教师对分工、协作、竞赛较好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组织较好的小组长表示赞赏和勉励,并请优胜组和最佳组织小组长介绍获胜经验。 实践证明,协作竞赛教学法大大加强了生生之间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将传统教学的师生、生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在劳技课教学中,许多活动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如课内讨论,实践操作,相互质疑、解疑,课外就某一课题收集信息,社会调查,发明创造等,广泛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同时发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促进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成员之间长期合作,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并且还要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克服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自闭心理,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另外,开展广泛的组间竞赛,如初一的《手工制作》,可就其完成作品在创意、制作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组间竞赛。激烈的组间竞争,必然引发组内学习伙伴更加强烈的合作意识。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是系统中的一个分子,只有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实现1+1>2。 3、情感体验,重复再现,自主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开发劳技辅助教学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增进知识和技能。 突破时空限制的情感体验。杭州是旅游城市,西博会,元宵节吴山广场的灯会,春天的风筝节等都是学生劳技学习和感悟的很好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体验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来达到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固然十分好。但是,经常组织大批的学生外出参观、访问、学习,在目前条件下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时间、安全、经费等都给教师出了难题。为此,教师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利用现代的高科技产品—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积极把外界的信息引入课堂,突破时空限制地增加了课堂上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西博会期间,教师把自己的许多参观过程拍成录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别收录了多位国家级艺术大师的现场表演,还有许多巧夺天功的艺术珍品的特写;《消费品博览会》,教师把看到的一些高科技、极有创意的新产品拍下来。这些资料通过电脑编辑后在课堂上播放,教师和学生共同观摩。学生们除感受大师的精湛技艺和工艺品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以及新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外,还展开讨论,对有些作品展开深入探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对手工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也被激发起来。 重复再现,电教分层教学。电教分层教学是利用媒体可自动播放和回放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同时把教师从授课中解脱出来,有时间 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初一《手工》光荣花一节,由于用折扎法制作光荣花学生很容易掌握,我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延伸提高,除用制作光荣花的方法制作好花朵外,再制作花萼和叶子,最后组装起来,成为仿真花—牡丹花或康乃馨。而我把制作方法、步骤和操作要点课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不做讲解,只是反复自动播放课件,供学生自己观看后,钻研制作。我则有的时间对各类学生进行答疑和现场指导。一节课下来,所有同学都制作完成了光荣花,更有许多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完成了牡丹花和康乃馨中的一种或两种。看着自己做的美丽的仿真纸花,所有学生都很兴奋。感到意犹未尽的学生,在课后还通过自己查看课外书,学会了用瓣贴法制做玫瑰花,用卷贴法制作马蹄莲……教师节时,几个学生用皱纸合做了一大束有着各种类型花的仿真花送给教师,还美其名为“永远盛开的花”。通过电教手段,教师对学生有效实施了分层教育。 课件挂在校园网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知识的组成是多样性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校园网的开通和利用使教师拓展教学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成为可能。例如,初一《手工制作》刻印章一节,教师发现中国的篆刻艺术博大精深,从印章的起源和称谓到古代印章的主要用途,从刻印的工具材料介绍到刻印各环节的注意事项,特别是设计印稿时的字法和章法、渡稿时的水印法和反写法、握拳式和执笔式等执刀方法、冲刀和切刀的运刀方法等都是让学生充分掌握篆刻技能和认识篆刻艺术很好内容。于是,教师把以上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挂在校园网上,在课堂上教师只把篆刻要点简单提一提,其余全部要求学生在校园网上按需自主选择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大了,学到的知识也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作用。 4、现实生活、身边的事物、当代科技、其他学科与劳技课的整合 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人体基因组计划、世界环境问题、新技术、新能源……已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与学科的局限性,往往将这些新鲜的内容拒于课堂之外。