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急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生院校近几年的排名!!(急用呀,谢谢啦)

万章
张钟
全国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热动专业和培养研究生的,关键是看你想学哪个行业,很难推荐;可以把目前国内最好的热动学校列举一下:清华、西交大、上海交大、重大、哈工大、浙大、东南大学、华北大学等,供参考。

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生院校排名

桔梗
外生
2002-2004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揭晓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03)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这种排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建议你去学校官方网站去了解,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些在这些学校读研的师兄师姐,他们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参考资料:http://e.sina.com.cn/focus/xkpm/index.html

谁能给个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方向研究生院校的排名,谢谢~~

赤胆情
火王
说实话学热能的热方向比冷方向好。但是如果你要学冷就最好别去空调方向。这个行业前途不太光明。我向你推荐北科大。这个学校的制冷方向是空气分离,而且是全国最好的。空分有前途啊!!

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

诡衔窃辔
道不可言
总体就业率不低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近3年总就业率都在95%以上:2013年电力行业就业率为53.18%,考研率33.53%;2014年电力行业就业率为57.06%,考研率31.30%;2015年电力行业的就业率为54.03%,考研率35.52%。主要分布的就业领域:各类发电厂及电力有限公司、电建工程公司、机械制造企业、动力设备制造企业和能源动力类企业。  当然,去电力企业只是学生的选择之一。能动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广,去哪里就业,跟机遇和自身选择的专业方向都有很大关系。  未来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  “能动专业是国家未来20年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谈起就业,王院长充满信心:“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环节的具体工作,如动力设备的系统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  小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他说:“以前有人开玩笑把我们这个专业说成是烧锅炉的,学生毕业后都是高级锅炉工。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现在的能源动力工程不仅涵盖锅炉、热力发电机,还包括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流体机械,以及水利机械、空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等。如果有将来想去汽车类、航天类、核电类、动力设备、空调制冷等企业工作的学生,能动专业都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很多同学学习热力发动机、内燃机方向,就业定位可以放在各大汽车厂,像一汽、北汽、大众、吉利等。大多数汽车厂都有发动机生产厂和研发部门,一些专门的发动机设计公司也是非常好的。还有,生产柴油机、农业机械等企业也是这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好去处。”

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动)硕士点最好的是哪所大学啊

虽践
马可
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编辑本段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编辑本段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排名

非知得也
龙太
1 西安交通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7 东南大学 A 8 天津大学 A 9 华北电力大学 A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11 重庆大学 A12 大连理工大学 A 13 上海理工大学 A14 山东大学 A15 中南大学 A16 东北大学 A17 北京科技大学 A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A19 东北电力大学 A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21 同济大学 A 22 北京理工大学 A23 内蒙古工业大学 A 24 兰州理工大学 A25 山东科技大学 AB+ 等 (38个):江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中北大学、邵阳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水产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集美大学B等 (38个):兰州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疆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烟台大学、茂名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南昌大学、郑州大学、佳木斯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岛大学、攀枝花学院就研究生来说1西交2清华3浙大4上交5天大6哈工

热能与动力工程考研考哪个学校

步步高
若化为物
这个得看你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西交大的热能侧重内燃机、压缩机方面,我本科学校这个方面的老师都是西交大的博士后。浙大侧重工业锅炉方面,这个和很多学校一样。中科院热能专业比较丰富,工程热物理所得热能主要为燃烧,新能源,电力等等侧重于热方面,理化所也有热能,有动力专业和低温与制冷专业,还有一些新兴得方向,专业研究的比较前沿。天津大学的热能特点是内燃机专业很不错。北航,说实在话,你考北航还不如考天大。 考研难度的话 浙大》中科院》西交》北航》天大 (华电不清楚没同学考)我比较推荐中科院,我的几个同学都在不同的所,毕业的都很不错,三年真的很锻炼人,前提是如果你想好好读研究生学点东西的话。如果纯粹想读一个文凭不推荐中科院,因为老师管的很严,经常找谈话,有些时候还给你规划规划毕业后发展啥的~~挺好的

哪些学校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点?谢谢!

荆树
天安门
几乎所有差不多质量的学校都有硕士点,给你个热能工程学校排名吧

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二本院校有哪些

热能与动力工程其实是很多个专业合并的集合体,分很多方向,笼统地说有没有发展前景这就不好说了。 按专业分为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低温工程及制冷技术三个小专业。但是这个一般在研究生阶段才分得比较细。 按研究方向,电厂、内燃机、工业炉、空调制冷、核工程、热处理、能源造船等方向 具体是学哪个方向要看学校的强项是哪个。 如果如果分数有限,二本可以参考昆明理工,东北电力,江苏大学,上海理工(制冷方向) 这些不是最好的学校因为最好的学校分太高,我只说的几个分数比较现实的,这些都是我知道或者同学之中热能专业口碑不错的学校以上是我自己的看法,不是复制的,下面内容是我复制的开设学校太多了,我也不是都知道。下边是热能的排名,09年的,现在也差不多。参考一下吧。1 西安交通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7 东南大学 A 8 天津大学 A 9 华北电力大学 A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11 重庆大学 A12 大连理工大学 A 13 上海理工大学 A14 山东大学 A15 中南大学 A16 江苏大学 A17 北京科技大学 A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A19 东北电力大学 A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21 同济大学 A 22 北京理工大学 A23 内蒙古工业大学 A 24 兰州理工大学 A25 山东科技大学 AB 等 (38个):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中北大学、邵阳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水产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集美大学B等 (38个):兰州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疆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烟台大学、茂名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南昌大学、郑州大学、佳木斯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岛大学、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