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待遇效益?谢谢

孝弟
应该还可以!毕业是国家的设计研究院!待遇不会少于5000!不过要看哪个职务!打扫阿姨又不一样!呵呵!加油吧!祝你好运了!挺好的,比你当棒棒要好的多了,呵呵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具体情况

不跟随
逮捕王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分1所和2所,一所是做等离子体放电的,二所是企业部专门做镀膜和电源的,一所呢又有8个室,实验期间是要加班的(5室除外),一般是双六制,学生呢是住在二环路大院那,如果是招聘的职工是不提供住宿的,另外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压抑,工资很低,发展前景肯定不错的,50年后可能我们的核聚变事业会取得发展吧,近几十年就是个酱油的角色。 如果不是四川本地人,或者不打算在这儿安家的话~~~还是奉劝LZ三思啊,,核聚变还是一个传说。如果想走科研这条路,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需要奉献精神并且还要耐得住寂寞。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不亦惑乎
鼓钟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于1965年,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生产经营于一体。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完整的进行核聚变能源开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唯一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单位。首创的分子束加料技术广泛应用于JET等国际知名聚变研究装置,HL-1M(HL-1的改进装置)装置实验研究数据列入ITER实验数据库,12种等离子体诊断设施列入国际托卡马克物理活动(ITPA)组织的诊断数据库,为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院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七五”期间部分迁至成都市,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2000年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乐山基地创办了“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学院”,该学院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全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科技人员119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6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64人,中级研究人员357人。 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平衡、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高压大电流、超高真空、强磁场、强流离子源、微波加热、自动控制、复杂信息获取与处理、低温深冷、超导、大型电物理装置设计建造与维护维修、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22个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特别是198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两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及其实验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的水平,处于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行列。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A(HL-2A)于 2002年建成,利用该装置开展国际前沿物理实验必将把我国核聚变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本院自“七五”以来,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项目“聚变-裂变混合堆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倍受国际聚变界关注。 80年代中期,本院部份科技人员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已成功地开发出材料改性多功能离子注入机系列、等离子体镀膜机系列、低温改性处理机、低温冷凝吸附泵、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屏、核磁共振成像稀土永磁体及超导磁体、真空计等高新技术产品 及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与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国际前沿课题与先进水平,广泛利用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科技成果。目前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外藉科学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或短期技术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先后派出600多人次赴国外工作、进修和学术交流。建院40多年来,全院已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成果奖4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本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分别于1978年和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于1999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出200余名硕士、70余名博士研究生。此外,选派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国内外进修也是本院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2000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 成都理工大学在本院乐山基地建立了乐山学院 ,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从事硕士、本、专科学历教育。 至于机械专业 该院前途不错 但并不是最主要专业 并不是太好 至于待遇 不太好说 要看学历及工作能力 以及职业种类选择 机械专业前景比较客观 但前提是技术与学院推荐等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介绍

伏尸数万
化妆室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同行业中成立时间最早的大型综合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隶属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院60多年来,本院设计完成了近万项工程设计任务,项目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拥有独立涉外经营权并参与众多国外设计任务经营的大型建筑设计院之一。2004年以来连续多次被亚洲建筑师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建筑设计公司”。并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企业称号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研究院讲介

桂枝
火要镇
成都分院不错,不过没有主页,你可以留个邮箱,我把讲解发给你!我的邮箱是wccq@tom.com不错,就是冷清了点。养老好地方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的天然气研究院·实力

刃牙
窈者
天研院下设院长(党委)办公室、科研管理科、企业法规科、财务科、人事科、监察科、机关事务办等7个部门,有6个研究室、科研服务部、运输队、物资管理部等基层单位。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监督中心在院区内工作,人员归口天研院管理。第一研究室即“石油工业天然气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事天然气分析测试及标准化研究工作,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四川省石油产品质量检验二站”也挂靠在该室;第二研究室从事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第三研究室从事天然气净化和天然气化工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四川研究室”就设在该室;第四研究室从事油田化学剂研制和应用技术研究,设在该室的“油气田化学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六研究室从事天然气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和计量检定工作,获得了“乙级工程设计资质证书”、“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资质证书”和计量室的资质认证;第七研究室是中试车间,通过了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第八研究室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和情报调研工作,为全院科研生产服务。

