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自己怎样找研究课题,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计划

蝴蝶谷
落地点
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于先做好计划表,然后再根据自己定的计划去做调查,再收集数据进行综合整理。我个人的建议是:1、先看,最快而有效的方法是先从网络上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市场调查,从中找出适合你个人的课题,再依据这课题来制定计划表。2、考察、检验计划你的计划表的可行性。很多时候你认为理想的东西在现实中并不一定行得通。3、实践、收集可用信息。要做课题,不能只坐在房间里埋头苦想,有此地事情你去做一做,看一看,想法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还有,理论与现实间往往差距很大,必需去论证。4、根据你实践收集的材料再整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怎样选择?

大电站
乳间股脚
一般是你所在研究所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的一个分支,导师会根据他对你能力的判断来选择你的方向,比如你现在在光电研究所,他们正在做光声成像仪器方面的课题,准备推向市场,那么你可能负责光声成像理论方面的研究,或者是仪器的电路设计或者生产之类的,不过他们的课题一般还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要不也没有研究价值嘛,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研究生如何准备开题?

穗花
那家伙
先说下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

后仕
逮捕王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1.阅读文献的来源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1)课题未定: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2)课题已定: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 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 点。看文章时作笔记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 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比较阅读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 ”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 ,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论文阅读顺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 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 结果 详 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熟悉的领域

研究生如何做好毕业课题

得使之也
取境
做好计划 我是个爱作计划的人,实际上虽然研究生生活有三年,但是过起来N快,所以我觉得做好计划是很必要的,必然有些人在这其中要打工,要出国,要考什么证书等,时间就更为宝贵,所以计划还是尤其重要的。在三年中,要作的事情很多,比如发表论文,要经过几次审稿,一般要1-2个月,到发表多的要6个月,所以要提前投稿,有些人等到答辩就太晚,这只是个例子,其它还有很多事情要好好安排。 作课题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开始老板给课题自己选或者自己找课题(自己找比较麻烦,最好找好几个给老板或者有经验的人看),这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实验室有没有实验仪器的条件可以满足自己作相关的研究,测定分析分离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实验原料等等。选定课题以后就是对课题进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自己以后的研究要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这里提到一点就是对中文文献,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只能是对常识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够的英文资料,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这一步作不好,后来发现在重新定课题都比较悲惨啦!(同学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结果肯定可以进行研究了,就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实验,一来实际了解一下实验,二来从整体上对自己实验的难度有体会。然后就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全面的开始研究,最后阶段就是写论文答辩。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有好多事情要作。大致的安排如下:(个人情况不同) 第一学期:了解熟悉课题,学习课程 第二学期:查阅研究,确定课题,适当熟悉实验,学习课程 第三学期:开始研究,全面熟悉 第四学期:开始发表论文,主要实验阶段 第五学期:最后实验补充,发表研究论文 第六学期:写论文答辩 当然作实验的具体计划要非常仔细。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处理数据定期汇总 我个人认为要养成好的习惯,每天需总结当天实验情况,并初步的进行分析,如果该实验要好几天才能完成则要立即进行分析,要是长期搞研究的最好有研究日志,这样不管实验进行多久也有据可查!而且写论文可以轻松好多!◆设计和处理实验 要用短的时间作的实验或者做好实验就要采用好的实验设计方法,必将事半功倍!当然运用软件也很是重要。最基础的是office里面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 其次管理文献要用到Scinote、Reference manager处理数据要用SPSS、SAS当然一般的处理还是用Excel比较方便,不过一些复杂的还是要学,画分子式,三维效果Chem. Office、Chemistry Windows等等,计算MathCAD,建模Mathematic等等,其实有些功能是大的软件都有的。软件也不止这么几个,反正是要好好学!广阔的学!◆适时的补充文献 世界每一天都在变化,要不断补充新的文献,其次实验可能,很可能和自己想象的差异很大,这时候就要再查阅一些文献来进行研究,有时候要对自己的计划作很大的修改!◆交流的思想 现在网络越来越方便,一定要有交流的思想,现在那些教授大多数为了保密,或者领先于人等其它等等原因,搞得很难交流,课题讨论的气氛也没有。所以交流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目前的状况其实是限制研究生研究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要注意和同学,师长,老师交流,当然BBS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世间高手很多,向每一个有优点的人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所以交流也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很重要!

