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藏旅游行业背景分析

翻个墙
且复相之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目前,西藏拥有的旅游企业近2000家,全行业固定资产达200亿元。2016年西藏接待旅游人数多达1172.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66亿元。目前,通往西藏的公路有:川藏、滇藏、新藏、青藏。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建成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目前,西藏有五个机场,分别为拉萨的贡嘎机场、日喀则的和平机场、昌都的邦达机场、林芝的米林机场、阿里的昆莎机场。机场的修建成功,为广大国内外游客进藏带来了极大便利。西藏旅游社团和家庭旅馆的住宿接待能力也不断提高,打造出来的旅游产品如藏毯、藏刀、唐卡也备受消费者追捧,以拉萨为中心的众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观赏。

简述西藏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和发展旅游主要的不利因素。

火儿了
红丝错
  西藏旅游从1979年旅游局成立开始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拥有丰富、独特、堪称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境内高山嵯峨,湖泊星罗棋布,自然风光雄伟壮丽,民俗风情古朴浓郁,绚丽多彩。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茂密的原始森林,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辽阔的大地纯净无污染,倍受世人的青睐。在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二大的羌塘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有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以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赛马节等为代表的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气象,无一不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个亮点。西藏正以其不同凡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日益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和全世界旅游爱好者最向往的热土。  西藏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正在合理开发、利用,正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西藏随着一大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民俗村、登山基地等的建成,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深入,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之外,体育旅游、科考探险旅游、朝圣旅游也发展迅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兴起,西藏作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正在中外游客心目中逐渐形成。  在世界旅游业越来越趋于区域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中国西藏愿与世界各国的旅游界加强旅游合作,可在相互投资、开发旅游资源、互相输送客源、开辟市场、联合促销、管理服务、人才培训等众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共享旅游资源。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朋友到西藏来实地走一走,亲眼看一看西藏这个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圣洁之地。欢迎您到西藏来旅游观光、投资考察、进行旅游合作,参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创西藏美好的明天!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是飞跃式的进步。  2009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5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分别增长1.47倍和1.32倍,实现了历史新高。

智慧旅游在西藏发展前景于困难分析

亲知
女奚患焉
  总体来说前景大于困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智慧旅游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等关键技术无缝衔接为基础,智能化收发信息,满足现代旅游者对信息化和个性化旅游的需求,促进旅游业各环节高效有序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旅游资源,转变人们的生活和出行观念,乃至促进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西藏作为即将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胜地,在时代发展潮流中,该如何应对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明显的智慧旅游,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对西藏发展智慧旅游会产生哪些差异性影响。报告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等方法,基于行为决策理论和政府角色理论,结合产品生命理论和市场生命理论,从影响政府行为的四大因素(即政府意识、政府目的、政府角色和政府组织结构)着手,分析政府行为对西藏建设智慧旅游的倾向性影响。通过从政府行为倾向和市场参与度的两个维度建立简单模型,分析四种情况下政府行为对西藏发展智慧旅游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得出无论市场参与度如何,政府行为选择倾向不同对西藏智慧旅游发展都会造成明显的差异性影响。政府行为在对待智慧旅游建设发展方面应该采取积极态度和行为。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制定引导性发展政策、大力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努力培养和引进专项技术高素质人才并构建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证体系四大积极行为,促进智慧旅游在西藏生根发芽,为西藏地区旅游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西藏有哪些旅游资源

纪恋日
龙之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旅游业的因势利导为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西藏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西藏产业结构转型、建设资金积累、农牧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产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己经成长为西藏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是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本文根据西藏旅游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初步发育、低谷徘徊、稳步成长、快速发展、黄金发展五个时期,对这五个时期进行纵向比较、整体分析,总结归纳出旅游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将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支柱产业及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优势、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藏的具体区情指出了西藏旅游业应遵循的发展原则和应选择的发展模式,以此原则和模式为指导,提出促进西藏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策略选择。 西藏旅游业的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区域协作、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协调等原则,选择超前型、政府主导型、推进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旅游产业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完善等方面系统规划,全面加强,以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本文创新点: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将西藏旅游业划分为五个时期;将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支柱产业和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对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结合西藏的具体区情指出了西藏旅游业应遵循的发展模式。西藏旅游资源的特色 西藏的旅游资源就其本身而言,具有极为明显的宗教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垄断性、自然性。1、宗教性。由于藏传佛教在西藏较为广泛的影响,使许多旅游资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不说遍布全藏各地的为数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寺院,寺院内长明不灭的酥油灯、低沉的法号声,就连每天在拉萨八角街周围川流不息、手拿转经筒、不停地念着经咒的转经者身上,就可领略到浓浓的宗教氛围,甚至于自然的湖水、山峰也在藏人心目中具有了宗教色彩。坐落在普兰县境内的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布钦峰,由于流传已久的宗教传说,冈仁布钦峰便成为中外宗教信徒心中的圣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虔诚信徒不远万里前来朝拜。和神山相连的“圣水”玛旁雍措被信徒们认为是世界“圣湖”之王,用“圣水”不但能清除人们肌肤的污秽,更能洗涤人们心灵的“五毒”,每年夏秋季,许多信徒前来圣湖沐浴,并将清澈的湖水作为礼物带回馈赠亲朋好友。2、民族特色。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藏民族文化,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宗教寺庙、宽大的藏袍、平顶的碉房民居、香味四溢的 高原热饮——酥油茶、风干的牛羊肉、粗犷豪放的藏族歌舞、多姿多彩的节日、奇特的婚俗、丧俗等民风民俗,不仅让旅游者能够领略到完全不同于自己生活地域的异域情调,而且也能让旅游者感受和认识藏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3、垄断性。西藏高原作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其巨大的海拔,导致了许多旅游资源成为世界上同类旅游资源之最,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其周围一千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汇集了世界上7000米以上山峰的绝大多数;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藏语的含义即为天湖;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不论是其深度、长度均远远超过了秘鲁的科尔卡峡谷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西藏东南部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其中,波密附近由于良好的水热光组合,以及较大的温差,使林木具有世界罕见的生产能力;西藏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山地,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由于巨大的高差,产生了从热带到寒带的极为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等等,这些资源大多数具有奇特、绝色、罕见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登山探险、地学研究、生态考察等旅游活动的最佳旅游地。众多的“世界之最”,使西藏成为世界顶级旅游资源地之一。4、自然性。西藏高原四周高山林立,成为西藏与外界的天然屏障,加之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减弱了西藏和外界的联系,因此,也就使西藏的旅游资源较少受到外界工业文明的影响,保留了旅游资源中原始的外形特征和内涵。同时,外界对西藏的认识、了解较少,使西藏的许多旅游资源具有神秘的陌生感,虽然,今天的西藏已经打开了封闭的大门,但西藏的神秘仍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