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对较熟悉的事物较易接受,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从此出发,将来源于现实生活,身边的熟悉事物,以及与当代科技紧密结合的内容,通过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参与与尝试。 A、科技演讲。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设计了“开一扇窗看世界”——科技演讲活动。方案为每节劳技课,开课后的10分钟作为学生演讲和讨论时间。每次2位同学(按学号轮换)做演讲。演讲为时2分半钟,以科技信息为内容,包含最新的科技动态、环保动态、发明动态以及新产品等。然后请其他同学就演讲情况发表评论,比如其内容是否新颖、演讲时的形态是否自然得体、说话是否流利等,还可以自由发问。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可在全班范围内展开简短而热烈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报纸杂志上的信息感兴趣了,不少同学还通过网络去了解当今最新的科技动态。杭州的轻轨建设,会打高尔夫球的机器人、电脑温控冰箱、纸张显示屏、电动牙刷、绿色摩托车……科技象一只魔法棒点亮了学生的眼睛,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劲头更足了。通过科技演讲,不仅加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有效提高了学生当众表达的语言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科技动态的关注程度。 B、学生为师的小讲座。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教师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搭建了一块展现自我的舞台——每学期都请在各类竞赛获奖的或劳技学科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小讲座。由于是身边熟悉的同学做小老师,学生们感到亲切而新鲜。而讲座的内容都是小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的,并经教师审核给予意见后确定的。所以,小老师们经过充分准备后,上台后的现身说法生动形象,生生之间很容易进行情感融通。如我校初三的来啸同学,在三年中获得过遥控车模省、市级奖项无数,他在遥控车模上花费了非常多的业余时间,已称得上这方面的小专家,教师请他做的《遥控车模的取胜秘诀》小讲座受到其他学生的普遍好评。另外,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具有崇拜偶像,喜欢追星的特点。于是,教师利用校园的广播、标语、橱窗等对这些小老师大肆宣传,把他们包装成一技之长的小明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明星们使其他学生倍受鼓舞,自己也获得了无比的自信。 C、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兴趣走向。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关注什么。初二的《自行车》课,我们致力于学生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的提高,将学习内容引申到自行车的选购,安全骑车,交通规则、现代自行车运动以及自行车改进与发展等方面;还从自行车——绿色的交通工具这一环保主题出发,倡导和宣传骑车这一行为对环境的保护作用,进而引申鼓励学生去关注和开发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初一的《手工制作》课,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街上卖的中国结很感兴趣。于是,把绳结艺术引入课堂,不仅教会学生各种基本绳结的编法,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花结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并尝试用适当的结法编字等。一条丝绳变化万千,在满足学生兴趣和好奇的同时,很好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手指的灵活程度。 D、打破学科界限的科学探讨。无论是搞创造发明,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要求能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而学科界限本就是人为设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大胆地把劳技课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探讨势在必行。在初二劳技课,教师紧紧抓住自行车的许多机械结构都涉及到物理原理,把劳技与物理整合。于是,用物理原理来解释机械结构和机械现象就成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切入点。钳形闸的杠杆原理、车铃的发声原理——振动、套筒扳手与活动扳手对螺母的受力影响、链轮与飞轮齿轮比对车速的影响等内容,使学生对物理原理在实际的应用有了更深一步认识。又如,把自行车与人文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去研究和收集自行车的发展史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涉及到各个阶段自行车结构的对比,自行车从木制到铁制,从没有驱动装置到到前轮驱动到后轮链条传动的发展过程和自行车车把、脚蹬等关键部位的演变等。丰富、形象、生动的内容使学生充分领悟到一件事物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发明创造是无穷无尽的。 二、“学以致用”,建立延伸、发散的应用体系 劳技课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拓宽劳技教育外延上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尝试——力图模糊课堂的界限,让学生在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加开放、扩大的时空中去实现技能运用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将劳技课堂教育辐射、延伸开去。 1.面向生活的技能运用 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将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联系起来,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在初一年级开展了“变废为宝—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家园”活动。鼓励学生把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通过自己的手变成工艺品来美化家和教室。