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想考东北师范大学的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该复习什么?看什么书?

神将来舍
指挥官
是和全国统考的,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外教育史: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 1.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华师大); 3.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型考研都考哪些

大无谓
别离开
初试是和全国统考的,每个科目的使用教材都一样,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4.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外教育史: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1.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华师大);3.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但复试的时候复试的科目就要分了,考英语的话当然是看英语相关专业的呀

可以推荐一些小学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吗?直接提高教学水平的才好。

弟子勉之
铁观音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日常阅读一直面临一个基本难题,就是书太多而无法选择。孔子时代的书籍不算太多,即便那样,孔子也不得不删繁就简,选择和推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不多的文本。现代教师如果打算过一种阅读的生活,他们面对的困难显然比孔子时代更大一些。究竟哪些书适合教师阅读?哪些书不适合教师阅读?哪些书适合这个教师阅读而哪些书适合那个教师阅读?这是一个困难。推荐“适合教师阅读的10本书”(10组),供教师参考:1.薛涌著:《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推荐理由:可以把“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作为一个类型。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珊伊著)等。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没必要因害怕“全盘西化”而排斥“别国的教育”。2.杜威[美]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推荐理由:《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杜威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杜威的系列书特别适合现时代的教师阅读。3.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推荐理由:如果说第一紧要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则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中国古典文化。不见得古典的都是好的,但是经典图书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选择,纵使不少后人对它提出批评,但它既然够格成为经典,自有它构成经典的力量。既理解“别国的教育”,又立足于“自己的文化”,这是比较开明的“文艺复兴”道路。4.黑柳彻子[日]著:《窗边的小豆豆》。推荐理由: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对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在教育领域,较少有“教育文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卢梭的《爱弥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爱弥尔》乃世界公认名著,但节奏太慢,教训口气太重,所以,我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若论“教育文艺”,自然包括教育小说和教育电影。后者如《春风化雨》(电影)、《音乐之声》(电影)、《大国崛起》(电视片)等。除“教育小说”之外,尚有一部比较奇特的“动物小说”值得阅读,那就是姜戎的《狼图腾》。它能让读者热血沸腾,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与力量。而这种品质,恰恰是某些教师所严重匮乏的。5.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推荐理由:看重的依然是“教育文艺”与“教育启蒙”的意义。6.张民生、于漪著:《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与“启蒙他者”)。相关图书包括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教程》、《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7.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鲁迅全集》、《胡适全集》)。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兄弟”几乎可以撑起整个近代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8.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的真情与智慧》)。若“教育启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题,那么,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张文质的《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等便值得阅读。与之相关,肖川教育博客、刘铁芳教育博客、张文质教育博客、许锡良教育博客等是值得观看的,阅读博客文章的好处是可以与作者进行“网络对话”。10.亨特[美]著:《心理学的故事》(相关的书包括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朱晨海编著的《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推荐理由:因为它关于“心理学”,又以“故事”形式呈现。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理论指导[2006]01号我会推介有代表性,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和参考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书籍:1、叶澜主编,郑金洲等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刘良华著:《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5、汪利兵等著:《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6、钱爱萍等编著:《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杨慎
佛性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扩展资料: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教学的过程。数据有两种类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数据。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数据。数据的特征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数据包括:观察、访谈、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论文、日记、照片或者博客)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地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个学科不同程度的交叉。这些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这些学科交叉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发现应该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释,可能不适合其他的时间、空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研究

请问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 这些科目应该看什么版本的参考教材好?

古今不代
数术
教育学统考以后没有给出参考书面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一般建议看人教版的,或者北大师大等著名师范类高校出版的教材。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4.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外教育史: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1.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华师大);3.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740)学术教育学综合考试参考书目