西藏旅游业 100分加给你

病毒
生俄而死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这里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无疑是令人激动的,加上她海拔的高度会加快人们心脏跳动的频率,所以,走上高原的人都不得不用整个身心来体会它。如果你想到西藏旅行,最好能准备一种心境,一种不被你以往的生活经验束缚,可以包容更广阔世界的心境。这样,由地理、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信仰所造成的隔膜就会化解,你才有可能发现那里的人很美,那里的文化很博大,那片高原其实很亲切。 西藏旅游局统计西藏旅游资源有已对外开放县市5个、山峰43座、国家级名胜风景区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参观旅游点40多处。目前,西藏自治区政府一面初步投资16亿元建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旅游公园,一面在积极探索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良性发展模式,为西藏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藏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高原地理奇观,历史文化遗存,宗教文化艺术,民俗风情景观。 西藏旅游业虽然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1978年以前西藏的旅游业几乎是一片空白。1979年西藏旅游局成立,揭开了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序幕。20多年来,随着西藏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以高原自然地理生态观光和民族宗教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目前,西藏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各地市为依托的旅游观光接待网络,旅游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6707203.html?si=1绿色环保电动旅游观光车 价格实在

准备毕业论文啦!!!关于2008上半年旅游产业发展分析,谁可以帮小弟一把,谢谢

见侮不辱
气本
  出处的确是《中国旅游报》,现将部分内容发给你,表格部分实在发不上来了,你找找中国旅游报吧!  中国旅游报:2008上半年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个喜庆的年份,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幸的因素,这些幸与不幸都影响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将向全球传递“安全的中国”、“友好中国”、“文明的中国”等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讯息,将极大的传播中国国家的文化与品牌,从而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执行,五一黄金周的第一次取消,导致旅游市场格局重组。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旅游业发趋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中国旅游报》发布了2008上半年旅游产业发展分析和大事记,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以文字记录行进中的旅游中国。  一、我国上半年旅游发展总体分析  绿维创景认为我国上半年发生了众多灾害事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1入境旅游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649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44%。其中,入境旅游的外国人达1264.0527万人次,同比增长4.34%。全国共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2%。  因此,灾害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不是很大,带来的负面影响难掩我国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增速较去年有所减缓。  1.2国内旅游影响  受灾害事件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不小打击。从一季度部分省的统计数字来看,南方受雪灾影响严重的省市国内游同比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没有受影响的北方省市则保持高速增长。  1.3出境旅游影响  灾害事件对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生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出境旅游发展。2008年1-4月,除二月受到恶劣的天气因素影响导致内地到港人数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余月份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台湾旅游出现新突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公民赴台旅游,随着7月4日大陆旅游者赴台首发团的进行,绿维创景预计三季度台湾游将成为出境旅游市场的又一亮点。我国公民赴美旅游首发团与6月17日日从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启程,首发团共有250名游客,这标志着我国公民赴美团队旅游正式启动。  总体来讲,2008年1、2季度的数据表明出境旅游的市场格局保持稳定。3季度,随着“中秋节”小长假的来临,以港澳为目的地的短途出境旅游市场将继续升温。而赴台旅游、赴美旅游将是9、10月份的又一热门。  二、我国经济发展形式对旅游的影响  绿维创景认为旅游业的关联性非常强,因此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旅游又是高消费行业,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对旅游的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价上涨对旅游的影响  2.2.1物价上涨原因  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农民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既直接抬高了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又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从两方面促进了物价上涨。  2.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  猪肉价格的上涨是这次全国物价上涨的总推手,猪头价格的上涨,推动了相关的副食品行业价格的提升,如牛肉、羊肉、禽、蛋等,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3.社会需求拉动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资金过于充裕,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4.国际市场价格影响  我国石油、铁矿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原材料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影响很大。近四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这些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5.企业成本推动  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6.资源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国家进行税制改革进程,以鼓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价格对服务价格有明显的传导性,服务价格的涨幅中有一半左右来自资源价格的传导,因此,资源价格的上调必然会带动服务价格的整体上升,使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的潜在上涨压力得到释放。  2.2.2物价上涨对旅游影响  物价上涨对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在:  1.