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
这是我们以前写过的,你可以看看我们的研究主题是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这次研究的目的、意义是想通过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我市高中学生的个人消费情况,弄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消费开支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的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研究参加人员有: 组长:葛鑫琰 副组长:黄丽婷 沈怡琳 郭俊逸 成员:王佳 傅佳飞 潘锦晶 严雨希 指导教师:孙丽佳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安排一共分为5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消费无处不在,我们中学生每天也都要消费。消费离我们很近,因此在大家的共同商讨下,我们确定了我们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并且获得了我们政治老师孙丽佳的同意,做我们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第二阶段:设计、分发调查问卷确立课题后,我们进行了有序地分工:设计调查问卷:黄丽婷 王佳拍照片:葛鑫琰 潘锦晶收集资料:严雨希 沈怡琳制作、播放ppt:郭俊逸后勤:傅佳飞为了我们的课题能够更具说服力,几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在为各自的所分陪到的任务东奔西走。为了可以得到的资料,我们又分工发调查问卷往不同的中学,有海高、海宁一中、南苑、紫薇、海中等,付出了很多,也用了很多方法。最终,我们得到了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在关于中学生消费的问题上,我们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各所学校中,获得了一些数据小组中有人专门负责问卷调查的问题和复印,而在别的学校中有认识的同学的人,则是负责将问卷调查表分发到各所学校中,请她的同学帮忙分发调查表并收集。调查问卷虽然麻烦,但却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学生消费的问题和情况。所以虽然过程很辛劳,但我们也为了课题坚持着。第三阶段: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问卷结果我们派出了两名成员专门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她们一个去图书馆寻找有关消费上的法律资料,一个上网寻找有关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资料,并在网上与网友讨论中学生消费上的问题,从中了解到解决一些不利因素的方法和对中学生消费的看法,以及一些好的建议第四阶段:拍摄照片、录像而光只有这些,还不能很让人信服,所以我们还特地去拍摄了照片,并且做了采访。因为学校不允许带相机,所以我们便向指导老师借了数码相机,在学校内外拍了照片。我们在学校内的小卖部拍到了中午吃饭时的热闹场面。另外,我们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在学校外面的超市、饰品店拍到了同样十分热闹的照片。后来,我们又请了几个校内的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之后,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指导老师,也请她接受我们的采访,并请她谈了谈她对现在的中学生消费问题上的看法。第五阶段:综合素材,制作ppt我们组提出这个课题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轻易地看到一些中学生大手大脚地花钱,同学之间也总是攀比,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赚钱是多么不易。但有些同学就很朴素、踏实。再加上我们政治课上学习了有关消费的知识,这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也想通过这次活动端正中学生的消费。我们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A.一月的花费(包括伙食费)在300以下的占,300—600占,600以上占。B. 花费主要集中在零食上的占,服装上的占,学习用品上的占,日用必需品上的占,其他有。C. 消费理念是做好计划消费的有,肆意挥霍的有,能省则省的有。D. 在花钱时什么都不想的有,首先想到不花白不花的有,首先想到该花就花的有。E. 在购买衣服是抱着喜欢就买的有, 抱着必要才买的有, 抱着合适才买的有。F.商店搞促销时看中就买的有,便宜就买的有,实用才买的有,不买的有。 G. 同学过生日选择自己动手制作礼物的有,买便宜实惠的礼物的有,选较贵的礼物的有,都有的有。H. 购买物品时会更加注重价格的有,注重质量的有,注重包装的有,注重服务态度的有,注重其他的有。I. 买东西时经常会讨价还价的占,买东西时偶尔会讨价还价的占,买东西时从不会讨价还价的占。J. 经常光顾路边摊的占,偶尔光顾路边摊的占,从不光顾路边摊的占。K. 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占,一般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占,偶尔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占,从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占。L. 对消费者的权益非常了解的占,对消费者的权益一般的占,对消费者的权益不知道的占。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消费普遍收大于支,缺少正确的开支计划。人情消费几乎每个中学生都经历过,而且所支付的费用日益高涨,造成了中学生一种经济负担。同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导致中学生花钱如流水一般,家庭经济好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同学也因为正处在观念形成期,而把持不住自己,也过度消费。家长对于学生的开支并不过多了解,造成中学生形成了“及时行乐,不计后果,没钱就要”的不良思想。这必定对中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这是一种社会的危机,必须深思解决这个具有“高传染”、“高危害”的问题!从消费开支情况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上称民办学校为“贵族学校”,我们这些在贵族学校上学的学生当然也就成了贵族子弟,但调查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这种优越感,因为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一般”的占了88.09%,只有6.55%的同学认为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富有”,只有5.36%的同学认为“富有”。 (2).所有的同学每个月都有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数额50元以下的47.02%,50—100元之间的占44.05%。零花钱主要来源于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这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种关爱,也可以说是父母对远离自己在外就读的子女关爱之情的一种寄托。 (3).零花钱主要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52.38%,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26.79%,说明大家在解决嘴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学习资料和用品。 (4).