如何完成研究生课题

彩虹城
吉原
不知是哪个方向的,首先是确定课题,如果导师给你确定了,那就多读文献多跟导师师兄师姐交流,争取早早开始你的课题,然后边读文献边进行你的课题,发文章早点确定课题,然后多看文献,或者多做实验。。

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3)课题研究

丝丝入扣
性命
  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题研究。导师给你确定的课题可能是他科研项目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他将想申报的课题,而要你做些前期的探索;可能是基础的,也可能是应用型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会研究与工作方法,这种方法的获得可能让你终身受益。在硕士阶段,我是主张由导师指定课题,而不是由研究生自由选择,毕竟,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对专业了解不是特别深入和系统,很难选到一个好的课题。  课题好坏的标准应该是(1)难度适中,太难,做不了,太容易,研究生所受到的训练就有限,也会认为做课题研究太容易了,不需要努力也能做好;  (2)选题是你所在专业的前沿或者是有明确应用目标的一个应用课题;  (3)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宽广,有利于拓宽知识面;  (4)课题研究结果将可能会有明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你的自信心提高。因此,在导师给你一个题目后,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论文选题确定以后,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文献调研,了解你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它们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的问题,你的突破口在那。可能要确定存在问题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要尽量这样去思考,这样你才能知道怎么来发现问题。在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我的导师和我说,北欧国家的博士研究生要求从所选课题的第一篇原始文献开始读起,等到博士毕业了,也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因此可见,文献的调研是多么重要。现在有很多同学不重视文献调研,也不知道怎么调研,以我的标准来说,是等于没有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只不过是大学本科的延长而已,完成了大五、大六、大七的学习。其实,文献调研就相当于从事市场营销的人进行市场调查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一个从事市场营销的人对于自己产品的市场状况都不了解,他能做好市场吗?  (2)适度的研究内容:为了实现研究目标,需要做那些工作,这个一定要具体。记住,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不一样的,研究目标是你要达到的目的,而研究内容是你要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进行的工作。  (3)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这是你要完成研究内容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制约你课题能否完成的问题。  (5)具体的研究方法,针对每一个研究内容,你要采取的具体的实验测试方法以及理论计算等。  (6)可行性分析  在确定好了研究方案之后,就是你的实验或者野外调查工作了,你可以按部就班来进行。但是,记住一点,在实验与野外调查中一定要细致。仔细地完成实验与野外调查,详细地记录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记录要及时,不要相信你的记忆力,而是应该相信你的笔,每天的结果要核对,看是否出现问题。还有一点,也要记住,在核对实验记录与结果的时候,要用你所学到的科学原理来分析,看是否有异常,分析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而进行重复实验。正确对待异常是科学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不要轻易的否定你观察到的现象,更不要将你实验曲线上的异常点删除,也许重大的科学发现机会就在你的否定与删除中失去了。在实验与观察过程中,一定要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思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变实验,边分析,以便调整实验方案,发现新的现象。

研究生怎么定研究课题

豪快者
谁为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能帮你吧!最好问问你大学的老师!

