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今年要考研,刚从一个老师那里联系到一个导师,应该怎样跟导师发短信介绍自己呢,应该马上见面吗?

得焉者失
单身汉
你现在根本不需要联系。初试之前联系导师一点用也没有。等你初试过了考得不错,分数比较可观再联系就来得及。而且要发邮件。一般短信和电话全不靠谱。你现在联系导师,他也只能寒暄的回你。因为毕竟初试你还没过呢。现在想这些没用。过了初试再说。有什么着急的还现在就见面。望采纳不是,我是学艺术的,声乐专业,必须提前联系导师还要跟导师上小课啊。那你没说明白啊那这种的最好也是电子邮件联系,如果导师不常上网就发短信,直接事说事就行了。礼貌一点。分学校,有的学校需要联系老师,有的不需要联系老师,无论如何你联系老师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谦虚。而且之前要了解老师的兴趣爱好,不要得罪了老师。

研究生复试后确认录取了,请问应该怎样与导师联系?

九窍
机械姬
寻找导师联系方式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1、学校官网前往该院校的研究生网查询,或拨打研招办电话询问。2、专业课辅导机构专业课辅导机构有不少在读研究生,通过他们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导师联系方式。3、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本校本专业的学长姐对该校的导师较为了解,可以询问他们以获取本专业导师的联系方式。拓展资料:复试答疑一、什么样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复试?初试分数达到国家划定的分数线,或达到自主划线院校的分数线后,才有资格进入复试,但是这也不代表考生就一定能进入复试。还要看包括院校的招生人数和差额复试比。假设报考院校只招收10人,差额复试比是1:1.2,那么按照排名,前12人可以进入复试。排名第13的考生即使达到了复试分数线,也不能进入复试,只能选择调剂了。二、考研复试考什么考研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和综合知识笔试。专业课笔试是对初试笔试内容的补充,有的院校会提供复试参考书目。综合知识笔试会考一些公共课程基本知识。比如会计专硕生在初试时不考政治,在复试中就会有政治的笔试。面试包括综合面试、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三、考研复试要做哪些准备?(1)高分能够上第一志愿,进行复试;(2)低分能够上第一志愿,一边准备复试,一边联系调剂学校;(3)各科过线,但未能上第一志愿,联系调剂,同时准备复试;(4)有某一科目未过国家线,准备找工作。考研_百度百科

研究生选导师有什么流程吗

两家春
西伊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院校对导师选择是不做要求的。这些学校一般是录取后,通过师生相互间的了解,进行双向选择。当然,如果能够联系上一个看好你的素质和能力的老师,那么必然给你带来很多的帮助,即使他/她没法决定录取你,但他∕她在帮助你了解专业科研方向、专业实力、专业报考与录取情况方面以及在复试科目的重点、考查形式等方面给予你的指点都是有帮助的。因此,尽力联系一个好导师(即使最终他/她没有成为你的导师),与他∕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以下简要探讨如何选择好导师,以及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地沟通。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最后请记住两点:(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需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小木虫为个人公益性站点,此信息由网友发布提供。