景区门票涨声一片  近年国内景区票价涨声一片,各大著名旅游景区均在提价,有的甚至提升超过100%。门票价格高涨不下,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物价上涨是分不开的。  2.交通支出普遍上涨  由于物价上涨,旅游六要素中的“行”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燃油费的增加,使得旅游者在交通方面的支出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购物消费提高  物价上涨直接导致旅游者购物花费的增加,各种旅游纪念品原材料、手工等的增加,使得旅游商品价格普遍提高。  4.其他方面影响  物价上涨还对旅游其他相关要素产生了影响,如吃、住、娱等。物价上涨导致宾馆住宿、餐饮等价格上涨,间接的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2.2人民币升值对旅游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出境游和入境游,对国内游影响不大。  2.2.1人民币升值热火出境游  1.增加出境客流  汇率升值将通过收入效应对出境旅游产生明显影响,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出境旅游者将不断增多。近年来居民出境旅游倾向不断提高,出境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增加了无计划出境游的旅游者,另一方面将部分原计划在国内旅游的人群转向出国旅游,使出境旅游日趋火爆。  2.大量闲散资金外流  出境旅游者增多,直接导致旅游消费增多,使得国内大量闲散资金输出。出境旅游的增长,加剧了旅游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  3. 对国内旅游产生影响  出境旅游者增多,可能对国内饭店和景区的接待量产生影响,但影响比较小。同时,由于部分国内旅游者转向国际旅游,对国内旅游市场也会产生影响,但影响不大。  2.2.2人民币升值抑制入境游  1.抑制入境客客流增速  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计划到中国的旅游者改变出游计划选择他处,入境客流量将会受到影响。但由于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便宜的,即使人民币升值,对本来就很便宜的中国旅游而言,入境旅游者数量不会因价格效应而明显减少。同时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的提升中国的国际知名度,吸引的外国出境旅游者,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入境旅游长远影响不大,但将一定程度上抑制入境旅游增速。  2.降低旅行社经营利润  人民币升值,直接降低了国际旅行社接待境外游客的经营利润,在短期内,对国际旅行社的竞争力和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严峻挑战。据调查,国际旅行社接待境外游客团费从原来的人平110-120美元,下降到现在的80-90美元;人均综合消费从原来的人平250-300美元,下降到现在的200-250美元;经营利润从原来的人均9-10美元,下降到现在的5-6美元。  3.减少景区外汇收入  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外国游客随身携带的各种外币,在国内兑换成人民币要比原来减少,直接给外国游客带来了汇率调整后的汇兑损失。外国游客为规避物价上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会尽量减少旅游风景区内的休闲、购物等消费,这将减少各景区乃至全国的旅游外汇收入。  2.3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旅游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低迷貌似对旅游不会产生影响,但深究其内部关联性,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我国旅游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由于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且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很多买房者停止购房,对房价持观望态度,这使得部分人手中有了多余的现钱,为旅游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买房者大多为年轻人,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因此手中有了现钱却没有购房打算的情况下,部分人会将现金转入出国旅游或国内旅游,从一定程度上激活并促进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  三、我国重大事件对旅游的影响  3.1奥运对旅游的影响  绿维创景认为说到2008年的重大事件,不能不提奥运。虽然上半年还没有开幕,但是筹备的7年之久的奥运会对旅游业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2入境游趋缓,奥运城市游升  奥运的影响分为奥运前、奥运中、奥运后三个阶段。相较而言,前奥运的对于我国旅游业影响并不是最突出的,它比不上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媒体工作者、观众和相关人士的入境高峰和旅游热潮,也比不上奥运后因酒店价格回归、入境政策放松后带来的旅游高速发展,但是前奥运对于旅游业的影响却是持久而深远的。  前奥运阶段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2001年7月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一直到正式进入奥运时间的2008年7月20日左右。长达7年的奥运筹备时间,是中国对世界逐步展现自己的阶段,奥运会的筹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分析2008年上半年奥运会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008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奥运的升温,伴随而来的却是中国入境游的降温。正如德国周刊《明镜》中分析的那样:“今年体育界人士可能会很激动地前往中国参加奥运会,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国却因为奥运会而失去了魅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宁愿等到奥运会过后再到中国旅游。”德国旅行社人士也表示,上半年中国线路游大幅缩水。  在人均消费方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比较全面的数据分析,但是从多数报道中获悉,很省市地区都反映今年旅游的人均消费额较之去年有所提高。  3.3 三个小长假与五一黄金周对比分析  专家分析,2008年上半年已经经历的三个小长假总共旅游人数的总和与2007年五一黄金周在人数上基本持平。就总体出游情况而言,“五一”在三个小长假中出游人数最多,端午和清明的总体出游情况相近,为“五一”出游人数的70%多。携程的统计数据表明:短途方面,清明期间的出游人次比平时周末多出3倍,“五一”期间比平时周末多出5倍,端午比平时周末多了4倍。  因为五一期间的天气最适合出游,而且多数人还继承着五一黄金周旅游的观念。与五一相比,另外两个小长假旅游人数稍逊,是与所在时间,传统节日的概念和上半年国内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密切关系的。清明节自古以来是缅怀先人的节日,所以很多人认为主要任务还是扫墓,但是由于增加了一天休息,使一些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更倾向于扫墓之余,在用1、2天进行踏青,了解先烈,或农家乐等旅游活动。结合这个节日的民族文化特点,烈士陵园,一些古人或伟人的墓地,和革命纪念馆,这类的旅游景点在清明节期间很是火热。而端午节休假刚好是学生期末考试前,使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得不放弃出游,在家备考。而且又是在地震之后,心理压力加大,出游意愿大幅降低。  3.4 五一小长假呈现出的新特点  1.短线(1、2日)游备受青睐,而历年火爆的长线游呈明显下降趋势  旅行社反映,以往人们比较偏好的5—7天长线旅游由于受到假期天数的限制而无法实行。因此在多数旅行社做出打折,降价的措施后,很多长线团仍然是询问的人多,而真正报名的人则是少之有少的。 至于那些需要更长时间的出境游,比如欧洲游,非洲游等线路则多数更是无人问津。  面对只有3天的小长假,游客选择了省内旅游。据报道,统计游客中,有80%都是省内游,只有20%为夸省游。 而且出游天数也是1、2日居多,比如银川市的过夜游客比去年下降了20%,一日游游客增长了9.7%。  2.休闲游和乡村旅游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  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很多去比较远的目的地旅游的计划不能实现,人们开始倾向于省内的中短途休闲游。