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究生是学校排名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廉士重名
未必贱也
考研调剂:必知的三种重要情况调剂第1种情况:报考自主划线院校,进复试,复试没有过线因为是按照差额复试,一般是1:1.2、1:1.5,有的学校甚至到1:2,还有的学校直接不按比例,只要过了学校规定的复试线,都可以来复试。所以会有部分同学注定复试的时候被刷下来。这部分考生算是最可惜的。但是如果觉得自己复试表现不好,一定要复试结果出来之前联系导师,看能不能问出个结果,及早让老师帮忙看能不能去其他专业。这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希望不要报太大希望。等所有的专业复试都结束之后,如果有缺额,学校会发公告。有的学校会只接受报考本校的考生调剂,也有的学校还接受其他学校的考生。所以对于这类考生既可以参加报考院校的调剂,也可以关注其他自主划线院校的公告,去参加其他自主划线院校的调剂。如果调剂没有成功,仍然不用灰心,可以等国家线出来后,如果过了国家线,抓紧联系各个学校的招生办,调剂到那些非自主划线院校。调剂的时候大多数考生会保险考虑,先调剂到自己的母校,因为和老师比较熟。如果你有任何的人脉,一定要利用起来。调剂的时候怎样知道哪些院校有缺额?因为院校非常多,所以直接去看各个学校官网非常麻烦,各大考研网站都会最新时间更行哪个学校有缺额。每个网站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把每个学校的缺额信息第一时间更新出来,所以你应该至少关注两个网站。对于打电话到研招办,有的学校直接打不通,有的学校老师会很不耐烦,还有的学校告诉你发申请函,大多数学校会告诉你等调剂系统开放,在调剂系统里进行调剂。但是也有的院校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考生进行记录,回复短信让其在某个时间段登陆调剂系统调剂到自己的院校。出身211、985院校的考生的福利?没有参加过调剂的考生是不会知道的,对于出身211、985院校的考生,有的学校会有额外名额,不占学校计划,举例山东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就各拿出很多名额,专门给出身211、985的考生,其学校招收目录里的专业都可以调剂。具体还有哪些院校会有这样的福利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类学校肯定本身不是211、985兼具,要么211,要么是普通院校,所以那些一定要上研究生,对学校要求不大的考生一定要抓住机会。调剂第2种情况:报考自主划线院校,没有进复试这部分考生,就要联系其他自主划线院校。如果失败,也要等国家线出来,过了国家线,调剂非自主划线院校。调剂的第3种情况:报考非自主划线院校,过了国家线,进入复试,复试失败各个院校的复试时间不同,对于那些复试时间很晚的院校,一旦落选,其他接受调剂的院校可能早已经调剂结束。当然还是首先选择校内调剂,校内调剂不行再试着调剂外校。东北师范大学算是复试比较晚的院校。调剂系统注意事项?调剂完全靠自己进行,所以是个完全主动的过程,即使你分再高,也不会有学校主动联系你的。你可以同时联系很多院校,调剂系统开通后,你之前联系的接受你调剂的学校会给你发复试通知,你可以同时接受好几个学校的复试通知,只要时间能够错开,你就可以去复试。调剂系统要求一次只能填两所院校,并且48小时锁定,要48小时过去之后才能改。调剂系统使用技巧:随便选择一个城市,不选择院校,选择你想选的专业,就可以看到所有公布出来的有这个缺额的院校。很多考生可能会调剂系统刚一开就去选择自己想要的院校,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于那些比较好的学校,调剂压力比较大,一定要提前联系那个院校,问问自己调剂的希望大不大。很多院校,举例我遇到的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就在公告中规定让考生在某个时间段填写调剂系统。你如果提前填了其他院校,系统锁定,就失去了机会。同时很多院校已经把想要的考生定下来了,再到系统里去把这些人找出来。一些启示:以教育学为例,如果你本身报的专业是有关教育的,所以调剂的时候大多选择师范类,师范类院校除了教育类专业其他专业也有很多调剂名额。对于调剂的考生能够调剂到211院校是非常走运的。很多211院校每年有很多专业是报不满的,希望考生在报考选学校的时候,可以多打听,直接报考这类报不满的学校。但是今年会是什么情况,就要考生自己去搜集数据去判断了。这类没招满的院校在网上是很容易找到的,看看往年哪些院校接收调剂就行了。

研究生是选院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

厩焚
所行而善
研究生是选院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这要看两者之间专业实力的差距和专业类别:1、如果差距不是很大,肯定首选985学校,其次是211。因为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只了解学校的大致情况,一般都不清楚专业排名。2、如果差距很大,如一些照顾性的211学校或者名校的新办专业和老牌的专业学校相比,肯定首选专业强的学校,因为师资不同,将来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3、一般来说文科类的专业建议首选学校,而理工医学农学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则建议首选专业比较强的学校。

考研是学校的名气重要还是专业排名重要?

