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
经济成长对英文的影响 作者赖建诚(lai@mx.nthu.e.tw, www.nthu.e.tw),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会科学 研究院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攻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经济繁荣和语文丰富度,会有密切的关系吗?应该是吧,因为「男人有钱就变坏」(下 一句是「女人变坏就有钱」),有了钱名堂就多,各式各样的名词和形容词自然跟著多起 来。经济成长后,国际间的贸易更频繁,新产品、新名词、新概念跟著增加。这项逻辑大 概没有人反对,有数字证明吗?有。 Reksulak、Shughart、Tollison这三位经济学家,2004年发表一篇论文,运用牛津英文字 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第2版的光碟内容,证实在西元252-1985年间, 英文受到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依据他们的资料,现今使用英文的人口超过3亿,比使用 中文的7.5亿人口(不止吧!)少一半以上。但英文是44国的官方语言(法文有27国,西 班牙文20国),这44国的总人口超过16亿,占人类的1/4。现今常用的英文字(word)大 约有20万,德文约18.4万,法文约10万,所以用英文来研究经济与语文的成长,应该有重 要的代表意义。 OED的初版,是1928年时由Dr. James Murray主编,共10册。OED编辑组从1858年起,向 各界广泛徵求各种书刊中,如何使用不同的词义(quotation)。开始时有1,300人回应, 后来增加到2,300位学者共同投入,包括最有名的杀人犯Dr. W.C. Minor(详见 Winchester《疯子o教授o大字典》)。Dr. Murray约收到5百万条quotations,用来解说 第1版内的252,200个单词。 第二版的20册在1989年发行,合计21,730页,共收录291,500个字,选用2.5百万条 quotations来解说词义。现在正在编辑第3版(OED3),预算额是5,500万美元;2005年11 月时,已收录301,100个字词,每年约新增4千个新字词。OED的电子版1988年问世,2002 年时是版本3(Version 3),各校图书馆大都有线上版可用。 OED第2版内对字词的解说,共有2,436,600条quotations,其中有25,000条取材自《圣经 》,这是最常被引用的书。其次是莎士比亚的著作,有33,300条,是最被常引用的作者。 有多少经济学家被引用过多少次呢?亚当史密斯排名第一,524次;John Stuart Mill第 二名,351次。常被引用的经济学家有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79次;Stanley Jevons有21次,Joseph Schumpeter有13次,Francis Edgeworth和John Bates Clark各8 次。 西元252到1985年间,被OED引用的quotations,分布在哪些时代呢? 西元 百分比 百分比累计 1至12世纪 1.0 1.0 13世纪 1.0 2.0 14世纪 3.5 5.5 15世纪 4.5 10.0 16世纪 10.0 20.0 17世纪 16.0 36.0 18世纪 11.0 47.0 19世纪 31.0 78.0 20世纪 20.0 98.0 无法辨别年代 0.5 98.5 我们很容易看出,被引用最多的著作发表在3个阶段:(1) 17世纪(16%),这是重商主义 蓬勃发展的阶段。(2) 19世纪(31%),这是蒸汽机广泛应用、产业革命大跃进的时期。 (3) 20世纪(20%),这是科技大成长、新兴国家独立、两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激增的 世纪。 现在来看西元252-1985年间,新增的230,719个英文字词,分布在哪几个世纪。 西元 新字词 累计字词数 百分比 百分比累计 1至12世纪 7,681 7,681 3.33 3.33 13世纪 5,014 12,695 2.17 5.50 14世纪 16,561 29,256 7.18 12.68 15世纪 16,102 45,358 6.98 19.66 16世纪 35,810 81,168 15.52 35.18 17世纪 46,773 127,941 20.27 55.45 18世纪 21,735 149,676 9.42 64.87 19世纪 60,559 210,235 26.25 91.12 20世纪 20,484 230,719 8.88 100.00 答案和上个表一样:16-17世纪重商主义时期,成长率首次超过10%(15.52%、20.27%); 19世纪达到最高峰(26.25%),较惊讶的是20世纪(8.88%),竟然比不上18世纪(9.42% )。 接下来要玩经济学界最擅长的游戏:经济因素和英文字词的成长之间,有统计上的相关 性吗?简单地说,就是要用电脑统计软体,以「新增字词」为「被解释性变数」,然后用 人口、国民所得GNP、进口额、出口额、政府收入、政府支出这6项,当作「解释性变数」 ,来看双方的相关性。资料是1830-1969年间的年度统计,为什麼限定在1830-1969?因为 1830年之前无可信的经济统计数字可用,1969是因为OED内最近的quotation是1969年引用 的,所以只挑出这140年来做回归分析。对语言学界而言,这可能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 轻松一下嘛,看经济学界有什麼好论点可提供。 先说这个回归分析的整体解释度有多高。非常高,R平方值都在0.85至0.89之间:作者宣 称他们编织的鱼网,一次就可以抓到这个大湖裏8至9成的鱼虾。换句话说,英文字词的增 长速度,和上述6项经济变数之间,有85%到89%的统计相关,在实证研究上算是非常显著 了。因果关系的方向,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语词的增长。 接下来看个别变数的状况,答案恐怕会引起较多争议。(1)人口的增加和国民所得(GNP )的增加,对新字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愈多,国家愈富有,新字词怎麼反而会减少 ?应该是相反吧!(2)政府收入(税收)和支出(公共建设)的增加,也会显著减少新字 词,这实在违反常识。(3)出口额增加,与新字词的增加有密切关系;这合乎预期,因为 要卖东西到各国,必须学习外国文字与观念。(4)进口额增加,会减少新字词的增加 。这又违反常识了:台湾半世纪来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知给我们的文字带来多少丰富的内 容。 我的意见是:这样的回归分析,得到违反常识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作者硬讲了许多理 由,来说明这些结果并非不合理,反而让人更难接受。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说服力,太冗 长(28大页),有不少偏离主题的内容,在竞争性很强的期刊市场上,应该没有刊登的价 值。我觉得有趣的部分,是它对OED内容的各种统计分析:各世纪间新字词的分布状况( 表1、表2、附表A至附表E)。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义,是在提醒语言学界说,不要忽略经 济因素对语言丰富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Lamberton, Donald (2002) ed.: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UK: Edward Elga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Oxford_English_Dictionary). Reksulak, Michael, William Shughart II and Robert Tollison (2004): "Economics and English: language growth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71(2):232-59. Winchester, Simon (1998):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A Tale of Murder, Insanity, and the Making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 HaperColins (赛门‧温契斯特著,景翔译:《疯子‧教授‧大字典》,台北:时报文化 ,2000)。不同大学会有的不同研究计划。你可以联系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