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孟
一群夜行者2008-12-5 摄研究生是专门做学问的人,读书的学问很大。但眼下无论导师的引导抑或学生的重视都不够,困惑不少,虽然先贤们不乏精到的论述,但于这个时代这群人的指导意义有限,很有再研讨的必要。这里有两个误解:研究生都会读书了;研究生以研究为主读书不再重要。前一个误解,放到那些刚刚结束本科学习的研究生身上,尤其明显。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意气风发的新面孔很快晴转多云,找不到正确的定位和合适的落脚点,在无比迷茫中打发着宝贵的学习时光,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如果有导师指点,那就要好得多。可惜如今导师都“太忙”,我们的研究生们只好自己摸索门道了。第二个误解,可能是没有体会过学习与研究的密切关系,更没有想到学习与毕生发展的重大关联。深入大学校园你就知道,很多硕导、博导功成名就之后虽然风光无限,却不再有高质量的产出,因为他们“学而优则仕”,走上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领导岗位,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读书,思想的源头干涸了,如果有学者良知,他们内心其实也很苦恼。总而言之,对于研究生来说,读书的问题非常重要,读什么和怎样读将影响到自己学术道路的未来发展。读什么书的问题,一关涉重点,二关涉时间。三年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信息爆炸,好书太多,经典也不少,我们尽可能多涉猎,但不可能都读,这就有个确定阅读重点的问题。可以从两个层次考虑: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前者的重点书目容易确定,后者则难,而且容易被忽视,但它是那么重要,以至于没有了它,你的思想的大树就缺乏广纳营养的深根,枝繁叶茂的理想如何支撑?学科层次的学科不等于科学知识分类学上的概念,它可以直抵人文自然科学的根本,实际上就是方法论层面甚至哲学层面的根本知识或知识根本。比如,从事教育管理研究,不但要读教育管理学的经典,还应该上溯到教育哲学直至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等等。这样梳理下来,你就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科支脉上的视域狭窄的学者,而且是一个与人类文化历史血脉贯通的智慧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对经典的挑选非常关键,读书交流十分必要,导师的指导与学友的砥砺必不可少。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个普遍的疑惑:为什么一定要读经典?如今资讯何等发达,想了解什么、获取什么还不容易?确实如此。但网络是枝蔓,庞杂而零散;经典是根本,系统而完密。网络就像快餐,可以解决一时之急,不是长久之计;经典就像宝厨,奉养虽然不易,但随时听我使唤。事实上,积蓄经典,才能告别野逸轻狂,迈进学问的大门。下一个问题是怎样阅读。挑选出来的经典数量已经可观,我们还得应对大量层出不穷的新信息,怎么快速高效阅读和消化至关重要。根据个人经验和师友的启示,挑出筋骨、搭好架子、站稳脚跟、形成视角这几点可以说是读书的重点和目标。所谓挑出筋骨,就是阅读一本书,不要仅仅关注动人之“点”,只见枝叶不见全木,而应该清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勾勒出专著的逻辑框架并在脑中留下一个概念图示,这样才能以简驭繁,掌握消化得更彻底。所谓搭好架子,就是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要通过点滴积累着意建构自己的认知图示或理论框架,逐步由被书本牵着到与之平等对话到以我为主,成为书本的主人,学习的统帅。这样,你的学术根据地将逐渐浮现出来,坚实起来,拓展开去。站在坚实的土地上而不是飘浮在半空中,立在自己的根据地而不是搭载别人的碰碰车,行在广袤的原野而不是困于局促的一隅,你一定能够用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完全不一样的动人风景。怎样读书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考虑与时代和个人结合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苦读之士,这在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古代似乎更普遍,那时候动不动就要把书库(图书馆)读完、立志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在少数。但今天不行了,人类积累的知识太多,更新又太快,而且读书人还不能只顾读书,不但其所学要考虑“用”的问题,其个体人本身还得考虑就业问题。老实说,读到研究生博士生依然不例外。所以,为了不随波逐流,首先得把握大势,理解时代的方向和需要,否则就有无头苍蝇乱撞墙之虞。比如,随着科学主义的终结,曾经主宰人类历史的“本质”、“客观”开始让位于新的话语体系:尼采、叔本华发现了“意志”,胡塞尔发现了“生活”,海德格尔回归到“存在”,伽达默尔抓住了“话语”,于是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阐释世界”:利奥塔质疑大话语,波兰尼提出个人话语,福柯考古权利话语,哈贝马斯倡导交往话语……所以,不要忘记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话语”统治的时代,不要忽视对知识本身的语言性、主体性、主观性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利,不要以一孔之见为真理,要重视对话和交往,懂得视域交融与合作……这就是读书要考虑时代之意,虽然不一定准确。为什么还要与个人结合?这个问题鲜有人研究。我们都习惯了批量生产,习惯了“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这些大话语,但就不会为自己读书,最多是挣扎。怎样为自己读书呢?比如数学大师陈省身说“天才是自己蹦出来的”,“创见很少是和一群人讨论的结果”,他的学习用不着的对话;福柯放着好好的图书馆文献不研究,偏偏要去挖掘流水账似的监狱的陈年卷宗,结果他发现了“疯癫”背后的阴谋,揭开了话语的权利本质;钱钟书偏爱语文,数学学习如同白痴,但他的成就鲜有匹敌……好多读书人只顾埋头学习,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也不考虑将来的出路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是非常危险的,书念不出名堂,没有铺好路的事业也难以为继。当前大家都关注就业肯定必要,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说明白了,读书就是如何建构自己,更好实现。以上仅一时感悟,个人的言行尚有不少距离,写出来与同道切磋、共勉。木木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八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