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科教研》是正规期刊吗?

好天气
廉贪之实
《学科教研》是正规期刊。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繁荣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介绍和推广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实验和理论,继承民族教育遗产,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扩展资料【投稿须知】1、论文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语言文字合乎规范,有独到见解,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践借鉴价值(来稿一律采用电子版本word文档);2、文章的格式要求为:在题目下边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份、城市、邮编,然后是摘要、关键词、正文;很多作来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到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附个人联系方式);

什么是教研活动

孟婆汤
不离不劳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扩展资料:1、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2、教研可以发生在现实中的某个地方,也可以发生在互联网络空间。因此,根据教研的发生地点把教研划分为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3、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一德四力”,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教研    百度百科_教研活动

真正的教研,该是怎样的

见太子曰
两厘米
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学研究的环境与氛围不足。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年级组的管理功能日益突出,却弱化了承担教学研究基本功能的教研组的作用。2、教研活动中大量存在的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教研活动中比重最大的是“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管”的色彩似乎偏浓,“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3、教研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有问题才有讨论,没有质疑,没有不同声音,“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只能是形式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4、教研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组内交流活动及开课——说课——评课活动等。教研组内交流,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讲,让学生很好的学到该学的知识,如何交给学生更好的应试的技能,以便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拿到高分,让的学生升入条件好一点的高一级学校,经常讨论的是怎样统一教学进度,怎样安排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哪种教辅资料,挑选哪些练习题、习题,如何命制考试试卷等方面问题。而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师生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态度、价值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缺乏必要的研究,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很少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讲课——说课——评课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个真实情景,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应该说,该形式符合实践——认识——理论的事物认识规律,有利于教师对某方面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这种探讨往往局限于本堂课之中,讨论和解决的是本堂课的问题,教师在实际听评课过程中,大多就事论事,缺乏对一般教学问题的研究和一般规律的总结,难以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实际讨论过程,常常是一言堂,教研组长、权威教师说了算,其余教师处于被动附和的地位,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更有甚者,由于少数教师研究意识不浓,对这种研究活动存有戒备心理,怕同事对自己“挑刺”伤面子,不乐意别人听自己的课,尽量想法回避讲课。即使迫于无奈必须讲,也是事前精心准备,在授课班级认真部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问题学生应该怎么答,都安排得丝丝入扣,并进行多次预演,致使公开课成为一场公开戏。而听课教师明知其假也不当面戳穿,评课时蜻蜓点水,言不由衷,或只唱赞歌不谈问题,或避重就轻,说些“时间把握不当”、“教者略显紧张”等无关痛痒的问题搪塞,不触及问题实质。5、教研活动仍然出现“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由于上述原因的长期积累,使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兴趣减弱,总认为没什么好教研的。出现“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研来研去还是原来的东西。6、教研组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研修还有相当距离。7、而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们真正缺少教研的内驱力。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诸多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无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纷围,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必须“聚集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1、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有效的教研群体是实现有效教研的主要载体。而一个有效教研群体的建立,首先需要有教研组长的创新性作为,更需要教研组内教师的内在需求。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要能唤醒本学科组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依据本学科的情况,指导本学科每位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只有唤醒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教师才会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参与教科研,教学研究才能变为现实。所以,教研组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本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聚合组内教师的智慧,从而构建有效的教研群体。一个有效的教研组群体,在面对困难或改革等环境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常常是:第一,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凭着群体大脑资源的再投入与撞击,解决新问题,“咬住尾巴”连环改进;第二,以差别推动进取,不断促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的四种对话,寻找差别,跨越研修的门槛。这些特有的应对工作和环境的方式,会有效地推动了群体学习技能的形成及其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有效地促进了群体的专业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要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之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 反思。而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主动性与内在需求欲。当一个教师停止了内在的对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提升的动力时,这种教研活动就成了形同虚设。许多教师存在着重实践轻反思,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没有反思或只是低水平的反思。教师不会写“教学叙事”,把“叙事”等同于“反思”,而又把“教学反思”理解为对题目的如何解题等。与此同时,教师的实践反思还需借助于同伴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特别是在新课程条件下,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伴之间的横向互助可能会囿于同水平重复,会出现“ 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但应该指出的是,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它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引领。3、常规教研与主题式教研相结合(1)常规教研活动,即开课、说课、评课、课后反思等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科教研组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在:课前备课交流,说课交流,课后交流。