这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用废电池粘合成飞机模型装典居室;有的学生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采集到的松塔拼合制作完成各种图案的壁挂和小摆设美化房间;还有的学生用自制的拉花和窗花装扮元旦晚会的教室。教师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几个专题活动。如“易拉罐和可乐瓶的利用开发”、“用废纸(报纸、挂历纸等)设计环保服装”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易拉罐和可乐瓶的外形,学生们把他们改装成花瓶、茶杯、烟灰缸等日用品;利用易拉罐的铝箔材料和可乐瓶的塑料材料,学生们通过剪、刻、粘、扎、拼、镂空等工艺手段,把他们制作成十二生肖和花篮、椅子等工艺品;更有学生利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加上酒精棉,把可乐瓶稍加改造变成可供玩乐的“土火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一活动激起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 2. 具有地域特色的竞赛组织 每学期,教师都在校内开展学生广泛参与,与季节和社会活动相联系,劳技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类竞赛。借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所长,感受竞争,也帮助教师从中发现特长学生。例如上半年,教师配合区风筝比赛,在校内组织大规模的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比赛。初一学生在劳技课堂上展开每个学生都参加的做风筝初赛,分为两种类型,既固定风筝外形和创意风筝外形,由学生选择参加。初评后,每班选取若干名学生参加校级的做风筝比赛。在其他年级则直接开展大规模的放风筝比赛。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这次活动,特别允许自制的风筝和购买的风筝都可以分类型参加比赛。而放风筝决赛则安排在学生春游的时候。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风筝比赛所带来的竞争乐趣。通过组织这样的比赛活动,教师在其中发现不少学生中做风筝和放风筝的小能手,为区风筝比赛选拔好参赛队员。另外,教师每学期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诸如创意赛车模型比赛、静态模型比赛、手掷飞机比赛等等各类竞赛。学生参与其中,极大丰富了他们的阅历,提高了技能和动手能力。 3.从日常生活出发的发明创造 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有心人——养成时时勤于观察与积累,处处善于思考,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明创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都随身佩带一张创造发明卡,以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智慧火花:生活中的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方便处,某一事物触发的灵感等,然后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法。创造发明卡定期上交教师浏览,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可获得相应加分以示鼓励;另一方面,教师将较好的想法发展成小课题,组织学生深入研究。例如许多同学对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陷提出质疑:自行车的鞍座太窄,坐着不舒服;自行车要拐弯时没有示意他人的指示灯;自行车容易脱链;自行车没有雨棚……于是,教师立项了《自行车的缺陷改进》这一课题。学生们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可折叠的靠背自行车鞍座、安装在脚蹬部位的自行车转弯指示灯等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各种自行车新产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链自行车、折叠式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艮山中学同学发明的轴偏心的健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还衍生出《水陆两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污染问题》等子课题。举一不仅能反三,而且还能演变成无穷无尽。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便能在科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畅游。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而发明的高度可调的《保健桌椅》;针对生活中牙膏用到最后,挤不干净而导致浪费的现象,把牙膏壳从圆柱状改进成圆锥状从而发明的《不浪费牙膏壳》;针对现有眼药水瓶自己点眼药水要戳到眼睛或滴到眼睛外面的情况,将眼药水瓶口四周加了一个高于瓶口、眼睛大小的眼罩的方便滴眼药水瓶等等成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4. 综合多方面能力的课题研究 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自主组织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一种方式。课题性质可为与劳技学科有关的课题如加入WTO后的中国自行车产业走势、未来10年的自行车发展等或综合性课题如《运河环保意识调查》、《城市垃圾分类情况调查及建议》等;选题方式为教师列出课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作出选择或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以及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发现问题,从而自己确定研究方向,自拟课题;研究形式为个体单独研究或自组小组合作研究;指导方式为教师指导、家长与教师共同指导,对于某些家长的工作部门与性质与某些课题对口的,可采取家长主要指导,教师辅助指导的方式。如一位同学的课题为《杭州市区上下班时间的交通状况分析》,其父亲是一名交警,于是,这个课题就由其父主要指导;研究方式为访谈、走访专家、社会调查、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每学期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在班、年级和学校各级进行交流,较优秀的除送交参加区、市级相关竞赛外,还要汇编成册,以供学生传阅。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收获不小。