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在学术研究中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夢中劍
莫若黄帝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严格遵3337616630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国科协颁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要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应当遵守下述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一)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四)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五)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六) 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七) 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科学研究的意思是什么

明王之治
夫道
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3332636431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编辑本段类型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编辑本段另解科研是指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灌水性文章,制造学术垃圾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的,无害的,并为其占用的纸张版面等资源付出了较大财物和精神代价。并且,在实验室灌水也是科研活动的一种,这一类别的活动由于没有占用较多有益资源,通常情况下是被赞许的。

科学研究既什么又什么

威冲
独眼侠
一、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1.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探索性研究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使用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及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2.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描述性研究又称为叙述性研究,指为研究结果为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和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重点不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分布状况,而是描述(叙述)分布情况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在于它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样本规模大.一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的研究,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方法处理资料数据,得出以数字为主的各种结果,并把它们推论到总体,既用研究的样本资料说明总体的情况.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适于叙述性研究.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调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3.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解释性研究也称为因果性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主要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是这样.解释性研究是指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为什么的科学研究类型.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某一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方面的因果关系大都属于后者.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涉及实验或深入到实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事物或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实验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和具有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实验的与非实验的两种.实验研究还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或称自然)实验研究.二、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类型.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基础研究的特点是:(1)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或理论性研究对事物的物性、结构和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解释现象的本质,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或者提出和验证各种设想、理论或定律.(2)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目的.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看不出、说不清有什么用处,或虽肯定会有用途但并不确知达到应用目的的技术途径和方法.(3)一般由科学家承担,他们在确定研究专题以及安排工作上有很大程度的自由.(4)研究结果通常具有一般的或普遍的正确性,成果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理论或规律并以论文的形式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因此,当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对现象的更充分的认识,和(或)当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科学研究领域,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时,即视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与定向基础研究的区别如下:纯基础研究是为了推进知识的发展,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也不致力于应用其成果于实际问题或把成果转移到负责应用的部门.定向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期望能产生广泛的知识基础,为已看出或预料的当前、未来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提供资料.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其研究的特点是:(1)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具体表现为: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2)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3)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3.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准则:第一,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第二,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主要表现在: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际应用前景如何并不很清楚;应用研究或是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确定其可能用途,或是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径.三、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从研究的逻辑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它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称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重于、且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写作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指的是什么

风雨
虽乐
  学3363393631术论文-定义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3年第9期《学术论文的选题与选材》)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什么是学术论文?

鼓角角动
有客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3433646461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

东郭顺子
机械心
从扎实基础知识的本科学习进入挖掘深度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如何做好学术研究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痛的难题。科学、高效的研究方法是做好学术研究的一把关键锁钥,而锻造这把关键锁钥则需要广泛、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冲锋号
陈星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339666661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7.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840.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53.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世界建筑》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装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清华法学》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周光礼的科学研究