乡村旅游在2008年上半年迅速升温,尤其在五一期间,各省市农家乐都呈爆满状态,周遍的居住场所也达到90%以上的入住率。 比如长沙周边“农家乐”这类农业休闲旅游企业,5月1日至3日床位出租率高达94%,远高于同期全市住宿设施77%的平均出租率。  3.自由行,自助游,自驾车旅游成为旅游的主要方式  今年五一小长假中,自由行,自助游和自驾车的人数明显上升,根据部分景区反映,每日游客之中80%左右都为这一类。由于时间短,旅游的地点一般都是比较近的,因此很多人就选择了更为自由的旅游方式,从而摆脱旅行社的束缚。由此发现,以往承担人们旅游载体的传统旅行社业,在改革假期制度后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招商国旅称,今年五一很多长线旅游路线的人都没有招满,整体出游人数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中旅称,五一出游路线中,只有自驾游路线最好,其余的都很一般。  3.5小长假代替黄金周以后呈现出的旅游特点  清明节和端午节的3天小长假所呈现出的特点与五一小长假非常相似,都是偏重短途旅游,以休闲游和农家乐为主,自游行是主要的旅游方式。因此,省内的旅游景点和周遍地区的农家乐产品收益颇丰。而旅行社的旅游路线也是做了极大的调整,由推崇长线国内,国际游变化到开发短线游。由于时间的限制,人们不能进行远途旅行,国际线路中,比较近的东南亚旅游,和香港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香港迪斯尼人数就呈现了爆长的状态。在取消五一黄金周以后,合理的分配了人们旅游时间的同时,专家推测,由于自春节以后,人们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旅游,渴望旅游的情绪有可能会影响到马上到来的十一,和2009年的春节,导致那2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数明显增高的状态。  3.6绿维创景结论  在经历了8年五一黄金周之后,2008年上半年第一次改变了以往的假期。3个小长假虽然没有带来像往年黄金周那样的旅游明显增长,但是却使人们进行旅游的时间安排的更合理化。改变了以前的那种3个黄金周获得的旅游收入,就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60%-70%,而余下的时间都是旅游淡季的不合理规律。  虽然短期内若黄金周取消,对于旅游行业特别是景点行业的影响较大,但从长远考虑,休闲时间的增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旅游行业必将因此而受益,而且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消费升级等都将有利于中国旅游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不过,随着北京奥运圣火5月8日在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6月21日又在拉萨顺利传递,显示了西藏稳定的局势,已经可以接待八方来客了。4月23日,西藏恢复了对国内游客的接待工作;5月1日起,港澳游客也可以到西藏旅游;6月25日,正式恢复开放入境旅游市场,各旅行社开始接待国外游客。西藏旅游局局长扎喏表示:自4月23日至6月20日,西藏已接待了160多个旅游团,西藏旅游正在全面恢复中。业内人士判断,西藏旅游经济短期内也许遭受重创,但长期发展依然看好。  四、未来旅游总体发展趋好  纵观我国上半年发生的旅游大事及旅游业的影响分析,绿维创景认为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对旅游业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随着奥运的举办、及节假日效应,因雪灾、地震被抑制的旅游消费需求在下半年有望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而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受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和旅游消费升级两轮驱动影响,我国旅游业将会进入景气回升周期。因此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旅游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因灾害事件而改变,这是因为:  4.1灾害性事件影响是短暂性的  对以往对于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的大事件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事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都是暂时性的,1998年洪灾、2003年SARS都未能阻止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步伐。因此绿维创景可以肯定的是:雪灾、地震等灾害性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将是短暂的。经过对雪灾、地震等事件对旅游的影响分析得出,这些事件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也将是短暂的、区域性的,随着国内旅游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事件影响的衰退,我国旅游市场将会稳步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4.2奥运将对我国旅游产生长远影响  奥运会的举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并使得北京、青岛等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了新的台阶,为我国奥运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举办奥运会,国家投大量人力、物力,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对部分著名景点进行修葺,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吸引力。如申办奥运会时,北京向奥委会承诺:到2008年将建有星级饭店8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40,四星级饭店70家,这些承诺将大大提升北京服务业的质量。类似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是长远的,有助于各城市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4.3经济持续增长将继续推动旅游发展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中的消费拉动4.4个百分点,高于投资0.1个百分点,总体消费的增长带动对GDP的贡献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以文化和休闲为特征的旅游消费将是中国人消费升级的重要内容。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就将启动,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将普遍产生跨境游。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就超过了10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才刚刚启动,而出国旅游消费将进入启动阶段,今后几年我国旅游业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年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随着整个消费升级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及政府关于职工带薪休假政策的出台,人们将会不断地向更高生活水平看齐,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4假期政策的调整助推旅游业发展  带薪假期的实行,为人们走出去提供了资金保证,旅游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随着黄金周假期的调整和小长假政策的实施,居民有了的闲暇时间。带薪假期使得长距离旅游成为可能;由于小长假时间较短,因此对短途旅游市场影响较大。总的来说,我国假期政策的调整,成为旅游发展的助推器,不断的推动着我国旅游市场向好发展。  因此,绿维创景认为尽管我国上半年发生了众多不利于旅游发展的灾害性事件,但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奥运热潮的推动下,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将继续呈现出良好态势。参考资料:中国旅游报2008年上半年旅游产业的统计还没出来耶,有难度呀.你要写全国的还是你们省的,还是你们市的呢?到中国旅游报上去收集资料,里边会有不少今年旅游的发展情况,应该对你的论文很有帮助.

