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听张教授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有感

堪坏得之
大嘴巴
张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亲和、幽默,极具学者风范。整个演讲精彩纷呈,让我至今还回味无穷。 感受一:导入新颖 张教授在开场白里先做自我介绍,介绍完毕,观众鼓掌,但掌声七零八落,张教授调侃说掌声不够热烈。讲自己在德国参加教师培训的故事,说人家德国人的掌声热烈,而且有节奏。“掌”字,上面是一个“尚”,下面是一个“手”,意思是大家要举起高尚的手。他提议,让台下的人为他再来一次鼓掌,要求掌声再热烈些,时间再长些。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演讲开始,张教授先出示了两个字:忙(盲,茫)与觉悟。忙,从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说:“如果别人问我忙吗?为了忌讳死亡,我都说,还可以。”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这么忙?我能不能不这样忙?我该如何忙?”要学会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务、统筹地安排时间,要学会智慧地“忙”。觉,学字头,底下见,悟,我心。张教授说:“如果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忙,那么就要停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而人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修为过程,终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别人,但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能做点什么?” 感受二:平易近人 张教授的演讲至始至终都是站着讲的,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大师惯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讲中肢体语言运用的也非常好,不时与台下的观众互动。 演讲的思路很清晰,内容充实。 一谈教师要不要做教科研? 张教授举了一个案例:在一所当地很有名气的学校里,一位参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师有事请假,学校临时请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龄职称是中学高级的退休教师来代课。谁知老教师上课不到四天,听其课的学生及其家长就有意见了,学生说听不懂老教师的课,还希望让原来的老师来上课。家长要求学校立即换老师。这件事在当地的网络上引发关于教师工作是否专业化的热议。 张教授说:教师的专业化不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自动产生,如果老教师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师比,他教育教学水平不会比新教师的强到哪里去。只是几年的经验被重复若干次而已。敬业但不专业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二谈教师如何做教科研? 张教授通过一个图像来说明教学时间、教科研时间与教师工作年限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新教师工作的头五年特别重要。头五年工作环境好,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少走弯路。 张教授推荐“三轮备课”方法很适用,尤其适合刚毕业的师范生。所谓三轮备课,大意是:在第一个三年内,教师要严格按照备课的要求扎实备课,并且要写教学反思,记下学生做作业时犯的错误,学生在单元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记在备课笔记中。此谓第一轮备课。在第二个三年中,教师只需在第一轮备课的旁边修修改改二度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无需重新抄写,但是要将当年中考出现的与本课时相关的题目写在原教案的旁边。此谓第二轮备课。在第三个三年中,教师要反思前两轮备课,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研究,从第五年或第六年开始,就可以动笔写论文了。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我们写出的论文和研究的课题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此谓第三轮备课。 论文怎么写?张教授讲了很多。一是写论文要基于应试。作为应试教育的最前沿,教师写论文不能回避应试。二是写论文要基于学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三是写论文要基于教材。四是写论文要基于阅读。“若要教的好,只有读的好。”“无读不丈夫。”建议教师今后要多订专业类杂志。重视平时资料收集,尝试建立档案袋。 讲演过程中,张教授总是把教师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修炼武林神功。“真正高水准的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一支香烟。” “做老师不是靠苦劲,而是由许多智慧的东西。”…… 晚上回家,打开电脑,整理学习笔记,白天的场景再次在脑海中呈现。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妙语连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阳窗,也更加坚定我今后继续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观光者
爱无言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比较法: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教师近年来主要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怎么写?

魔翡翠
大联盟
教师近年来主要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怎么写法如下:先做一个概括,近年来主要的教育教育和研究成果都怎么样,比如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然后分几条列举以下近年来教育教学的转变: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最后总结以下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论文得花多少钱?

苏秦
现在发表论文价格不一样,去早发表网!