他们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来收集资料;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些课题的研究综合了物理、环保、人文、历史以及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自主收集加工处理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帮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同时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孙子曰:“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我们一旦建立起劳技课延伸、发散的应用体系,就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前进之滔滔江水,生生不息。 三、赏识、激励、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个性品质各有所长,能力素质各有差异。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评价学生。 1.赏识与鼓励加分——让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出金子的光彩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是我们的信念。通过“赏识教学法”和“即时加分制度”的建立和实践,我们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为自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教师评价学生时不做生生间横向比较,而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自身进步与发展等的方方面面。帮助老师准备投影仪,借给同学工具,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实践操作的又快又好……,这些尽管是发生在课堂上的小事,却被教师放大,学生不仅能得到老师的由衷赞赏,同时还可获得平时1-5分的鼓励加分。在体现学生创造意识的方面,教师尤其不遗余力的大加鼓励与称赞。例如,初一的《手工制作》课粉笔雕刻一节,作品的外形范围要求为中国的传统图案——十二生肖。许多学生都想雕刻蛇,但由于粉笔材质较易碎, “伸展的蛇”往往不易雕刻成功。有一个学生,他就着粉笔的圆柱形外形把作品设计为盘在柱子上的蛇的外形,这样比较容易完成,其外形表现出蛇的扭曲。虽然他的作品在质量上还比较粗糙,但教师对其创意给予了肯定和好评,给他的作品额外加了创意分3分。这些被量化的平时加分累积到期末,比较高的分数还可获得免试“优秀”、“良好”的特殊待遇。这一制度一开始实施,就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带动起学生学习劳技课的极大热情和兴趣,对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起了很大作用。学生对教师更加尊重和信任了。 2.强调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他评 劳技课除了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同时加强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特别是对“小组合作表现”的评价,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等等都成为对学生评价的视角。这样必将促进学生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形成。以前是有了问题找老师,现在有了问题,学生们会和小组中的伙伴们协商,谋求自己解决的途径。另外,教师积极把评价学生的权利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例如每次竞赛后都展开的大规模的自评和他评活动,形式为:请学生为本小组和其他小组的组织情况,合作状况、作品创意、完成速度等方面评分并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请小组长对组员情况进行客观总结;请组员对小组长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合理评价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涉取他人的经验,最终还能借此达到学生更客观的自我认识,更旺盛的进取愿望和更科学的自我整合方向。动画演示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报告

道德不一
德无不容
是的。。一定要调查。。。这里使我们的课题。。。有兴趣看看。。北京市科迪实验中学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百家讲坛对我们身边人的影响姓 名:郭子杰班 级:高一一班指导教师:张晓完成日期:2009-5-28目录摘要 ………………………………………………………………………2一.前言…………………………………………………………………………2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 (一)研究对象…………………………………………………………………2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21.方法 …………………………………………………………………32.问卷调查内容 …………………………………………………………33.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34.调查小组成员 …………………………………………………………3三.结果与分析…………………………………………………………………4(一)结果 ……………………………………………………………………41.科迪校园中调查………………………………………………………42.百家讲坛现场调查 ……………………………………………………4 (二)分析 ……………………………………………………………………6四.结论…………………………………………………………………………9五.参考文献 …………………………………………………………………10百家讲坛对我们身边人的影响课题研究论文摘要:目的:研究百家讲坛栏目对我们身边人的影响。方法:主要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1月7日至8日,在学校随机采访200名师生,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面对面采访调查,主要题目包括师生观看百家讲坛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百家讲坛对师生的知识面影响、对百家讲坛的看法等。同年4月11日,在位于人民铁道报社六层的百家讲坛录制现场对参加录制的观众进行现场采访,共采访30名观众,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面对面采访调查。主要问题包括观看百家讲坛的持续时间,观看百家讲坛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方面以及影响程度等。将两次得到的数据通过EXCLE表格整理。建立数据库进行图表数据分析。