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塔
如果是我 我会选人大 不仅仅是因为我现在就在北京海淀区读大学 其实力也是全国3238643032数一数二的,各种排名多居第一 且人大旁边的北大,清华,北理工,北外,中央民族,首都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 交流方便,学术交流多 当然复旦的也很棒!以上为我的个人观点,还是自己权衡吧! 下面是一些资料 希望对您有用!祝您顺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1950年,在毛泽东、刘少奇同志的亲自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组建。1955年,党中央、中宣部和高等教育部决定将燕京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划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中国的正规新闻教育事业正式起步。 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党的新闻教育事业中占有特别的历史地位。早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华北大学、北方大学、华北联合大学时期,学校便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新闻宣传干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新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科研领域始终处于排头兵位置。1985年,在原新闻系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正式成立。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业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人才库、智囊库、理论创新基地和国内外学界、业界的交流平台。五十年来,学院共培养了7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为中国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撰写完成。 “七五”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承担国家重大课题最多、获奖成果最多的新闻院系,许多专家学者担任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顾问。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被评估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目前,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21世纪是信息和传播的时代,新闻和传播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进程,新闻学院在学校的总体部署下,制定了建设国际一流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十五”学科建设规划。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利用五年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成(1)本学科专业最齐全、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全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心;(2)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中心;(3)为知识经济和媒体产业提供多种服务的智能中心;(4)在本学科领域拥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为建成现国际一流新闻学院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专业始建于1955年,以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和教材体系完备以及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著称,是全国新闻专业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45年来,新闻专业已向我国新闻界输送了近6000名各类专业人才,享有“国内新闻界,相逢皆人大”的称誉。新闻学专业下设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新闻摄影五个教研室;并分设新闻摄影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新闻学专业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全国仅有两个新闻学博士点之一。1988年,它又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全国新闻学科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专业共开设各种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40多门。它面向全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设有历史新闻学、理论新学、应用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四个研究方向。 50年代新闻系学生在制作报纸 新闻专业本科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等,各专业方向核心专业课程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影概论、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造型技巧、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经营管理等。此外还可以选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告、出版专业的有关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新闻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中,85%以上在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或党政机构中从事新闻或宣传工作。新闻学专业含新闻学、新闻摄影、网络新闻三个专业方向。 新闻系学生在上报纸编辑课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建立于1985年,毕业生史论功底厚,综合素质好,具有较强的采访、报道、节目创意、策划和制作能力。创办以来,已送出14届毕业生,他们大多人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台的骨干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新闻制作、广播电视栏目编辑、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专题等,此外还可以广泛选修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有关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有关新闻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广电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制作节目 我院广告专业设立于1996年,迄今为止主要为媒体广告部或广告公司培养策划、创意和管理人才,已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十五”期间,我院将在广告设计制作方面,尤其是在电脑广告设计、广告摄影等领域形成人大广告学的特色和强项。同时,适应我国媒体产业和广告业发展的旺盛需求,加速新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媒体策略、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文案、广告摄影、摄影造型技巧、图片编辑、广告专题研究等。此外,还可以广泛选修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版专业的有关课程,以及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广告媒体或公司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广告专业学生在学习拍摄商品广告 正在建设中的新专业。创办编辑出版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书刊出版业发展和出版市场国际化、全球化的需要,培养能够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出版人才,包括版权贸易、书刊市场营销、出版策划与创意、出版社经营管理以及各种掌握现代出版科技手段的业务人才。2003年度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编辑出版学专业一级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有出版学概论、出版策划与编辑、音像编辑与制作、出版经营管理、版权贸易实务、出版评论、读者学、装帧设计与鉴赏、世界出版导论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选修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广告以及其他有关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出版社或有关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名仰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新闻系的光荣传统。早在建系之初,第一任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即提出了“期与国外大学新闻学科媲美”的办学目标。 1935年,新闻系举办“世界报纸展览会”,展出33个国家的2000多种报纸,被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 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于1941年出任新闻系主任, 确立了“宣扬真理,改革社会”的指导思想,并把“好学力行”作为系铭。1945年,由他发起筹建的“新闻馆”举行开馆典礼,同时举办第二 次“世界报纸展览会”。“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著名对联,使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新闻馆”名闻遐迩。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王中教授任系主任,并进行教学改革,将“有巩固基础、有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作为培养目标。1956年, 新闻系创办了《新闻学译丛》杂志,介绍国外新闻学研究的成果与动向;王中教授提出《新闻学原理大纲》,就新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活跃的新闻学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系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1年和1984年先后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形成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完备的教学体系。本科生学制为4年,硕士生和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迫切需要, 在新闻系不断壮大的基础上,1988年6月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这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建立的第一所新闻学院。 学院现辖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设有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与出版学(筹)等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500多名,其中硕士生8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外国留学生20多名。 校外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生教学点6个,学生3OO多名。1996年,我 院新闻与传播学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9年起,设立国内新闻院系中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聘有教职工45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4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闻界和实业界还聘请了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藉专家担任顾问教授。本校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也常为该院学生授课。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教委(教育部)、上海市各类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50多项,多人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主要编撰和审定工作。出版教材、专著60多部,其中《新闻学基础教材丛书》、《广播电视业务系列丛书》和《宣传学丛书》,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中国编辑史》、《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等专著都获得了国家或部委级奖励。1981年创办至今的《新闻大学》季刊,是国内知名的新闻学术刊物,在全国历届新闻学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 学院图书报刊资料收藏丰富,教学科研优施先进。资料室藏书 20000余册(其中外文图书2200多册),报刊合订本26500多册,1949年以前的报刊1800多种,其中不少是罕见的珍贵报刊。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电子采编实验室等拥有数百万元的先进设备,其中1999年 5月建成的电子采编实验室为国内首创,适应了当今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需要。 学院继承面向世界、开放为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 10多年来,已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 瑞典、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接待了数十个外国新闻访问团, 接受了数十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学院还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经常派遣教师出国和赴台、港、澳地区讲学访问、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和香港地区的有关新闻机构实习,以利于开阔视野、增进了解。 学院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1995年4月,在上海及海内外新同界、实业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董事会,并创设了“中国复旦新闻教育发展基金”。海内外各界还先后在学院设立了多种奖教奖(助)学金,为学院发展新闻教育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的世纪,任重道远。学院将发扬光荣传统,继续开拓奋进,加大领先优势,培养更好的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建成世界一流的新闻院系而努力奋斗!楼下的同学,人大的新闻系应该比传媒的好吧!我也有同学在传媒呢!我的专业也算传媒类。。起码我所知道的。。中国传媒大学比较好。你说的两个专长并不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