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报告的撰写

疗养院
小体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就其内容和写作形式分为:论述性研究报告、描述性研究报告、实证性或实验性研究报告和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四个类别。论述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报告。描述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的研究报告。实证性、实验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用事实说明现象或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互为因果,以及现象为什么发生,怎么能发生的研究报告。文献资料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以口头、文字、音像等资料为基础,分析、辨明某一方面研究的信息、水平、进程、争议、趋势等的研究报告。基本组成部分l、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报告的内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读,要力求忠实于报告,并要避免评述。其字数以250-300字为适宜,至多也不要超过600字。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工作的简单过程。4、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等。5、国内外前人这个问题上,所做的工作情况简介。6、研究结果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它的撰写工作,要根据研究的假设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 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叙述外,还可借助图表的设计,把结果显示出来,从中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体现重要的研究结果。7、讨论:讨论就是对研究的分析是否恰当,不要之处。应提出修正。8、结论:必须是根据充实的材料与分析的结果,说明结论的可靠度。9、建议,除与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建议相同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研究的结论,针对研究的问题有头的现状,提出改革的建议,以供有头部门选择。建议的内容不能与报告的结论无关,否则便失去意义和价值。建议的表达方式,应留有余地,不要过于武断,或掺杂个人的情绪作用等。二是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建议,应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未来的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尚待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等,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基本原则为了以个性透视共性,这里主要介绍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掌握了这类报告的“个性”,那末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共性”也就不难领会了。怎样撰写好实证性研究报告呢?下面先说几条基本原则1、谁要以事实为依据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全部数据和例子,都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可有半点虚假,不能编造,不能无中生有。报告中对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研究报告中的每一句带有判定性的话.都必须在足够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得出。当然,科学研究报告中也必须把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大量事实材料跟撰写报告时应引用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区分开来。有些事实材料,如与研究的主题扣得不紧,应当忍痛割爱;有些事实材料,应当尽量制作成表格、图例以及其它直观形式。2、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阐述与研究工作的逻辑发展顺序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整个研究工作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考虑报告的表达方式。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报告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科学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3、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育科研报告中完全可以引用,采纳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实实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应当把别人的成就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凡有引用别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观点性词语,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以向读者示知成果界限。

研究报告怎么写

红颜泪
心王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格式及范文

业报
李斯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叶勇忠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范文(课题研究报告的结构:1、标题及署名2、摘要与关键词3、问题的提出4、研究方法和过程5、结果与分析6、结论与讨论7、参考文献8、附录)(一)标题及署名1、标题:课题研究报告标题就是“课题名称”与后缀“研究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的组合。最好点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标题是研究主题的思想,必须能准确、简洁、清晰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使研究问题一目了然。一般不超过20个字。具体要做到: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如:“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数学教学模式阶段性研究报告”、“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报告”、“小学11-13岁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2、署名:xxx学校课题组xxx执笔(二)摘要与关键词1、摘要:对研究报告的内容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介绍,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放在研究报告的开头,一般不超过300字,要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求高度概括,简洁明了。如《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报告》:“本研究着重于探索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母亲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观,教育观和期望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显示,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性别,年龄差异以及儿童心理特征,尤其是儿童气质特点有关的心理特点有显著相关。”对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介绍目前国内

研究报告怎么写?????

