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课题随笔《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小班幼儿

葛伊
四时殊气
园本研修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搞好我园教学工作,提升我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继续坚持“突出骨干、深化园本”的制定方针,今年继续延续上学期的园本研修工作,特制订以下研修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三新一德”(新纲要、新技能、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园本研修建设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力求在园本研修、培训模式创新、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我园实际的园本研修机制,促进我园发展。二、组织机构 1、园本研修领导小组组 长:允豪杰副组长:郭彩娟 吴利杰组员:冯荣利、赵艳妮、张金红、王娟、张群群、吴雪玲 职责:①组长制定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园本研修第一线,深入到各组参与研讨。 ③为教师开展园本研修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办公室设有电脑、打印机等。 ④适时组织教师去外面进行交流学习。四、园本研修的方式:根据我园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情况决定园本研修的形式和内容,采取有效的研修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具体做法如下: 1、自主学习。开展教师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 2、示范引领。利用本园骨干教师资源,结合我园教学实际,针对我园共性“问题”,开展示课交流。 4、全园研讨。全体教师开展“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同时人人学习有关书目,确保园本研修实效。 5、教学观摩。在全园教师中开展“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和说课活动,形成一种研修规模。五、园本研修的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每位在岗教师应参加园本研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园里规定的研修活动该参加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修。 2、激励性原则:对积极主动和按时参与园本研修的教师给以肯定;对通过园本研修成长快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研修持消极态度,且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教师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集体研讨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困惑出发,由教研组集体研讨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再由教师具体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反思。六、园本研修的内容、对象、形式: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每名教师要在幼儿园的计划和组织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进行自学和集中培训,通过反思和专题研究,促进教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一) 研修形式:坚持以园本研修为主,以自培自练为辅,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等形式。以教师自学——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研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保证学习效果。在研修中,要把培训内容与教师师德、业务结合起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把“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的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主要责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同教学结合起来。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先进教学经验指导自己,做到学用结合,及时写出心得笔记,教育随感。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 (二)研修时间:保证研修时间。2013年3月一2013年7月。(三)研修内容:三月份开学初期,组织全园教师学习范佩芬老师的《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规范(一)》,并做好记录工作。四月份教师自学,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三至六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进行系统的学习,领会纲要和指南精神五月份全园教师进行“公开课”活动观摩,跟进教师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到说课听评课的环节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六月份在园内开展《纲要》和《指南》的知识竞赛,把《纲要》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深化教师内心。七月份教师每人撰写一份研修心得体会,写出自己研修感悟。研修活动记录表 有关中公教育的问题,可以使用以下服务:向TA提问 该链接由问题回答方推荐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课题研究计划表

不主常声
戴逵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念“小手真干净”的儿歌,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 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有一位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他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小课题方案

