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徐州的考生报考法硕在哪考?在矿大考还是在师大?

令箭
国粹
考研不都是这样的吗:报考省内院校的在师大 报考省外的或者是矿大在矿大考。省内有学校招法硕吗?你自己的专业问题自己应该清楚啊,我不是学这个的,只知道这么多呵呵。准考证上会写明考点的呀! 而且每年调整考点也很正常呀。。。参考资料:永平法律硕士就业网

江苏师范大学非法学硕士怎么样

而侈于德
出为无为
相当不好都招不满基本报名了就能考上。

法硕的名气问题!

卖光光
哭而非哭
我认识一个武大法硕毕业生,他本科学的是生物,中途转行考研考过去的。毕业后进了武汉中级人民法院,不过先在武汉中院挂名,在宜昌锻炼了几个月就调回来武汉了。但是武大的法硕在湖北以外地区影响力不大,如果你想考江浙沪一带的公务员,武大的法硕文凭不太好用。建议读中国政法或者人大的,全国通吃。或者你考华东政法大学或复旦。是不是名校,区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届校友都会互相提携,导师人脉很广,大家都是师兄师弟同门出身,可以给你推荐。学术水平倒在其次。任何一所大学在专业上都有自己的侧重,即使是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能在全国排名前几,那么同济大学自然也不会例外。确切一点的说,同济大学应该是一所理工类大学,理科专业才是它吸引考生报考的最大资本,其中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已经达到了能够像清华叫板的水平。而它的文科专业就不敢恭维了,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今年同济大学在山东省文科一志愿招生计划都没有完成。众所周知,山东是高考重灾区,每年的考生数量在全国稳居第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竟然有如此多的文科高分考生没有选择同济大学,这就足以说明至少在山东,人们并不认可同济大学的文科专业。而且现在的招工单位不仅看学校的排名,更会看学校的某个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例如中国政法大学,论综合排名在全国根本数不着,但这所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确很吃香。所以单就法学专业而言武汉大学远胜同济大学。另外江浙沪一代经济发达,公务员待遇很高,因此报考人数也会更多。为了确保你能在成千上万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选择在法学专业上更有优势的武汉大学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信息,那么你可以登陆这两所大学的官方网站。希望你能满意。附:中国法学专业大学排名100强 排名 等级 校 名1 A++ 北京大学2 A++ 中国人民大学3 A++ 武汉大学4 A+ 中国政法大学5 A+ 清华大学6 A+ 复旦大学7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 A 吉林大学9 A 浙江大学10 A 西南政法大学11 A 厦门大学12 A 中山大学13 A 南京大学14 A 华东政法学院15 A 南开大学16 A 华东师范大学17 A 苏州大学18 A 华中师范大学19 B+ 四川大学20 B+ 山东大学21 B+ 暨南大学22 B+ 南京师范大学23 B+ 中央民族大学24 B+ 北京师范大学25 B+ 华中科技大学26 B+ 外交学院27 B+ 云南大学28 B+ 西北政法学院29 B+ 首都师范大学30 B+ 上海大学31 B+ 湘潭大学32 B+ 兰州大学33 B+ 山西大学34 B+ 华南师范大学35 B+ 湖南师范大学36 B+ 黑龙江大学37 B 湖南大学38 B 西南财经大学39 B 安徽大学40 B 中南民族大学41 B 河南大学42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3 B 广西民族学院44 B 深圳大学45 B 湖北大学46 B 郑州大学47 B 上海交通大学48 B 扬州大学49 B 东北师范大学50 B 广东商学院52 B 西北大学53 B 福建师范大学54 B 宁波大学55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56 B 中南大学57 B 河北大学58 B 天津师范大学59 B 西北师范大学60 B 辽宁大学62 B 西南大学63 B 云南民族大学C+ 新疆大学C+ 南京财经大学C+ 东北财经大学C+ 烟台大学C+ 甘肃政法学院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 同济大学C+ 内蒙古大学C+ 安徽师范大学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 北京科技大学C+ 上海财经大学C+ 淮阴师范学院C+ 山东师范大学C+ 浙江师范大学C+ 西南民族大学C+ 汕头大学C+ 上海外国语大学C+ 南通大学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 浙江工商大学C+ 西安交通大学C+ 安徽财经大学C+ 海南大学C+ 河北师范大学C+ 温州大学C+ 东南大学C+ 烟台师范学院C+ 哈尔滨工业大学C+ 中国海洋大学C+ 徐州师范大学C+ 阜阳师范学院C+ 曲阜师范大学C+ 辽宁师范大学C+ 吉首大学C+ 大连海事大学C 贵州大学C 浙江财经学院C 华侨大学

[考研考场]徐州有东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考点吗?