子乐
好浪漫
研究报告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写 作 格 式 简 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惯例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四)前言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七)注释和参考文献、(八)附录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一)影响研究报告和论文质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学水平和研究素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写作步骤   1、确定成果类型及主题——定位。   2、谋篇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放)   选取三特(特长、特色、特点)进行创造性构思,突出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系统梳理。(收)   照顾文章结构比例的匀称性,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   拟定写作提纲:句子提纲、标题提纲、段落提纲、图表式提纲。   3、初稿写作   1)有话想说   2)无话可说   忘   回   跳   3)有话能说   4、修改定稿   1)关注三类问题:   全局性问题   局部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   2) 修改方法:   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法   边写边改-气呵成法   同行交流-导师点评-自我修改法。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策略   (一)文章的类型   抄   凑   合   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杂志特色:编辑方向、体裁风格、开设栏目、作者群体   2、因稿论嫁,从一而终;多次强化,终结善果。   3、集中一点,挖深挖透,成小专家,专家小成。   六、教师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   过大、过空、过泛,缺乏实效性   追风现象明显   命题作文、应景作文现象明显,敷衍应付行为居多   二)写作   文章类型体裁选择定位不准确;   破题困难,不能抓住切入点和结合点契合点   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概念界定不清晰,划分不统一、不穷尽;基本概念术语理解不透,空话套话比较多,胡乱套用现象明显;   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思维方式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和枚举,出现跳跃性思维、游走式思维,脚踩西瓜皮,滑到那儿算那儿;   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理论推导缺乏,理论体系构建困难;   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意的印证,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论点和案例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对案例的必要分析;   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意识淡漠;收集不全面充分,观点材料不统一;   材料取舍比较困难;数据处理不科学,分析水平比较简单原始;   治学态度不严谨,结论推断比较随意,缺乏足够必要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往往凭感觉经验下结论;   语言拼凑痕迹明显,一味追求对仗工整,明显有文学化倾向;语言表达不流畅;标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原因   理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真下功夫;存在知识性缺陷,忽略条件性和方法性知识的学习   理论底蕴不扎实,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手段、措施——条件——目标之间缺乏合理构建,应然与实然、理念、经验与行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结;   研究动态现状了解不够;难以把握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很难抓住源头问题做文章;容易出现重心偏移、定位不准的现象;   对自身教学经验反思不够,理论与经验的契合点抓不准;经验不能升华为理论;   研究设计不科学、过程不落实,操作随意性大,缺乏具体的抓手、切实可行的措施。   怎样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一)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类型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主要形式。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就其内容和写作形式分为:论述性研究报告、描述性研究报告、实证性或实验性研究报告和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四个类别。   论述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报告。   描述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的研究报告。   实证性、实验性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用事实说明现象或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互为因果,以及现象为什么发生,怎么能发生的研究报告。   文献资料研究报告:这是一种旨在以口头、文字、音像等资料为基础,分析、辨明某一方面研究的信息、水平、进程、争议、趋势等的研究报告。   (二)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l、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报告的内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读,要力求忠实于报告,并要避免评述。其字数以250-300字为适宜,至多也不要超过600字。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工作的简单过程。   4、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等。   5、国内外前人这个问题上,所做的工作情况简介。   6、研究结果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它的撰写工作,要根据研究的假设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 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叙述外,还可借助图表的设计,把结果显示出来,从中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体现重要的研究结果。   7、讨论:讨论就是对研究的分析是否恰当,不要之处。应提出修正。   8、结论:必须是根据充实的材料与分析的结果,说明结论的可靠度。   9、建议,除与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建议相同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研究的结论,针对研究的问题有头的现状,提出改革的建议,以供有头部门选择。建议的内容不能与报告的结论无关,否则便失去意义和价值。建议的表达方式,应留有余地,不要过于武断,或掺杂个人的情绪作用等。二是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建议,应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未来的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尚待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等,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几条基本原则   为了以个性透视共性,这里主要介绍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掌握了这类报告的“个性”,那末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共性”也就不难领会了。   怎样撰写好实证性研究报告呢?下面先说几条基本原   1、谁要以事实为依据 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全部数据和例子,都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可有半点虚假,不能编造,不能无中生有。报告中对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研究报告中的每一句带有判定性的话.都必须在足够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得出。当然,科学研究报告中也必须把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大量事实材料跟撰写报告时应引用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区分开来。有些事实材料,如与研究的主题扣得不紧,应当忍痛割爱;有些事实材料,应当尽量制作成表格、图例以及其它直观形式。   2、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 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阐述与研究工作的逻辑发展顺序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整个研究工作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考虑报告的表达方式。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报告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科学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文字、用词应力求准确。概念表述应尽量用科学性用语,避免用常识性用语,以免读者费解或产生歧义。当然,研究报告的文字也必须简单、明了、通顺、流畅,既要明白如话,又要把研究的效果准确地、科学地表达出来。   3、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在教育科研报告中完全可以引用,采纳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实实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应当把别人的成就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凡有引用别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观点性词语,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以向读者示知成果界限。   范文: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近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4.你近视几年了?   A. 一年以下 B. 五年以下 C. 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近视吗?   A. 是的 B. 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研究报告怎么写?

