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中国学术期刊网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摘要:本文就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结合学校特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和创新机制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在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下,针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提出一种将实验室带在身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武晓光(1978-),男,山西寿阳人,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阵列信号处理、DSP应用技术;郭天文(1982-),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号处理。(江苏南京211816)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先导,在这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下,信息技术的创新在产业的复苏中将发挥重大作用,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驱动力。“把握两个着力”,(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的总体工作思路之一。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社会、企业的需求,据此众多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是基本要求层次。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实验基础知识教学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