研究生导师选择都怎么弄的啊,问了几

杜鹃山
德之末也
你想学到些什么?这大概是美国研究生申请人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择你想要学习的领域——这对博士生尤其重要,因为读博士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是非常可观的。而且你的领域(包括大、小领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来的择业走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审视一下,你想加入的课题组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可以给你带来哪些技能(skill set)。你学习到的技能,是将来从事这个领域从事研究或其他相关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术记录,是评价一个导师最好的指标。这是考察一个导师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指标。毕竟科研、指导学生、教书育人毕竟是教授的本分。这里说的学术记录,就是academic record。包括他(她)所受训练的背景(包括受教育经历、博士后的训练经历、从业经历等),学术成绩记录(发表论文及项目情况),是否有顺利地指导学生毕业的良好记录,以及在本领域内是否活跃。这些指标上良好的记录是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最好证明。如果一个资深的教授课题组里有博士后去别的学校做了教授,这就更好了——这说明该课题组的培养质量是上乘的。但是不是简历看起来完美无缺的学术明星就一定好呢?未必。学术明星很耀眼,但却不一定适合你。讲一个国内亲历的故事,一个国外听来的经历。国内,某领域著名专家,身兼数个等学术职务及一打以上的社会兼职头衔,在自己的学院里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个学生起来问了一个问题,此专家甚为赞赏,欣喜地问:问得很好,你是咱们院的学生么?只见学生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事后报告厅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一个朋友在国外的遭遇。好友的导师乃学界名人,亲手做学问已经很久之前的事儿了。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忙于学术及社会活动、组织会议等等。每次碰面,好友均要通过邮件提前预约时间。而开会的时候,导师第一句话总是:你能提醒我咱们上次开会讲的都是啥来着?两个导师都是学术明星,但是他们都太忙了,你无法指望他们给你具体的指导。姑且不论这两位老师的职业操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讲,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适合“抱大腿”,跟他们读研究生。对于自身学术能力超常、具有非凡潜力的研究生,这样的导师也许只需要给你若干点拨,然后放手让你去干,就能让你的研究顺利进行——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这哪里是培养研究生,分明是指导一个已经具有了十八般武艺的博士后。对于一般的研究生而言,最好选择一个能定期和你碰面,详细讨论研究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为你提供学术上的帮助的导师。导师的“人品”好,也很重要。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千差万别,学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品”好的导师有一个共同点:并且爱惜自己的学生,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导师-学生的组合应该是一个双赢的游戏,是一种“合作”,任何一方只知道索取,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如果你申请国外的课题组,看到某个老师只招收带着某种奖学金的国际学生,脑袋里要打个问号了:他(她)是否是因为缺乏科研经费而滥用奖学金这个系统?而缺乏科研经费,就使导师的学术能力存疑了。东、西方文化对于导师的期望多少是有差别的。在国内读书,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找到“亦师亦友”的老师,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当然最好;如果你听到某导师不为学生着想的事儿,还是绕道而行。对西方人来说,师生某种程度上也是“同事”,因此,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对导师评价的最贴切地评价标准:他(她)作为导师,份内该做得事儿是否都做了?要补充一句,咱们也得做个好学生,有做学生的“操守”,别做让老师头疼的出格事儿。性格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从事科学研究,总是起起伏伏。科研人员有做出新发现、新应用的兴奋期,也有实验不顺利、或思路枯竭的低潮期。这时师生的互动方式能为你带来建设性的益处,还是适得其反?导师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是否和你合拍?多方获取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在选择导师之前,尽量多方获取各种能得到的信息,对其做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接触一个该导师的学生,询问一下有关课题组的情况。实际上,我见过有的老师直接让申请他的学生跟自己的某个在读的学生联系,方便这个学生了解的信息。

考研拟录取后怎么联系导师

另一面
大海风
考研拟录取后联系导师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打电话,大家可以从网上查到导师的工作电话,最好不要冒昧地去打私人电话。和导师见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争取给导师留一个很好的印象。一个充分的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等,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作的美观(彩色简历),凸显出个人特点,也许因为有了这份简历,导师就不会太在意学生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了。发电子邮件也是常用的方式,很多人担心他们不会看,但是如果别的方式都没法实行,这种方式也是能起到作用的。还有就是找导师面谈。最好能在导师办公室,等到快下班时也可以去,最好能在与导师已经有过交流的情况下见面,这样就不会太紧张,最好先给导师打个电话,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再去见面,这样就不会太冒昧。注意对导师的尊重。从气质、衣着、谈吐方面要注意,尽量要和导师的习惯一致。联系导师不能太过频繁,但也不能联系过一次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主动联系一下。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太多,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导师了解自己的新内容。

如何选研究生导师?