怎样做研究生——如何选题和选导师,如何考虑研究中的情感因素

此何鸟哉
急诊室
一、论文做论文将占据研究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去做研究,包括选题,这比实际的写作耗时。硕士论文的目的是为做博士论文练兵。博士水平的研究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是很难进行的。硕士论文最本质的要求是展示自己的掌握程度:你已经完全理解了本领域最新进展,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水平。并不需要你对本领域的最新知识有所拓展,也不要求发表你的论文。但我们实验室的论文总是比较大气的,因此很多硕士论文实际上都对本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大约有一半都出版了,这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很多人精力都集中于硕士的工作,所以我们也有这样的名声:硕士论文的质量往往比博士论文高。这有悖于硕士工作本来是为博士研究做准备的原有目的。论文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所做研究要对领域有所贡献,至少需要两年,这使得研究生学习时间之长令人难以忍受。现在或许你感受不到匆忙,但当你已经在实验室呆了七年后,你肯定迫不及待地想逃出去。硕士从入学到毕业平均时间是两年半,如果某个硕士生的题目过于庞大,可将之分解,一部分来做硕士论文,另一部分给博士生作博士论文。想要了解硕士论文研究是什么样的,读几本最新的硕士论文。记住比较好的论文是那些出版的或者成为技术报告的,因为这标志着该论文被认为是扩展了领域的最新知识——换句话说,他们的论文远远超出了硕士论文的水平。还要读一些通过的但是没有出版的论文。博士论文必须对最新知识有所拓展,博士论文的研究必须具备可出版的质量。选题是论文工作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好的论文题目不仅能够表达个人观点,而且可与同行交流。选择题目必须是自己愿意倾注热情的,其远景是你愿意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理由,是你最为关注的目标。或许你想造一台可与之交谈的计算机,或许你想把人类从计算机的愚蠢使用中拯救出来,或许你想展示万物都是统一的,或许你想在太空发现新生命。远景观点总是比较大的,你的论文并不能实现你的远景,但是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做论文时,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将问题缩减至可解决的水平,同时规模又足以做一篇论文。题目太大太虚了,你会发现需要不断的缩小题目的范围。选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持续到你宣布论文已经完成那一刻为止。实际上,解决问题通常比精确地描述问题要容易得多。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五十年的工程,那么合理的十年工程是什么,一年的呢?如果目标的结构庞大,那么最核心的部件是什么?如何最大程度的了解核心部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你可以忍受多大程度的风险。在最终的成功和风险之间需要权衡。好的论文选题要有一个中心部分,你确信肯定可以完成,并且你和你的导师都同意这已经满足毕业要求了。除此之外,论文中还有多种扩展,有失败的可能,但如果成功了,会增加论文的精彩程度。虽然不是每一个论文选题都符合这个模式,但值得一试。有些人觉得同时在多个项目中工作可以在选题的时候选择可以完成的那个,这确实降低了风险。另外一些人则愿意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选一个单独的题目。可能你只对某个领域感兴趣,这样你的选题范围就狭窄得多。有时候,你会发现系里的老师没有一个人能够指导你选择的领域,可能还会发现好像那个领域没什么很自然的选题,反而对别的领域有好想法。硕士选题比博士选题更难,因为硕士论文必须在你所知不多没有足够自信时就完成。博士选题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是否继续硕士阶段所研究的领域,可能拓展或者作为基础,或者干脆转到另外一个领域。待在同一个领域事情就简单了,可能只需要一到两年就毕业了,特别是如果在硕士阶段的工作中已经发现了适合做博士论文的题目。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定型,改换领域则能增加知识的宽度。有的论文题目很新奇,有的则很普通。前者开创了新领域,探索了以前未曾研究过的现象,或者为很难描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后者则完美地解决了定义良好的问题。两种论文都是有价值的,选择哪一种论文,取决于个人风格。无论选什么样的题目,必须是前人未曾做过的。即使是同时有人做的工作,也不好。有很多东西可作,根本无需竞争。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读了别人的论文后感觉很惊慌,好像它已经把你的问题解决了。这通常发生在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实际上往往只是表面类似,因此将论文送给某个了解你的工作的高人看看,看他怎么说。