在教研互动过程中要求教师们努力做到:“三实、三培养、四体现”即:目标要落实(双基落实是基础)、方法要务实(符合学生实际,教师们可学)、课风要朴实(高于常态课,但不是表演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体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把新的教学思想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互动形式,教师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2)加强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探究。一次活动前提出下一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在下一次活动中每个人围绕该主题发言,发达自己的想法。这些主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问题,如导入、情境设计、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小结的形成与表述、作业的情况等,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种类型而设计,如复习课、讲评课等,还可以是针对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而设置。主题式教研活动有主题,有核心,有内容,才会有效果。(3)主题的确立必须要有针对性。如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要了解本学科教师到底缺少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还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是教材把握的问题还是课堂管理的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还是教学方法滞后?是反思不够或只是低层次的反思?是缺乏专家的引领还是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等。4、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要转变方向,重在“聚焦课堂”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人们的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角度,“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教研活动中“聚焦课堂”,主要应该是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细节着手,从小问题着手。(1)转变备课方式——要备课堂。新课程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一转变要求教师转变备课的方式。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教师要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通透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地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课标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面向学生工作。这样,教师备课的教学教案就需要随着新的教学精神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如教师设计“学情分析”、“课堂学生问题随记”、“课后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后总结、反思和补充等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编写,已经不能再是传统的重点难点分析和简单的设问对答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加鼓励教师编写“学案”。教研组要依托备课组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在教研组内开展同一教材内容的备课活动,针对不同教师承担不同层次班级的备课,主要发现教师在“备学情”、“备问题”、“备课后反思”等方面的特点。(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课堂的关注,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板书并不漂亮,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那么这依然是好课;当然,这不是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备条件,是作为教师的根基之所在。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究竟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了呢?首先,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另一方面要尽量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的外联度,努力做好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的工作。其次,要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以往的课堂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课堂中安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但“热闹”又是课堂教学的大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保持“热闹”,又能和谐、有序,“闹而不乱”,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是教师们进行课堂管理的新课题。再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因为这种课堂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实施跟进研究。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行动教育”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之间会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差距——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这种行动研究可以就整堂课进行的,也可以就一个个的片断进行;就课的类型而言,可以新课,也可以是复习课、讲评课。而“片断式行动跟进研究”更容易提高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组必须努力创设这样的平台,通过传统的开课、说课、评课方式,就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某一片断作主题研究。如导入的有效性研究、设问的有效性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性研究、合作讨论的有效性研究等。问题生成于课堂,解决于课堂。(4)研究教学过程的细节。从“候课”开始,教师在课前两分钟先进教室,并要求学生也要做好主动的积极的候课。从候课到上课的导入、教学过程的展开、活动的安排、合作学习的组织、再到教学小结与课后反思。再可以把这些环节分割成若干小细节,从中加以问题研究。每一次教研活动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有教无研”的情况。(5)研究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引入热点材料,提出有效问题,给学生更直观地呈现教学情境,但也出现了唯多媒体的现象,许多教师上课没有了必要的板书,也就失去了展示教师教学特点与文化底蕴的粉笔字。实际,多媒体也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地运用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如何用才算恰当呢?教研组可以通过平行班级对比的方式,研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度,从而提出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效益的相关性。5、网络教研——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有效载体与传统的教师们围坐而谈的教研活动相比,几年来掀起的网络教研给有效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建立学科网站(学校网站内的网页)、学科论坛、教师博客与教师博客群,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网络教研,可以有如下几种主要方式,一是同步式网络教研,即利用论坛将传统教研活动搬到论坛上同步进行,让的人有的时间来参与,其一般步骤为:教研公告—教案讨论—课后反思—自主评课—教研总结。二是主题式网络教研,即先确定一定的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三是案例式网络教研,即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各科教学的一些典型案例放到论坛上供学科老师学习讨论。四是引领式网络教研,即发挥教研员、学科研究专家、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五是远程合作式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就某个项目,区域学校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六是个性化网络教研,即随着网络教研的推广和普及,出现的许多自发的、个性化的网络教研,如个人教学随想、个人班级日志等。当然,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只要是有效地,都是好的。只要教师们有教研的需求,有自己成长的内需,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智慧,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研室和教科所有什么不同

