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口
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 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1)选学校不要只看名气,量力而为最重要有些同学在选学校时,一股脑相信论坛上的信息,什么“选学校不要怕好”、“站的高才能够看得远”,985固然好,211也不错。根据个人能力,选择考研学校的时候必然要高于本科学校,但不能眼高于顶。再者,个人兴趣也比较重要,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总好过以后读研时时煎熬。 (2)一旦开始准备复习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一般情况,很多同学都选择大三暑假开始着手复习。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就像高速运转起来的齿轮一样,保持一种连贯性,千万不要停停歇歇。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可以每天4小时,逐渐递增,但进入状态之后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智商高点的可以6~8小时,一般人最好还是8~10小时。能坚持每天12小时以上的,基本上不用担心考不上(当然,前提是复习有效率)。(3)制定复习计划 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粗略估计时间,每本书要看多少遍,每遍需要多少时间,这都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再者,每一轮复习要有月计划和周计划,定量定时。最后,每天每科每本书要看多少页,要背多少单词,这是最详尽的计划。这三步缺一不可。每天的计划可以有些许变动。每一轮复习的计划需要有所空余,不能太紧凑,不然会把任务积得太多,神经也绷得太紧。(4)参考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读考研书,不在于泛读,而在于精读。西方经济学的考研,数学是第一位。得数学者得天下,这是我们公认的。数学的复习需要努力复习基础课。英语,真题最重要。反复琢磨真题,必然能够带来新的领悟。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的书是比较适合国人来看的,思维上比较吻合,逐字逐句来读都为不过。 (5)静心理解最重要,复习方法要注意 读书读这么多年,考研算是一个人准备考试最艰难的一次,没有同学陪同(身边考研的人很少有考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没有老师点拨。很多内容是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的,连个讨论问题的人可能都没有。考研的辅导班,英语和政治,推荐最后的冲刺班。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报全程班,按部就班地复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西方经济学的专业课,本科底子不错,又有高人指点,可以不用找辅导老师。有人点拨大多可以事半功倍。但不论如何,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内容的理解,一味地记忆对答题的举一反三无益。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问题有以下几点:(1)选好教材:他指定的教材是他上课用的,这一点他没有骗你.但他考试标准答案,考试范围并不一定也都是出自这本书.你需要补充一些书本或资料:比如姚开建编的习题集、以及人大老师或学生用的一些课本、出的书、笔记、习题等等。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弄。(2)明白标答如何确定的:从历年考题范围来看,人大命题风格还是很古典,比北大保守得多。所以你只要把以上书本的范围作为考试范围就绰绰有余,形成几个专题,把不同的书对同一问题的阐述比较一下,在笔记上列好点,形成最大的网去套它的标答,肯定漏网极小。西方经济学答题技巧任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可以通用。做笔记时可以根据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先看书,再看资料,看如何归纳名词解释,与书本有何差异,各书之间有何差异,把最完备的答案列成点在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