每一步
不敢用也
兴趣、专业积累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关于选择导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什么样的导师适合你?最有名气的导师?最有地位的导师?最有权力的导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兴趣和专业积累才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所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报考某个学校和专业之前,应该对该专业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积累来选择导师,同时我们还应该综合学生和导师双方面的情况来衡量,比如你了解到导师是以研究电视媒体为主的,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一个以后想在报纸方面发展的新闻学研究生;比如导师性情严厉,喜欢批评,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于一个心理容易紧张、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导师在学术上要求非常严格,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一个不想从事学术事业的学生。其次院校也应该会将导师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公布出来,供学生更好地选择,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导师信息,选择相应的导师,比如学校网站,论坛,相关专业学术网站,搜索引擎,或者是通过身边的朋友等等。另外强调一下选择导师要注意的几点: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不要选择名下带很多博士的导师,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导师的精力有限,多了带不过来,所以干脆不带。联系导师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在正式录取之前,有的学校报导师,有的报导师组,到复试再决定导师。有的同学误认为报导师组的就不用联系导师了,听天由命,并且有的学校在招生目录上也确实不列出导师的名单,但是不提前联系导师而去参加复试确实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在面试之前主动联系上导师,不管是报导师的还是导师组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就好了。而且应该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在与导师第一次接触时,要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E-mail,电话或者是第一次在导师的博客中留言,和导师见面是无疑最直接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一个充分的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等,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作的美观些,凸显出你的个人特点,另外最好也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需要。也许因为有了你的这份简历,导师就不会太在意你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了。发E-mail和博客留言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第一次接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去了解你,并且喜欢上你。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取得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一般不要轻易登门拜访或打电话,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不要过于频繁与导师联系第一次接触之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也显得十分重要,大家还可以巧妙利用一些节日获取好感,中秋节、教师节,给导师寄个电子邮件或发个短信,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导师的回信才算成功,记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别玩匿名短信。另外,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要切忌不要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太多,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打电话联系,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最后,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心态,不要过分注重导师的作用,要认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考研的关键仍然在于自身的学习备考情况。

硕士生怎么选择导师?

是谓独有
硕士生都是先进行报考院校的选择,然后在进行考试,基本在学生选择报考的院校的时候就已经对导师进行了初步的选择。研究生的考试跟高考有很大的不同。1、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并不是说在得到成绩之后在进行学校和导师的选择,而是需要先选择要报考的高校。 2、根据想要报考的院校准备初试,如果有专业课那么就需要准备专业课所需要的教材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储备。3、面试,再通过初试之后方可进入面试阶段。面试阶段会包括英语面试。4、面试通过之后会再一次进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通过之后才算是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在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时,考生已经将导师的范围缩小到了某所高校。对于专业的选择,又将导师具体到了哪几位。然后在通过初试参加复试的时候,招收报考的专业的导师会对通过初试的学生进行面试,那么面试的考官中就是要招收改专业研究生的导师了。一般一所高校中招收同一专业的导师都是很少的,基本都是一两个。所以很好选择,一般在面试的时候哪个导师比较看重考生,那么那个考生就会通过面试了。

怎么选择研究生导师

子在
振鷺
兴趣、专业积累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关于选择导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什么样的导师适合你?最有名气的导师?最有地位的导师?最有权力的导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兴趣和专业积累才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所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报考某个学校和专业之前,应该对该专业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积累来选择导师,同时我们还应该综合学生和导师双方面的情况来衡量,比如你了解到导师是以研究电视媒体为主的,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一个以后想在报纸方面发展的新闻学研究生;比如导师性情严厉,喜欢批评,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于一个心理容易紧张、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导师在学术上要求非常严格,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一个不想从事学术事业的学生。其次院校也应该会将导师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公布出来,供学生更好地选择,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导师信息,选择相应的导师,比如学校网站,论坛,相关专业学术网站,搜索引擎,或者是通过身边的朋友等等。另外强调一下选择导师要注意的几点: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不要选择名下带很多博士的导师,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导师的精力有限,多了带不过来,所以干脆不带。联系导师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在正式录取之前,有的学校报导师,有的报导师组,到复试再决定导师。有的同学误认为报导师组的就不用联系导师了,听天由命,并且有的学校在招生目录上也确实不列出导师的名单,但是不提前联系导师而去参加复试确实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在面试之前主动联系上导师,不管是报导师的还是导师组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就好了。而且应该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在与导师第一次接触时,要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E-mail,电话或者是第一次在导师的博客中留言,和导师见面是无疑最直接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一个充分的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等,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作的美观些,凸显出你的个人特点,另外最好也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需要。也许因为有了你的这份简历,导师就不会太在意你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了。发E-mail和博客留言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第一次接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去了解你,并且喜欢上你。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取得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一般不要轻易登门拜访或打电话,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不要过于频繁与导师联系第一次接触之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也显得十分重要,大家还可以巧妙利用一些节日获取好感,中秋节、教师节,给导师寄个电子邮件或发个短信,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导师的回信才算成功,记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别玩匿名短信。另外,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要切忌不要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太多,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打电话联系,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最后,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心态,不要过分注重导师的作用,要认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考研的关键仍然在于自身的学习备考情况。

考研的导师我们应该怎么找?

合伙人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  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3.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对要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有个大致的想法以后,就需要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列举如下:  (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4.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耍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