海之魂
监照下土
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提法和做法由来已久,但对一线中小学教师,以前所熟知的主要是教学研究,因为每所学校每个学科(每个年级)都有教研组,且定期都会组织教研活动。而新课程改革以前,教科研工作往往被认为是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要做的工作,虽然一线教师有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做。 一、教研、教科研的区别(一)研究范围不同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它范畴很广,包括了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及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而教研主要研究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教育科研的一个微观方面。教研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途径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备课、说课、集体研讨、教材分析、试题设计、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等。(二)研究的过程和要求不同教育科研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客观性及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揭示教育的本质,探求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以课题研究为主要途径的教育科研需经过课题开题论证、实施研究计划、答辩结题和撰写研究报告等环节。而一般的教学研究就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教学研究经常以个别局部的经验为基础,所依据的材料没有教育科学研究那样严密。同时在研究中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研究周期上,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时间虽然不统一,但一般需要一年以上,周期较长;而一般的教学研究则往往周期较短,大多问题的探讨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就可以解决。(三)研究成果不同教育科研的成果必须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它必须是从个别的偶然的表面现象中获得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是反映共性的、推广意义和价值的知识,主要表现形式为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操作方案。而一般的教研成果则具有特殊性和具体性,其成果主要是教育实践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的进步或教学管理上的规范等。教学研究是实用性的教育研究活动,而教育科研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虽然两者获得的成果有时可能是相通的,但不能相互代替,不能认为写出了研究报告就等同于教学效果,也不能用教学效果替代科学成果。二、教研与教科研的联系(一)从纵向上看,教研是教科研的基础,教科研是教研的提升与发展由于教学研究侧重于应用研究,又与教学实践结合紧密,所以它是教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教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又需要教科研的帮助和指导。(二)从横向上看,教研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包括教研教研在研究范围上,是教科研组成部分;很多科研成功的推广也需要教研的参与。要实现教科研的潜在价值,很多情况下必须依赖教研。(三)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和科研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基于教育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教学实践是教研的平台,也是科研的源头活水。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重视教研,但更应重视科研,发挥科研的先导和提升作用。以科研促教学,教师要想把书较好,必须严谨治学,积极进取,通过教研/教科研的方法提升自己;以教学促科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教研/教科研的过程。