雍己
好儿女
(1)、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不追求阅读的数量和深度。(2)、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1、爱护图书。2、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3、认真看书,一页一页的看。4、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三、研究内容1、阅读兴趣让幼儿乐于与人谈话交流。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让幼儿喜欢识字2、阅读习惯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安静看书爱护图书,轻拿轻放看完一本再去拿,一页一页翻不与他人争抢乐意与同伴合作看书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幼儿早期阅读实施现状,。(2)、个案研究法: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观察、分析、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活动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活动中修正方案、提出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 经验总结法:教师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实验活动中。(4)、文献法:广泛查阅有关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著作,以及幼教专家所著的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四、研究过程我园拟定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07年月3月——2008年3月)。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研究队伍的组建。针对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数据。提交申报表,落实研究任务。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7年11月)?对小班幼儿进行前测,选择适合小班阅读的图书材料;在研究开始的初期,我们依据《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为幼儿创设感知、探索、迁移的阅读氛围。环境是指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受幼儿发展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3—6岁的幼儿所接触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因而需用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为了向幼儿提供有利于主体性发展的环境。 1、多途径的为幼儿创设阅读环境书作为知识的源泉,作为我们为幼儿创设早期阅读的物质材料,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钥匙,是引导幼儿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关键。托班幼儿注意时间短,规则意识差,有强烈的情感依恋,而这时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语言的起步阶段。如何可以让2—3岁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萌发早期阅读的兴趣。提供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好儿童》、《娃娃画报》、《小表蛙故事报》等等,如此之多的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家中设有小图书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在午餐、午点和睡前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新图书和自己喜欢的图书。 2、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阅读环境幼儿的年龄小,而这个年龄的幼儿阅读的特点就在于喜欢看色彩鲜艳、主题形象鲜明的画面,喜欢与生活经验接近的图片,在这些重复的场景和话语中能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体验成功感。同时,他们喜欢新奇,多变的事物,有意注意时间短,兴趣强。在家中的墙面上用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蕴含着故事内容,并根据季节或故事情节来变换画面。让画面的小图片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玩玩、讲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发现,这些小图片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更新的图片始终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3、为幼儿创设多种类的阅读环境在阅读区布置出各种有趣图片宝定及游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小伙伴们随意玩、认、议以此帮助幼儿获得这些文字的信息,激发幼儿感知认识事物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分享阅读——亲子共读时,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分享书时,做这件事家长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一开始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自己看,他看不出什么一二三来。但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给孩子讲,让孩子帮着翻书,有时也可以问孩子一些阅题。有些书,比如“毛毛虫旅行记”这样朗朗上口的故事,家长念几遍,孩子就听熟了,记住了。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念给家长听。通过“念”书的过程让幼儿对书面语与口语之间有初步的概念。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其性过人
可以全生
一、问题的提出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我校开展立项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研究三年来,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加强课题衔接,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引导。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四、主要理论依据及假设 (一)理论依据 1、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2、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学生有特定的自然禀赋,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生活,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应该重视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二)理论假设 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唤醒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品质,帮助小学生深化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使小学生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价值,释放出自身的生命潜能,进而学会学习。 五、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自主学习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一代人才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学校《自主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良好的学校基础。 3、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六、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 2、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指导策略。 七、实施思路、操作原则及研究方法 1、实施思路 该课题作为统领辅导区的总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分低、中、高三个梯度,中心以教研组为单位,村校以校为单位进行探索。同时要突出研究重点,抓住语文、数学这两门重点学科进行攻关。具体实施时,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向会指导、善指导努力的意识;其次,把指导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 2、操作原则 为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原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4)整体发展原则。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教学力求面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5)反思性原则。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实验中,教师要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4.10——2005.1) 工作目标: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 2005.2——2006.6) 工作目标: (1)点上实验: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2006.1) (5)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 2006.7——2006.10) 工作目标: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2006.10) 九、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 课题负责人:陆 华 课题主持人:王 兰 课题组成员:邹 建、邹 宇、费业明、邹 英、邹小珠 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小班条件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 邹 英 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指导策略研究 邹 宇、马红芳 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指导策略研究 费业明、陆建英 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指导策略研究 邹 慧 小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指导策略研究 邹晓东 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指导策略研究 吴 静 小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邹立新 小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指导策略研究 陈 斌 小学生自主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指导策略研究 倪燕伟 (二)制度保证 (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2)落实 “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管理意见”。(3)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新绿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三)经费保证 学校保证实验所必需的经费。如:专家讲座、教师论文评比、公开课展示、外出参观。 十、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 3、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经验集。指导策略分三个层次:一是带有全面指导意义的指导策略,二是学科指导策略,三是个案型指导策略。 4、小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报告。5、其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和物化成果。

