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
A、学术论文:60、2006,《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59、2006,《Is Our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lace》,《Frontiers of Ecation in China》Vol.1,No.1.58、2006,《“9·11”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与问题》(第二作者),《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1期。57、2006,《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它》,《教育探索》第1期。56、2006,《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美国“富布赖特计划”评说》(第二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6期。55、2005,《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54、2005,《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援助策略》,《课程·教材·教法》第9期。53、2005,《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与评价》,《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52、2004,《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与评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51、2004,《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50、2004,《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49、2004,《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障碍的探究》(第二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第11期。48、2004,《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第12期。47、2004,《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教育科学研究》第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年3月9日第6版观点摘编。46、2003,《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录。45、2003,《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44、2003,《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比较教育研究》第2期。43、2003,《高中生应有怎样的技能素养》,《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42、200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育评论》第2期。41、2003,《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第3期。40、2003,《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39、200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评价》,《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38、2003,《课程开发:含义、性质和层次》,《教育探索》第5期。37、2003,《后现代异域的课程话语》,《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36、2003,《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学科教育》第7期。35、2003,《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比较教育研究》第8期。34、2003,《建构课程的新理念》,《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33、2003,《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外国教育研究》第89期。32、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二作者),《教育实践与研究》第9期。31、2002,《再造教育的文化: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参考》第1期。30、2002,《21世纪英国高中课程取向探究》,《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29、2002,《课程评价:类型和模式》,《课程研究》第24期。28、2002,《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4期。27、200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外国教育研究》第6期。26、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特点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教育评价》第6期。25、2002,《耗散结构理论与后现代课程范式》,《全球教育展望》第7期。24、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23、2001,《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22、2001,《为成功而学习》,《课程研究》第1-2期。21、2001,《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教育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2001,《课程改革及其基本问题》,《课程研究》第4期。《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5月15日第6版全文转载。19、2001,《对课程行动研究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6期。18、2001,《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17、2001,《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6、2001,《课程设计取向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15、2001,《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全球教育展望》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4、2001,《解读课程行动研究》,《上海教育》第14期。13、2000,《从教育领域的危机谈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12、2000,《对21世纪师范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论丛》第1期。11、2000,《瑞典新的高中课程及改革特点与分析》,《课程研究》第1-2期。10、2000,《意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问题》,《学科教育》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9、2000,《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教育科学》第3期。8、2000,《当前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特点、困难和问题》,《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7、2000,《20世纪末德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动向》,《学科教育》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7月19日第2版、7月26日第2版全文转载。6、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学科教育》第4期。5、2000,《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教育选择》,《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4、2000,《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外国教育资料》第6期。3、2000,《20世纪末瑞典义务教育课程革新的理念与举措》,《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2、2000,《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下)》,《学科教育》第12期。(2000年以前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