怎样发挥学科教研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可谓虚乎
金丝笼
因此,学习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目前各教育部门及广大教师极为重视的工作。本文即从美术教研员的角度,谈一谈在学科教研工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与几点粗浅认识。一、 学科教研工作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势分析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看,要比参加科研、培训等活动的积极性要高。简要分析不难发现:教师专业化包含以下几大因素: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包含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科研知识、信息技术等,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等。(课件)如此繁多的专业要求,仅靠教师在接受职前培养是达不到的,“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在这些因素中,学科知识的补充扩展、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学能力的发展等,又带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科教研活动来实现。从新型教研内容的需求上看:教研活动既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过程,又是教师提高教研能力的过程。首先,教研活动常会安排好多课,不同思维的教师、不同学校、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教学设计,易使教师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其次,活动中的问题针对性往往较强,帮助教师解决疑难;再者,学科教研一般专业性较突出,专业知识不足时可以满足教师急需。从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上分析:教研活动常用的交流互动的形势是教师愿意接受的。教师较喜欢同学科教研活动,因为共同话题多,便于专业发展的沟通交流;研究目标差距不大,便于教师间的互相合作;学科教研与自主学习及其他方式相比较,在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工作压力下,参加教研活动实现专业发展自然成为教师的首选。以上种种原因不难看出,教师喜欢参加教研活动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既然这样,我们又在年年搞教研,为何还如此急切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呢?我想这里还有很多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目前教师素质存在的弊端需要单独拿出来加以分析:1.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欠缺、陈旧,不能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教师表现出种种不适应,首先即在知识结构上。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国画系的不了解油画,油画系的更不了解版画……老师们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有深度而无广度的,好多本学科专业内容教师都没有机会接触,更别提其他学科专业。2. 专业技能趋于老化,不能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课改以来,我发现一种现象,美术教师新上岗的没有机会画画,工作年限较长,有点资历的老师却渐渐的不会画画了,工艺制作也很少研究。导致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在逐渐下降,以至于在校园艺术化工程的实施中,在各种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师专业对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渐渐的减弱。3. 新的教学理念形成较慢,教学观念和方法更新不及时。4. 对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理解不够,普遍缺乏教学情意。美术教师似乎总有种种烦恼或不满,主要原因是美术教育往往被视为小学科,部分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不是很重视,美术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地位却不高,美术教育的物质条件又不是很好等等,导致教师情绪的低落。致使很多美术教师不能从教育教学的意义价值出发,从美术教学的价值出发开展工作。种种现状表明,美术教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可以结合教师愿意参加教研活动的特点,发挥好学科教研优势,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二、 发挥学科教研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尝试与体会教研活动从哪些方面入手,怎么开展,操作时应注意什么,能更好的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想简要谈谈美术学科教研活动的几点尝试与体会。(一) 选择富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培训与研究内容。面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欠缺、陈旧,不能满足学科教学需求的现状,我们要帮助教师及时作出应对。尤其是学过知识的更新方面,与时俱进的新知识的增设方面重点应该考虑到,知道教师缺什么,需求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保证培训的时代性和时效性。如,对美术学科而言,美术课程标准学习讲座,部分美术学科新内容的培训:陶艺、沙画辅导,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辅导,部分信息技术操作培训等。可以说老师们在这方面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感受到,培训活动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及时性,才能具有实效性,这样的培训是很受教师欢迎的。(二) 采用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培训与研究形式。丰富和有创造性的教研活动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等。如:l. 开展各种层次的教学观摩,打开教学思路。2. 展开教学研讨,激发教师交流互动。3. 尝试备课改革,转移教学设计关注重心。4. 开展各种比赛,激励教师参与体验。5. 加强资源建设,促动教师实践与思考。在资源建设方面,我尝试从学科角度出发,组织教师共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创建了区美术学科教学资源库,以此激励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高教学能力。在丰富的教研活动中,师由看、听、想逐步到尝试体验、主动积极地投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三) 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情意。如果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专业情意”强调的则是愿不愿。它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现实中,往往有好多教师在前两方面做的较为突出,但却在转业情意方面稍有欠缺。在教师专业化情意发展方面,很多人认为这是需要在学校内完成的,但我想,学科教研工作中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 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各种活动中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如课堂教学,课件制作,基本功展示等,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展示自己。在此方面,美术学科尝试开展了赴庄河写生及作品汇报展活动。在作品创作与展览过程中使参与教师获得成功体验。此次活动拿出画来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在活动中使画技有所长进,更重要的是激发老师要有专业意识,提高教师专业情意。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会后,老师们纷纷写了自己的感想:白云小学梁少华老师在感想中有这样一段话:清晨,我们所有的人早已无睡意,个个整装待发,当来到自己精心选择的钟情美景下时,我顿时陶醉了,封存已久的画笔,争先恐后的在画纸上跳跃着,隐退了好多年的绘画热情,此时已全被激活,他们毫不保留地倾泻而生。民生小学石磊老师这样写:自然的美景与生活的经历使我们的心连接在一起。谈起来各抒己见,津津乐道,画起来直抒胸臆,色彩斑斓。望海小学的李玉梅说:冰屿沟写生令我难忘,这是一个天然的美景,更是一个大课堂。它给我们提供绘画素材,让我们在这个集体中,相互感染,相互渗化,取长补短,增长画枝,我喜欢这种形式的进修。2.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我国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当叶澜考察了诸多教育家都强调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却忽视了课堂教学对教师发展的意义之后,无不感慨的指出:“必须看到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帮助教师认识到,作为美术教师,自己必须坚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决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美术教师的地位需要靠教师自己踏实的工作及其成果来确立和提升,正如人们所说的“有所作为,才有地位”。3. 激励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关键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面的智慧、发现和研究的能力,即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为了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我试图通过一个普通教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案例,帮助老师寻找走研究之路的方法,即:立足自己的现实;立足自己的学校;立足自己的学生。老师们有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欲望,只是不知应如何去做,作为教研员,应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及时对教师给以帮助和引导。(四) 转变教研员角色,发挥好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铁的纪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专业化的提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研员也是教师,更应走教师专业化的道路,否则,教研员的职业亦将不复存在。因此,转变教研员角色,发挥好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学科教研的优势才会真正发挥出来,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教研员应该掌握所有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教师不具备的某些专业知识,如,不仅要了解学生,更应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掌握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和成长规律,才能对教师教育的组织有针对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更应有对教师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基层学校的服务能力,协调上下级关系的能力,对教育现象敏锐的观察和提炼能力,以及对工作创造性开展的能力。如孟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创新已不再是一个人独特的标志,而应作为生存的必须。”在专业情意方面,不仅有促进自身专业提高的专业情意,同时更应具有带动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的义务。即用人格魅力影响教师。当然,教研员带动教师,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共同实现专业发展,只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中的一个方面,如果它能与其他形式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会对教师的成长发生巨大的作用。作为年轻的教研员,我希望能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与教师共同成长,帮助教师早日实现专业化,帮助自己早日成为研究型教研员,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任组学科学习教研活动都有哪些

