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争
消费心理调研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以消费者的客观实际为出发点,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行为方式。在商品和劳务经营活动中,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所引起的。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而不能脱离实际去主观臆断。心理学本身有不具体、非常抽象的特点,但心理现象却是生动具体的、可以观察到的。对消费心理,只能在消费者的生活和活动的外部条件中进行研究。例如,在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产生的一系列变异心理就是客观存在的。正确的方法是实事求是地加以宣传,引导消费者逐步适应商品价格的变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遵循客观性原则,要求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过程中去调查、分析其心理活动。只有根据消费者的所想所说、所作所为,才能正确判断其心理特点。同时,还应当在整理对消费者所进行的调查材料时,对所得到的全部事实,包括互相矛盾的事实做出全面分析,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再下结论。所以,在这个原则下,研究者必须从客观实际的角度来对待调查结果,如实地统计和分析实际调查资料,如实地向委托机构反映这些调查结果,不能因调查结果不利于调查人员的形象而随意更改,也不要因调查结果不利于双方的合作而进行随意的修改。2、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和不断的变化之中,人的消费心理也是随着客观刺激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发展性原则就是在事物产生、延续、变动的连续过程中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原则。由于经济增长、购买力提高,我国的市场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消费者的消费生活,包括消费者观念、消费动机、消费结构、消费趋向,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作为市场要素之一的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行为也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处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中。因此,要认识到消费者消费生活的变化性,从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实现了温饱向小康的转变,出现了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物质、精神、文化消费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关系也由以前的买方市场转向了卖方市场。这些变化,必然从多个侧面影响消费者心理,使消费者心理发生许多新变化并产生许多新特点。遵循发展性原则,要求不仅对已形成的消费心理做出描述,而且要阐明那些潜在的、刚刚产生的、新的心理特点。不仅要看到消费者现实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还要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方向。不仅要熟悉消费者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行为,还要看到其发展前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市场活动中消费者的心理现象。3、个性化与综合性结合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要以不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调查研究中的各种因素,在调查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调查研究内容的确定上、调查研究手段的使用上,都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在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中,消费者在对待不同商品、劳务和各种接待方式的营业员的态度上,能够表现出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尤其是现代社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和个性化,尤其是个性在消费心理的研究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消费者在其购买行为中,不论实际的购买活动怎样,每个消费者总是保持他个人的心理特质。例如,老年消费者购物动作慢、询问多并且喜欢安宁的购物环境。中年消费者要按自己的意图购买商品,冷静而理智,注重实惠。青年消费者购物带有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等。对消费者群的这种综合调查、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大量个别心理表现的相互联系,但对消费者群的这些一般分析,还不足以说明消费者的个性。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每个消费者都有其个性,并且会在购买行为中表现出比较固定的个性。我们只有从对多数消费者群的调查研究中,分析个别消费者在不同的生活、活动条件下的心理成分,从而找出表明某个消费者整个特点的那些稳定的东西。企业在对消费者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既要了解大多数消费者群的消费心理活动特点,也要把握个别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4、联系性原则对消费心理的调研,还要遵循联系性的原则。这首先是因为影响和制约消费心理的内部、外部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例如,企业营销环境的优劣会影响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者的心境又制约着他们对环境的体验。其次是因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也是相互联系的,如消费者群体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与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紧密联系。第三是因为本学科具有交叉科学的特点。消费心理学处于许多学科的结合点上,它涉及生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企业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这种交叉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而要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