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我
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呈增多趋势,且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随之加重。美国研究人员格林娜尔格(Greennaerg)早在1980年的报告中就已指出:教师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职业倦怠,已在相当程度上为自己带来了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疾患,而且会影响其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家庭冲突的现象随之增加;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它作为一种消极情感,降低了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的传染给学生,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致影响整个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不好就会使人力资源遭到损失,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胜任工作、人力资源的流失以及对政治、经济会产生不良影响等。由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体、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将会为之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种严重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而在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们,她们每天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的问题,并要解决来自方方面面的矛盾与困惑,同时幼儿园的工作内容杂,工作时间长,而且任务重,所负担的责任又大,工作时总是匆匆忙忙,难得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工作的乐趣,这就容易使她们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从中找出应对的策略来预防并减少这一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教师就是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我国有些研究人员曾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过一些调查,其情况证明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梁慧娟、冯晓霞等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教师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教师已“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还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 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88.5%的受试者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受试者总担心出事故,65%的受试者反映自己常感烦躁,总希望能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儿。 2、个人生活方面 63.8%的受试者认为工作占据了她们很多的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受试者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5.9%。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个人生活。 3、工作方面 65.6%的受试者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轻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1.0%的受试者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意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试者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的受试者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职业职业;部分受试者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1]。 二、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存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一所幼儿园如果长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给幼儿教师自身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对幼儿教师来说,过于持久的职业倦怠,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影响: 1、生理上疾病增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竭、皮肤失健、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而在教师职业病中,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经已高达到历史最高达40%和20%。 2、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如莫名的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自悲等等,从而致使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 3、消极行为增多 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严重者体现在工作中如怠工、体罚幼儿、跳槽、提前退休等等。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为这三方面的消极作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恶性循环的。过度的职业压力还会对劝解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了职业倦怠,就会对幼儿教育工作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幼儿教育工作,表现出明显的离职倾向,从而对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所谓教学,即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而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2-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顺利发展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基础。前三个阶段是1~6岁,分别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主动对罪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处理该阶段的生命使命,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只有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个体才能够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2]。由此可见,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人格有偏移,那么将会给幼儿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如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关系紧张不协调,教师性格古怪,脾气蛮横暴躁,情绪变化地无常,不尊重幼儿人格,甚至体罚幼儿,其后果必然是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不适应和厌恶,同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园、幼教事业的影响 幼儿教师长期存在职业倦怠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想到离职谋求其他工作。从而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流失。幼儿教师的流失又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动荡,从而影响到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相对于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早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一旦打不好根基,将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确定教师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职业的劳动形式。马克思曾把人类劳动形式划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从事教师的劳动必须接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的劳动必然属于复杂劳动,应该具有较高价值。有研究者(Farber, 1991)指出,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 “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和社会都对幼儿教师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既要关注幼儿的餐、饮、睡、泄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考虑班级内部环境的创设,又要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既要熟谙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按照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准备教学工作计划。幼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已不能对等,所以部分原因是从待遇角度上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 “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 “上升了”;另外 7.7%的人则认为, “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 “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也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殊不知幼儿教师也同样要书写学期计划、月计划,要设计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有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出发,准备活动材料,生成活动内容,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 “在幼儿园干得再好,顶多也就能当个园长,况且园长只能有一个,不是谁都可以当的,换个工作环境,混上个科级干部真不是什么难事”这句话多少也能说明一些教师出现倦怠的部分原因。 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幼儿教师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1)案头工作多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个案、摘抄、计划、观察记录、教养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报告请示、演讲稿、各种教具等等。许多幼儿教师反映许多案头工作是内容上重复、缺乏针对性的,且案头工作花费了她们许多精力,占据了她们许多思考,吸取新知识的时间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 (2)班级人数多 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何况还要提起十二分心来以防事故的发生。可见,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十分大的。 (3)业务学习多 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4)开课多,比赛多 几年每个月幼儿都有对外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此外,还有各级论文比赛、技能比赛、报教具比赛等等,频频的开课、比赛,使得幼儿教师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相反,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 幼儿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诱发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自尊是对教师职业倦怠起控制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被认为是压力的源泉。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那些认为有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并将其归咎于命运、运气或其他人的幼儿教师更容易形成职业倦怠。同时,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从未当过幼儿教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有寒假暑假,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正是由于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此外,教师个人背景因素也对工作有所影响。比如说教龄、学历、经验等等。