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游是
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北京地区3332643232应届毕业研究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7.7万人。在今年首场研究生大型招聘会上,4.3万名研究生“抢”1.8万个岗位,供需火爆。很多网友感叹“知识难改命运”。 “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 北京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徐蕊认为,现在“高学历”学生就业机会很多,但“高学历”学生定位太高,以至于不好找工作。“高学历”仅仅代表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只是高能力的一部分。要拥有高能力,需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工作中,与实践相结合。 徐蕊说,很多研究生找工作心态不平衡,认为“高学历”就应该获得的工资。其实,企业确定员工薪酬,主要取决于岗位性质以及其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就企业招聘情况看,研究生找工作的心态普遍没有本科生好。曾经有一名研究生应聘时就表示,“自己学历高,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应该从底层做起。”如果研究生把自己心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加强失败承受力。合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受挫,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在招聘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研究生缺乏市场意识,全然不知自己专业的市场行情。希望高校能适当增设心理辅导和市场分析课。 研究生与本科生专科生同争一岗 昌平区委党校陈天宝认为,以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集中于本科和高职,目前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主要也和扩招有关。《2003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研究生招生总数约为27万人,博士5万人,硕士22万人。2012年的招生规模达58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1倍多。 以前研究生就业渠道主要有三个方向: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公司。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空岗已经较少,而高技术公司的岗位不断增多,但难以赶上招生数量的增长。这样导致研究生不得不将眼光放低,随之而来就出现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共同争一个岗位的情况。 毕业生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需改善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教授说,当前,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些地区和系统用人单位需求总量减少,毕业生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需要不断改善。 两个“不适应”导致“高学历”就业难,解廷民认为,一个是择业观念和就业预期的不适应。“当公务员、留大城市、到国企去”成为许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而现今社会上所谓的“收入不错、工作稳定”的“好工作”又非常有限,加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总量不减、社会需求有限,就业难也就自然产生。 另外,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近年来研究生在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学校在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等人才培养工作上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注重研究生在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培育。针对这些情况,中国政法大学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建立博士生、硕士生挂职、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