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复试一般都会问什么问题

告诉我
1.自我介绍无论是用英语提问还是用汉语提问,亦或是用哪种方式提问,这个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建议老师用英语提问就用英语回答,用汉语提问就用汉语回答。对于自我介绍最重要的不是答案。自我介绍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准备,你的经历比你的名字更重要,重点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可以简要介绍。介绍内容讲究实际,不要胡编乱造。因为导师很可能根据你的介绍接着问问题,当然如果有和老师的相同爱好,可以提一下,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所以,提前准备一些不错的句子,记住切勿不停炫耀自己以前取得的成果。2.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今后如何打算?这是在考查你对目标院校的了解情况。兴趣+该校该专业名气和实力+该专业老师的实力。稍微准备一个小型的研究计划(不成熟也没关系),最后你准备的与所报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3.你认为自己本科专业和现在所考的专业有什么互补性或者借鉴性?本科是学习,是基础,而硕士是研究。4.你认为跨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以上两个问题的建议:如果你是跟专业的,在复试前需好好思考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所考专业之间展开论述。最好整理出了一篇腹稿,至少要有回答的提纲。5.读了哪些书,哪些著作,哪些期刊?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个时候回答报考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著作或者期刊是最好的,当然回答行业的顶级期刊或者有表意义的著作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这些期刊的评价要持中性,不带个人偏见,如果你大肆赞扬某一个观点,而对于导师来说正好是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作者,这样你就倒霉了。所以,对于平时不爱读书的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多看几本相关书籍了。6.今年发生了***事件,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这种是热点型题目,而且是命题型。这部分内容的准备起来,要求的量比较大。对策:理论联系实际,事先准备一些行业热点的分析提纲,主动进行分析。如果刚好问到自己所不知道的,或者没有底的,此时考生一定要诚实,实事求是回到以博得好感,但是再告诉导师不懂后,一定要利用一定的面试技巧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导师会感觉这个学生虚心诚实,善于思考,也会给导师留下应急能力比较强的好印象。复试过程中导师也会时常活跃气氛,不会难为学生的,所以即便回答错误了,也不要惊慌,好好回答下一题才是正解。7.请你简单说说你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需要你简要的概括一下你的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但须要注意的是,这不只是在让你做概括题。建议做如下的准备:1)500字左右的概括内容2)可以适当显示你的研究能力(可以谈谈你在写论文时的研究方法)。3)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考生,可以适当结合你本科的学习与研究,对所报专业的研究的支持作用。建议:精心准备这部分内容,要清晰明了,尽量不出现让评委的情况。8.你在本科期间有论文发表吗?尤其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来说,可能是必须的,因此对于论文和著作这方面,也是有必要准备的。有论文和著作的,可以提前复印一下当面给老师留下。没有的话,实话实说就可以了。如果评委有什么研究兴趣,则可以围绕自己对科研的设想具体讲述一下。9.自己今后研究的优势在哪里?缺点在哪?考生应该从逻辑方法,思维习惯等上层角度去论证和应答,因为任何专业尽管其学科内容不尽相同,但研究问题的逻辑方法却大致可共享并普适。至于缺点,即使说也要说一些对于你复试成功有帮助的缺点,比如:做事情总是太力求完美。10.研究生毕业后打算如何——求职抑或深造?该类问题旨在探寻学生的读研目的,回答这些问题时,提醒大家实事求是上策。当然如果选择是求职,切勿大谈以后准备如何求职,去什么样的单位等,因为导师们毕竟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要旨。

关于硕士研究生的上课情况问题

参议员
反本
很多时候都要自己做PPT讲课,其次也是老师授课,但一个班的人很少。教材基本没有,都是很开放的,课程倒是次要的,关键要看你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与奖学金挂钩,甚至你不发文章是不让你毕业的。导师一般一个老师带几个吧,刚开始进去不怎么交流,等你到研二研三你就牛了,导师那时和你交流就多了,因为他要申请基金,而申请基金的筹码就是你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双赢。我不是南大的,你可以找你们学校以前考上南大的,或者找学校老师了解,他们手上肯定有大量的资料。你可以找你们学校以前考上南大的,或者找学校老师了解,他们手上肯定有大量的资料。

