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蛇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展示、交流、讨论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搜集、获取知识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设计依据本课以“新课标”指导,以“基于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相关理论来设计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充分体现出“概念建构”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结构特点,力争打造一种学生能自主建构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二、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呈现的概念有:(10.)核心概念:磁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核心概念下的具体概念:10.1 某些物质具有磁性10.2 磁的作用力可以对物体产生作用10.3 磁体总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2.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三单元《电和磁》的第4课,与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电磁铁》紧密相连。所以本课学生概念的建构和发展,直接就关系到学生建构“电磁铁”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来考虑本课的重要性,并为后面“电磁铁”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主要概念磁铁的“磁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磁铁的另外两个性质,一是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两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二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忽略或略化本课中的附属概念:各种形状的磁铁、磁化现象等。(2)教材分析: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探究活动来承载和监控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概念:活动1: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礼盒(装有一个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四块糖),让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自主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隔着纸、空气也有磁性。活动2:在前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磁铁越发感兴趣,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看到“磁针”的两端吸铁钉多,中间不吸,学生就会在吸多吸少的现象中建立起“磁性强弱”的概念,学生对“磁极”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示出价值所在,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把磁针悬在桌面上,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水浮法、悬挂法等),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然后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磁针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这一概念的建构。活动3:学生再用一块标有“S和N”的条形磁铁,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会发现同一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会不停地旋转;不同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不会旋转,进而学生就会建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活动4: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二个礼物: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有关于磁铁性质的概念应用:隔着物体能吸铁;同极相斥),学生在虚拟的动画情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有趣,又能监控到学生所学概念能否学以致用。三、学生和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对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磁铁,学生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学生继续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对磁铁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尽管学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但是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再次对磁铁性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2)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样的一个“研究磁铁”性质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模糊认识不在模糊和迷惑,充分利用先前科学课学到的探究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探究磁铁性质的能力,形成和建构更为科学地“磁铁性质”的概念。(3)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学生对磁铁的名称称谓不规范,常常叫做“吸铁石”、“ 磁铁石”;磁铁的两极会误认为正负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的科学概念学生不知道。四、教学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铁钉、指南针等。五、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出磁铁的一些性质;● 能想办法测出磁铁磁性的强弱;● 能够对磁铁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作出合理的解释。科学知识:●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知道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些测量方法;● 知道指南针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乐于探究、善于发现。六、教学重点磁铁的三个基本性质七、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游戏),发现磁铁的性质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猜物)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你们想了解老师最想了解什么?2、 教师出示(课件):革镇堡中心小学全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副图片就是我工作的学校,革镇堡中心小学,我的名字叫崔昆。大家记住了吗?现在能否让我和在座的老师听到你们欢迎的掌声?)3、 点拨:今天这节课老师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件礼物。4、 教师出示:每个小组一个礼盒,你们猜猜看,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5、 教师点拨:怎么才能知道礼盒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二 探究新知活动1:探究磁铁有磁性。⑴ 学生观察:礼盒里有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几块糖。⑵ 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礼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做两个小活动好吗?⑶ 教师指导:如果你用磁针去接近这些铁钉,注意接近和接触有什么区别,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⑷ 学生分组活动⑸ 学生汇报:磁针可以吸铁。⑹ 教师点拨: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磁铁能吸铁,说明它有磁性⑺ 教师提问:你能利用磁铁让一个铁钉在纸袋上自由活动吗?⑻ 学生操作⑼ 教师提问:你们还发现磁铁有什么特点?(板书:隔着物体吸铁)(设计意图:在本课中如何引入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因此,我创设一个“猜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这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和开始。在这一环节我利用了礼盒里面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看到小磁针后,有的学生不认识,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它,教师借机就会了解到学生的前概念,并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然后引导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再用磁针控制铁钉,学生在两个自主操作的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磁性”的有趣现象,学生自然会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 )活动2:探究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形状⑴ 谈话:如果我们现在用这块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去接近铁钉,还会有什么发现呢?又说明了什么?⑵ 分组活动⑶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⑷ 教师讲解:板书:磁极,磁极磁性最强。如果现在让你把这块磁铁悬在桌面上,你们会想到哪些办法?⑸ 学生汇报:水浮法和悬挂法等⑹ 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⑺ 学生汇报:磁铁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板书:S和N)⑻ 教师提问:磁铁为什么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学生思考)⑼ 教师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磁体的作用。⑽ 教师谈话: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需要,把磁铁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活动3: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⑴ 谈话:现在我们看到桌面上的这块磁铁很不稳定,你能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条形磁铁,在不接触磁针的情况下,让它转动和不转动吗?⑵ 学生分组活动⑶ 教师提问:在这个活动中,你还有什么发现?⑷ 教师点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⑸ 小结:磁铁的性质(设计意图: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和我们有别的。他们不靠教师语言抽象地描绘,而必须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的操作,才能理解科学概念中的内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科学概念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化学生思维,学生才能理解和内化形成科学概念。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心向”,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观察磁针能指示南北方向;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完成对“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些具体科学概念的建构。这两个分组活动又恰恰帮助学生加深和内化了“磁铁性质”科学概念的理解。)活动4:探究磁铁性质的应用⑴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好吗?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礼物:《猫和老鼠的故事》思考:动画片中,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我们这课学过的科学知识?⑵学生汇报 ⑶师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⑷小练习:有关磁铁性质方面(课件)(设计意图:运用已形成的科学概念解决问题,是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情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更是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暴露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上的缺陷,以便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个活动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磁铁性质”的概念,又能帮助教师反思在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三 整理学习材料⑴提问:怎样把铁钉装到礼盒里最快,最方便?⑵学生汇报:用磁铁吸⑶学生活动四作业: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五板书设计:研究磁铁 磁性 隔着……吸铁 磁极 指示南北 南极“S ” 北极“N”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