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黜
1、大众化模式:是指一国的特定教育发展阶段,即国民受教育机会已经达到了比较普及的程度。2、精英模式:是指对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或专长的、在一定领域里表现特别优秀的人才的教育,即对这些“精英”的教育。精英教育的前提是识别精英,而对精英的识别往往要以教育大众化为前提,因为只有经过了一般的传统教育,才能挖掘和识别精英,从而对专才实施专教。精英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高等教育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育精英的重要基地,它在“精英”的培养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大众化模式和精英模式的联系以及各自带来的后果:关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应立足精英教育。两者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求学校在国家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总体形势下,更加重视精英教育。1、大众化模式:我国目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在各个高校表现的模式单一:学科、专业设置单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少特色,缺乏多元性。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缺乏对精英,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单一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只是在数量上有了增加,是一种模式单一的大众化。从最近几年高校培养各层次的学生数据来看,本科生规模最大,随之造成研究生和博士生进一步扩招,而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规模远不及本科教育,从而导致我国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奇缺,甚至出现断层。2、精英模式:以精英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与以大众教育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名和实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与由于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错位、比例失调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高等教育机构的分类与定位问题,政府管理政策单一造成的高等教育机构趋同问题等等。从粗到细合理地分类是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可能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对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做出必要的区分,面对大量的操作性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经历、入学和选拔、课程和教学形式、学校类型和模式、院校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社会服务的形式与区域等等,我们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张冠李戴。我们的教育将变得既不适应学生,也不适应社会。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高等教育不是分层,只是没有高低之别的分类。这种分类既是概念的分类,又是操作的分类。总之,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为我国国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提升了一个新台阶,也给高校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完成大众化普及教育的同时,高校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重新构造自己的发展定位,并且按照这种新的要求完善学科和专业建设,在保证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提供各行各业需要的精英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