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如何选导师,师兄师姐们请进

七纬
此上德也
  研究生选导师的方法:  1、看导师愿不愿带你,再好的导师,如果他本人不愿意带你,你再强求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导师不带你可能因为几个因素:  第一,专业不对口,你的本科专业与他想招的不一样。  第二,感觉你不适合跟着他,这是为你好,以免耽误你的前程。  第三,他已经招够人了。  2、看导师的实力强不强,知名导师一般都拥有着很广的人脉关系以及很多项目,跟着他对以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3、看导师的为人好不好,有些导师虽然学术成就斐然,但是个人性格、品德可能不太好,这时就要好好想下是不是合适自己。  4、看导师的科研方向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目标,同一学科会有很多方向,每个导师研究的方向也不同,这时要根据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选择研究方向,然后根据研究方向选导师。  5、看导师未来两三年的发展规划,如果在未来的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里,导师要去国外进修什么的,那你就瞎了,可能一年都见不了导师几面。  6、看导师的学术水平高不高,在选择导师前,一定要先了解他的专业特长、学术观点等, 这些信息可以再网上搜,也可以去看一些老师发表的论文、书籍等。  注意事项:  在选择导师时需尽可能多的收集导师的信息,不要只看一位导师的信息,说不定会有更合适你的导师。  选好导师之后,就需要跟导师联系了,联系导师时尽量实话实说,不吹嘘,但也不要谦虚,把自己做过什么、可以做什么都让导师清楚,  在联系导师时不要心虚,大胆的去联系就可以,也不必为被导师拒绝而沮丧,继续选择下个合适的导师。

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

王季为适
可谓有矣
当时还好好想了想。说真的导师的选择要更据个人的目标和要求,好的boss和差的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认为,导师当然要牛,越牛越好,(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不觉得完全对。对于一些人想出国的,选牛的老师自然最理想,有好的老师推荐出国会容易许多,但是对于一些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的人,选择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年轻的老师一般精力较多,带学生少,有些对学生很负责,可以在你身上用很多时间来指导,这样比半年见不到的牛师要好得多!当然选导师不能只看这些啦!要看导师容不容易相处,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导师拥有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如何,导师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反正对这些自己心中要有数,自己想得到什么,不要麻木的追求牛师。还有有些牛师门下高徒很多,自然竞争激烈,在那样的实验室里面生活有些郁闷的,我们学校就有,几个很活泼的人进了实验室连句话都不讲,只会作实验了!还有就是导师的性格很重要,有些慷慨的老师对学生好,经济上也给予支持,作实验少仪器也乐于帮你解决,要是你实验做的不好,他会为你担忧,就怕耽误你答辩。而有些老板比较抠,放假了自己出去happy了学生害得拼死拼活的干活,而且赞扬的话也不会说,你的表现不好就会给你脸色看,两种人手下干活,感觉就是两回事,所以这方面选前要研究研究!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要进行研究,有要有所成果,就要克服几个大的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设备和资金,这要求我们所选择的课题必需是有快捷简单经济的测定方法和原料,所采用的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不能太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自己和实验室有作这个课题的能力才选择来做,否则想也不要想!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国内的大部分导师追求的是大而全的模式,有时候一个本科毕业课题也要作一整套工艺,这是不合理的。我觉得理想的模式是能够把握实验中的创新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枞向上将研究的各方面考虑完全。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研究模式在模仿的同时缺乏创新,同时对工艺研究的同时没有注重理论和机理的研究分析。同时采用优良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分析处理方法极其重要。课题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课题一般为周期较长的课题,一般好多课题是省或者国家的项目,需要很多人合作,前后有一定的继承性,要是不是刚刚开始着手,一般资料很多,而且一个人研究只是其中易小部分。横向课题不同,周期比较短,常常是老板们接手的工厂里面的项目,一般要求较快搞定可以到工厂用来挣钱的,以工艺性应用性的比较多。如果将来还想搞科研,选择纵向课题我认为比较理想,可以学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将来想进入工厂或者到企业作研发,作横向的比较好,工厂就是要快、省钱、能挣钱。有些人选择课题时,有两个误区。对于以前有人作过的就觉得没有意思,其实不然,作课题作科研关键在于创新,只要你有闪光的地方就可以,还有前人也不一定成功呀!还有就是也许前面的研究根本没有重复性,这一点在开始前要作一下,自己心理有数。此外就是对于没有作过的新课题,不感作,其实没有必要,当然对于新课题是狠有挑战的事情,探索总不会全部成功,但是不探索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国外研究证明一条不可行的路线也是一种成功,而国内普遍认为是一种失败,所以很多人才畏惧探索和创新。这方面可以事前查阅外文文献的有关研究,不要相信日本人的研究,重复性较差,我个人觉得美国和德国的研究比较严谨,当然个别现象除外。要是别人有所得,我们也必须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然选择课题还有对目前研究热点的把握的问题,那么刚刚入学的或者开始着手实验的同学如何来把握呢?我也没发现什么好的办法,一个就是到图书馆看看近两三年的文献,找到一两个自己关心的觉得理想的主题在到网络上search一下,作了解性的研究。还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学校和其他学校相关专业近三年发表的文章,都是关于什么的,一般教授们选择的课题都是适合我们国情(各种条件)有不是太落后的研究,至少国内如此。(当然和老美比有些要落后10-20年)。作课题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开始老板给课题自己选或者自己找课题(自己找比较麻烦,最好找好几个给老板或者有经验的人看),这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实验室有没有实验仪器的条件可以满足自己作相关的研究,测定分析分离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实验原料等等。选定课题以后就是对课题进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自己以后的研究要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这里提到一点就是对中文文献,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只能是对常识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够的英文资料,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这一步作不好,后来发现在重新定课题都比较悲惨啦!(同学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结果肯定可以进行研究了,就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实验,一来实际了解一下实验,二来从整体上对自己实验的难度有体会。然后就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全面的开始研究,最后阶段就是写论文答辩。

