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
但不幸的是,很多的人,据我了解,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虽然,俺是文科出生,可能总是带有文科生的特质,那就是总喜欢运用所谓的“思辨”,但我并不排斥“实证”,其实不论是那种方法,总还是要以事实或者实践为依据的。我说过,有很多准备考研的人,或者已经考完了的人,都不见得所有的都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考的问题,当然,我指的是深入的、认真的思考。因为我和比较多的准备考研的同学,大多数是跨专业考心理学的,包括一些已经在工作的仍有志于考研的网友,有比较多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参与某些心理学论坛的管理工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有感触,再加之,我本身是读心理学的,也准备明年考研,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思考的,所以,想在今天和大家一同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观点一:“我现在读的(本科阶段)专业太没有意思了,我对心理学还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有这种观点的同学是占比较大的比例的。想通过跨专业考研的途径,来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方向,来追求真正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我也是从内心里,希望这样的同学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真正有这种想法,并这样做了同学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因为这样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还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甚至是两倍、三倍的努力,原来的专业因为不感兴趣,但还是要毕业吧,还是得学,加之还要跨考心理学,虽然是自己所爱,但毕竟还是“恋爱初期”,总还是要有个相互了解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是既困难有重要的,更加不能放松,自己的未来就寄托在他/她的身上了。但据我的了解,在表明上看,很多人说对本专业不感冒,对心理学“热爱”,其实总深层上说,这仅仅是“借口”,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困难,或者是暂时的挫折和逆境。要是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否认,若要使采用生涯咨询的理论观点,可以算的上是一种“生涯犹豫者”(careerindecisiveness),因为通常还伴有严重的焦虑。当然我在这里做这样的判断不是想“贴标签”,而是想更好的分析这样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观点二:“说实话,我考研就是想换个环境,这个学校太差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的硬件条件,我真的是不想在这里待了”持这种看法的人,我想也不会是少数,而且这也是为我们大多数所接受的,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老师、家长、社会和一些用人单位,而且不少的曾经怀揣这种理想的人也不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这种想法逐渐的也延伸了到我们可爱的大一大二学弟学妹心目当中了,从进大一就开始了追逐自己“考研梦”之中去了。其实我无权去干预,或者是妨碍他们追梦的过程,说实话,我也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就是受着这种教育,这种“升学主义”的影响,哪能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呢,但是,毕竟读大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研这个目的,在大多数人为数不多的校园生活的历史中,大学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后的阶段了,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在读中小学的时候,已经为了那些并没有实现心中所愿的中考和高考付出了太多,被那些非人性的“校规”束缚了太多,能力的发展被一门接一门的考试限制了太多,兴趣的培养也被做不完的各科“黄冈密卷”所限制了太多,最最重要的是连支撑一个人耐以存活的信念、价值观也没有在那个重要的时期得以良好的形成和辅导、矫正,在精神上很多人都已经是残疾了(郑强语)。现在还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还要为了这该死的“学历无意识”而再次沦陷并丢失自己吗?!在大学,我们已经成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追求,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是生命,而不单单是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