西藏旅游地方

田骈亦然
白求恩
  那曲地区  那曲又称羌塘,位于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是西藏的北大门,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黑昌公路、石油管线、兰西拉光缆、西藏电网“六线”的枢纽,是矿产品、畜产品等重要物资的集散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地区所在地海拔4507米。  地区现辖10个县、1个特别区和89个乡、25个镇,1283个村(居)委会。截至2006年底,全地区常住人口405280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86%;非农业人口48631人,农业人口356649人;流动人口10万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有:畜牧业、矿产业、藏医药业和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第三产业。  林芝地区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辖18个县市(1个县级市),占全区的25%;人口约66万,将近全区的四分之一,在行政区划中人口位居全区第一;农业总产值排名全区第一,牧业总产值排名全区第二,商品粮占全区的60%,是名副其实的西藏粮仓;与印度、尼泊尔、不丹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总长1753公里,占全区的40%;有樟木、吉隆等2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和日屋等1个国家二类陆路口岸,全区98%以上边境小额贸易都通过日喀则地区所属口岸实现,有29个传统互市贸易点,年互市贸易总额上亿元人民币,名列全区第一,中印两国唯一开放的边贸(互市)通道――乃堆拉山口和边贸市场――仁青岗边贸市场均位于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境内;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西藏第二大城市、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市,西藏抗英遗址――江孜宗山堡,藏毯重要发祥地以及“堆谐”等重多藏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故乡均在日喀则地区境内。  纳木错  纳木错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意为天湖。天湖纳木错的纯净、安详是高原的象征,她的美丽是每一个旅行者都不应该错过的。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它的北侧依偎着连绵的高原丘陵,东南部是海拔7111米,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湖,后因西藏高原气候渐趋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可见当时的纳木错有多大。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千米,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千米,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湖水最深处超过33米。湖中有5个岛屿,其中最大的良多岛面积1.2平方千米。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湖泊周围常有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无鳞鱼和细鳞鱼,湖区还产虫草、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样,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湖内分布有10余个小岛,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羊湖属低浓度咸水湖,每年11月中旬开始封冻,冰厚可达0.5米。湖中盛产细鳞鱼、西藏裂尻鱼、高原裸鲤等,储量估计达2~3亿公斤,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逢冬季群鸟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岛一带,天鹅、水鸽、黄鸭、鱼鹰以及斑头雁都非常地多。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大昭寺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印证。这座著名古寺始建于公元 7世纪中叶,当时是两层船形神庙,后经历代多次增修扩建,形成今天占地251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  巴松错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之一。  哲蚌寺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位于位萨西郊5公里更丕乌孜山下,为格鲁派最大的寺院。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主持修建。建成后他任第一任堪布。由最初的7个弟子,分别形成该寺7个札仓(经学院)。后来发展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最盛时期寺僧编制为7700人, 拥有141个庄园与540余个牧场。  藏民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朝觐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民族人民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江河水,红色表示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  磕头—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才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磕头可分磕长头、磕短头和磕响头三种。  在大昭寺、布达拉宫及其他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常常可以见到磕长头的人群。磕时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  在寺庙里,也有一种磕响头的磕头方法。不论男女老少,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  敬酒茶—藏民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逢年过节,到藏民族家里做客,主人会请你喝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一般为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喝酒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以上是藏民族礼仪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其他还有称呼上的礼节。尊称别人时,一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藏语还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用敬语对尊者或客人说话,表示尊敬对方。其次,在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的规矩。行路时,有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的规矩。坐时有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伸腿等规矩,这是一般长辈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须注意的礼仪。  还是自己去一次吧,高原缺氧,注意安全!常规旅游的话都是林芝沿线和日喀则沿线了,还可以去珠峰。拉萨到林芝途中主要还是看风景的,沿途主要是巴松错,其他几个要门票的景点都没什么好看。拉萨到日喀则可以经过羊湖,不需要去那个买门票的地方,那地方骗人的,反正一路上都是观景点,随便找地方停下来都能拍照,回拉萨的时候还能去纳木错。景点主要这些,剩下的就是西藏的寺庙了,太多了,自己选几个著名的去看看,如果有皈依证的话带去,进一些寺庙就不用买门票了。