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怎么写

不得其真
能体纯素
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界定: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1、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本课题的提出,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何在课题研究和常规教育相结合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我园全体教师关注和探索的永恒课题,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育实践与课题研究中,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3、促进幼儿家庭素质提高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重要,而幼儿作为家庭中的个体,家长良好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而幼儿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也可以反过来教育家长,使他们顿悟和反思。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自身素质超越其家庭素质,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家长,促进其家庭教养素质的提高,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4、对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幼儿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催着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我们的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也要不断的提升,我们愿意通过不断地努力,在课题研究中走出一条具有本土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使我园真正成为幼儿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四、理论依据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策。让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重点:结合幼儿园实际以及幼儿年龄特征,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1、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导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2、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玩具用品等。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以自我服务为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洗漱,进餐等,利用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掌握简单劳动的方法和技能。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研究思路和过程:1、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5、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开展各种理论学习的分享活动、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6、优化园内环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作好孩子们的榜样,开设“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举办“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小雷锋”等活动,让幼儿培养和巩固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7、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8、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9、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0、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延伸课题活动,使《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不断深化,力求成为我园的又一办学特色。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申报书

葆真
娜奥米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它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要求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著名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台梭利也提出,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标明,幼儿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构成了一些幼儿的主要学习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随着学龄前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他们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这使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一直困扰着中国教育界,识字过晚,导致孩子阅读过晚;进而又导致孩子不爱阅读与不会阅读,因此,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能得以快速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也就无从形成;其智力也就更不能得以良好发展.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这就充分说明,阅读教育提前至幼儿园阶段已是大势所趋.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我们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二、研究目标:(1)、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不追求阅读的数量和深度.(2)、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1、爱护图书.2、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3、认真看书,一页一页的看.4、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三、研究内容1、阅读兴趣让幼儿乐于与人谈话交流.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让幼儿喜欢识字2、阅读习惯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安静看书爱护图书,轻拿轻放看完一本再去拿,一页一页翻不与他人争抢乐意与同伴合作看书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幼儿早期阅读实施现状,.(2)、个案研究法: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观察、分析、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活动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活动中修正方案、提出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 经验总结法:教师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实验活动中.(4)、文献法:广泛查阅有关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著作,以及幼教专家所著的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四、研究过程我园拟定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07年月3月——2008年3月).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研究队伍的组建.针对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数据.提交申报表,落实研究任务.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7年11月)?对小班幼儿进行前测,选择适合小班阅读的图书材料;在研究开始的初期,我们依据《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设计调查问卷;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附:幼儿早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班级:蒙小一班 人数:30人1、幼儿姓名2、您的孩子喜欢看书吗?3、您为孩子买过图书吗?买过类型的图书?4、您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问一些故事中的问题吗?我们从调查问卷中得到:有40%的孩子喜欢看书,并且家长也给买过图书.70%的孩子喜欢听故事,但只有一少部分的孩子喜欢问问题.大部分的家长都给孩子买过图书,而且买的基本上是以图画为主的书籍.?适时研讨,作好记载,并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全面进行论证;?举行早期阅读观摩活动,逐步积累教育活动案例,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总结阶段(2007年2月——2008年3月)总结,提炼.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并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六、研究结论及成果(一)对阅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现象:在课题实施前,小班幼儿对阅读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幼儿拿到图书后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到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指导策略:我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在图书角里摆放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浅显贴近幼儿生活的书,同时孩子们也会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另外,将阅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成果: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午餐后到图书区拿书看的明显增多,近50%的幼儿对一些熟悉的图书,他们还能坚持从开始看到结束.另外,幼儿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开始要求妈妈给她讲书上的故事.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们确确实实是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二)有较好的阅读习惯现象:区域活动时,有的孩子看书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有的孩子打开书,胡乱地翻了几页,不到一分钟就又换了一本书;有的孩子干脆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本书,和其他小朋友大声的说笑;有的孩子倒着书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拿着书趴在椅子上或是跪在地上看;有的孩子是拿着书离开了区域边走边看;还有的孩子在图书区乱翻了几本书后离开了……指导策略:《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首先,我们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其次,我们在图书的选材上也加以调整.在选材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书最好是单页单幅画面,内容简单生动,形象较大而清晰、图意明确、便于指认的,幼儿感兴趣的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意义突出且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最后,在幼儿阅读时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充实阅读区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参与幼儿的阅读,并随时给予指导.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及时鼓励认真看书的幼儿,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成果:通过阅读指导,幼儿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看书时不再象以前那样频繁换书,随意翻阅,取放图书的习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小朋友知道了书从什么地方拿要放回什么地方,并能把它们按类摆放.由于孩子对图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变得爱护图书了.更可喜的是幼儿能按照阅读指导活动那样去翻阅图书.不管是自由活动时间还是集体阅读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拿到书后,几乎是100%的幼儿都会拿正书,用手指着书名念,并仔细观察封面,然后一页一页翻看,而且主动自觉地观察画面,根据画面进行讲述.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但由于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因此幼儿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七、结论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建立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八、讨论与分析(1)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幼儿园教师小课题研究参考选题

