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语跨专业考研,学科教学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哪个比较好?

好之不厌
傲娇
学科教学语文其实都还不错,只要好好复读都能成功

语文教育专业考研考什么专业?

色戒
记事本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招收中文专业的考生,考试初试考的是全国统考的教育学综合基础。跟你学的中文没什么关系。但是复试的时候是否需要考中文方面的内容看学校而定。

请问如果跨专业考研的话,哪个专业好考一些。

泱泱大风
严严实实
1、新闻传播学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新闻传播学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3.8%,高居所有专业中的第30位,高于平均就业率91.5%。但是,毕业三年内职业转换率高的本科专业,新闻学以42%高居第2。也就是说,虽然新闻传播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容易,但在三年内,有近半数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新闻行业越来越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传统新闻学专业学生虽然新闻功底扎实,但缺乏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因此,新闻专业也是在众多跨考专业中,为数不多的跨专业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优势的专业。2、法律硕士研究生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因此法律硕士可谓是最纯粹的跨考军团。除去个人爱好和就业等因素,考生热衷报考法律硕士的原因很简单:不考数学。如果本科学的是外语,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同时,法律硕士是全国统考,教育部统一出题,有统一的参考教材,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直接打消了跨专业考生的最大顾虑。在各专业考研中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公平性。3、市场营销这是一个矛盾的专业。在各大招聘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始终是最紧缺的,但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却达不到全国所有专业平均水准,同时它是为数不多的考生“跨进来”和“跨出去”(读研转变专业的比例达63%)都热门的专业,也就是说,学市场营销的没做市场没做营销,没学的反而要报考。集合了诸多矛盾点的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是,你想成为何种程度的市场营销人才。如果从事低层次的营销工作,只是单纯地执行公司的营销战略与策略,比如销售工作,并不需要考研,甚至不需要本科是市场营销。如果从事营销工作层次高、会影响到企业营销决策的工作,例如专业市场研究,需要统计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审美能力等达到较高的层次,那就需要考研。4、翻译硕士教育部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由此可见,翻译硕士除了需要语言和翻译两方面的技能,还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国家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报考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在遇到相关行业翻译时就具备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翻译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要注重各个领域翻译的专业性。5、会计硕士会计应该是跨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报考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数占了近一半。考生的本科专业大多为统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及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度并不算大。自2012年会计硕士改革试行以来,会计硕士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增的态势。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趋势,专业硕士将会进一步扩招,像会计硕士这类注重实务的专业也会继续热下去。虽然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专业性也较强,但和金融学相比,它更偏向于一种“工具”,涉及分析层面的内容没有金融那么深,对于经管类专业考生,或是本科阶段开设高数课程的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还是比较容易成功的。6、金融学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几乎和考会计硕士的相同。最大的区别是,报考金融学的学生中,理工科背景的人数比报考会计硕士的多得多,非理工背景的仅占两成。金融学是理工科考生经常会选择的专业。他们跨考金融专业的优势,首先在于逻辑思维优势、数学建模能力。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招聘时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严谨理性的思维。7、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第一名,可见其热门程度。工商管理专硕(MBA)需要本科3年专科5年的工作经验,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但是MBA的学费也是出了名的高,工商管理学硕士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但是更偏向于学术理论方向培养。8、哲学硕士哲学专业,看起来很佛系,它是考研成功率很高的一个专业,考试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纯属背诵内容,对专业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对于想考上名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很多学生疑惑,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能干嘛呢,其实主要是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方向。

学科语文研究生好考吗?