西藏自治区地质勘查行业情况调查报告

威士忌
连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以及《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藏政办发〔2001〕14号),西藏地勘局明确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有: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地质勘查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勘探任务。为国家和自治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矿产资料和服务。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安排和社会需求,进行全区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地质工作。负责国拨地勘费、地质勘查基金的使用、管理;负责全局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加强“二个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属地化以来,我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局党委和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地质规律和地质规范科学部署各类地质工作,带领全局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和“三光荣”传统,促进了我区地质工作发展,稳定了队伍,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就我局属地化后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西藏地勘局经济发展状况(1)西藏地勘局是西藏唯一的国有地勘单位管理部门,由局机关、地质二队、五队、六队、区调队、地热队、地调院、中心实验室、西勘集团、物资公司、培训中心、西藏山水宾馆、林芝山水宾馆、山水旅行社等14个地质勘查单位构成。截至2006年12月31日,局属地勘单位具有勘查资质的情况如下:区调地质调查:甲级1个、乙级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乙级3个、丙级2个;固体矿产勘查:甲级5个、乙级1个、丙级1个;液体矿产:乙级2个、丙级2个;地球物理:乙级1个;地球化学:甲级1个、乙级1个、丙级2个;勘查工程施工:甲级2个、乙级2个、丙级1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1个、乙级1个;选冶加工试验:甲级1个。从业人员1356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001人,占74%;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147人,占11%;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18人,占9%;其他产业从业人员91人,占6%。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地学专业 437人,占从业人数的44%。在各类地学专业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118人,占27%;获得中级职称的175人,占40%;获得初级职称的 144 人,占33%。离退休人员2020人。2006年度,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为37463元;离退休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为35366元。与2005年度相比,从业人员减少1%,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减少8%;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减少5%;矿产开发从业人员减少5%;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增加52%。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地学专业增加3%。在各类地学专业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增加8%;获得中级职称的增加9%;获得初级职称的减少7%;离退休人员减少1%。2006年度,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增长8%;离退休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增长10%(政策性调资)。(2)2006年度,西藏国有地勘单位拥有的总资产为89200.19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15414.84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425.17万元)、总负债37377.35万元、总收入36131.33万元、总支出29742.22万元。与2005年相比,总资产增长17.84%(生产性资产原值增长25.12%,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增长28.51%)、总负债增长10.45%、总收入增长6.54%、总支出增长2.11%。(3)2006年度,西藏国有地勘单位获得国土资源大调查费3115万元,比2005年度增长89.48%。(4)我局商业性矿产工作主要含两个方面,一是承担社会矿业权人的商业性矿产的地质工作,涉及项目费用350多万元,折合钻探工作量2800米;二是引进资金联合风险勘查费用13500万元(含驱龙矿区),折合钻探工作量10万米。(5)2006年度,国有地勘单位在西藏境内的矿业开发投资55万元,矿业开发收入368.90万元。与2005年相比,矿业开发投资增长-92.38%;矿产开发收入增长-85.52%(因自治区实行砂金禁采)。(6)国有地勘单位主要在西藏本地开展工程勘察施工,2006年度工程勘察施工总投资3700万元(含本年度购置设备798万元),总收入4840.52万元(与2005年相比减少28.57%)。(7)其他产业主要包括宾馆、旅行社及多种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收入,2006年度实际投入4700万元(包括股份制改造后职工入股2000万元),其中,2006年新增投资4200万元,实现收入5404.66万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4.47%)。二、我局地勘单位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我局地勘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在经济改革方面,先后进行了队长负责制、行政首长任期经济目标责任制、地勘和经营项目承包制、经营项目合作制、股份制等改革试点;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先后开展了集体劳动合同、干部聘任制、效益工资制、下浮工资制等改革试点;在地质项目管理、矿权运作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地勘单位职工改革意识普遍增强,各项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每一项改革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地勘队伍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但所有改革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成熟或成功的模式,大多还在探索、总结、完善阶段。总体而言,改革有成效也有教训,其经验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立足稳定,探索改革稳定是西藏也是我局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是我区也是地勘行业各族干部、职工首要的政治职责,事关中华民族和我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全国和西藏工作大局。我局地勘队伍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最主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始终不懈地狠抓队伍稳定工作,在稳定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改革、聚精会神谋发展,有效推进地勘工作、大力发展地勘经济、积极探索各项改革。(二)立足发展,推进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发展是所有改革的基础。立足经济发展,推进各项改革,改革才可以取得成效,否则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区地勘行业历经近20年的改革,促进了地勘经济的长足进步。尤其属地化管理以来,通过不断推进地勘项目管理以及地勘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使地勘产业经济持续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国拨地勘费的不足,保证了地勘工作的有效推进,而且有效促进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和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好局面。(三)改革不能脱离主业我区地勘行业的主业是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因此,必须立足加强地勘主业推进各项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受大气候影响,倾向于搞多种经营,一度开办了许多小公司、小作坊,形式上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实质上却脱离了西藏和我区地勘行业的实际,偏离了地勘工作主业,不但职工没有从改革中受益,而且也给地勘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少职工不得不去从事自己并不熟悉的经营工作,有的只能靠养鸡养鸭种菜等维持生计,其结果是造成了人才流失、单位萧条、事业停顿。个别二级经营实体,形成经营-亏损-经营的恶性循环,给加强地质工作留下隐患。(四)国家政策是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勘行业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地勘行业改革的成效,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勘行业的有关政策对改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国家对我区地勘行业非常重视,地勘行业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地质和找矿成果;2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化、企业化呼声的日益高涨,我区地勘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队伍规模大幅缩减,找矿成果不够明显,队伍面临“不事不企”的尴尬局面,人心思走,队伍不稳;新世纪初,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强,地勘事业又面临一个“新的春天”,地勘职工正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加强地质工作的宏伟事业中,同时也极度企盼政策稳定。可见,国家和自治区对地勘事业的重视程度及其政策,是地勘行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也决定了地勘行业的命运。(五)加大引进资金力度是做好做强地勘工作的助推器近年来,经过各方积极努力,引资参与地勘工作力度加大,大大加快了地勘工作进程,如驱龙、玉龙矿区勘查和建设,推动了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六)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有序推进改革这是我局地勘单位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局地勘单位改革应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由地勘行业本身的基础性、公益性性质和地位以及我区地勘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符合我区地勘单位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好地勘工作,是国有地勘单位发展改革的根本。目前,我局属地化后的地勘单位仍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只在内部少数二级单位实行了企业化管理。地质工作艰苦,西藏的地质工作比全国兄弟省(区)更为艰苦,西藏地质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生命禁区”战风雪、斗严寒,克服高原缺氧,开展野外工作实为不易;我区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区乃至全国战略地位非常明显;相对于矿产资源的丰富性、国家对资源的迫切需求而言,我区地勘工作则严重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勘队伍规模过小、技术力量和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从队伍规模上看,我区国有地勘队伍规模相对内地省市而言明显偏小,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从地勘费投入上看,近2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仅仅保证了地勘队伍正常人员经费,而地勘工作经费投入则明显不足。为了加强地勘工作,保证完成国家、自治区交办的“摸清资源家底、加大优势资源转化力度”的任务,地勘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从有限的人头经费(工资)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并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吸收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筹措地勘经费,才取得了较好的地勘成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矿业权,为今后改革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稳住西藏唯有的这支国有地勘队伍,最为根本的是保证其事业单位性质,在此基础上推进改革。(七)抓党建、带队伍,以党建促改革属地化以来,我区地勘行业改革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效,得益于始终不渝地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关键,立足党的建设,促进各项改革,以党务管理干部、管理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全行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党的建设成果,有效辐射了地勘工作的方方面面。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的实践中得到磨炼,在严格自律中得到升华,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全行业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尽管属地化后我局地勘单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难度加大;二是地勘工作法制、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封建迷信和地方保护的过度影响,行政管理欠规范,导致开展地质工作的难度加大;三是由于受资金、区域环境的影响,地质勘查的运转机制不灵,主要表现在地勘工作经费来源不畅、投入严重不足,股份制、承包制、合作制等改革试点举步维艰,经常为保证职工工资、保证职工岗位而费尽心机,影响了地质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争取项目难,加之矿产资源开发的迫切性,导致个别项目管理不够到位,技术不够规范;五是职工住房、子女就学就业难、基地建设滞后、地质装备不适应加强地质工作新要求等历史遗留问题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六是地勘行业经常在高山狭谷、戈壁沙滩的艰苦环境下从事野外工作,造成行业社会地位低下,难以补充后生力量,影响到西藏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述问题需要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三、我局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局地勘工作要在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即将召开的全区地质工作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和“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张庆黎书记提出的“二产抓重点,就是要依托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需求,集中做大做强有特色、有前景的优势矿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的总要求,紧紧抓住我区加快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步伐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地质工作,提高后续资源储备和保障能力,强化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为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做出新贡献。