考研复试问题都有哪些

孙武
往矣
考研复试有哪些注意事项?准备考研的同学,这些事情一定要提前知道。

研究生研究什么

征服者
四度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 ,而是论述清楚。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善恶
梦男孩
首先,要有成为优秀研究生的欲望。你必须渴望成为一个优秀人士。你必须有欲望将来出人头地,希望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企业家或教授或其他有作为之人。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一位求学者说过一句名言: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当抱定了迈向优秀的决心和信念时,自身会产生一种激励力量,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追求进步。第二,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一部分人的心理还是比较自卑,比较脆弱的。基础课程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进入课题的速度没有别人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没有别人强,就开始怀疑自己,不再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够做到。有这样心理的人首先应该明白优秀研究生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武汉大学施雪华教授的概括,优秀研究生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定性的,要正确区分顶尖和优秀的概念;第二个标准是定量的,顶尖的量化是所在群体的前5%,优秀的量化是所在群体的前5%~20%,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一个领域做到前 10%左右就已经是优秀的了;第三个标准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所谓的优秀学生,也就是在在学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群体中,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中等偏上,身体健康,人际关系不错,每年能够发表一定的学术论文,或者在导师的著作中做一部分工作,每年能够获得奖学金,不见得一定是一等奖学金。能够在学习期间做到优秀就已经足够了,这样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所能做出的成就不一定比顶尖学生逊色。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位置和排序的观念。也许在中学时期就已经讨论过作“凤尾”还是作“鸡头”的问题,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鸡头”到了凤群中仍然还是头。为什么?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自身定位问题,尽管是“鸡头”,但是有作“头”的意识和心理,换一个环境潜意识中仍然还是会去争取作“头”。第三,主动迎接挑战。应该有能够直面困难的决心,相信只要尽力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在作课题的过程中,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是把它当作一个挑战,抖擞精神、主动迎击,还是把它当作老大难,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两者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想正常毕业,课题就一定要完成,想将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技能。既然主动和被动都要达到同样的目的,为什么不选择主动?当把自己的热情和潜能激发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从此你的生活中会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疲惫,多一点愉快、少一点无奈。第四,要抓住机遇。一方面,研究充满机会。一次试验、一个数据、一次外出调研、一次与导师的谈话交流,读一篇文献、看一本书、听一次学术报告、上一节课,甚至一个玩笑、一个念头、一个梦都有可能带给你灵感,抓住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或许就会带给你学术上的一个突破。另一方面,巧妙利用机会,让你的导师注意你、喜欢你、信任你,让你的导师下决心培养你,把重担交给你。你可以在交流会上发表你的独特见解,让导师了解你的能力、知识面和素质。可以按周、月、季度、半年、一年给导师提交工作报告,让导师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有机会就和你尊敬的导师或那些学术渊博的老师讨论问题,即使感觉是在腾云驾雾,那种点石成金的瞬间会让你节约很多的时间并受益一生。第五,要有创新意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一个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研究生应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像本科生一样要别人教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在寻找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要重复作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哪怕是国外最新的文献报道的内容,否则就变成了本科生的实验课了。认真仔细的对待试验结果,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时候这些问题就是一个新发现。第六,读文献和写论文。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就应该开始有规划,系统的读书。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成长得更快。首先读所在领域内的导论性、概述性的论文,也就是本学科最基本的东西,知道本学科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问题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阅读大量本专业的文献,从中找出容易出成果的方向和课题,尽量选择导师也感兴趣而且又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课题。在进入课题之后,在勤奋工作的同时,要敢于投稿,暂且不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优秀研究生的标准之一,写论文的过程是对自己前一阶段工作的一个小结,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在研究生阶段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训练、培养的内容,可以为将来工作时的项目申报,资金资助申请等打下基础。第七,科研道德与人际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研究生,要提倡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坚决反对和杜绝弄虚作假、杜撰抄袭的行为,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刚开始进入课题的时候,很可能自己什么都不会,这时候不能太高傲,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多向别人学习。另外师兄师姐都是过来人,他们的传、帮、带可以让你脱离茫然与无助,是除导师之外最好的助推器。在进入课题组之后要与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要做到真诚,能够宽以待人;要学会宽广,容忍别人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我完善。最后,还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要作什么?是继续念博士,搞科研,还是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如果是前者就要在找到一个方向后坚持不懈的研究,做深做专;如果是后者,就要多做项目,多学习应用知识。而且,毕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融入到社会当中。所以要充分利用所里给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活动。如果个人有能力的话,也可以自己组织活动。相信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怎么样做一名优秀的毕业生?”这是我们每个研零学生都会碰到、想弄明白的问题 。但是刚来到研究所的我们,对研究生具体的学习生活还不太了解,真正想找到答案还不是很容易,对于问题的答案,我认为需要在逐步学习生活中摸索。但是摸索的过程也许很漫长。所以我上网搜了一篇前人的佳做,放在这里,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一起为之而奋斗!