结果:大多数人关注百家讲坛并收到了很多正面影响。结论:百家讲坛栏目作为科教频道的主导栏目确实起到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关键词:百家讲坛;影响;调查研究;一、前言“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近年来也饱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最近炒得很热的“百家讲坛死亡倒计时事件”让我们对百家讲坛产生兴趣。本课题研究百家讲坛对我们身边人的影响。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2009年1月7日至8日,在科迪实验中学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面对面采访调查师生共200人。2.2009年4月11日,在人民铁道报社六层百家讲坛演播室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面对面采访到场观众共30人。(二)研究方法及内容1.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方式进行采访调查。两次采访发出调查问卷230张,收回230张,有效问卷230张,合格率为100%。2.问卷调查内容:(1)在科迪实验中学发放的调查问卷 (2)在百家讲坛现场发放的调查问卷:1)从什么地方赶来看百家讲坛的2)看百家讲坛的时间3)关注百家讲坛的原因4)百家讲坛是否对被采访者有实际帮助5)百家对被采访者影响最大的方面6)对百家讲坛的评价3.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图表数据分析。4.小组组成人员科迪实验中学高一(1)班、(3)班,七个小矮人小组成员白轶德、郭子杰、马文娜、杨依然、陈林杉、孙晓然,其中组长白轶德,指导老师张晓白轶德:资料、调查、论文、陈述、记录活动、联系栏目组、制作PPT。郭子杰:资料、调查、论文、陈述、统计、记录活动、制作PPT。马文娜:资料、调查、论文、陈述、记录活动。杨依然:资料、调查、论文、陈述、记录活动。陈林杉:资料、调查、论文、陈述、记录活动。孙晓然:资料、调查、论文、陈述、记录活动。三,结果与分析(一)科迪校园中调查被调查者为科迪实验中学学生老师。初中、高中、老师人数比例为3:5:3。大部分的老师学生关注百家讲坛的时间为1-2年,经分析是由于学生住校造成看电视的机会较少,所以关注的时间较短。2.调查者特征(二)百家讲坛现场调查1.调查对象背景30名被调查者中,有23名来自北京市内,而有7名来自北京远郊以及北京周边地区。两者比例是3.28:1。在观看百家讲坛的时间上有3人为6-8年,10人为4-6年,13人为2-3年,4人为最近1年。比例为0.3:1:1.3:0.4。由此体现出,观众对百家讲坛的喜爱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观众愿意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百家讲坛现场录制活动,而这些观众大都是看过百家讲坛很长一段时间后认为百家讲坛值得一看的。2.调查者特征被调查者中,经朋友介绍而看百家讲坛的人、特意搜寻有关历史的节目看到百家讲坛的以及其他方式看到百家讲坛的人数分别占到了3人、0人,4人,而剩下的23人均是无意间看到百家讲坛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为10%;0 %、76.67%、13.33%。由此体现出,大多数观众都是对百家讲坛“一见钟情”,分析得出是由于百家讲坛选择了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以及最风趣、最幽默、最权威的专家学者来讲解历史,使得广大观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3.百家讲坛对他们的影响被调查者中有27名认为百家讲坛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另外3名认为有一定帮助,没有人选择没有帮助甚至负面影响。由此看来,百家讲坛确实起到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就百家讲坛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方面作了一个调查认为百家讲坛对生活方面有影响的占了绝大多数,即确实从中得到了很大帮助。从被调查者口中得知,来源于百家讲坛的古今风云,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讲述内容都对其生活方面给予了很大很大的帮助,包括到了日常的闲谈,价值观,是非观,待人处事等等。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大众化教育传播栏目,这几年来历经风雨,综观观众们对其评价,应该说它是一档很有社会影响力且成功的栏目。四,结论百家讲坛栏目作为科教频道的主导栏目确实起到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一直是被人们所传送的话题,自百家讲坛开始在节目中融入思想,融入哲学后,许多观众受益颇深。从古今的历史故事,博大精深的四书五经的讲解中,百家讲坛呈现给了人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讲述,引领人们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断深挖历史的精髓,人性中的善恶,做事中的细节等等。在讲述中,有意无意地向人们阐述了历史与当今的关系,使人们能够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今天的生活,用辩证的目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人事,从而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端正做人的态度。金正昆所讲的当今社会的礼仪,便是一个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它所影响到的是最贴切生活基本元素的社交,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体现气质,便是它给人们深刻的影响,同时,在这种影响下,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转变,开始想想自己以前是否这样做过,是否做了缺乏礼貌的事情,用现在的目光去看待过去,再把过去的错误作为警区来告诫自己不要这样做,这就是一个思想提升的过程,以至以后行为上也发生改变。公民的思想道德也就在这样的影响下而提升了。2,普及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生活于当今社会所必需的武器,也正是许多人所欠缺的,有些东西光靠死板教学是学不来的,于是百家讲台便做了一个课外的“大课堂”以其独到的故事化讲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讲话内容使人们扩充了文化知识,也使人们更易于接受知识内容。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于丹所讲的《论语》,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灵世界和当时社会的林林种种,给观众做了很详细的讲述,且轰动一时。这样乐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方式使人们更加乐于接受,在以上采访中,受益者基本上都是得到了知识的扩充,“我们要尽力扩充知识,因为我们不知道哪方面知识会被以后所用到”百家讲坛正因为抓住许多人们的这个心理,才推出了如此有吸引力的讲述方式,一方面扩充了知识,另一方面使人们爱上了这个节目。五,参考文献http://www.5ips.net/ps/l_12.htm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bjjt/387293.htmhttp://www.youchina.cn/index.html什么都行的。我们学校还开展过对古代文学的欣赏什么什么的。。不过要问问老师啊看允许不允许。。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讨中学生睡眠不足