报考研究生需要选择导师吗

蝴蝶谷
人爵
研究生考试一般不需要在入学前选择导师,这主要根据你报考的学校及其招生简章的规定。一般学校是入学后再选择导师。报考只按照专业(某些自主招生院校不在此类)。复试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非自主招生及211类学校),找不找导师看你考前是否有过联系。一般有联系的就见一面比较好,但是如没有联系,对方或许不太愿意和你见面。当然这样根据这个学校的导师的性格特点来看了。个人建议:你在考试前至少曾考虑过报考院系的某些老师,如果你能联系到他们,为何不联系呢?至少入学后有一个报考导师的选择机会啊。

如何选研究生导师?

黄帝之圃
鬼线人
对于“候选”导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比较和选择:1、人品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通过学长学姐、网络渠道贴吧论坛去了解清楚。2、科研能力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因此要对导师的科研成果做一些了解。3、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相符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4、性格相符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怎样选择研究生导师: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千子
焉往
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研究生导师选择都怎么弄的啊,问了几

内丹
拘于虚也
你想学到些什么?这大概是美国研究生申请人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择你想要学习的领域——这对博士生尤其重要,因为读博士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是非常可观的。而且你的领域(包括大、小领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来的择业走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审视一下,你想加入的课题组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可以给你带来哪些技能(skill set)。你学习到的技能,是将来从事这个领域从事研究或其他相关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术记录,是评价一个导师最好的指标。这是考察一个导师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指标。毕竟科研、指导学生、教书育人毕竟是教授的本分。这里说的学术记录,就是academic record。包括他(她)所受训练的背景(包括受教育经历、博士后的训练经历、从业经历等),学术成绩记录(发表论文及项目情况),是否有顺利地指导学生毕业的良好记录,以及在本领域内是否活跃。这些指标上良好的记录是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最好证明。如果一个资深的教授课题组里有博士后去别的学校做了教授,这就更好了——这说明该课题组的培养质量是上乘的。但是不是简历看起来完美无缺的学术明星就一定好呢?未必。学术明星很耀眼,但却不一定适合你。讲一个国内亲历的故事,一个国外听来的经历。国内,某领域著名专家,身兼数个等学术职务及一打以上的社会兼职头衔,在自己的学院里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个学生起来问了一个问题,此专家甚为赞赏,欣喜地问:问得很好,你是咱们院的学生么?只见学生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事后报告厅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一个朋友在国外的遭遇。好友的导师乃学界名人,亲手做学问已经很久之前的事儿了。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忙于学术及社会活动、组织会议等等。每次碰面,好友均要通过邮件提前预约时间。而开会的时候,导师第一句话总是:你能提醒我咱们上次开会讲的都是啥来着?两个导师都是学术明星,但是他们都太忙了,你无法指望他们给你具体的指导。姑且不论这两位老师的职业操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讲,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适合“抱大腿”,跟他们读研究生。对于自身学术能力超常、具有非凡潜力的研究生,这样的导师也许只需要给你若干点拨,然后放手让你去干,就能让你的研究顺利进行——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这哪里是培养研究生,分明是指导一个已经具有了十八般武艺的博士后。对于一般的研究生而言,最好选择一个能定期和你碰面,详细讨论研究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为你提供学术上的帮助的导师。导师的“人品”好,也很重要。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千差万别,学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品”好的导师有一个共同点:并且爱惜自己的学生,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导师-学生的组合应该是一个双赢的游戏,是一种“合作”,任何一方只知道索取,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如果你申请国外的课题组,看到某个老师只招收带着某种奖学金的国际学生,脑袋里要打个问号了:他(她)是否是因为缺乏科研经费而滥用奖学金这个系统?而缺乏科研经费,就使导师的学术能力存疑了。东、西方文化对于导师的期望多少是有差别的。在国内读书,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找到“亦师亦友”的老师,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当然最好;如果你听到某导师不为学生着想的事儿,还是绕道而行。对西方人来说,师生某种程度上也是“同事”,因此,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对导师评价的最贴切地评价标准:他(她)作为导师,份内该做得事儿是否都做了?要补充一句,咱们也得做个好学生,有做学生的“操守”,别做让老师头疼的出格事儿。性格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从事科学研究,总是起起伏伏。科研人员有做出新发现、新应用的兴奋期,也有实验不顺利、或思路枯竭的低潮期。这时师生的互动方式能为你带来建设性的益处,还是适得其反?导师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是否和你合拍?多方获取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在选择导师之前,尽量多方获取各种能得到的信息,对其做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接触一个该导师的学生,询问一下有关课题组的情况。实际上,我见过有的老师直接让申请他的学生跟自己的某个在读的学生联系,方便这个学生了解的信息。

