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天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备注:马原理分析题相当灵活,希望考生3335346137不要死记硬背下列试题和答案。正确的做法是:1.背熟下面6道题相关原理和方法论(如果你搞不清楚下面6道题包括的原理和方法论,请务必查阅强化讲义和冲刺讲义)。2.根据真题的具体材料灵活作答。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范例:齐白石在《自传》中说:“画画要画人家看过的东西。”郑板桥在画竹时提出了画竹的四个过程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胸无成竹”,形象地阐明了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1)为什么齐白石强调“画画要画人家看过的东西”?(2)如何理解郑板桥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胸无成竹”?(3)国画的创作过程对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何启示?【答案要点】 (1)第一,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齐白石之所以强调“画画要画人家看过的东西”,是因为只有亲身体验过绘画对象,才能对其形态高度概括与提炼。齐白石常年观察虾的习性,占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因而他画的虾传神。 (2)第一,“眼中之竹”体现了国画的创作必须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胸中之竹”体现了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必须依靠抽象思维对已有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三,“手中之足”体现了把创作理念转化为现实作品需要借助于表现作品内容的方法,做到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形式相统一;第四,“胸无成竹”体现了国画的创作需要把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融入一定的主体风格,保证作品赋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国画的创作过程包含了丰富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对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是善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工作方法与工作方式,同时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注重发挥主体个性。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材料范例:当妈妈忙于家务,忽略儿子时,儿子说:“你总是瞪着眼睛对我”,当妈妈主动有意对儿子微笑时,儿子说:“你笑起来真漂亮”。妈妈认识到:“一个笑容就能让家人感觉幸福、温馨”。)(1)为什么儿子的认识发生了从“你总是瞪着眼睛对我”到“你笑起来真漂亮”的变化?(2)如何理解妈妈说的“一个笑容就能让家人感觉幸福、温馨”?【答案要点】 (1)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的变化与发展。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决定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关系。第二,儿子的认识变化取决于他与妈妈的关系变化:当妈妈对儿子忽略、彼此交流不正常时,儿子对妈妈的看法是不满的;而当妈妈缓和了这一紧张的亲子关系时,儿子对妈妈的态度自然会发生好转。 (2)第一,人的情感、意志、欲望与需要是实践与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第二,情感虽然是人的精神状态,但它对人的社会生活却起着重要的控制与调节作用,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从事实践与认识活动的。第三,在家庭与婚姻生活中,除了有经济生活外,更重要的还是情感生活。一个笑容是人的情感生活的体现,不仅能给自己的工作减压,而且能给家人带来幸福、温暖。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材料范例:在目前科技条件下,想建造一艘能搭载人类进行星际飞行的飞船仍需要上百年的探索,这种飞船任何一种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今后的升级和改造,尽可能提高飞行试验器的测轨精度。)(1)为什么说“想建造一艘能搭载人类进行星际飞行的飞船仍需要上百年的探索”?(2)“尽可能提高轨道测量精度”与“任何一种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今后的升级和改造”是如何体现主体能动性的?【答案要点】 (1)第一,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完成的。人们认识一个复杂的事物,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第二,建造星际飞船是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活动。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是一个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的过程,会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遭遇各种挫折与失败,需要科学家进行长期、复杂的探索。 (2)第一,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的人。主体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中具有主体能动性、能够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第二,“尽可能提高规定测量精度”与“任何一种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今后的升级和改造”体现了主体的目的性、计划性与预见性作用,表明科学试验与科技创新活动是在目的性、计划性与预见性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科学试验活动才能取得成功,科技创新活动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材料范例:①在正常情况下,地质构造通常是年代老的在下,年代新的在上,但南京的栖霞山“辈分”发生了“倒转”,年代老的在上,年代新的在下。②面对近年来的伤医暴力案件,梅其一教授提醒着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医生专注于疾病的诊断,而患者期待更多人文关怀”。)(1)栖霞山地质层的“辈分”发生了“倒转”现象,这一事例反映了真理的何种特性?(2)为什么梅其一教授强调“医生专注于疾病的诊断,而患者期待更多人文关怀”?【答案要点】 (1)第一,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具体性。真理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之内,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第二,在正常情况下,地质构造是年代新的在年代老的之上。但栖霞山的地壳结构既有造山运动、又有皱褶运动,地层发生了断裂、错位、倒转,因而出现了与正常情况相反的地质现象。 (2)第一,人的实践活动受到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制约。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要求我们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既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又要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第二,医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疾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最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范例:①田忌赛马:田忌调整了上、中、下三等马的排列组合,实现“一场不胜而两场胜”的最终胜利。②围魏救赵:齐国用围攻魏的方法,迫使魏撤回攻赵国国都邯郸部队而使邯郸得救。)(1)为什么田忌赛马能够实现“一场不胜而两场胜”的最终胜利?(2)如何理解孙膑说的“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以痛击”?(3)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孙膑的故事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何启示?【答案要点】 (1)第一,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的变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发生次序变动也可以引起事物本身的质变。第二,田忌听取孙膑的建议,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这就改变了赛马的次序结构,最终转败为胜,取得了比赛胜利。 (2)第二,复杂的事物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随之化解。第二,魏国倾全国之兵攻打赵国,国内兵力空虚,后方成为魏国的软肋。孙膑抓住“围魏”这一主要矛盾,出其不意进攻魏国都城,迫使魏军从赵国回援,自然化解了“救赵”这一次要矛盾,一举两得。 (3)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一要坚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适当进行结构优化和功能调整,趋利避害;二要坚持辩证地看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采取“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善于抓住关键要害。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方法论意义(材料范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川德阳要求党员干部通过“我当一次服务对象”的“换位体验”来知不足、补不足,发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1)为什么德阳要求党员干部“通过‘我当一次服务对象’的‘换位体验’来知不足、补不足”? (2)在“换位体验”中,“发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有何哲学依据?【答案要点】 (1)第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真实情况;第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第二,德阳推行的“换位体验”不仅做到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而且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亲身感受与思考,真正体察到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2)第一,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承认问题、研究问题、转化问题,而不能消除问题,也不能回避问题。第二,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群众的不同需求与想法,提出带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与处理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