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能源研究人员职业分析?

人含其德
鼓钟
1.新能源未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不是现在,十三五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怎么走还不知道。2.想做新能源就不要去中国主机了,都是骗经费的套路。BCV这几家做好了往里面一装。比亚迪是电池出身。3.新能源里有前途的依次是系统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机械类的话…加油。4.如果你要做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话你的准备方向全是错的,正确方向是找到BCV其中一家做实习生,当当小弟干杂活。了解到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不客气的说学校学的基本没用。5.当领导,在国企主机自然是活干得漂亮人做的漂亮。外企也差不多,优点是不用拍马屁(实际是英语水平问题),缺点是随时有人空降。

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

泛而若辞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新能源发展趋势如何,具体回答

内热溲膏
刘峻
  前几天刚刚查过,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即将出台  2010年08月05日 03:15 人民网  国内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将有规可依,昨天有消息称,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完成草案的制定。记者从工信部相关人士处得到证实,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征求意见,这个阶段结束后将上报国务院批准,“具体颁布时间要等国务院决定”。目前流出的《规划》提出,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看点  1. 千亿投资外加减税  《规划》显示,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投入巨资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支持资金数额达上千亿元。  2011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联合开发机制。  2011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安排50亿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00亿元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培育一批骨干配套企业。  《规划》内容还显示,未来10年,政府的税收政策将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  工信部内部人士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草案中提到的超1000亿元资金支持只是参与制定《规划》专家组的“一厢情愿”,此金额只是专家们根据新能源车未来发展而做的资金预算,到底中央财政能支持多少还需等待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审批,“现在谈金额还为时过早”。消息人士也表示,最终国务院批复的支持资金额度或略少于这个数目。  2.混合动力车地位提升  《规划》提出,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根据之前的政策规定,新能源车是指纯电动车和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200亿元支持混合动力车的发展,混合动力车示范推广费用与新能源车的示范推广费用相对接近。  3.《规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定了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  以上目标将分两个阶段达到,至2015年的5年阶段目标为:汽车燃油经济性明显改善,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水平较2008年下降35%。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  2020年的阶段目标为实现汽车燃料经济性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混合动力汽车实现大规模普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充电站网络支撑纯电动汽车实现城际间和区域化运行。形成3至5家新能源汽车整车骨干企业,形成2至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  消息人士透露,中央财政对混合动力车的补贴额应该不会变化,依然是3000元,但补贴范围会扩大,从而刺激销量。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车和混合动力车都很重要,可以理解为它们是齐头并进的关系”。  4.抓知识产权和控股  《规划》也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提出要求。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需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1%。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也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对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实行有别于汽车的特殊准入管理制度。这意味着,一些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可能被放行,不过,此处所指的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并非人们所说的“山寨电动车”。  车企声音  长安汽车  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安汽车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看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后,长安汽车要用三个词来表达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态度,“很重视、很坚定、很支持”。  比亚迪  公关二部经理杨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视,现在还没看到这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具体内容。  他表示,国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很鼓励,此次发展规划政策的出台也在预料之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鼓舞,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感动特别欣慰”。  上海通用  通用雪佛兰Volt电动车正在全球预热,明年将引进国内销售,也有望在上海通用实现国产。针对此利好政策,上海通用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环保是上海通用未来车型发展的主要战略路线,“我们对于新能源车发展规划方面的政策出台很期待”。  ■观点  规划有利行业规范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建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国内新能源车发展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提及,但一直都没有一个详细具体的规划和目标。所以此次《规划》出台后能对新能源车行业起到规范的作用,让车企在开展新能源车项目时有明确的目标。  王秉刚说,《规划》只是一个对新能源车行业的远景勾画,具体执行过程还需要政策的指导,比如资金补贴,充电接口标准体系等具体政策也将陆续出台。王秉刚表示按目前的进展,8月份相关部门将完成对草案的审批。  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主攻电动汽车  2010/6/9/10:16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有关部委独家获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一揽子扶持政策将于7月上报国务院审议,如审议通过,最快年内有望实施。对一个产业实施一揽子扶持政策在我国尚属首次,这表明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  据了解,一揽子扶持政策将从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入手,制订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等。目前,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向行业内企业征集意见。不仅如此,还准备设立国家层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专项,与此前我国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模式不同的是,这一专项将有可能从研发和产业化两个层次来考虑。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一直以来归口管理部门并不十分明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已基本确立:工信部牵头负责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牵头拟定电动汽车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能源局牵头负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的相关工作,根据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牵头拟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并负责将其与国家能源规划相衔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 则牵头组织制订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的国家标准,并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几部委拟定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的相关标准,按规定程序审查颁布。  业内权威人士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内容。  据记者了解,目前工信部正在抓紧研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将通过规划的制订,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规划既要积极引导地方和社会投资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又要防止一哄而起,造成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针对6月1日刚发布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等补贴细则,张相木坦言,“这一政策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但是要完全实现新能源汽车逐步的产业化,光这点政策是不够的。整个节能新能源汽车的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战略组织国家队。”  在节能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方面,业内权威人士透露,经过长时间的论证,路线目前已经明确。主要内容就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趋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动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汽车产业化,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考虑到先进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尚需要较长时间,近期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上述人士表示。  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也透露出以电动车为主攻方向。6月1日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给予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补贴高达5万元至6万元,指引性非常明确。而早在2009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特别强调, “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 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据了解,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成本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30%至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中国汽车T10企业已达成一致共识,我国应把纯电动汽车作为发展方向和科技攻关的重点,通过局部应用占领技术制高点;全面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努力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系统及零部件工程化技术,促进各项电动部件的应用,为纯电动汽车全面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把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加强有关技术的攻关和产品研发。  T10企业将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拟定详细的共同行动方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中国汽车协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陈全世也表示,“我们现在应该有一个共识,电动车是我们的主要方向。” 张相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加快推进。“标准有时候就是技术门槛,弄得不好就成了技术壁垒,这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他说,在标准化方面中国的工作并不落后,但是我们现在缺乏意识,而日本等国的意识比较强,他们已经在申请把自己的标准作为国际标准,所以我们和国标委也希望加快进程。目前,全球都在抢标准,知识产权的竞争是“新圈地运动”,谁先做出产业标准,谁就掌握话语权。