莫若无为
隆正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勤思给你您列举几个考研自主命题院校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和统考的考研参考书:统考:1、教育学原理: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联合主编《教育学基础》或者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 2、中外教育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完美搭档(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 3、教育心理学首选北师大版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但是较难理解,也可以选择冯忠良、伍新春版的《教育心理学》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定要选择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 5、最后一定要买大纲解析【勤思可以免费申请】!!! 注意:以上参考书最好是最新版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等为自主命题院校,下面将列举各个大学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北京师范大学(740)学术教育学综合考试参考书目:《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南开大学(747)学术教育学综合考试参考书目:《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西南大学学术教育学综合考试参考书目:《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王天一,《教育研究方法》,朱德全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教育学原理》叶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教育学》,靳玉乐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概论》,靳玉乐主编,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学概念》,朱德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德育原理》,易连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教育综合参考书目:《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中国教育史》(第三版) 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外国教育史》 王凌皓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教育原理》 柳海民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6年《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教育心理学》 路海东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杨小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新编中国教育史》 曲铁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现代教育论》 黄济、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①名称:教育学基础参考书目:《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②名称:教育心理学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江苏师范大学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湖北大学(711)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中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陈竞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外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李贤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学与教的心理学》,刘启珍,杨黎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教育学研究方法》,张红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年出版。河北大学(696)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杜成宪;《外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贺国庆等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袁振国。河北科技大学(702)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高等教育学新论》,刘赞英、刘兴国,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河北师范大学(729)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教育科研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南民族大学(633)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花缉羔垦薏旧割驯公沫《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东华理工大学(620)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教育心理学》(第一版),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浙江工业大学(611)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1.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第2版),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3.王天一等主编《外国教育史》(修订本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编著,《教育心理学》(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618)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现代德育论》(第2版),班华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中山大学(679)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广州大学(633)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教育学原理》,扈中平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中外教育史》,王晓华,叶富贵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西北民族大学(706)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西安理工大学(613)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校教育研究方法》,郑金洲 、陶保平、孔企平,2003年版(华师大) 教育科学出版社。延安大学(714)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上下册);《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黑龙江大学(740)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三版;《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东北石油大学(707)学术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吉林农业大学(61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吉林师范大学(614)《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李伯黍、燕国材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李秉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大均缘之
  鉴于很多想报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们,苦于找不到参考的书籍这一情况,勤思考研第一时间整理了如下书籍,希望对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参考书目(加黑的部分为特别推荐)  (一)教育学原理:  1、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2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尤其是《当代教育学》,今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  (二)中外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编著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就足够了。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  王炳照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教育心理学:  1.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  2.吴庆麟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3.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5..《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  说明:以上几本内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纲,但各和所长,如果全买的话根本不现实,勤思教研室的老师建议大家选一两本买来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两个版本,都不错。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裴娣娜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详细,和大纲符合的很好,如果有这本的话以这本为主。  推荐的这些书不需要都买,尤其是现在还没怎么准备的同学来说,根本看不过来。而且要花费很多钱。选经典的来读就可以了,最后关头再买一本大纲解析做为补充。最后勤思教育的老师祝准备考研的同学早日取得好成绩!

幼儿园饮食安全教育课题

参乎
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现实意义:幼儿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仅牵涉到幼儿园的稳定,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幼儿年龄小,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一些意外事故,往往就是在幼儿的无意识中发生的。因此,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和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园没有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和完善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安全教育也处于片面强调成人对幼儿被动保护状态,并且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这就使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把《对幼儿开展有效安全教育的研究》作为此次的课题研究内容。2、实践意义: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拓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幼儿做为弱势群体,理应在安全的环境中得以茁壮成长。幼儿在园所学习、游戏、生活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对幼儿实施有效地安全教育,提升幼儿安全防护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首要任务,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将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新路子,构筑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屏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国外情况:1、安全教育从小抓起。例如交通安全教育。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也是从幼儿抓起,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教师将重要的灾难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向幼儿传授知识与技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好防灾准备。国内情况:我国幼儿园比较缺乏系统、分层次的安全教育教材。各地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比较零散的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当前幼儿园安全状况形势依然严峻,幼儿安全事故较多、种类繁多,引起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来自幼儿,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其次为环境不安全和园内安全设施欠缺;幼儿园普遍重视幼儿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但经费和相关资源较为缺乏,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领会《纲要》精神,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安全、健康的成长。 (2)幼儿教育学中指出: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地梳理,制定出关于安全隐患的对策。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及学科渗透活动的教育,逐渐形成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对幼儿园历年来所开展的安全工作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家长配合的角度、教师执行的角度、社区综治的角度进行梳理,初步形成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规范的、有效的工作体系,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障。4、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积极探索,挖掘资源,探索安全工作的有效的方法和内容,撰写出案例、论文、个案观察、心得体会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成果。研究内容:1、环境创设中渗透安全教育。包含安全环境的创设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让家长和幼儿一进幼儿园就能看见并感受到安全的有形的标志与无形的榜样示范,使幼儿在耳闻目睹中得到熏陶,逐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2、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课堂主题专题教育及五大领域学科渗透式教育活动,涉及的内容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 “用电安全”、“自我防护”“保健自助”“日常活动中的生活环节的安全”等等,以加深幼儿安全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3、对幼儿园已有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对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全面排查影响幼儿在园中的安全隐患如硬件设备设施中的或是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中的问题,并进行梳理,积极寻找消除各种隐患的对策。4、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进行全面地梳理与完善。如针对各岗各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安全工作制度、针对自然灾害的工作预案、幼儿园一日保育工作中的安全细则、管理层面的安全工作要求,家长须配合的安全工作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与完善,形成幼儿园操作性强、较规范的安全保障机制。五、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家长和教师。研究方法:1.调查法:组织负责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等成员,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了解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从而制定安全管理和教育措施。 2.行动研究法:幼儿园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工作体系及制度,落实各类安全责任制。利用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和安全周教育活动及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形成较为系列的安全教育教学课例,以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材料,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本课题研究实施分三个阶段,各阶段研究的内容如下:1、实验准备阶段:成立实验课题组,制订实验方案。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广泛收集理论材料,进行本课题的理论分析,召开开题会,对课题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2、实验研究阶段: 做好前测调查工作,实施课题实验方案,全面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幼儿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安全教育主题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同时加强课题管理,边实验边小结,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汇总相关资料完成结题报告。编辑优秀论文集、案例集等。(二)课题组人员分工:(表格附后)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形成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2.形成《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安全保障机制》。3.形成《幼儿安全教育活动集锦》。4.形成《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论文、案例集》。5.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 八、完成课题阶段成果的策略1.组织负责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等成员,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了解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形成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2.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通过幼儿园治保会和教代会研讨通过,以安全教育制度的形式,形成《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安全保障机制》。 3.结合课题组成员开展的各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 以文字、照片的形式,形成《幼儿安全教育活动集锦》。4.结合课题组成员开展的各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 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形成《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论文、案例集》。 5.以论文的形式,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 九、课题研究创新点和预计难点及解决方法。形成完整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和完善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课题组拟通过邀请专业的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指导及整合多方面的资源,采取分类研究和分工负责的方式解决。课 题 组 成 员 分 工 表姓名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的调研。协助写好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撰写相关论文。课题过程性管理及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课题申报填写。撰写相关论文。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安全教育策略的保障机制。撰写相关论文。制定隐患排查调查表,开展问卷调研。撰写相关论文。负责课题的调研。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案例收集。撰写相关论文。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负责整理课题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记录。撰写相关论文。负责课题会议记录。负责课题研究大事记和活动情况记录表登记工作。进行中期评估报告的撰写。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绘课题研究活动集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六、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怎样才能有效的利用时间,过充实的一生?