另外,每个论文的“将来的工作”部分,是很好的论文题目来源。选好题后,你必须能够回答下列问题: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你想说明什么?你必须分别有一句、一段、五分钟的答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别人也不会严肃对待你的选题,更糟糕的是,你会陷在选题——再选题的圈子里而不能自拔。开始作论文研究后,一定要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每一部分的理论和实现是如何为目标服务的。记住,一旦选好了题目,你必须与导师就论文完成的标准达成清晰的一致。如果你和他对论文具有不同的期望,最后你肯定死得很惨。必须定义好“完成”的测试标准,像一系列的能够证明你的理论和程序的例子,这是必须做的,即是你的导师并不这么要求。如果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试也要随之改变。用实例检验是最简单的测试方式。做论文的过程中,有很多浪费时间的方式,要避免下列活动(除非确实跟论文相关):语言表达的设计;用户接口或者图形接口上过分讲究;发明新的形式化方法;过分优化代码;创建工具;官僚作风。任何与你的论文不是很相关的工作要尽量减少。一种众所周知的“论文逃避”现象,就是你突然发现改正某个操作系统的BUG是非常吸引人也很重要的工作,此时你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偏离了论文的工作。要记住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本文对于部分作者来说就属于论文逃避现象)。二、导师导师应该有两种类型,教学导师和论文导师,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我们科里的导师身兼两职,既是教学导师又是论文导师。教学导师的作用是作为系方代表,告诉你对你的正式要求是什么,如果你的进度慢了敦促你,批准你的课程计划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你每年只需要见教学导师两次,在注册日那天。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教学导师替你向系里反映或者提供指导。论文导师是监督你研究的人,选择论文导师是你读研期间最重要的选择,比选题都重要得多。有很多领域的技术方面或者研究过程中的非正式知识,只能从导师那里学到,在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非常个性化的,你的个人特点必须与导师的配合得很好,这样你们才能合作成功。不同的导师具有不同的风格。下面是一些需要值得考虑的因素(对四医大而言,基本上在录取时就确定了导师,下面亦可作为与导师交流及课题选择时的参考):你需要多大程度的指导?有些导师会给你一个定义良好的适合做论文的问题,对解决方法进行解释,并告诉你如何开展工作。如果你陷在某个地方了,他们会告诉你如何开展下去。有些导师则属于甩手型,他们可能对你的选题毫无帮助,但是一旦你选好题目,他们对于引导你的思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你需要考虑清楚自己适合独立工作还是需要指导。你需要多大程度的联系?有的导师要求每周与你见面,听取你工作进展的汇报。他们会告诉你应该读的论文,并给你实际的练习和项目做。而有些导师每学期与你的谈话不会超过两次。你能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有些导师施加的压力是很大的。听取导师意见的认真程度如何?大多数导师会相当正式地建议你的论文题目。有些导师是值得信赖的,他们给出的建议,如果按照执行,几乎肯定会做出一篇可接受的论文,如果不是令人兴奋的论文的话。有些导师则一下子抛出很多思路,大部分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有一些,或许会导致重大突破。如果选了这样的一位导师,你首先得把自己当作一个过滤器。导师提供了什么类型的研究组?有些教授会创造环境,把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即使他们做的不是同一个项目。很多教授每周或者每两周与自己的学生们会面。这对你有用么?你能与教授的学生和睦相处么?有些学生发现他们更能与其他教研组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你想参与大的项目么?有些教授将大系统分解,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这给了你与一组人讨论问题的机会。有些论文项目包含了多个研究领域,需要你与两个以上的教授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虽然你正式的论文导师只有一位,但是有时候这并不反映实际情况。导师愿意指导其研究领域之外的论文题目么?你是否能与导师一起工作,比你做什么本身更重要。推理方面的教员指导过视觉方面的论文。但是有些教员只愿意指导自己研究兴趣领域内的论文,这对于那些欲获得终身职位的年轻教员来说尤其如此。导师愿意并且能够在会议上推荐你的工作吗?这是导师工作的一部分,对你将来工作意义重大。上述这些因素,不同学校的情况很不相同。研究生研一结束或研二学年开始阶段,必须找导师对你的论文进行指导,下面是一些诀窍。查阅实验室的研究总结,其中有一页左右的篇幅描述了每个教师以及很多研究生目前在做什么。