信行
东北方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zhushunjuanqqq1.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纸艺特色活动的研究2.通过体验教育促进幼儿班级共同生活的实践研究3.深化混龄教育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以亲子活动促进家园合作的研究5.军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领域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6.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7.幼儿园中国画教学活动主题化的实践研究8.基于儿童生命完整的幼儿整合教育研究9.本土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10.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11.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幼儿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发展研究13.童画童说--通过儿童画解析幼儿的内心世界14.教幼儿折纸的实践研究15.从材料入手探索提高小班娃娃家游戏水平的方法16.家园共有有效互助--在教学实施中共享家长资源研究17.幼儿数学智能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18.对小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探索19.家园共育 助教活动的研究20.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21.城乡互动-促进乡镇园保教质量的实践与探究22.中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区材料投放及指导的实践23.幼儿绘画和语言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24.浅析影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25.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26.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46.92.141.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三盗
名胜
一、课题研究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二、课题的界定:(一)课间游戏。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二)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四、理论依据:(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三)学前游戏论。《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五、研究方法设计: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内容:(一)理论假设: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二)研究目标: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三)研究内容与重点: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四)研究的思路: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七、课题研究操作措施:(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在园主任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八、课题研究对象: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梅园幼儿园2011年9月入学的小班幼儿。九、课题研究过程:(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9——2011.12)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二)具体实施阶段(2012.1——2012.7)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三)总结结题阶段(2012.8——2012.10)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我所在的幼儿园先后承担过太仓市“九五”规划课题和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以及江苏省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课题都已顺利结题,并获专家好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十一、预期研究成果形式:1.结题报告。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3.小班课间游戏集。

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研究研究

爱无能
称道数当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有部分幼儿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很不好;还有部分幼儿的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程度较高,但不懂得全面教育,只是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但多数都是质性研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很少,多数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河南教育2006年第10期中《如何让幼儿养成生活常规》一文中指出,首先培养幼儿行为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然后营造气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与家长合作,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也强调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调。还有许多幼教及家教核心刊物也以论文的形式,质性研究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比较多。三、本课题的创新点本课题通过制定量表进行研究;根据量表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明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针对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几种情况教师设计干预内容,探索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研究目的1.研究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2.探讨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3.探究我园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培养方案。(二)研究内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4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本研究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专注进餐、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能擦嘴、按要求喝白开水等。2.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做到大小便、能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会有序地穿脱衣服等。3.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会用毛巾擦手、会用手纸擦屁股、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等习惯。(三)研究对象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全体幼儿。五、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一)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先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2012年11月份,我们进行题前调查,对幼儿园的中、小班37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三方面。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很大。2012年12月份,我们又进行一次教师问卷调查,与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哪些是幼儿园共性问题,那些是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育。然后,我们做了开题论证,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制定研究实施方案。2.实证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1)落实课题活动计划、认真填写各种表格。2)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形成因素,找出培养幼儿好习惯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幼儿的调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幼儿的课题结题积累必要的基础。4)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家园联手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本阶段教研组成员通过对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干预的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个案调查、活动观摩、跟踪指导等工作。并且定期小结课题研究情况,再通过量表分析总结被研究幼儿的变化情况。3.结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研究者收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课题组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幼儿园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推广研究成果。(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生活习惯表现。2.教育情境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幼儿游戏体验,培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3.教育观察法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与规律,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4.个案研究法对于个别案例进行指导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