事有四患
鬼天师
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那么你考研的时候就是在你大学所在城市的考点考试,这和你报考的学校没关系。 如果你已经工作,要么是在你户籍所在地或者你工作地报考,同样考试地点和你报考的学校无关。 考研专业课是由报考学校出的,考试的时候会由学校统一向各个有研究生考试点的城市邮寄试题。 所以,只要无锡有研究生考试点你就可以在无锡考试,不需要考虑是哪所大学。现场确认只是去确认你填写的身份信息真实和你报考的院校无误,照个相就走了,一两分钟很快。和报考哪个学校完全无关。

请问江苏省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名单

其死生也
鏊乎大哉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什么都有,你在这里问,不会很详细的,你百度搜索,哪里历年分数线,招生信息,所有的都有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离江苏徐州有多少公里

空中的
青空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在重庆大学A区校园研究生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街道重庆大学A区校园。距离江苏徐州大概1467公里。扩展资料到2018年,学校有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招收博士研究生,除军事学、农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试点学校,1993年成立重庆大学葛洲坝研究生分院,由厂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相继在嘉陵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国防军工业单位建立了工程硕士培养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连续与我校合办多个工程硕士班,在嫦娥奔月卫星发射中,发射场从上到下几乎所有技术骨干全是我校培养的工程硕士。200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试点EMBA(高级管理人员MBA)的33所院校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全国首批试点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学校之一。学校于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启动资助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试点的高校之一,于2010年被确定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单位。至2018年,学校已连续8年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并建成了以“培训引导、研发实训、团队培育、竞赛提质、空间孵化”为主线,以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主体,以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研究生科慧众创空间、《中国研究生》杂志重庆通联站为支撑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硕士研究生

借个火
接班人
问题是什么?

矿大的法律硕士怎么样?

成春香
越冢
对于矿大目前的法学实力,在全国当然不算强。但是有两点,法律硕士基本靠调剂,调剂要求五院四系以及211以上,所以生源反而不错,其次矿大物质基础雄厚,这两年一直在扩招并且招新老师,要求很高,未来有发展前景,学校的能源法、安全法很不错,宪法与行政法也可以,有望新增宪法与行政法的法学硕士点。对于法学就业,自己过司考最重要,然后校友和级位很重要,而放眼全国,除去有法学一级博士点的学校,其他211以上真的大同小异。

法律硕士还选择什么考研学校?不用太好的学校,能考上最好!