年轻的教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幼儿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由于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的工作效果的年轻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情感,失去积极性;而进入幼教行业几年的教师,她们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笔者分析有二:一是多年重复而单调的生活。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家里家外做的事情类同,在幼儿园要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回家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有相同的家务事。许多教师回到家已失去耐性,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反而显得简单粗暴。有时还会影响教师幸福婚姻生活;二是这些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打拼,精力、体力消耗甚大,如果没有成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教师,她们会有严重的心理失衡,再加上幼教专业其工作价值不等同于有些职业。如:医生、教授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丰富而拥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幼儿教师到了这个年龄便开始有一种危机感,觉得自己不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那样有活力,又不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那样有一种被人认同的社会地位,她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信念也被动摇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便产生了。 四、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的几点建议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幼儿教师要尽量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从社会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 (1)幼儿教育事业需要社会提供立法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教育更需要立法,因为幼儿教育具有奠基性,它对国家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可以体现,远非各级政府和部门能自觉予以足够重视的,幼教事业呼唤立法保障。希望政府在重视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快制定和颁布幼儿教育法,从而推动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幼教,规范幼教事业发展中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办园资格等重要法律关系。确保幼儿教育事业在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上健康发展。 (2)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义务教育的程度和年限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而我国在义务教育的程度和年限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所以,社会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育的办学水平。同时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并向社会各界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幼儿教师的工作和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做到不拖欠且足额发放幼儿教师工资,改善幼儿教师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让幼儿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有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改进幼儿教师工资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让幼儿教师的工资具有社会竞争性,是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 2、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以及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教材更新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教育学和深层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也成为必然的趋势。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入,所有这些,都向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质要求。所以,社会应该为幼儿教师多提供机会,提高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职业压力,避免陷入职业倦怠状态。 (二)、从幼儿园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营造宽松的、积极的工作氛围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环境熏陶。如果幼儿园管理者能给教师创设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幸福、工作的乐趣。于是,尊重每一位教师,相信每一位教师,引导教师感受工作的乐趣,体验自己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快乐,就成为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另外,还要注重做好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教师的压力。多找机会和教师谈心,耐心听取大家的倾诉,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促使教师很快地减轻心理压力,愉快地工作。此外,在紧张工作之余,幼儿园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情感得到增进,人心得到凝聚 2、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 (1)教师工作评价要从教师心理感受出发长期以来,提起评价人们自然会与打分、排队联系在一起,似乎评价的目的就是要评出个一、二、三。可是第一只有一个,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会伤害大多数人的感情,挫伤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在这里,我想我们可以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比如说将打分式评价改为平时的研讨式评价。每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家互相观察各班的环境布置、教育活动、家长工作、班级特色活动等,然后坐在一起,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互相取长补短,气氛热烈而轻松,评价是平等的,民主的,真正起到了促进工作的目的。 (2)教师工作评价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变园长为主为教师自评为主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一个被动的评价者,毫无主动性可言。评价时间、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都掌握在园长手里,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无法激起教师参与评价的热情,他们对评价工作的态度是消极的,有时甚至是排斥的。我觉得幼儿园园长应该先和所有的老师共同来制定评价的标准,然后让园长及老师们都对照共同制定的标准进行自评,并在自评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教育策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降低了教师在量化考核时的心理压力和排斥心理,而且还能帮助教师监控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发现优缺点,明确评价的真正意义。园长可在教师自评后,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共性问题,再针对性地组织教研活动或业务学习,以促进全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倡导合作、民主与开放的教师文化,建立园内民主管理制度 幼儿教师由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的幼儿园组织环境中,她们已经习惯于照章办事,按部就班,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材料,按照统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也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园乃至自身的教育质量,进而形成了求稳、不担风险的职业惯性思维,并在此种惯性下重复着已有的默契行为。近几年来,社会变迁极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一切固然为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冲击了已形成的教育惯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强调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课程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等等,其实也是对教师间的合作教协调教学和团队精神提出要求。因此,幼儿园应该营造教师合作研究的文化氛围、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每个幼儿教师的发展。 (三)、从幼儿教师本身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 在幼儿园中,那些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在幼儿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教学特长--她们在语言、计算、美术、音乐等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长,有些教师不仅在本园、本市,而且在全省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教师则在幼儿教育研究、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经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论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工作的自豪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也只有这样,工作中的“苦”才会真正变成乐,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2、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才不会为工作所累,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却有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感觉工作很吃力。 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 幼教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她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把工作做好。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如果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案几年、十几年不变,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机,甚至变成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而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创造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育研究创造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进行教育研究创造还会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充满挑战性和乐趣。 4、要多和“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为伍 多和 “先进分子”为伍,不仅可以从她们那里得到专业方面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经常受到“先进分子”们的那种健康的、积极向上,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的积极的应世态度所感染,这当然有利于教师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相反,如果我们经常与工作中的“落后者”为伍,久而久之,我们也会被她们的那种消极的应世心态所感染,进而走进工作的倦怠状态中。 5、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幼儿园里面,有一少部分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当然也有一部分不愿意离开幼教工作岗位是因为舍不得单位的那种融洽的人缘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做好工作,热爱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创还得靠自己去开创,比如多和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多帮助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等等。这需要每位幼儿教师去自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