明星梦
虽问道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笔。五角星若干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话题。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羊村的村长山羊公公和小羊们就生活在这里,可是最近山上的狼越来越多,羊村的羊越来越少。提问:  (1)为什么羊村的羊越来越少呢?羊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想到什么办法呢?我们看看山羊公公他想了什么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一起在森林里贴光靠广告。

综合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惊梦魂
窖者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妮综合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水平;牢固确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的理念,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过程调研和监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学校和教务处工作为指导,在开展学校校本研究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切实提高综合组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质提升。 二、工作思路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开展多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狠抓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       5、申报市级以上教研课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7、积极配合学校总体工作,各学科树立“立足课堂、形成特色”的总体工作思路。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抓好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起点,延伸好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形成各科教学特色。2(四)努力学习取长补短7   3

王雅鹏的教研情况

虫孽
红毛衣
(一)主持的教研项目2001-2004年主持华中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二)教研论文王雅鹏.农业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4)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4)王雅鹏.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5)夏春萍、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87-88。(三)教研奖励指导学生获得2002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主持的教改课题“农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2005年10月获湖北省教育厅三等奖2004-2008年王雅鹏参加的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主编教材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雷海章 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一)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28,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农业部软课题(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AA403B03,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小康社会协调发展)等科研课题13项,科研经费达70余万元。其科研成果: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级别 项目经费 承担任务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承担角色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 国家 350万 十二五期间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协调机制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18万 工作 20072009主持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评价与政府管理研究 国家博士点基金 国家 5万 工作 20072009主持人武汉市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支持体系研究 武汉市科技局 市级 3万 工作 20062007主持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14 万 工作 20042006主持人有效促进武汉市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研究 武汉市科委 市级 1万 工作 2004 2004主持人湖北农村发展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国家 4万 工作 2003 2005主持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国家 1.5 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土地整理融资 国土资源部国地中心项目 国家 4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 农业部软课题 国家 5.5万 工作 2003 2003主持人湖北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省财政厅 省级 30万 工作 2003 2005主持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省级 1.5万 工作 20032005主持人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小康社会协调发展 省科技攻关项目 省级 1.5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不同自然经济类型区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 农业部项目 国家 2万元 工作 2002 2003主持人结构调整中的粮食安全与保护 校创新基金 校级 1万 工作 2000 2001主持人(二)出版专著书名 出版日期 出版单位 承担角色中国生物质能原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 2010年7月 科学出版社 第一作者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年度报告系列共四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中西部城镇化加速期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研究 2008年4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7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湖北三农问题探索 2004年6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作者中西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永续利用问题研究 2003年1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作者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3年1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作者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 2002年1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三作者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 2000年11月 人民日报出版社 第二作者(五)奖励与荣誉奖项名称 获奖时间 授奖部门 奖励等级 奖项等级 排名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9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二等奖1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 2004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一等奖1新世纪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02湖北省科技厅 省级 三等奖 3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 三等奖 1陕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跨世纪战略研究 陕西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 省级 三等奖 2新的历史阶段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 二等奖 4生物技术发展与湖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 2002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等奖 2指导学生获得2002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3年3月 湖北省 省级 三等奖 1

教科研成果(如课题研究)指什么

工头儿
钢铁城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文字加工和理论分析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知识。理解:1、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必须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一个再创造的结果。它是在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已取得一定资料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文字加工和理论分析的再创造过程才得出的。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一项增值的知识产品。教育科研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创造性,其成果必须是创新的结果,具有新颖性、增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