急求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析

呐呵呀
复往邀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文海轻舟98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析  除了不受供电线路影响的太阳能灯,新能源的重大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太阳能动力飞机首次尝试环球飞行……甚至废旧的人民币也可以作为生物质发电材料,焚烧转化为电能。这些都是新能源技术带给我们的惊喜。  那什么是新能源呢?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从名称看,一个“新”字将它与传统能源区别开来。新能源是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传统的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或有害气体。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过程往往是可循环的,对环境没有污染或者污染很小。  这里简单说一下风能、光伏、生物质能。风电比较好理解,就是如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主要就是光热和光伏,以光伏为主,其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生物质能主要是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和热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燃料物质。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胡笑颖老师说:“比如小麦收获了以后的麦杆,稻子加工后产生的稻壳,木材加工后的木屑、树枝、树皮等,这些农林废弃物都可以成为生物质发电的主要材料。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

简述:新能源开发和发展趋势

理气
慧观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 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中国新能源发电现状及展望

将弃而天
阿屯
你好,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态势整体非常好,户用光伏补贴在11月底也会全部用完。而在临近年末,各地区都在下发有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可以说是为明年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市场信心。在最近召开的十四五计划会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光伏发电光技术降本空间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化确定性强,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低成本节能发电方式之一。未来,我国很多城市农村家庭房屋、建筑的屋顶都会安装光伏电站,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按照我国2050年近零排放,深度脱碳的愿景目标,“十四五”能源转型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大家可以看到,煤电基本要关门了,煤炭提前达峰是大概率的事件。另外,我们要力保非化石能源占比不低于20%的比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风电和光伏就要担当主力了。光伏发电在“十四五”期间,至少要新增2.5亿千瓦,要达到累计装机5亿千瓦。这样我们才能为2030年光伏累计不少于8亿千瓦,实现25%的非化石能源打下基础,进而再一步实现到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35%和70%的高比例目标。所以我们要坚信并且看见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电电源。所谓,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前景如何

太空梦
藏宝图
你好,中国新能源光伏发电新能源行业前景非常的好!在最近召开的十四五计划会议中,明确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光伏发电光技术降本空间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化确定性强,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低成本节能发电方式之一。未来,我国很多城市农村家庭房屋、建筑的屋顶都会安装光伏电站,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按照我国2050年近零排放,深度脱碳的愿景目标,“十四五”能源转型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大家可以看到,煤电基本要关门了,煤炭提前达峰是大概率的事件。另外,我们要力保非化石能源占比不低于20%的比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风电和光伏就要担当主力了。光伏发电在“十四五”期间,至少要新增2.5亿千瓦,要达到累计装机5亿千瓦。这样我们才能为2030年光伏累计不少于8亿千瓦,实现25%的非化石能源打下基础,进而再一步实现到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35%和70%的高比例目标。所以我们要坚信并且看见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电电源。所谓,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且,国家在推动光伏发电普及上,每年都会有补贴政策发布。2020年3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按10亿元补贴总额组织项目建设。即是户用补贴总额为5亿元,工商业与地面竞价项目位10亿元。2020年4月2日,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权威文件,明确说明里2020年光伏补贴政策。明确到:纳入2020年财政补贴规模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8元。即是,户用电站每发一度电的补贴是0.08元。由这两个政策可以得出,2020年的户用补贴规模为:按照户用光伏总补贴额度5亿元、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测算,并按照50万千瓦区间向下取整确定。当户用光伏度电补贴强度为每千瓦时0.08元时,5亿元÷1000小时÷0.08元/千瓦时=625万千瓦。向下取整为600万千瓦。即6GW。即是2020年可纳入补贴的容量为6GW。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解读,2020年纳入规模的户用项目为:2020年1月1日~并网截止日。需要重点强调是:国家不允许提前抢户用指标,先建先得的行为。所以,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对新能源发展非常看好,值得期待!资讯来源:碳银网 碳盈协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和前景?

不亦大乎
过云雨
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研究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的应用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啊 ?有知道的不帮我解答一下

是何言也
十日谈
研究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石油世界储备是有限的,有用完的一天。发展新能源和汽车燃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保护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也会降低平时的消耗,但是目前汽车还没有普及,价位还是比较高,随着政策的改进,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取代燃油汽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