(二)工作目标我局“十一五”工作目标是: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通过争取国土资源大调查投入、国家和自治区地勘资金、社会地勘投入、局自筹资金投入等方式,合理安排大调查项目和找矿项目,加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快摸清资源家底进程。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围绕“让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喝上干净卫生的水”的要求,切实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等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拿出一定资金安排缺水地区找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力争地勘产业经济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在新发现矿产地、提交资源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队伍稳定、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和谐、平安、小康地勘等方面有新突破、新进展。到“十一五”期末,计划提交进一步勘查和开发的矿产地及资源储量:铜矿3~5处,资源量1400万吨,玉龙铜矿基础储量200万吨;铬铁矿1~2处,资源量30万吨;金矿3~5处,资源量50吨;铅锌矿3~4处,资源量300万吨;铁矿3处,资源量10000万吨;锑矿2处,锑资源量10万吨;硼、锂矿1~2处;矿泉水2~3处;宝玉石1~2处;地热2处。到2010年,我局计划实现地勘经济总产值达到83000万元,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衡。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地勘投入53000万元,自筹和引进矿产勘查项目经费12000万元。通过努力,每年地勘项目的投入增长不低于10%,各类地质矿产项目年度工作经费达到4000万元以上。此外,还要积极向国家申请《西藏自治区优势矿产资源加速勘查及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等重大地勘专项项目。(三)工作重点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即将召开的全区地质工作大会精神,提高对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地质工作“三服务”功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努力构建小康、平安、和谐地勘。2.加强地质工作,强化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地勘主业。根据自治区“二产抓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矿产工作,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和新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坚持集中力量、集中地勘经费,投入重点区域、重点矿区、优势矿种的勘查,提高勘查程度。地勘项目优先布置在青藏铁路沿线、藏中南“一江两河”及藏东“三江”等交通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优选勘查国家紧缺矿种和西藏目前能开发利用的矿种。进一步加强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班公错—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专项,优先部署近期有可能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成矿带及工作程度极低区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为国家及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积极探寻市场急需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找大矿、找好矿,重点寻找铜、铬、岩金、铅、锌、铁、锑、油气、盐湖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扩大找矿成果,发挥我区地质部门主力军作用,达到摸清资源家底的目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和城镇地质等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地勘科研工作。重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地质工作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对可供开发或合作的矿种、新发现的矿点以及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加强对高原重大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升我区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领域的水平,为我区矿业勘查开发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发挥地学科研对优势矿产勘查开发以及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加大风险、合作勘查工作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多渠道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进行矿产勘查和开发,特别是引进诚信好、实力强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进行联合勘查开发,攥紧拳头,打出品牌。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矿产勘查引资项目,逐步加大引资合作风险勘查力度,力争在矿业勘查与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把握市场信息动态,建设好业已合作的蒙亚啊、索打、拉诺玛、邦布、日那等矿山的合作勘查开发公司。积极谋划建设新矿山,开发市场需求、经济价值较高的矿种,着力培育好我局产业经济项目工程。逐步调整地勘产业结构,做到矿业勘查开发、关联产业共同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产业经济发展平台,确保地勘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区经济发展服务。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强化服务功能。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思想,自觉服务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的大局,加强协调与沟通,处理好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农牧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寻求支持和理解。尽快争取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积极开展重要经济区、青藏铁路沿线及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找水示范工程工作,积极拓展水、工、环、灾害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藏医药地质等工作,为我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战略实施及其他支柱产业服务,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农牧民增收致富和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强化诚信意识。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着力提升地勘工作技术水平、科技含量和工作质量;以信誉强队伍、塑形象,着力打造社会责任感强、技术水平一流、诚实守信、充满活力的地勘单位新形象。3.努力构建小康、平安、和谐地勘加强地质工作,让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关心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生活,努力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地勘。切实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水平。在地勘工作中,积极融入小康、平安、和谐西藏建设,做好为地方发展的服务工作,合理安排使用农牧民工,通过技能培训、转变意识等手段,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为地方财政增收做出贡献,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切实保持队伍稳定。坚定不移地贯彻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提高反分裂斗争的自觉性、坚定性,全力维护地勘队伍政治稳定。加强对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民主法制、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增强荣辱意识、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4.深入开展地勘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弘扬和光大“老西藏”精神、地勘系统“三光荣”传统以及独具我区地勘行业特色的“1243高原英雄钻井队”精神,培育和提炼先进的地勘文化,为我区地质事业再度辉煌提供精神动力。认真开展“文明大院”、“文明机台”、“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创建文明地勘单位。努力改善工作条件,继续加强基地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局、队机关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树立整洁、文明的局机关、队大院形象,建设环境优美型、节约型单位。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他们在精神文明和地勘文化建设中建功立业。5.切实加强党对地勘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确保党对地勘事业的领导。把坚持党对地勘工作的领导、职工当家作主和依法开展地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始终成为干部职工的主心骨,成为领导地质事业的核心力量。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勘工作的新要求,突出先进性建设主题,着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基层,打牢基础,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全局党员干部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率先垂范。五、对策建议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需要我局付出巨大努力。为此建议以下几点。(一)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十分珍惜地勘队伍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和地质工作者,这是我区地勘队伍存在并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区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过去曾经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现在仍然在无私地奉献着。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度;从事关国计民生、产业建设、结构调整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看待地质工作和地勘队伍,继续支持地勘工作、关怀地勘队伍,确保国有地勘事业单位的地位不断巩固,作用得到发挥。地质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地勘单位不同于私营企业;地勘工作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生力军,其地位和作用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对国有地勘队伍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地质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怀,对地质工作者应给予必要的关心、关爱。(二)建立健全加强地质工作的保障措施1.建精建强国家公益性地勘队伍,确立国有地勘单位职责地位依据我区实际,要建设一支规模适度、专业齐全、业务精湛、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国有地勘队伍(人员最少2000人),突出其国家事业单位性质和我区地勘主力军地位。同时赋予地勘单位劳动用工、效益奖惩等方面的自主权。2.建立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制度严格资质管理,规范行业准入,优先保证区内地勘事业单位承担全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和全区地质勘查行业业务技术管理相关工作。3.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规宣传工作,创造稳定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依法维护地质勘查秩序,依法保护探矿权、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4.完善地质勘查投入和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足额保证地勘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公益性地勘队伍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主导、资金整合、良性循环、规范管理的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由政府出资实施,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逐步提高地质工作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切实保障队伍正常运行和工作开展,逐步让地勘单位从繁重的多种经营活动中退出,专心致志开展地质工作。同时探索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建立机制灵活的找矿企业,为地勘单位逐步转换机制奠定基础。5.加强地质找矿能力建设以提高地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地质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促进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地质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作用。6.解决地勘单位后顾之忧主要有:职工住房难、子女就学就业难、基地建设滞后、装备落后等历史遗留问题,使地勘单位轻装上阵,以保证地质工作有序开展。(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找一篇关于西藏文化的文章