柏林墙
共青城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动物生活的一些精彩镜头:一头狮子将它的利齿插进一匹斑马的脖颈里;一群野牛奔驰而过,扬起了冲天飞尘;一对丹顶鹤缠绵交颈翩翩起舞……但是在真实的大自然中,这类场面是很少出现的。动物们在多数时间里的表现都是很“低调的”,它们会努力地掩饰自己,尽力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它们就像变魔术一样,凭空“消失”在周围的环境中,必须仔细地“找”,才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这些动物是如何伪装的呢?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确定有代表性的动物的伪装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2.搜集变色龙等会伪装的动物的伪装方式的资料。  3.整理,归纳搜集到的资料  (1)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  (2)章鱼碰上敌人,会喷出黑色的墨汁,以便于脱身;  (3)羚羊跑得飞快,用来躲避强大对手的攻击;  (4)乌龟有一层厚厚的、坚硬的外壳,如果有人要碰它,它马上就会把头缩进壳里,保护自己;  (5)刺猬碰到敌人,就缩成一团,以防御敌人;  (6)河马以自己的大嘴巴,来吓跑敌人;  (7)蜘蛛为了保护自己,织了一张网,如果昆虫来会被粘在上面,蜘蛛用它的毒牙咬住昆虫,注射毒液;  (8)蛇伸出舌头,来吓唬敌人;眼镜蛇碰到敌人,会喷出毒液,保护自己;  (9)马站着睡觉,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它一遇到猛兽来袭击,能快速逃跑;  (10)黄鼠狼遇到敌人,会放臭屁,掩护自己逃脱;  (11)壁虎遇到危险,自断尾巴逃走,不过几天就能长出新的尾巴了;  (12)螃蟹在争斗中,会脱落钳子,但过一段时间会长出来;  (13)斑马身上的花纹能起到保护作用,使猛兽在草丛中难以发现;  (14)鱼靠身上美丽的色彩来伪装自己,适应环境,迷惑水中的敌人;  (15)峨眉山枯叶蝶是昆虫里伪装的最巧妙的。它停在树上,双翅合并竖在背上,翅的腹面颜色和树叶一致,翅膀很像叶脉,后翅的尾突恰好像是叶柄,一动不动,简直很难被发现;  (16)小野鸭通过装死,来逃脱猛兽的追捕;  (17)海龙是个伪装高手,身上长满了像海草一样的东西,它躲在珊瑚丛里,敌人很难发现它;  (18)鸵鸟遇到敌人,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人;  (19)竿竹虫把自己伪装成竹竿一样,别人很难发现这是虫子;  (20)黄貂鱼的尾巴上有一根有毒的刺,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这种鱼潜伏于泥沙之中,身上的天然保护色使它们很难被发现;  (21)鲸的角可以抵御敌人,敌人来了可以用角攻击敌人。葵和海百合利用酷似植物的外形作掩护而捕捉食物;  (22)角蝉(也叫棘刺虫),可模拟玫瑰刺而取食;  (23)食蚜蝇吸食花蜜,飞行时可在空中停住身体,酷似蜜蜂;  (24)竹节虫模拟竹的枝条,神态逼真,惟妙惟肖;  (25)尺蠖停止不动时,样子呈干树枝状;  (26)眼珠蛙除了头部上方正常的两只眼睛之外,在它的背部两侧,也有着两个与眼睛一模一样的花纹 ,捕食者对眼睛最为敏感,它们一看到眼睛,第一反应就是被对方发现了,从而造成短暂的惊吓,这样就使眼珠蛙有机会逃跑;  (27)鲮鲸鱼的背鳍经过拟态成为了海藻的样子,可以用于吸引以海藻为食小鱼前来美餐;  (28)蝇类和蛾类模仿蜜蜂和黄蜂,可逃避鸟类的捕食;  (29)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亦能逃生;  (30)巴西丛林中一些亲缘关系很远的蝶类之间在色斑上的相似性,有些不可食蝴蝶与另一些分类地位相距甚远的可食性蝴蝶(粉蝶科)具有相同的色斑。  4、为了更好的研究,我制作了一张图表:  代表动物 食蚜蝇 鲮鲸鱼 马  生活习性 吸食花蜜 吃以海藻为食的小鱼们 站着睡觉  如何伪装 由于酷似蜜蜂,可以躲避敌人袭击。 背鳍经过拟态成为了海藻的样子,可以用于吸引以海藻为食小鱼前来美餐。  一遇到猛兽来袭击,能快速逃跑。  二、研究结果  动物是多么地聪明啊,能够以自己的样貌和生理习性来伪装自己,这是人类想做却做不到的啊!我们了解了动物的这么多伪装的知识,帮助了我们进一步走进了这神秘的动物世界!