研究生生活怎么过好

自作自受
洋洋洒洒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 self-help 」,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 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 ,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 …… 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 , 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 ,而是论述清楚。

关于研究生的一个问题

理明
破事儿
两所高校级别相同,均属正厅级单位,都不是211/985,从这点看在就业上没有优劣之分;但安师大化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这年头一级学科博士点虽然十分泛滥,贱得跟大白菜一样,含金量也不高,但相对于一级学科硕士点在申请项目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还是诸多便利和优势的;学校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读研选导师更重要,如果能在安庆师范学院选到很不错的导师,我觉得也不一定要去安师大读,毕竟安庆师范学院的无机化学方面在同类院校中还可以;但化学大环境,安师大的确是要比安庆师院好不少;高中同桌就是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据我所知安师大的有机化学方面在同类院校中还不错;现将两校相关情况作对比分析如下,信息均来自两校官方网站,只陈述事实,选择自定:★ 从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分布看:安徽师范大学2个: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安徽省重点学科,全国学科实力类别 B+)安庆师范学院1个:无机化学(安徽省重点学科,全国学科实力类别 B) --- 有机化学二级学科全国排名上安庆师范学院比安徽师范大学高一位;★从院系重点实验室看:☆安徽师范大学: 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性分子固体实验室)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子基材料实验室,安徽省粉末涂料实验室)☆安庆师范学院: 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光电磁配合物和纳米配合物、光电磁功能材料)。★ 从学科人才培养层次看:安徽师范大学: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安庆师范学院: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无化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 一级学科博士点受国家支持力度比一级学科硕士点大,在资金、政策、交流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对外高层次交流机会也些;★从院系师资看:安徽师范大学:在岗教职工134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30人,博士学位教师76人;安庆师范学院: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从院系办学和科研条件看:安徽师范大学:各类中英文藏书数万册,设备总值4200.52万元,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安庆师范学院:重点实验室拥有精密大型仪器,总价值达900万元以上;★从两校毕业生中高层次人才看(仅列出院士/博导/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李亚栋(86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士)张小祥(81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赵刚 (88届,上海有机所,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陈传峰(86届,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陈长林(83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亚萍(78届,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月毛(86届,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旭 (92届硕,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龙腊生(86届,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志勇(78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生(78届,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平(77届,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晓华(77届,南师大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洪耀(82届,东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君(82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庆宇(82届,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化学博士点首席教授)孙向英(82届,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光汉(82届,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和根(83届,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效华(83届,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锡庚(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庆师范学院:朱晓晴(82届,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任吉存(82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 捷(82届,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荣 1982 北京大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处长。 丁德润 1982 复旦大学教授。 邢献然 1988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轩义 1988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 群 1993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后,在德国访学。 王文中 1993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后,留美博士后。 郑祥娥 1995 吉林大学博士后,留美访问学者。 沈玉华 1982 安徽大学,教授、博导 总体数据来自网络整理,安徽师范大学学院教学质量较高,毕业生优秀代表有李亚栋院士(86届)、张小祥(81级,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赵刚(88届,上海有机所博士生导师)、陈传峰(86届,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等;安庆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中在化学领域的国内顶尖人才总体上要少很多;★ 两校化学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资助情况对比:(网页不便粘贴,否则被百度视作广告!楼主自己可以去国家自然基金网输入两校校名,选择相应年份,查看和对比,经查安师大化学方面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量是安庆师范学院的10倍左右,支持资金总额也比安庆师范学院的多很多,两者在化学方面的总体实力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从学校的全国综合排名和知名度看(对学习和科研最不重要,仅供了解):安徽师范大学,129位,省级重点大学安庆师范学院,440位(排名以网大校友会的为准,这个比武书连的公正) 如果基础很扎实考,中科大是不错的选择,中科大化学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全国前四;安徽大学无机化学全国排名28,B+类中排名11(B+ 共26所),可以考虑;淮北师范大学的材料物理与化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同类院校中还不错,可以考虑;祝楼主选择到理想学校和导师,学有所成,前途似锦!主要是你跟随的导师的近年研究成果,有多少项目,为人如何,把这三个搞明白就行了,至于学校,你这两个是211么?如果不是那就都一样了。祝你成功

研究生应该干什么

半边人
可乎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 ,而是论述清楚。

研究生期间如何做能更好

砻谷纪
亚瑟王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三)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 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 ……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四)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五)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