魔球
里人有病
  研究背景和意义:  由于升入高中,功课不断增多,学习负担加大,所占用的时间也逐渐增加。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呢?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中学生睡眠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调整自己时间的分配,自我完善,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研究计划  计划从两方面出发 1.咨询专家查找文献。找寻相关资料如睡眠的作用 睡眠的负面影响等。 2.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同学们平常的睡眠习惯等。  (一)资料 :睡眠有七大益处  1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因在睡眠期间胃肠道功能及其有关脏器,合成并制造人体的能量物质,以供活动时用。另外,由于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部分内分泌减少,使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使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恢复精力: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长期缺少睡眠则会导致幻觉。而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这是由于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  3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对侵入的各种抗原物质产生抗体,并通过免疫反应而将其清除,保护人体健康。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睡眠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加快。现代医学中常把睡眠做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帮助患者渡过最痛苦的时期,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4促进生长发育: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脑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离不开睡眠;且儿童的生长在睡眠状态下速度增快,因为睡眠期血浆生长激素可以连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应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以保证其生长发育。  5延缓衰老,促进长寿:近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资料均表明,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均有一个良好而正常的睡眠。人的生命好似一个燃烧的火焰,而有规律燃烧则生命持久;若忽高忽低燃烧则使时间缩短,使人早夭。睡眠时间恰似火焰燃烧最小的程度,因此能延缓衰老,保证生命的长久。  6保护人的心理健康: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因为短时间的睡眠不佳,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而长时间者则可造成不合理的思考等异常情况。  7有利于皮肤美容:在睡眠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其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睡眠有益于皮肤美容。  还有一些负面影响  1.睡眠不足将导致学习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升高,上课容易打瞌睡。  2.人体入睡1小时后,大脑松果体开始分泌激素,刺激人体的成长。睡不好,孩子很可能会长不高。  3.失眠时人的交感神经就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会出现心跳过快、焦虑的症状。这些对消化、情绪都有影响,人会很暴躁,影响判断力。  4.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某些神经症疾病的发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问卷调查:  中学生睡眠情况问卷调查表  1.你的睡眠时间大概是多少?  □超过9小时 □8~9小时 □7~8小时 □6~7小时 □少于6小时  2.你对你的睡眠情况满意吗?  □满意 □ 一般 □不满意  3.你理想的睡眠时间是多少______。  4.你有午睡的习惯吗?  □ 经常 □ 偶尔 □ 从不  5.你上午上课是的状态如何?  □好 □差  6.你下午上课是的状态如何?  □ 好 □差  7.你会熬夜吗?  □ 经常 □ 偶尔 □ 从不(若从不,跳过8)  8.为什么熬夜?  □ 学习 □非学习  9.你会失眠吗?  □经常 □偶尔 □ 从不(若从不,跳过10)  10.失眠原因是否学习压力过大?  □是 □否  调查结果:  1.超过9小时4% 2.满意14% 3.超过10小时29%  8~9小时7% 不满意86% 9~10小时31%  7~8小时25% 8~9小时19%  6~7小时49% 7~8小时17%  少余6小时15% 6~7小时1%  少余6小时2%  4.经常39% 5.好52% 6.好12%  偶尔39% 差48% 差88%  从不22%  7.经常27% 8.学习61% 9.经常11% 10.是63.5%  偶尔58% 非学习39% 偶尔41% 否36.5%  从不15% 从不45%  分析:  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而言,每个人平均一天须8小时睡眠时间。中学生更是如此。  但睡眠不足,就会累积所谓的睡眠债,就算每天只少睡1小时,连续8天下来,你仍会感到有如整晚熬夜一样困倦。  根据专家所言,在白天有适度警觉感的人需要在夜晚有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这种状态。