想搞核聚变,中科院等离子所(合肥)和成都核工业西南研究院哪个好

人含其知
时势适然
成都核工业西南研究院比较好,你看下我们的简介。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聚变研究和聚变相关技术的开发获多项国家专利,具有原创性的分子束加料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际聚变一流杂志及国际聚变能源大会上发表。 本院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七五”期间部分迁至成都市,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全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科技人员11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7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55人,中级研究人员434人。 我国受控核聚变领域的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于1997年在我院建成并投入运行。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平衡、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高压大电流、超高真空、强磁场、强流离子源、微波加热、自动控制、复杂信息获取与处理、低温深冷、超导、大型电物理装置设计建造与维护维修、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22个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特别是198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两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及其实验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的水平,处于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行列,并在探索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A(HL-2A)于 2002年建成,2003年在该装置中首次实现偏滤器位形放电,把我国核聚变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配套与完善建设项目”,使这一核聚变装置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加热能力和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个新的台阶,具备了开展近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的能力。近几年在HL-2A装置上成功开展了偏滤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实验、超声脉冲分子束、低混杂波等专题改善约束实验研究,在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大功率电子回旋波加热、加料及杂质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充实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数据库,为“十二五”核聚变能源开发和完成ITER计划任务奠定了基础。HL-2A已实现高参数条件下连续重复稳定的偏滤器位形放电,运行参数达到:纵场2.7T,等离子体电流450kA,等离子体存在时间6s,等离子体密度达0.8×1020 m-3,能量约束时间达150ms,等离子体总储能达78kJ,电子温度5keV(约5500万度),获得了我国目前托卡马克装置最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在聚变堆设计与工艺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备了开展聚变堆物理设计、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聚变堆堆材料和聚变堆堆工艺的研发平台。2009年4月,HL- 2A 在国内托卡马克装置上首次实现高约束(H模)运行模式,获得的等离子体储能达40kJ,离子温度达2.8keV以上,等离子体约束改善因子达2。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 本院作为国家ITER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自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任务,承担了ITER的磁体重力支撑结构、屏蔽包层模块及第一壁、放电清洗与氚送气系统、中子通量监测系统和偏滤器朗谬尔探针系统等研制任务,以及ITER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关键工艺技术研发任务,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80年代中期,本院部份科技人员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渗注镀技术集成试验平台,成功开发出多种等离子体复合表面处理工艺;形成了离子镀膜、离子注入、微弧氧化、低温改性、等离子体炬和纳米粉末制备等优势项目,以及玻璃贴膜、中大功率特殊电源和数字真空计等优势产品。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与日常生活等领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欧盟标准设计、生产的表面处理设备出口欧盟,实现了整机出口发达国家零的突破。 本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国际前沿课题与先进水平,广泛利用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科技成果。目前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我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一届世界聚变能源大会、第十三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活动”(ITPA)诊断会议、第九届“中日聚变/裂变及先进能源系统材料会议”等国际会议。每年都有外藉科学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或短期技术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先后派出600多人次赴国外工作、进修和学术交流。随着ITER计划的实施,我院不断派出人员参加ITER计划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到ITER国际组织任职和工作。建院40多年来,全院已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成果奖4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本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分别于1978年和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于1999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出300多名硕士、100余名博士研究生。此外,我院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参加ITER计划,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才和聚变工程技术骨干。 2000年本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乐山基地创办了“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学院”,该学院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本、专科学历教育。 根据国家核能开发规划,“十二五”期间,我院将以“十一五”形成的能力和技术为基础,充分抓住ITER建造期间的良好的国际合作机遇,充分利用HL-2A及其升级改造后的装置以及承担的ITER计划项目,发展聚变关键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建设聚变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开发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和非核优势技术,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院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国际机构、外国政府和组织以及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在本世纪内升起中国的“人造太阳”,造福子孙后代!

请问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怎么样啊?我想上那的研究生但要在那工作,是不是待遇不是很好?

纪他闻之
的确不怎么样,我同学有去中铁西南研究所的,在成都干了1年多就离职了,薪水太低,进去4000不到,干了1年多也就5000,年薪不超过7万,如果你想求高薪别去,发展也不行,唯一的好处是中铁旗下的,作为跳槽的平台还算可以。

有没有了解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本人应届硕士,想签这个单位,这个单位好不好

浮生录
麻丘
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测绘甲级、建筑设计甲级、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估甲级和甲类工程检测资质的大型综合甲级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中建西勘院人才结构分析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100%。截至2013年7月底,公司从业人员千余人,拥有职工842人,其中在岗员工797人,其中男性比例80%,女性比例20%;研究生(含博士和硕士)占比17%,本科占比70%,大专占8%。公司拥有省勘察大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拥有国家注册人员220余人,其中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40人,具有一级建造师资格的人员30人,具有一级注册规划、建筑、结构、公用设备资格的人员22人,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人员32人,具体其他国家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百余人;拥有各类高级及以上职称员工140人,中级职称的员工170人。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十二五”人才战略将以中建股份“十二五”人才工作专项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行业一流、百年西勘”的战略目标,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积极实施“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策略,以保障人才供给、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机制为主线,大力建设“四个一流”(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人才队伍,努力成为勘察行业优秀人才资源的培育者和代表者。  ——保证人才供给。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发展,努力实现人力资源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确保人才规模素质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建立人才规模结构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实现各类人才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高效配置,促进人才供给与公司发展的相互协调。  ——提升人才素质。围绕公司的战略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规范人才引进标准,确保人才引进质量。实施全员继续教育,推进执业资格准入,增强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完善绩效考核,促进人员持续提升工作能力。总之在人才培养上做的非常好,企业实力也非常帮。不需要网上抄的,要真实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