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主要是看他哪方面?谢谢

互有
管仲有病
1. 导师最佳年龄:30~35 一定要选择年轻的导师。年轻的导师在单位历浅,做事情比较小心谨慎,对学生负责的几率比较大。带不好学生可能会影响升职。年轻老师社会阅历浅,比较单纯,不会那么黑。年轻老师富于创新精神,有朝气,对新事物敏感。 不要选60岁以上的导师.正所谓"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缟也".其实45岁以上的导师基本上已经不做研究了. 2. 职称考虑: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为最佳 职称越高,名气越大的导师,往往不把带学生当成一回事情。在他们眼里,当博导带学生就是“踢着玩儿”的事情。有博士学位这一点很重要。还有,一定要看你未来的导师有没有在国外高级期刊上发表过文章。3. 不要选胖子做导师 常言道,“心宽体胖”。身体胖的人,往往比较懒,不喜欢费大力气做事情,也不喜欢替他人操心。他们投机取巧,精于钻营。给这种人当学生会很累。因为他们早就盘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让你来干,然后据为己有。这种人往往心黑。个子矮的人也不要考虑。瘦高个老师最好! 4. 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 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5. 不要选择有项目的导师 你会成为廉价的打工仔,会很累也学不到学问,满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读博士一定要到国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也可以考虑日本。日本的导师非常认真。 7. 不要选择名下带很多博士的导师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导师的精力有限,多了带不过来,所以干脆不带。最后,我最强调的是第3点:不要选胖子做导师,切记!祝你们好运!

求教生物信息学研究生学长,怎么选择导师

丘不
泛爱万物
学校现在研究生分导师一般是三种情况,一种是先录取后分导师,一种是录取前就要求先填报志愿。你的情况应该是属于前一种的,因为显然你现在导师还没有定。一般如果导师已经定了的话,那就需要在暑假的时候先跟导师联系一下,因为有的导师比较喜欢在暑假的时候先让新生在自己实验室干干活,适应一下环境。象你这种导师最后还没有分配好的,最好就先别找了,除非你很确定人家最后会要你,否则很容易陷进学院人事斗争的陷阱里,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选博导还是硕导的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博导会有比硕导多的多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在博导的手下不但活会比较多,而且外快也会比较多。但如果博导有行政职务的话,除非你本来就是为了毕业找好工作,不在乎研究生期间能学到什么的话,不建议选。因为有行政职务的一般会比较忙,应酬比较多,你基本上学术上得不到多少指点,只能靠自己摸索了。我当年就是图名气选了个博导,结果虽然活确实比较多,但基本上是干苦力的,感觉跟老板雇的员工一样,没学到什么.

考研的导师我们应该怎么找?

说知
礼法度数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  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3.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对要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有个大致的想法以后,就需要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列举如下:  (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4.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耍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