如果我们未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就欠了睡眠债并随时间的推移而积存下来。由于人体生物钟及外界环境的刺激作用,我们可能不会察觉到我们严重地缺乏睡眠。从某种程度讲,睡眠债欠得太多以致于我们不能抵御它,即使是在潜伏着危险的情况下仍能昏昏然入睡。  而结果显示89%的同学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其中71.9%的同学睡眠时间远远低于青少年合理的睡眠时间8小时,以至于87%的同学对现在的睡眠不满意,即便有78%的同学有午睡的习惯但仍有88%下午上课精神不佳......  种种迹象表明,中学生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  学校  1可增加一些关于睡眠重要性的专题讲座,让老师同学们都认识的他的重要性。  2缩减一些没必要的课程时间,推迟一定的上课时间,以便老师同学增加相应的睡眠时间。  老师  1充分认识睡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正确认识睡眠。  2适当的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家长  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督促和帮助孩子节约时间。  学生  1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不要为了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而熬夜如:玩电脑游戏.看电视.看小说等等。  2建立正确的睡眠观和时间观,正确认识睡眠,不能把时间过多的浪费在睡眠上,也不能过多的缩减睡眠时间,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总结:  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睡眠问题进行粗浅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同时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阐述了微薄的见解。不过方法建议因人而异,同学们还是要根据自身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对同学们有帮助,同时衷心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不足之处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谢谢!  资料来源:中国食疗网http://www.shiliao.com.cn/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讲座稿

赵高
地头龙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二、在课改的新背景下教学设计应是什么?是为了完成管理者的任务(应付检查)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提升设计与观察评价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教材的抄写或教师用书、教学方案的抄袭是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与条件对“新教材”的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再造)是教师必备的资料是校本课程(课程校本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案不能混为一体,对这三个概念要正确地区别。教学案例: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写在教之前;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写在教之后。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①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②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2、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够达到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3、教学策略的设计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①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②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③学法指导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④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①过程设计意图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②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⒌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生成)、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五、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⒉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②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⑤教学过程;⑥教学反思、评价。书写说明:(1)书写的形式。教学设计的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3)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4)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我们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二、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三、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四、教学目标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五、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二)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 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格式1.应包括上面的各个环节2.应包括课堂实录3.应加上点评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