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1000字

打工梦
田何
改进教学设计的研修报告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为培养一批敢于实践、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初中学科“教科研训”团队,在清水县教育局的部署下,经过多次研讨、协商,确定培训方案,特举办了初中骨干教师研修班。本次研修班学员由我县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八门学科的86位骨干教师、县教师进修学校的4位老师、教研室的4位教研员及我县的各学科带头人共36人组成,清水县教究室李祥瑞老师、邓双桂主任亲自设计研修方案,并为本次研修班的每个学科配备了本地老师组成的指导组。历时三个月的研修活动今天结束,在此对本次研修学习作简要回顾。一、理念与追求本次研修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习、研修与实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研修的理念是让教师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让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采用的方法是“走进课堂做研究”,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研究指导能力。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导师与学员相互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合作研修中共同成长。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导师和学员践行着共同的追求。1.提高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的能力。2.增强了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专题报告、系统自学、文献研究、行动学习,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了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开发和梳理了四个学科有价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报告和研修指导报告,增强了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二、内容与方式本次研修班的特点是: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式的实践研修,将理论学习、主题研修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研究能力提高紧密结合。在4个专题模块(校本研修专题、学科教学研究专题、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研究技能)的统领下,分二个阶段实施研修活动。第一阶段:学科课例学习与分析。在上海开展为期2周左右的集中学习,邀请全国和上海市的教学专家、学科专家、科研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名师名校长作专题报告。要求学员在此期间认真学习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导师合作梳理出课例分析的框架,深入闵行区基地学校,与学校教研组合作开设研究课。每个学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分析精彩课例,各学科组形成分学科课例分析报告。第二阶段: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从2010年10月起,8个学科组分别开展了课例研究。各学科导师组与本学科全体学员以选定3至4个班级研究主题,通过“三阶段两反思”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共同合作完成对一堂研究课进行集体的教学设计、全面的问题诊断和持续的实践改进,让合作小组共同亲历行动研究的全过程,并形成了典型的课例。与此同时,其它学校的学员选择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情况的专题在本学校开展研究,形成一个有效的教研活动案例的分析报告,导师组予以专业的指导。每个课例都经历了:①确定研修主题,制订课例研究计划;②独立备课,上第一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学员与导师组合作设计第二轮课;③上第二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学员与导师组合作设计第三轮课;④上第三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⑤学员准备主题研修课例报告提纲,分组讨论课例报告初稿,导师组提出课例报告具体修改意见;⑥学员完成主题研修课例报告;⑦每位学员进行课例研究报告答辩和余杭导师的课例研究指导报告答辩。在这一过程中,组织了三次集中研修日交流各组研修情况。顾泠沅教授两次亲临研修活动,并作专题指导报告,使全体学员的研修质量进一步提高。此外,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还采用自主阅读(模块课程里专家推荐的专题文献与自主查阅的文献相结合)、研讨对话(通过学员论坛、网上对话、专题研讨、相互学习)等学习方式,学员提交读书笔记、反思札记、学习体会(网上交流)、博客短文等即时作业。今天,4个学科组还组织了4堂结业汇报课,并且让全体与会领导和教研组长体验了研修班课例研讨的片断。三、收获与感言近一年的研修活动,学员和导师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目标追求。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已经有15篇研究报告在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今天的6堂汇报课更是全体学员集体成果的展现。同时,研修给学员们职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研究水平等方面积淀了很多受用一生的财富。研修学员们普遍感到学有所获。在我们集中学习的3周中,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知识,教师行动研究中的“三个关注、二个支架等,使我们重新思考、审视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研修方式。八个学科的专家、学者讲课,他们中既有研究理论的学者,又有第一线的实践专家,他们从各自学科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多方位来诠释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和教师研修的方法。多学科的探究和相互借鉴,特别是他们能从平常问题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关键事件)的本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位专家的报告,不仅让学员知道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而且使我们懂得了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载体,合作研修是教师团队共同成长的最好方式。在此摘取部分学员和导师的感言。学员任彦斌:在一步步参与中知道了课例研究应该怎么去做。各种各样的培训很多,但像这次高研班这样的压力是没有过的。但回过头去看,还是很值得的。收获在于,过去对课例研究不了解,停留在找案例、教案上,这次真正参与了课例研究的过程,最后也写了课例研究的报告,虽然报告还不成熟,至少自己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理解,对教学改进还是很有帮助的。学员王芳:做一次精致的课例,迁移到常态的教学。课例研究苦是很苦,但是非常值得。让我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新的方法和思维。说实话,“三段两反思”我以前听也没听过,这对精致化课堂,对课堂改革非常有帮助。一节精致的课对其它的课有迁移,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方法,尽管内容会不一样,但研究的方式肯定还在延续。每节课都能进步一点点。导师李珍才:研修班抓住了老师学习的特点。课例研究是个很系统的东西。上海的理论学习后,我回来看了一些书,确实收获挺大的。在实践时,学到了很多方法,包括如何观课,做实录,我觉得在以后的培训中也可以用到。这样的学习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理念方面、基于实践方面、基于案例方面、基于行动方面,这些跟我们教师学习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以后的培训也要从这些方面去做。此外,部分学员已经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研修方法运用在教研组活动之中,带动了学科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清水三中、清水五中、清水四中等几所学校还成立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实验联盟,以横向(学科间)、纵向(学校间)的方式合作开展课例研究。部分学科教研员用课例研究的方法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可以说,本次研修班的成果与收获是多方面的。四、反思与改进反思本次研修班的组织、设计和安排等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1.在人员选拔上建立机制,使学员的研修基础相对整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研修和质量更加突出。2.在方案设计上采用学行并进,将理论学习与研修实践交替进行,学一个专题后马上做一个课例。正所谓行思并进。3.在时间安排上采用阶段性集中,可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开展研修,完成一个课例研究。研修班虽然有结业,但我们走进课堂做研究的热情依然如故,改进教学行为,提高研究能力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最后,让我县的学员有一个高层次的学员平台;向各位导师、邓双桂老师等表示真诚的谢意,是你们高水平的指导、执着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感染和激励着全体学员认真地开展研修,支持和帮助全体学员快速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向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表示感谢,是你们的通力合作与指导,使研修班和全体学员圆满完成研修任务。谢谢!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是教育类专业的,小学教育方面的,需要写科研立项结业论文。寻求可以替写的专业人士和团队。谢谢~~