三名
其天机浅
本科看重学校,研究生看重专业。因为本科学的都是皮毛,没有太大实际应用价值,招聘单位衡量本科生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毕业学校,因为本科学校决定一个人的智力、素质等等(不绝对);而研究生是真正学习应用知识的时候,这个时侯专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华师的中文专业的资源、教师水平等等肯定比武大的好很多,这个对你来说是很实际的好处,而不能图虚名。一个学校好坏指的是综合实力,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校每个专业排名都在20名,那这个学校整体排名肯定在20名以内,但是如果拿任何一个专业和别人最好的去比,那肯定比不过。

考研,是选择专业重要还是学校?

神之末也
玄一
考研是选专业强,名气一般的学校还是选名气大,专业一般的学校,这要看两者之间专业实力的差距大小和专业的类别:1、如果差距不是很大,肯定首选985学校,其次是211,如果是非211则意义不大。因为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只了解学校的大致情况,一般都不清楚专业排名。2、一般来说文科类的专业建议首选名气大的学校,而理工医学农学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则一般首选专业比较强的学校。3、如果差距很大,如一些照顾性的211学校或者名校的新办专业和老牌的专业学校相比,肯定首选专业强的学校,因为师资不同,将来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

考研选学校城市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推论
凤飞飞
2021年的考研学生必须尽快确定下来自己的考研院校了,毕竟2021年考研因为在家学习的缘故学习时间还是很紧张的,那么在最后确定到底看学校层次、专业实力还是城市呢?1.如果有明确的未来发展城市,建议优先考虑城市。据统计,只有10%的研究生会选择读博,那么90%的研究生最后都是面向就业的,因此在考取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尽管这个学校的层次不高、专业较差但是只要在这所城市发展那么他一定会有他的关系网,包括你到时候在本地就业导师说不定也是可以帮忙的!比如我未来想在重庆发展,那么我考重庆大学反而比考华南理工大学更好,重庆大学在重庆的影响力肯定是高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反之也是一样的!2.没有明确城市目标,那么以学校层次为重!很多学生可能说在读研期间专业更重要,导师更重要,但是我反而认为学校更重要!学校的名气越大越好,因为你不确定未来在哪里发展,那么学校名气越大覆盖的地域越广,像“C9”“华五”这几个层次的学校在全国都是认可的!那么在工作面试的时候你的起点也越高,这是一定的!专业实力强弱更影响的是科研方面的东西,导师厉不厉害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现在研究生就业的时候导师并不会太管,就算导师推荐也不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到时候反而两难!3.专业不重要吗?那也只是相对不重要!如果你报考一所一本院校的计算机和报考985院校的材料专业,这两个竞争激烈程度差不多,你会选择报考哪一个?如果告诉你你都能够考上,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都能考上可能大多数都会选择985院校,可能一本院校计算机专业出来工资比985院校材料专业还要赚的多呢!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对一个研究生而言,一个好的导师重要,还是一个好学校、专业重要?

无待
金沙镇
如果你不能确定你能在好学校找到一个好老师的话,还是在一般的学校好了。因为好的学校只是实验设备多一些、比较出名而已,如果你老师好,项目多、要求严格,你一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祝你好运

考研:专业排名重要还是学校综合排名重要???

老物件
木瓜
专业更重要,硕士期间需要做一些研究性的工作,专业实力直接影响专业能力,在找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的时候,所学专业在行业里面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至于学校是不是特别靠前,这个时候就显得次要一点。当然,如果你只是借读研的机会到更好学校里面见识一下,将来也不考虑从事所学专业,那可以考虑学校排名靠前的,毕竟在找工作的时候,好学校来的好单位多一点,出去实习看学校一点,实习机会。最后补充一下,专业很不错的话,学校一般不会差到哪去,个人建议优先考虑专业。专业。虽然大学里真正学到的东西因人而异,但是走出去还是看专业的。