藉外论之
互有
美意个人看待时间的观点不一样或许我认为这样是在有利的利用时间而在你可能这不怎么见效,又或者你比我更会利用时间.充实的一生其实也很好办到.用心去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尽管世界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只要用心去看待人生,人生即使平凡但也精彩.终身教育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在当今社会,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一、 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在这里,我们想引用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二、 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2. 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电子器具的普及,也是人们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拖累,现代人也开始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外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于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3. 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自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学校在担负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的责任方面,起到了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自6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的矛盾、弊病也与日俱增。如儿童大量逃学现象、校园暴力、考试竞争的激化、以及学校因竞争造成的差别扩大和偏重学历造成的学校与社会严重脱节等等。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希望能从根本上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教育开放的终身教育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三、终身教育的特点 1. 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 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 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四、世界各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 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 1. 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日本在1988年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并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则在联邦教育局内专设了终身教育局,并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韩国则于八十年代初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 2. 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1976年内罗毕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建议提出:成人教育是包含在终身教育总体中的一部分;教育决不仅限于学校阶段,而应扩大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扩大到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各个领域。在这种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各国政府把成人教育看成推动终身教育进程的先导,高度重视成人教育,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成人教育的发展。1976年,挪威在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成人教育法,把成人教育视为终身学习体制的基础,促进了成人教育各领域间的协调合作。1982年韩国制定了社会(成人)教育法,提出了社会(成人)教育制度化。联邦德国1973年通过的教育计划把成人教育列为与普通教育的初、中、高等三种教育并列的第四种教育。许多国家为了保障成人教育的实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在入学条件上采取灵活的政策;带薪教育休假制度;经济援助;开设成人学分累计课程等。 3. 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向社会开放。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形成开放的弹性的教育结构,是各国推行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日本在1995年召开了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终身学习审议会”,会中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向社会敞开大门,广泛吸收在职成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日本的成人大学已经被纳入大学计划,一些高级中学还举办开放讲座,使高中向社区开放,发挥学校的文化中心作用。在美国,特别是60年代以后,以设区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学院被大力发展起来,其对成人的开放性达到了几乎没有什么限制的地步。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大学开放部,开展对“非传统型学生”的教育活动。英国也有开放大学和大学的成人教育部,提供成人教育。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大学通过公开讲座、成人教育中心、函授等形式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机会。 4. 开发各种社会教育渠道。多国家有意识地把文化组织、社区组织、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部门纳入终身教育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具有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的资源和设施,使教育社会一体化。日本在1988年提出了“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的建议,发展社会教育团体,建立学习信息网,建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文化会馆、图书馆、博物馆、活动中心等各种科学文化设施都纳入教育的范畴。美国的监狱、工会、军队、医院等许多非教育性的机构也积极从事成人教育。许多公司也定期向员工提供培训。 虽然,各国在终身教育这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终身教育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实践阶段,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终身教育制度。五、终身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1.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牢牢竖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设想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中小学首先应该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其次,中小学教育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竖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普通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以往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为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或是成人教育的任务。这是很大的误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这种理念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人的一生,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普通教育不仅要为人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同时也负担着继续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