閟宮
吉尼塔
●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 国家社科课题●肯定性行动与教育公平:美国保障平等受教育的政策及其启示 教育部课题●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的政策分析 教育部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理念创新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质量调查,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教改重点课题,●知识联盟与教师发展----基于WIKI平台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为头课题,●高等学校教育法律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关系及其法律调整,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创办创新型高校的公共政策研究,福特基金项目●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与法律地位研究,委托课题●中国私立高等学校的治理与发展研究,委托课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委托课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A2004145●聘任制条件下公立高校与教师法律关系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D017)●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发展规划,委托课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05&ZD021●学术职业事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573038)●武汉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研究,武汉市软科学项目●山东建工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山东交通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教育法律责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社会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发展规划,委托项目●湖南工程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近期著作(含教材):《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基于社会问责的视角》《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治学引论》(专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个案分析》(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法律制度与高等教育》(专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专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院校研究》(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研究》(合著,科学出版社,2009)《院校发展研究》(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近10年主要论文:《重视和提升大学公民意识教育》(《学习时报》,2011-8-31)《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范式:办学自主权的国际比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5)《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8)《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大学章程的国际比较》(《中国大学科技》,2011.5)《学术与政治——高等教育治理的政治学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1年8期)《把握契机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中国高等教育》,2011.1)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Key: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the Move to Mass Higher Ecation,Frontiers of Ecation in China;2010(4) 《传承与创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三十年回顾》(《高等教育研究》,2010.9)《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质》(《中国高等教育》,2010.12)《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学术诚信的培育:道德激励与法律保障》(《中国高校科技》,2010.5)《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七年回望——一个政策评价框架的初步运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建设中国高校战略能力:一种创新教育模式的建构》(《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1)《政策分析与院校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高等教育研究》,2009.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20期,《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4期,《完善高教治理结构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9.20)《研究性学习:对我国30年高校教学改革的总回应》(《学习时报》,2009-05-25)《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委托-代理视野中的学术职业管理——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制度设计》(现代大学教育,2009.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2期)《政府、社会与学校:我国教育治理关系的变革》(《学习时报》,2009-03-16)《大众化条件下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法律的视角》(《中国法制评论》2009-03-15)《多伦多大学法的修订对我国教育立法的启示》(《江苏高教》2009年1期)《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及公共政策的应对》(《中国高等教育》,2008.18)《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多伦多大学的个案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新华文摘》2008年19期转载)《“导师制”与“老板制”——中外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反思与重构: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研究型大学质量困境——加拿大经验》(《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6期)《从身份授予到契约管理——我国公立高校教师劳动制度变迁的法律透视》(《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年4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法律视界》(《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0期)(《新华文摘》转载)《转型期中国师生关系的重构:变革及其规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7期)《私立学校与举办者产权关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高等学校管理》2007年2期)《探索投资与办学良性互动的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论教育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7年1期)《政府、市场与学校:中国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6年5期)(《新华文摘》2006年2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论中国政府与教育中介组织的互动关系:一个法学的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10期)《美国高校的收费政策与补助措施》,(《高教探索》2006.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国的难题与对策》,(《未来与发展》2006.4 )《论教育关系的调整机制》,(《现代大学教育》2006.2 )《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论公立高校与教育职员的关系》,(《高等教育研究》2005.5 )《高校内部规则的法理学审视》,(《现代大学教育》2005.4 )《论大学章程》,(《现代教育科学》2004.6 )《大学章程的法律透视》,(《高教探索》2004.5 )《问题重估与理论重构——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元对立质疑》,(《现代大学教育》2004.4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4年9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争的行政法透视》,(《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学位授予行为的法律性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大学的自主性与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育科学》2003.6)《大学教师聘任制与教师权利法律保障》,(《高等教育研究》2003.5)《当代大学理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质》,(《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以俄为师”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煤炭高等教育》2003.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8期)《教育行政与教育法——法学视野中的学术自由与政府干预》,(《江汉论坛》2003.6)《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学术界》2003.2)(《光明日报》转载)《在控权与管理之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的法理学取向》,(《现代大学教育》2003.2)《学术自由及其限制——古典学术自由观批判》,(《江西社会科学》2003.1)《学术自由与思想自由》,(《现代大学教育》2002.3)《学术自由与大学办学自主权》,(《科技导报》2002.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8期)《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大学定位的再思考》,(《江苏高教》2002.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01年4期)学术兼职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院校研究学会 常务理事

系统科学的研究还产生了什么概念

僵尸王
龙娃
  科学研究”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2、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4、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人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小而言之如果我是画家浓墨重彩画了一幅画别人(可能还包括一些名家)看了都说好可我自己很不满意。  5、因此科学研究应该定义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一种研究。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讲总是倾向于把主语理解为施事。”也支持了我们把语境看作语用条件的看法。  6、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结构状况,包括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科学研究则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他的成果是用来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  7、从古到今大量的声乐表演活动和大量的个别课程进行声乐技能、表演方法的口传面授都只是声乐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但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并找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上升到理论的活动才能称为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