金芒果
妙叶
怕啥,几篇论文一组合,就是自己的了。

师范类学校、小学教育英语方向。现要写一篇科研立项论文,求好的论题。。就是题目。与专业相关!

一丘一壑
妄作孝弟
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我想到一个是关于现在的小学生都去补课班的这种现象,你能帮我想个关于这个话题合适的题目么???对小学生家长是否应号召集体反对补课的看法!【By Kaiser3344】【科研论题】小学生上补课班心理压力状况小学生补课的强制性与成效分析家长对小学生补课的看法及立场小学生补课的利弊分析小学生补课科目,时间及老师的选择【其他科研论题】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小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分析小学生自行车行驶安全教育手册的制作与应用小学生饮食习惯与生长发育关系的调查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小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研究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与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楼主】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论题,有机会咱百度HI上聊,希望能对您有所启示,若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多多支持哈!!!

关于小学教育论文

钢琴海
亮眼睛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其 代写论文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必 须 选准新的立足点,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 “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管理制度,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关键词:课改;学校管理;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在小学教育科研中发现哪些问题方案

跳出去
黄金鱼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方案禹城市实验小学     李海燕一、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1)研究“新版教材”中不同领域内容的编排特点(2)研究低年级段的学生发现及提出问题的心理特点。2、开展对影响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形成和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1)根据学生现实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数据。(2)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个案比较或个案跟踪研究,分析出影响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形成调查报告。3、开展对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的研究。(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2)设计符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预案。4、对学生学习发现及提问的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现及提问题学习评价的方式。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与价值“创新意识”是新课标中新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标准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当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时,他们不但能够获得一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而且也会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造成了学生不敢提问题,更不会提问题。基于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会提出问题行吗?”“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这些思考,我想进行课堂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及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在正常教学秩序状态下采取边实践边探索、阶段反馈、及时调整、纠正完善、力求有效。教学研究法: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教师引导、师生间的相互活动,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的启动下,学生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目标。具体将能力的培养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问题意识培养阶段(时间大约为三个月)。激发学生乐于提问,勇于提问。重在培养学生喜问、好问、敢问,让学生以提问为乐,在提问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第二阶段:问题意识形成阶段(时间大约为三个月)。重在培养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如何根据信息发现并提出具有数学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何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问题。第三阶段:提问自觉阶段。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觉发现、提出问题,最好能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真知卓见的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自主探索,同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习方式,由以教师教为主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的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四、本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效和成果呈现形式(1)在研究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使学生敢问、好问,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二是使学生会问,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提出具有数学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三是使学生问得精当,培养学生提出有真知卓见的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不仅只是问,还要在疑问中自主探索,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学随笔、研究日志等,不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是: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促使教师善于学习,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善于启疑,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具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德给予充分肯定;善于倾听,敏于思辨,能快速地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促进自身提高。2、探索一条使学生有效进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学途径,总结问题教学的规律,形成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