零花钱的使用全都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9%,其他都无计划或者无节制。通过对消费观念方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具有以下特点: (1).追求贷真价实,害怕购买假贷和被骗上当,因为他们购买商品的首选地点为超市,占50%,其次为专卖店,占17.86%。 (2).懂得享受生活,购买物品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讲求实用和舒适。有近一半的同学以“舒适”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选择标准;“自己的爱好”、“适用”是影响他们购买商品的两大因素,比例分别为40.48%和30.95%;“自己的需要”是影响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占55.95%。 (3).不追求名牌,但注重时尚。42.86%的同学对名牌服饰的态度是“有当然好,没有也不强求”,31.55%的同学则抱“无所谓”的态度;41.67%的同学服饰档次为“中档”,30.95%的档次为“一般”;但衣服更换频率在半年至一年之内的为69.64%,占2/3还多,衣服穿2年左右的只有29.17%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们这些在“贵族学校”就读的“贵族”子弟们虽然每月都有一定量的零花钱,但并不是象常人想像的那样:手中拥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丝毫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毫无节制。购买零食是学生零花钱的第一大去向。众所周知:吃零食导致饮食无规律,有损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所以学校也三令五申禁止吃零食。既然学校严禁吃零食,为什么购买零食又成了学生的第一大消费呢?据询问和观察,得知:零食来源于两条渠道,一是借故购买学习用品等偷偷摸摸把零食带进来,二是托老师购买。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学校要切实执行好制订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老师也不要以此和学生交换“人情”。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零花钱, 数额50元以下的占47.02%,50—100元之间的占44.05%。我们觉得这个数目还太多,因为寄宿制学校包吃包住,除购买学习用品以外,几乎不需要其他开支。给的零花钱太多,大部分用于购买零食,既有损于身体的健康发育,也不利于青少年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人情交往也是学生的一笔不少的开支。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我们建议: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希望:即使家庭条件再好,父母也要养成节俭的习惯,给子女树立起好的榜样,起到表率作用。通过对周围同学的调查,我们认为目前高中生的消费观有理性的一方面也有感性的一方面,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健康的,有自己的主见。这是值得可喜的现象。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可支配金钱的增加我们能更理性的进行消费。 1、从初中生自身方面看。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生理上和心理上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这就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各种不良的消费现象,据调查,初中生的消费存在盲目性,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在同学面前摆阔,消费出手阔绰,甚至出现攀比风,这无非是为了标榜家庭的富裕或是为了得到异性的关注等。而一些生活各方面比较朴素的学生反倒被戴上“穷酸鬼”之类的帽子。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学生个人虚荣心在作怪,因此,初中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矫正不良消费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2、从家庭教育方面看。 家长对孩子的消费应作出正确指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对他们影响重大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包括消费观念对孩子消费观的形成有关键的作用。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儿女的过分溺爱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据调查可知,这些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不管孩子的消费要求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这就会在无形中激起他们更高的消费欲望,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误区,出现了种种畸形消费。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比给孩子金钱更为重要。4、从社会方面看。 应加强完善社会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目前,社会上消费的多元化和社会活动日趋商品化。许多媒体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迎合了商家的意愿,大力鼓吹各种商品。商家的“诱饵”误导了消费者。这其中包括的许多不合法商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威胁。许多商家为了谋求利润,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这种种不良现象在社会上泛滥成灾。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为初中生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粮,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像网吧,营业性舞厅等的管理,引导初中生科学合理的消费,同时,应相应增设适宜初中生消费的项目,使初中生的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初中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提高初中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活动培养我们组员的实践和协作精神,借此提高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中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中学生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不容忽视。人们常说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这种说法不仅仅来自于对现在的学生思想上的评价,也是对现在的学生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超过精神的评价。中学生的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中的中坚群体,但这种趋势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消费是不合理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乏因为中学生的消费有思想上的误区。