研究报告怎么写

玉响
一心一计
我刚刚“竣工”的作品,可能比较长:环保从我做起——关于本班同学环保意识的研究调查一问题的提出现在政府都在注重人们对环保意识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想看看本班的同学平时有没有做到环保,知不知道什么才是环保,又如何才能做到环保。于是,便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二调查方法1访问全班同学认为如何才算称得上是环保2上网浏览我们应该做到那些环保行为3实地观察同学们的环保行为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受调查人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能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其他环保行为不环保行为全班53人16人42人用报纸卷制的铅笔、见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节约纸张乱丢垃圾,不节约用电,不节约用纸,浪费粮食,糟蹋粮食我们应该做到的一些环保行为:一、野餐时的垃圾不要随手扔掉,如果没有垃圾箱,就应该全部拿回去。二、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每个同学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同学们对环保的看法:有人说,能节约用电的就是环保。有人说,能够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节约纸张的就是环保。有人说,能够保护环境的就是环保。四结论1、虽然同学们的环保意仍然不够强,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懂得去减少用电量,用水量,不乱丢垃圾。在本班,有53名同学,能做到这些的有42人,站本班人数的79.2%,人数还不能达到90%。按照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有11位同学连这么简单的环保举止都没能做到,人数占本班的人数20.8%。2、同学们还不能了解并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就从同学们参加近段时间所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数上看,比原来能减少用水量、用电量的人数减少了26人。到调查中,我们还听到一些同学们说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件事。3、我们要想做到环保,还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环保!

研究报告怎么写

弟子虽饥
夫子顺也
1.标题:包括署名、单位、姓名2.前言(1.课题提出的原因2.研究问题的意义3.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用问题的提出)3.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整理)4.结论:对资料加工分析得出结论

怎样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卡米诺
不言而出
但是,为了展现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课例研究报告确实需要向读者交代相关要素,如研究小组所选择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教学方案是如何规划的、教学实践是怎样展开的、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有哪些等。本文拟以这些基本要素作为建构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 一、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撰写者需要交代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是什么;第二,确定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阐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明确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二、描述教学规划和方案。 完整把握一堂课的教学情况离不开对教师原有教学预设的了解。因此在课例研究报告中,描述原有教学方案的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评议提供了参考背景。 三、重点阐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课例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改进过程,一堂研究课在第一轮教学实践后会在平行班级中进行第二轮的教学实践,因此报告中这一部分的写作就要反映每一轮教学实践的情况。不过课例研究并不建议对同一课例进行多次循环往复的改进。实践表明,从某一特定课例中获取的经验是有限的,一次又一次地对同一课例的教学进行修订将收效甚微,倒不如去研究一个全新的课例,收获会更大,之所以要长篇大论地展示这个环节的写作,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课例研究报告的重点,撰写的过程是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分析、寻找问题解决的心路历程。同时,这部分内容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引发他们的共鸣,引导他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在描述中要力求细致到位,切忌笼统模糊,并且要紧扣研究课题展开,避免不分轻重,支离散漫。 四、检讨教学成效。 第四部分检讨教学的成效。课例研究最终指向教学的改进,因此在报告中要通过对教学成效的系统检讨来反映教学改进的情况。反过来,教学改进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课例研究本身的成效。 每次课例研究都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教师如何去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为此,在检讨教学成效时,我们可以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考察。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方面可以考察他们的课堂表现,根据观察记录说明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具体表现(神态、思想、观念、体验等方面),特别是不同轮次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实施教学后测,根据学生教学后测中的表现以及与前测情况的比较,来推断课堂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这是判断教学改善的重要依据。从教师的角度看,检讨教学成效可以呈现教师从教学中所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课例研究小组群体研讨与执教教师自我反思的结果。虽然在每一循环的教学实践后,课例研究小组均会即时对教学进行检讨,但为了保持教师对相关问题的一种警觉性和敏感性,有必要在课例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提炼结论,总结教学的核心经验,以便指导教师感知其他的教学情境。 五、附录。 根据需要,课例研究报告在最后部分可呈现附录,以使读者更全面细致地了解课例研究的整体过程与具体细节。 附录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详细的教案、课堂观察时所采用的观察表以及实地观察的记录等。附录是对课例研究报告前四部分内容所做的补充说明,最终是否呈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属于教师个体的教学知识通过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得以汇聚、公开和传播,无论是课例研究小组成员还是其他教师,通过阅读可将报告所呈现的教学知识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发展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知识。

