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娜
几乎没区别。看样子你大概是跨专业考研。我也是跨专业考研,2005年考的。 西方经济学就是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上下两册。现在考试大纲还没出来,所以你才问这个问题吧? 不管谁的教材,基本内容大多差不多。 研究生老师很多就是忽悠,我有个老师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学毕业的。他有一句名言就是: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一流的老师教思想。他要做的就是一流的老师。于是每次上课我们就是聊天。其实就是闲聊,一些网络上的词汇都蹦出来了,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说郎咸平和张维迎PK...,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他用的教材是平迪克和鲁宾菲尔德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你找来看看,就是本科生的教材。什么也没学到。 我是在上海读的,有个上海的女老师是产业经济学的带头人,副院长。经常在课堂上讲什么南京路啊,淮海路啊。有的地方包里没有五位数就不敢去啊。他的儿子啊,出国啦。偶尔还蹦出几个上海话。 我们学院有个通过全球招聘的很牛的导师,是复旦大学、美国著名大学毕业的。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的弟子。年薪25万人民币。你猜他研究的是什么?幸福度。他研究的到底是啥啊?就是中国人的幸福水平。他研究出来了一个公式:就是:幸福度等于效用除以欲望。 幸福度=效用/欲望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尽力做的是让分母变小,就是让欲望变小。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分子变大。 他很善于表达啊。很能忽悠啊。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满嘴跑火车啊。你也不容易反驳他。所以他凭着这套自创的理论混的相当不错。但是你愿意跟着他研究幸福度吗?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内容,有的你想都想不到。例如有个导师研究非盈利组织。好像这一块以前没有人做过太深入的研究,这就容易在学术上取得成果。是一样滴,西方经济学就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两本书,一般都是考人大高鸿专业版的经济学,也有考外属国人编的,象曼昆、斯蒂格利茨等人的。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分类: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07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