通过调查,我们概括得出中学生之所以消费的几种心理:1、求新性。衣着追求新潮、个性,认为这样才不落伍,跟潮流走。2、从众性。看到多人穿某种风格,或是很多人用某种东西也想买。3、盲目性。没有用的东西也要买。多数因兴趣,或一时冲动。而正是因为这些心理让商家们看到了契机,于是为了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利润,商家们利用明星效应标榜商品,发出所谓的时尚、潮流的口号来吸引中学生的目光。在这缤纷缭乱的商品中,中学生们就陷在消费漩涡中了,其不良的消费心理进一步升级,使得消费趋向了炫耀型(攀比心理)、时髦型、人情型、恶习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学生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不是用在关于学习上的了,反而是关于物质享受上,这如何使自己的心放在学习上呢?时尚的变化是迅速的,精力都用在了这方面,可能会专心学习吗?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一项是关于中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我们得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住校的学生一个月要花350元以上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更有甚者竟要花到1000元左右!这不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对已经有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究竟中学生把钱都用到了哪里呢?经过我们的访问,得出了以下几个消费方面:1、零食消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零食上的花费是很普遍的,也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消费。男生经常把一大瓶一大瓶的运动饮料在一次次的运动中消耗掉,可以说是每天“瓶”不离口。女生的零食消费则不同,是以“吃”为主,一个礼拜或几个礼拜来一次大采购,例如:薯片、饼干、方便面、小辣鱼、辣味萝卜干等食品,有时竟把这些小吃当成饭一样来吃。2、人情消费。它在消费领域占的地位不容小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同龄人的“人情消费”正在快速上升。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曾用过自己的零花钱在同学过生日时或在什么特殊的节日里购买礼物来赠送对方。花费的范围通常在20~50元居多,因为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礼物太便宜送不出手,别人送给你了,价格不便宜,总不好不回送,而且礼物不能显得“寒酸”了。所以,这方面的花费日益升高。3、在校的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住校的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有些家长也会一次性给孩子千元的生活费,而一天的在校生活所需的费用多在10~17元左右,所以这个消费比例不是很高。通过多方调查,我们知道了中学生消费的方向,但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问题:中学生仅靠父母一个月正常给于的生活费是不够花的,那么这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得出了中学生得到钱的几种方法:1、得压岁钱攒出来的。每逢过年、过节,父母及家里的亲戚们都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图个吉祥的兆头,这笔钱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在这时候能得个1000块钱是很普遍的。2、向父母要。当孩子开口需要买什么东西时,或者说没钱吃饭时,父母都会给孩子相应的钱。3、从爷爷那辈得到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都会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孩子想要,基本会全力支持,较少会问钱要用在什么方面。4、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来。为了自己的消费,可以把生活费割出近一半来用。现今的学校和家长尚未把“理财”列入教育项目之中,使学生们无法有序地接受良好的消费观念。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也有冲动消费,家长给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消费观不成熟阶段,在形成期的正确引导对将来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中学生时期就形成了“花钱如流水”,肆意挥霍,成人后就不仅仅是自己受苦,很可能发展为自己犯错,而对别人、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危害。因此,树立中学生消费观是刻不容缓!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提出以下几点:1、要树立让中学生消费做到有目的、合理的消费,对每一笔开支做好记录,看看有没有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写一写消费心得。2、让中学生明白,不一定“便宜没好货”,要做到物美价廉,不要做明星效应的俘虏,学会有主见的消费,不要盲从时尚。3、学校和家长要做中学生的榜样,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学生的消费观念起指导作用,形成一种风气,教导中学生勿有攀比心理等不良的心理。4、社会上应加强那些促进消费的广告的管理,积极宣传“量力而买”、“实用价更高”等有利于良好消费观念形成的口号和思想。以上就是我们通过调查和访问得出的结论,这其中必定有跟大家意见相左的地方。希望能与大家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报告,共同探讨出解决中学生消费误区的方法。一个挥霍无度,只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是不可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推动祖国未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紧记要做一个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中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纪律、有道德的新一代青年,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心得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环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我们要合理消费.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儿女的过分溺爱对孩子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消费应作出正确指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本身要保持俭朴的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挑穿,爱惜学习用具,节约用水。家长多给孩子讲挣钱的不易和柴米油盐的艰辛,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消费需要限制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学会有节制地花钱,以减少商业社会物欲对孩子的冲击,培养孩子的俭朴品质。当然,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思想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