关于研究报告

不亦悲乎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动物生活的一些精彩镜头:一头狮子将它的利齿插进一匹斑马的脖颈里;一群野牛奔驰而过,扬起了冲天飞尘;一对丹顶鹤缠绵交颈翩翩起舞……但是在真实的大自然中,这类场面是很少出现的。动物们在多数时间里的表现都是很“低调的”,它们会努力地掩饰自己,尽力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它们就像变魔术一样,凭空“消失”在周围的环境中,必须仔细地“找”,才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这些动物是如何伪装的呢?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确定有代表性的动物的伪装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2.搜集变色龙等会伪装的动物的伪装方式的资料。 3.整理,归纳搜集到的资料 (1)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 (2)章鱼碰上敌人,会喷出黑色的墨汁,以便于脱身; (3)羚羊跑得飞快,用来躲避强大对手的攻击; (4)乌龟有一层厚厚的、坚硬的外壳,如果有人要碰它,它马上就会把头缩进壳里,保护自己; (5)刺猬碰到敌人,就缩成一团,以防御敌人; (6)河马以自己的大嘴巴,来吓跑敌人; (7)蜘蛛为了保护自己,织了一张网,如果昆虫来会被粘在上面,蜘蛛用它的毒牙咬住昆虫,注射毒液; (8)蛇伸出舌头,来吓唬敌人;眼镜蛇碰到敌人,会喷出毒液,保护自己; (9)马站着睡觉,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它一遇到猛兽来袭击,能快速逃跑; (10)黄鼠狼遇到敌人,会放臭屁,掩护自己逃脱; (11)壁虎遇到危险,自断尾巴逃走,不过几天就能长出新的尾巴了; (12)螃蟹在争斗中,会脱落钳子,但过一段时间会长出来; (13)斑马身上的花纹能起到保护作用,使猛兽在草丛中难以发现; (14)鱼靠身上美丽的色彩来伪装自己,适应环境,迷惑水中的敌人; (15)峨眉山枯叶蝶是昆虫里伪装的最巧妙的。它停在树上,双翅合并竖在背上,翅的腹面颜色和树叶一致,翅膀很像叶脉,后翅的尾突恰好像是叶柄,一动不动,简直很难被发现; (16)小野鸭通过装死,来逃脱猛兽的追捕; (17)海龙是个伪装高手,身上长满了像海草一样的东西,它躲在珊瑚丛里,敌人很难发现它; (18)鸵鸟遇到敌人,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人; (19)竿竹虫把自己伪装成竹竿一样,别人很难发现这是虫子; (20)黄貂鱼的尾巴上有一根有毒的刺,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这种鱼潜伏于泥沙之中,身上的天然保护色使它们很难被发现; (21)鲸的角可以抵御敌人,敌人来了可以用角攻击敌人。葵和海百合利用酷似植物的外形作掩护而捕捉食物; (22)角蝉(也叫棘刺虫),可模拟玫瑰刺而取食; (23)食蚜蝇吸食花蜜,飞行时可在空中停住身体,酷似蜜蜂; (24)竹节虫模拟竹的枝条,神态逼真,惟妙惟肖; (25)尺蠖停止不动时,样子呈干树枝状; (26)眼珠蛙除了头部上方正常的两只眼睛之外,在它的背部两侧,也有着两个与眼睛一模一样的花纹 ,捕食者对眼睛最为敏感,它们一看到眼睛,第一反应就是被对方发现了,从而造成短暂的惊吓,这样就使眼珠蛙有机会逃跑; (27)鲮鲸鱼的背鳍经过拟态成为了海藻的样子,可以用于吸引以海藻为食小鱼前来美餐; (28)蝇类和蛾类模仿蜜蜂和黄蜂,可逃避鸟类的捕食; (29)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亦能逃生; (30)巴西丛林中一些亲缘关系很远的蝶类之间在色斑上的相似性,有些不可食蝴蝶与另一些分类地位相距甚远的可食性蝴蝶(粉蝶科)具有相同的色斑。 4、为了更好的研究,我制作了一张图表: 代表动物 食蚜蝇 鲮鲸鱼 马 生活习性 吸食花蜜 吃以海藻为食的小鱼们 站着睡觉 如何伪装 由于酷似蜜蜂,可以躲避敌人袭击。 背鳍经过拟态成为了海藻的样子,可以用于吸引以海藻为食小鱼前来美餐。 一遇到猛兽来袭击,能快速逃跑。 二、研究结果 动物是多么地聪明啊,能够以自己的样貌和生理习性来伪装自己,这是人类想做却做不到的啊!我们了解了动物的这么多伪装的知识,帮助了我们进一步走进了这神秘的动物世界!格式 你可以看看其他的文章,字数没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