寄生灵
而况人乎
您好,158教育在线为您服务!教育市场只存在法学硕士一种商品的情况下,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只有一种选择,法律硕士专业的设立打破了这种独家垄断的局面。老子有云:少则得,多则惑。我们的考生会不会也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呢?经过论证,我得出的答案是不会,但是有一个前提--每个考生都是理智的,并且知道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法学硕士的招生对象是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专业的限制;法律硕士的招生对象是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历的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法律专业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国家对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限制是明智的,既避免了法律硕士入学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又提高了法律硕士的整体素质,同时国家设置法律硕士专业的目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非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法学硕士而不是法律硕士的现象,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理由不外以下这两种:第一,为了从事理论研究;第二,法学硕士不收高昂的学费,经济上可以节省很大的一笔开支。表面上看来,这两条是足够充分的,但是稍加分析之后,你会发现没有一条站的住脚。第一条的成立需要两个限制条件:1 读法律硕士将不会从事任何的理论研究;2 研究做到法学硕士的水平就已经足够。第一个限制条件没有必要讨论,因为没有人能够证明法律硕士不做也做不了理论研究。第二个限制条件如果成立,那些报考法学硕士的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将来是不应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因为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具有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任一学位即可,他们没有必要在开始起步时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而且在理论上,法学博士应该是按照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来录取的。对于想继续深造的法律硕士,非法律专业背景对于学术中的创新具有先天的优势,而法学理论的进步与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关于这一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已经有了定论。可能有人会坚持说:做学问,法学硕士的理论水平也够了。我不否认法学硕士的理论水平不够,因为博士的头衔对于认真做学问的人而言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但我们不妨考察一下究竟有多少法学硕士毕业后一心一意的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0年毕业的101名法学硕士中,只有12人以法学硕士的身份从事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比例不到8%,65%的毕业生都从事了实务工作。在12名进入教学科研机构的人员当中,大约又有一半左右可能是从事学校的行政工作。所以,真正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法学硕士非常的少,想继续深造或做研究的都选择了读博或出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没有法律硕士专业以前,法学硕士的最主要作用是为社会输送实务人才。可见,非法律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法学硕士立志从事理论研究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第二条理由只会在不能用经济分析眼光看待问题的人的脑海中成立,因为他们没有区分财富的现值和未来值。打个比喻,你现在有100元,这是现值;10年后,这100元可能会变成150元,这是当初100元的未来值,在理论上现在的100元和10年后的150元是完全等价的。反过来说,10年后你将拥有150元的财富,意味着现在你已经拥有了100元的财富了。现值和未来值之间是可以通过计算方法相互折算的。现在假设一个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打算报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他是考法律硕士还是考法学硕士合算呢?这里仍然以北大法学院为例。如果这个考生的学习能力相当的不错,那么认真努力半年,他可能就会被录取为法律硕士。但是,如果他想考取法学硕士,他就得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他首先必须得自学完法律本科的主干课程,按照北大法学院本科生的教学计划,这一阶段大约需要两年。所以,粗略的算来,考法学硕士仅仅在时间值上就至少比考法律硕士要多花一年半的时间。这仅仅是个保守的数字,我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赞扬之声:我的朋友,某某某,在北大蛰伏了三年,除了读书听课之外什么都不做,一心要考上北大法学院,在前两(或一或三甚至)次失利的情况下,今年终于如愿以偿。真让人感动,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在为他感到这里的骄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这样做到底值得与否。同样一个非法律专业的考生,考取法律硕士可以节省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考取法学硕士可以节省大约50000元。用两年时间换取50000元,这个买卖表面上显得并不赖,实质上吃的亏很大。假设有两个考生,一个在23岁大学毕业时考取了北大法律硕士,另一个在23岁大学毕业后额外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考取了北大法学硕士。短期的结果是第一个考生将会比第二个考生提前两年工作,长期的结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在给定平均寿命和工作年限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个考生将比第二个考生多工作两年,没理由认为谁比谁一定长寿或者工作寿命更长。假定两人都工作到65岁,第一个考生的工作经历按照时间排序为:1,2,......38,39;第二个考生的工作经历按照时间排序为:1,2,......36,37。两者一比较你会发现第二个考生比第一个考生少工作了最后的第38和第39两年。参照世界上任何一个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律师收入水平,年长的资深大律师收入都是很高的,这同律师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关。第一个考生在开始时多支付的50000元是用来换取比第二个考生多工作最后两年所获得的收入。现值50000元在42(读书的3年加上工作的39年)年后的价值是多大呢,经济学家用实证的方法测算出在一个发展比较稳定的社会里,年均实际利率大约是2%,根据2%实际利率计算出50000元的未来值大约是114862元。但是40年后一个已工作了37年的资深律师的最后两年的实际收入可能会是多少呢,具体数字可能不好枉加猜测,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今天的一个已工作了20年的从名牌法学院毕业的律师的收入水平,我相信绝大多数都远远高于114862元,这仅仅是现值。所以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弃法律硕士而取法学硕士是极不明智的举措。既然以上两点理由都不能成立,又如何来解释非法律专业考生报考法学硕士的现象呢?真实的原因是:第一,法学硕士教育开展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而法律硕士是近几年才开始正规招生的。也就是说在法律硕士开办之前,一个考生如果想获得一张较高层次的法律专业的文凭,他除了法学硕士之外别无选择。但是当法律硕士出现之后,他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因为他是欲罢不能,他的沉没成本太大。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一旦投入就没有办法收回的投资。只要该考生自信下一年肯定能够被录取,他就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和理由,毕竟先前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再说我们也不能先验的认为每个考法学硕士的考生,在其转考法律硕士的时候都能考上,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现实情况中就是有学习能力的高低之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北大法学硕士的录取比例相对法律硕士较高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法学硕士教育开展了20多年,而招生人数的相对较少必然使考生一年比一年为多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考生积压,由于沉没成本的缘故使得考生不舍得放弃。分子没有多大变动,而分母以加速度增长,录取比例不低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只要法学院在今后的法律硕士招生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负责任的态度,20年后的法律硕士的招生比例就决不会比现在的法学硕士低。第二,法学界充斥的关于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孰优孰劣的争论使得一些考生误入歧途。如果不是真诚的想仅以法学硕士的身份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那么某些考生的选择恰恰反映了他们在分析自身前途问题上的短视。既然是推行市场经济,就应该对市场的发现和纠错功能有信心,偏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灰飞湮灭。处在一个变动的时代,被偏见所迷惑从而不能正确的把握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考生实在算不得精英。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报考法律硕士绝对是非法律专业又喜欢法律的考生的明知之举。当然,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也可能存在特殊情况。但我相信上面那些分析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希望考生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实现自己考研利益的最大化如有疑问,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