考研中,公共课与专业课谁更重要

王季为适
 1、公共课要、专业课要再提高  首先研究生考试的各门学科的分数结构上专业课在占到总成绩上的占比是大于公共课的。  公共课方面,大家普遍觉得难的部分应该是数学和英语。但一般知道自己这两科弱的考生,在备考初期就会着重复练习。数学难理解的地方较多,建议大家早做准备,多做题多练习。政治不用说,为了不忘或者手生,还是要背的。  总之,公共课这几科都没有一定要拿高分的必要,只要保证过线即可。事实上,这三门要拿高分也很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考研分数出来时政治英语两门加起来能拿到120分左右,好点的同学可以拿到130-140,差点的也能有100分。即这两门公共课好的同学和差的同学也就拉开50分的差距。  因此,考研的总分就是在专业课上拉开差距的,每年多少考生栽在专业课这。而且复试时,老师也往往会偏向初试专业课成绩高的学生。  2、跨专业生攻专业,看清自身优劣势  相比本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生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如果你是本科英语数学政治类专业的,那么你的公共课可以稍微放松一点。  劣势是,你的专业课成绩肯定大大不如本专业考生。因此,跨专业考生应该注重复习专业课。  此外,有些学校的专业进入复试的标准是专业课成绩,公共课只需要通过国家线就行。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主攻专业课,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同时也要每天拿出一定时间来看政治和英语。  3、本专考生勿放松,轻视敌人要不得  虽然本专业考生在专业课上有优势,但切记骄傲自满,轻视敌人。每年很多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成绩比本专业考生还要高,所以“本专业考生”这几个字也不一定就是考研成功的王牌。  毕竟,你永远不会知道别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因此,在对待专业课上,本专业考生一样不能放松。  对于这类考生来说,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重可以适当调整为1:1。在复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要把公共课里的弱项好好强化。  政治一般没什么问题。英语弱的最好多背,以应试教育的一贯方法提高。数学弱的报个班单项突破。公共课最起码要过线。  4、公共课重视基础,专业课体现能力  很多同学的弱势科目集中在公共课中的英语和数学上,而这两科的弱势往往会在总成绩中有很大的体现,甚至有可能影响你的录取。  这两个科目首先考察的是学科基础,比如英语这一学科的基础就在于词汇和语法长难句部分,可能在选择专业时,你可以巧妙地避开自己的弱项,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但对于公共课而言,无论你是否擅长,往往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所以,在备考初期,英语或数学不太好的同学不必平均分配时间,比如阅读是你的短板,你就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做阅读,把错的弄懂,把文章读通。只有想办法补短板,给弱势科目多一点时间,才能缩小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总的来说,大家一定要注意权衡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优势科目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考研是一场漫长的学习之旅。得练就一种适合长期学习的心态。否则产生疲惫心理后,就容易与本来的想法背道相驰。好心态加好方法,才能使长期学习轻松高效  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学习知识技能而学习,除此之外还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用对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学习方法不合适,学习无效率,总是事倍功半,搞的人很疲惫,收效甚微,慢慢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跨专业考研时是考本专业还是所跨的那个专业?

明日见客
乱马
如果你选择的是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那么你要考的内容就是其他专业的课程,那属于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踏实、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专业的考研人绝对都是不失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们。 然而,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 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 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 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 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 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三、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从4月到次年1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买书和找师兄师姐——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有学校可以邮购,有书店可以搜寻,再不行,去图书馆系统或网上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电话,打电话、汇款去邮购。不要一开始就事事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找渠道解决。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去麻烦他们。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三,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 其实接到复试通知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时间去扩展知识面了,这些是最初就应该做的。这时候跨专业考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基础不够,再次心虚。那么与其瞎抓一把,不如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再翻一遍,总有用得上的,做生不如做熟。对于某些领域的熟悉或精通,比泛泛而谈更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用真诚的微笑和哪怕是使劲鼓才能鼓起的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导师。好歹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也算复合型人才了,怕什么! 说到这里,整个过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更自主、更专业的学习过程,跨专业学生一踏入这片天地,肯定会受到冲击。不熟悉的领域,老师觉得应该是常识自己却闻所未闻的知识,难以找到的新生活定位……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建议在5月到8月这段天堂般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非专业课本),继续打基础,进入研究生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去打基础。 总之,对于勇敢的跨专业考研人,继续用韧性和信心,在开学前调养好身心,并不放弃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为进入一个新的求学生涯做好准备,都是必要的。相信这样贯穿始终的准备,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实现挑战人生充实自己的梦想。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认真地回报你。要相信,要坚持。 参考资料: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