如果你对某些教师的研究工作感兴趣,查阅其最近的论文。在第一学期,与尽可能多的教师交谈,去感受他们喜欢做什么,他们的研究和指导风格是什么。与预期导师的研究生交谈,要保证与导师的多个学生交流,因为每位导师在与不同的学生交流时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交流效果,不能被一个学生的看法所左右。很多教师所在研究组的会议对新同学都是公开的,这是非常好的了解导师工作方式的途径。不要由于交流不好,浪费时间在自己并不想做的项目上。不要完全依赖你的导师,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找一些能定期评审你的工作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时很容易走火入魔。网络中的人可以包括自己实验室或者外单位的研究生和老师。实验室中有些同学只是名义上由导师指导,这对于那些独立性很强的人来说很好。除非你确保自己没有导师也行,且有牢靠的支持网络,否则就不要这么干。 三、情感因素研究是艰苦的工作,很容易对之失去兴趣。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本实验室读博的学生只有很少比例最后获得学位。有些人离开是因为可以在产业界赚到的钱,或者由于个人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论文。本节的目标是解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所有的研究都包含风险。如果你的项目不可能失败,那是开发,不是研究。面对项目失败时是多么艰难啊,很容易将你负责的项目失败解释为你自己的失败,虽然,这实际上也证明了你有勇气向困难挑战。在人工智能领域很少有人总是一直成功,一年年地出论文。实际上,失败是经常的。你会发现他们经常是同时做几个项目,只有一些是成功的。最终成功的项目也许反复失败过多次,经历过很多由于方法错误的失败之后,才取得最终的成功。在你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是每一个失败的项目都代表了你的工作,很多思想,思考方式,甚至编写的代码,在若干年后你发现可用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项目。这种效果只有在你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失败之后才会显现出来。因此要有最初的失败后才会成功的信念。研究所花费的实际时间往往比计划的要多得多,一个小技巧是给每个子任务分配三倍于预期的时间(有些人加了一句:“……,即使考虑了这条原则”)。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得研究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突破和灵感都发生在你散步时。如果无时无刻地都潜意识的思考研究,就会发现思如泉涌。成功的研究者,坚持的作用一般大于天资。“尝试”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区分浅薄和重要思路的能力。你会发现自己成功的比例是很随机的。有时候,一个星期就做完了以前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是令人欣喜的,使得你更愿意在本领域工作下去。其他一些时候,你完全陷在那里,感觉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情况很难处理。你会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做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再具备研究者的素质了。这些感觉几乎肯定是错误的,你需要的是暂停一下,对糟糕的结果保持高度的容忍。通过定期设置中短期的目标,例如每周的或者每月的,你有很多工作要做。增加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有两种方法,你可以把目标记在笔记本中,并告诉另外一个人。你可以与某个朋友商定交换每周的目标并看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或者告诉你的导师。有时你会完全陷在那里,类似于写作过程的思路阻塞,这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却并无一定的解决方法。如果范围过于宽泛,可尝试去解决流程中的子问题。有时候对你研究能力的怀疑会消磨掉你所有的热情而使得你一事无成。要牢记研究能力是学习而得的技能,而不是天生的。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严重的困境,一个多星期都毫无进展,尝试每天只工作一小时。几天后,你可能就会发现一切又回到了正轨。害怕失败会使得研究工作更加困难。如果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工作,问问自己是否是由于在逃避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思路。发现自己最近几个月的工作完全是白费的这种可能,会阻止你进一步开展工作。