烈祖
月迹
1.可以跨考的,只要你对相应科目有把握就能考。 2.学科教学论既有学硕又有专硕,总的来看专硕一些。对于研究生期间学习科目来说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学硕是三年毕业,研一研二上课,研三实习;专硕是两年毕业,研一上学硕前两年的课程内容(课程很紧,仅次于高考前- -),研二实习。学硕对考博更有益。至于就业,要看具体单位的要求,基本上没有区别。 3.考研难易程度取决于你对学校方面的了解程度。即便是统考,也有复试这一关,只有对学校有着充分地了解才能够投其所好做更好的准备。如果是非统考,这一点就更明显了。另外,不要认为自考、跨专业就有多么多么难。即便是本专业应届考生,复习专业课的时间也不过就是一个学期。加油吧少年~ 4.专硕、二区学校分数相对低。各方面没有绝对把握就不要报考太高的学府。对于这个解释的理由很打击人的,我就不说了…… 5.这个参考第3、4条。 6.所报考学校的研究生学院官网。 7.这个要看你本科是什么专业。如果你本科是个非常牛x的专业,并且能够给出充分美好的理由去解释你为什么放弃原来的专业,那么老师其实也不会刻意为难你。否则的话,嫌弃是必然的,即使你的初试成绩很好,毕竟不是亲学生嘛~ 希望对你有帮助~

跨专业考研 以后想当语文老师应该考什么专

麻雀王
木乃伊
1、跨专业考研 以后想当语文老师应该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或者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报考文学类专业可以在读研期间自己报考教师资格证)。2、如果报考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则务必查看招生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的备注,因为有部分学校有跨考专业的限制。

跨专业考研学科语文353分,想调剂,请问老师能给些意见吗?谢谢!

式负
初登场
1、2017英语笔译(专业硕士)初试总成绩353分(本科在211读的),能够调剂到哪些大学取决于有哪些招生单位的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不足。各个招生单位需要接受的调剂专业要等国家线公布后才会发布。 2、一般来说非重点和二区的学校由于排名靠后或地理位置的关系可能报考或上线人数不足。建议去招生单位官网了解往年的调剂信息,选择好3——5所备选的调剂学校。等网上调剂系统开通后就可以登录调剂系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调剂。

苏州大学学科语文考研接受跨专业考生吗?会不会有歧视?

嬴罃
狗故事
1、苏州大学考研没有歧视。2、所谓歧视只是一种感觉,不排除面试时存在歧视现象,但面试评分所占比例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面试表现。3、初试和复试的笔试是公平的,也是最主要的,所以笔试成绩高就不用担心,否则即使是本校生源也一样被淘汰。

跨专业考研 考师范类

衽席之上
性起
跨专业在心理上都觉得有一点困难是因为师范类的专业课你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不过既然你选择了跨专业选择师范类,说明你是喜欢这个专业的,只要自己努力其实没有什么是行不通的,自己加油吧。 而且师范是文科专业,跨专业考研比考机械,土木好多了啊。师范类据说教育心理学有点难,其他的数学,英语,思政都是必考的啦。英语和数学最重要。英语和数学要一直努力,不能因为时间不够就丢在一边,10月11月就要开始着手专业课和思政了。 南京师范大学是211,应该很不错你可以考虑看看。各省都有省属的重点师范大学你自己也可以看看相关情况。华中师大中文系很不错,另外华东师大实力很强。华南师大和湖南师大也都是重点名校 祝你成功啦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哪些?

玛黑区
哈什尔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其中前四个属于语言类,后三个属于文学类。文学类是很多人都会做的选择,但是考的人多,竞争压力会很大。而且往往是考文学类的会被调剂到语言类。语言类中对外汉语比较热门,但实际上是比较难找工作的。古代汉语算是冷门,但冷门往往更佳,少了竞争,如果是少数民族考的话更有优势。汉语言文学排名情况:1 北京大学2 复旦大学3 北京师范大学4 南京大学5 浙江大学6 北京语言大学7 武汉大学8 南京师范大学9 华东师范大学10山东大学11 暨南大学12 华中师范大学13 中山大学14 四川大学15 福建师范大学16 南开大学17 中央民族大学18 中国人民大学19 清华大学20 厦门大学21 湖南师范大学22 湖北大学23 上海师范大学24 陕西师范大学25 苏州大学B+等(29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B等(29个):湖北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汕头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漳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