五更寒
万家春
万物皆文章 西藏做好文化旅游"三道题" ( 2008-09-27 10:01:53)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是西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欢聚一堂,吃酸奶,逛林卡,展大佛,看藏戏,其乐无穷。今年的雪顿节更是热闹非凡。 从8月30日到9月5日,持续7天的“魅力拉萨,欢乐雪顿”吸引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藏戏汇演、纳木错国际徒步旅游大会、当雄“当吉仁”赛马节旅游论坛、特色产品展销会……人们徜徉其中,尽情感受神奇活力的拉萨、多姿多彩的西藏。 雪顿节开幕当天,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吴英杰的一席话,更是让人们欢欣鼓舞—— 西藏旅游业近年来,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旅游总人数大幅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的主导产业。2007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56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14.2%。 西藏旅游业成长发展的钥匙在哪里?“说到底,就是走文化旅游的路子,挖掘西藏的自然人文资源;围绕文化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同时以旅游反哺文化,带动文化的传播和保护。”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一言以蔽之。 山水与文化:随处可入景,万物皆文章 看山,看水,看庙,看文化。 观树,观鸟,观戏,观天地。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藏东的高山峡谷到藏西的神山圣湖,西藏实可谓处处皆风景,景景皆不同。青藏高原宽阔了它的胸膛,雅鲁藏布江灵动了它的身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则以悠远的文明丰富了它。 面对富饶的旅游资源,西藏意识到,必须以文化为轴,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充分挖掘其内涵,开采西藏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富矿,打造针对不同群体的优秀旅游产品。 从藏文明的发源地泽当出发,到浪卡子小镇、江孜古城,再到后藏日喀则、日光城拉萨,一直是西藏传统文化游最热的一条路线。陶器、铜器、银器,时代光泽流动其间。悠然静默,述说着智慧和劳作;格萨尔说唱、藏戏表演、唐卡画师绘画,历史精华融聚其中。衣袂眉间,吟唱着美丽和神奇。庄严的寺庙,赭红的白玛草墙,飘荡的经幡,更是让喜爱宗教文化的游客醉心不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除了围绕珠穆朗玛峰、南迦巴瓦峰的“看山经济”,西藏旅游业依托巴松措、纳木错、羊卓雍错和然乌湖等精品湖泊资源,做足“水”文章。从“看水”到“戏水”,在已有当曲、直贡曲漂流产品的基础上,西藏还提出开拓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江适应段的江河漂流产品。 《幸福在路上》、《喜马拉雅》、《雅砻盛情》等历史文化舞台剧,让“看戏经济”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走进西藏旅游的视野。独具特色的高原鸟类,绚烂的林芝桃花,则催生了西藏的“观鸟旅游”、“看树经济”。 “看的是山水,感受的是文化。”一位游客不无感慨地说。山水与文化密不可分。西藏文化因旅游的发展倍添活力,藏地山水也因文化的滋养更具魅力。 传承与保护:荟山川灵秀,育人文精华 “历经1300多年风雨的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得非常好。”和布达拉宫朝夕相处近20年的强巴格桑告诉记者,言语间透着喜悦。从1989年来到布达拉宫工作,到1991年起担任布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参与了布宫的历次修缮,和布宫的一根根地垄、一件件“宝贝”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一直重视布达拉宫的保护。1961年,布达拉宫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会进行维修保养,俗称“岁修”。强巴格桑回忆道,“1989年,国家拨款5500万元,开始建国后布宫的第一次整体大修,到1994年完工,对100多个项目进行了修缮。2002年,国家投入1亿7千万,后来又追加2亿多元进一步修缮,眼下还没完工。” 和布达拉宫同处在修缮中的还有罗布林卡和萨迦寺。 在这些文物的修缮过程中,尊重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尊重科学和宗教需要的原则,贯穿始终。 独特的舞韵、嘹亮的唱腔、多彩的面具、跌宕的剧情……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的措麦藏戏队把著名传统藏戏《朗萨雯波》搬到了罗布林卡的舞台上,演出场地被陆续前来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唐卡艺术学校、各地开办的唐卡研究会等让唐卡绘画技艺在学习、交流和参悟中延续脉络。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小组组长边巴旺堆介绍说,西藏大学从1985年开始进行唐卡教学,2000年开始,每年招收至少一名唐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西藏第一批唐卡专业本科生毕业。 “西藏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完整,1700多座寺庙,46000多公顷森林,每年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保护,八大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也细致全面。”吴英杰如是说。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将赋予旅游业不竭的动力。 经营与开发:喜吃旅游饭,尽享藏地美 文化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打上了浓重的底色,经营和开发则为西藏旅游吹进了新鲜的风,让广大西藏人民和游客尝到了无穷乐趣。 顿珠金巴是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旅游“明星”。他的家庭旅馆从只有两张床发展到如今的40多个床位常常客满,是拉孜县的“名旅馆”。顿珠金巴会弹琴,能歌舞,晚上就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起家庭文艺表演,给客人提供自家做的青稞酒和糌粑,教客人编卡垫……就这样,游客都喜欢住他家的旅馆。 阿里地区普兰县冈仁波齐山和玛旁雍错,被称为“神山圣湖”。这里的农牧民在政府的扶持带动下,也纷纷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组建牦牛运输队,开设藏族特色的帐篷旅馆、牧家乐等,出售旅游纪念商品……牧民扎堆告诉记者,去年他开办的帐篷旅馆一年收入2万多元。 在离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个乡——扎西宗乡,村民巴桑在旅游季节里忙着向游客出租马车,每天往来于扎西宗乡和珠峰大本营之间。巴桑说,旅游服务收益是家里主要的现金来源,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收入逐年增多。扎西宗乡村民开设藏式家庭旅馆,出售旅游纪念商品,承担登山物资的运输和协作,每年从探险旅游服务中所得的收益近300万元。 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西藏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4.2万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 对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创新,则给西藏旅游不断带来新鲜和惊喜。 “从林开始,畅游西藏”,是西藏开发的旅游新产品。王松平介绍说,林芝机场海拔2950米,低于高原反应3000米的临界点,而且林芝四季常青、风景宜人,距拉萨只有460公里,内地游客乘飞机进入藏南林芝,可以逐步适应高原气候,进而畅游西藏。 “来西藏旅游的人多了,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对当地文化的发展大有益处,对我们的挖掘整理也有很大帮助。”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党委书记俞允贵说,“的人关注、了解西藏,有助于西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在推动西藏文化的深层次开掘的同时,也增强了西藏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