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只要认识到失败和浪费也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看看Alan Lakien的书《How to Get Control of Your Time and Your Life》,其中包含很多能使你进入充满创造力的状态的无价方法。在数学中,如果你证明了某个定理,你就确实做了某些事情;如果该定理别人都证不出来,那么你的工作是令人兴奋的。但不同的实践者、子领域和学校会强调不同的标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你不可能令所有的人都满意。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取得了进展,这会让你觉得很不安全。对你工作的评价从“我所见过最伟大的”到“空虚,多余,不明所以”不一而足,这都是很正常的,根据别人的反馈修订自己的工作。有几种方法有助于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不安全感。被承认的感觉:包括毕业论文的接受,发表论文等。更重要的是,与尽可能多的人交流你的思路,并听取反馈。首先,他们能贡献有用的思路;其次,肯定有一些人会喜欢你的工作,这会使你感觉不错。由于评价进展的标准是如此不确定,如果不与其他的研究者充分的交流,很容易盲目。特别当你感觉不太好时,应该就你的工作进行交流。此时,很容易看不到自己的贡献,总是想:“如果我能做,肯定是微不足道的。我的所有思想都太明显了”。实际上,当你回头看时,这些虽然对你是很明显的,对别人却并不一定是明显的。将你的工作解释给很多门外汉听,你会发现对你来说平淡无奇的东西原来那么难!获得反馈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对诺贝尔获奖者进行的关于怀疑自己问题(在你研究的过程中,你一直觉得自己是在做震惊世界的工作吗?)的调查表明:获奖者们一致回答他们经常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正确性,都经历过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无关的、太明显了或者是错误的时期。任何科学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部分就是经常严格的评价,很多时候不能确定工作的价值也是科学过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些研究者发现与别人协作比单打独斗工作效果更好。很多来到实验室的学生都是以前所在学校最厉害的人。到了这里后,会发现很多更聪明的人,这对于很多一年级学生的自尊形成了打击。但周围都是聪明人也有一个好处:在你把自己不怎么样的(但自己又没有觉察到)想法发表之前就被其他人给打倒在地了。更现实的讲,现实世界中可没有这么多聪明人,因此到外面找一份顾问的工作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首先,有人会为你的才能付费,这说明你确实有些东西。其次,你发现他们确实太需要你的帮助了,工作带来了满足感。反之,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四百多个申请者挑选出来的,因此我们很多学生都很自大,很容易认为只有我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并没什么错,而且有助于推进领域的发展。潜在的问题是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研究花的时间比原先计划的多得多,完全依靠自己还做不了。这些都使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陷入了严重的自信危机。你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你所做的只能对某个子领域的一小部分有所贡献,你的论文也不可能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这需要激烈的自我重新评价,充满了痛苦,有时候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自视过高有助于以一种游戏的精神去作研究。人们能够忍受研究的痛苦至少有两个情感原因。一个是驱动:对问题的热情。你做该研究是因为离开它就没法活了,很多伟大的工作都是这样做出来的,虽然这样也有油尽灯枯的可能。另外一个原因是好的研究是充满乐趣的。在大部分时间里,研究是令人痛苦的,但是如果问题恰好适合你,你可以玩一样的解决它,享受整个过程。二者并非不可兼容,但需要有一个权衡。要想了解研究是怎么样的,遭到怀疑的时候应该如何安慰自己,读一些当代人的自传会有些作用。Gregory Bateson的 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Freeman Dyson的Disturbing the Universe, Richard Feynmann的Surely You Are Joking, Feynmann和George Hardy的A Mathematician's Apology,以及Jim Watson的The Double Helix。当你完成了一个项目——例如论文——一两个月后,你可能会觉得这一切是那么不值。这种后冲效果是由于长时间被压抑在该问题上,而且觉得本可以做得更好。总是这样的,别太认真。等再过了一两年,回头看看,你会觉得:嘿,真棒!多棒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