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外对县域经济的研究现状

爱之谷
不一定
  日前,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中部百强县(市)和东北十强县(市)名单公布。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空间格局已经形成。  在第七届评价中,在“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强县富民”和“科学发展环境”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  2007年8月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的特点是“公开、客观、可比”,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县(市、旗)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并将继续为推动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全国县域经济强县  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计2002个,其中县级市368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东北十强县,共有30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66%。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人口为21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34%,地区生产总值为45550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134亿,占全国的1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04%、138.83%、92.69%。  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是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中坚力量。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与中心城区将共同构成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为国内外经贸合作和生产力布局提供科学向导。  1、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河北省6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4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7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山东荣成市。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等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第一名。  新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有9个:河北三河市,山西孝义市,江苏铜山县、仪征市、兴化市,河南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2、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旗)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二个省(市、区)中,除西藏外,均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重庆市8个、四川省21个、贵州省5个、云南省10个、陕西省7个、甘肃省1个、青海省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云南安宁市、陕西神木县、云南大理市、四川郫县、内蒙古托克托县、四川绵竹市。  新进入西部百强县(市)的有9个: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后旗,广西柳江县、扶绥县,贵州清镇市,陕西安塞县,宁夏灵武市,新疆奎屯市。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51.7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4.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0%、14.60%、27.10%、30.62%、10.60%。  3、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3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8个、河南省42个、湖北省10个、湖南省21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河南巩义市、湖南长沙县、【河南偃师市、河南新密市、河南新郑市、河南荥阳市、河南禹州市、河南登封市】、山西河津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江西南昌县、湖南宁乡县、河南伊川县、湖南望城县。河南偃师市、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等相连的六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中部第三位。  新进入中部百强县(市)的有13个:山西襄垣县、怀仁县、柳林县,安徽怀宁县、广德县、颖上县,河南宝丰县、长垣县、西峡县,湖北当阳县,湖南祁阳县、桃源县、汨罗市。  二、第七届评价中的创新性探索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点创新性探索。  第一,提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概念。所谓“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理位置相连、经济总量相当、经济发展方式相近的几个经济强县组成的集合。区域经济强县组团的提出是基于以下考虑:淡化相邻强县的非正常竞争,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强县之间的经济协作;推动区域统筹,有利于在诸如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推进城市群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比较成熟的有江苏省苏南四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冠军组团,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中原地区的六个县级市,一起成为中原崛起的先锋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融合发展,建立米东新区,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针对这方面的工作今后还要继续研究探索。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做到“强县富民”的统一,在第七届评价中将所有经济强县的居民收入水平罗列出来,供参考。按照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划分A+、A、A-、B等四级,各级规范是:A+级(上):1.25以上;A级(中上):1.00-1.25;A-级(中下):0.75-1.00;B级(下):0.75以下。  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共有83个,主要集中在东部(69个)。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数量比较多的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的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的数量分别是31、9、15、6个。不难看出,山东省县域经济强县(市)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比例小,以后需要在“强县富民”的统一性上多做一些工作。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在全国的每块土地上都要上工业项目,建城镇。应该说,全国每个地区的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社会文明差异性不大的权利。因此,针对全国所有县域(或城区),无论经济强弱,以居民收入为基础,结合居民消费、储蓄和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反映富裕程度的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本届评价中先将收入水平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今后逐步完善,单独形成全国分地区富裕程度检测报告,为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提供向导。  第三,县域经济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县域经济还要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县域经济不仅是中心城市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时,开始探索评价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约束性因素,初步从考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着手。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分A+、A、A-和B等四级,具体规范为:A级为正常级,A+级为正常偏上级,A-级为正常偏下级。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以及安全监管总局的特别重大事故信息工作为评价提供了参考,同时参考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报道信息;B级为非正常级,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长远性恶劣影响,甚至无法恢复。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评价的下一步工作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信息网络。  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遇到了许多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自己求解约束方程,也需要社会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促进和支持,使县域经济沿着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正确方面前进。

发展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怎么写,怎么样写是体现发展经济呢?我现在的思路只是找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其动也天
爱生活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关于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爱之梦
美人鱼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郴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郴州的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成规模。 1、旅游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0.3%;接待国内外游客9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其中: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5168人次,同比增长30.1%;全市主要景区接待各类游客379.0万人次。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其省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上升,旅游总收入规模居前。2007年郴州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7.6%,旅游总收入在全省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据测算,2007年,郴州旅游产业共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与2005年(4.3%)比,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GDP增长12.3%,其中旅游产业带动的约为0.3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6%。旅游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加大,支柱产业地位已逐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底,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35家,旅游星级饭店31家,总床位4万多张。不仅完成了对莽山、热水温泉、东江湖等古老景区、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提升旅游产品档次,而且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开发出了阳山民居、王仙岭、五岛一村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游景区。到2007年底,全市国家等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区达16家,并通过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各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并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4、“优秀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郴州市区和资兴市的山水美景对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旅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07年,郴州市区及资兴市旅游收入为30.0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比重的53.9%,同比分别增长10.6%、0.1%;接待旅游人数387.5万人次,同比增加42.6万人次,增长12.4%。可以看出,作为优秀旅游城市仍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力,且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通过哪些指标能分析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长城长
病而求医
目前,官方采用的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有gdp、人均gdp、工业农业服务业各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三产产业结构、招商引资、每万度用电税收等。 但社科院每年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采用指标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参考范文:培植我县支柱财源调研报告

而犹若是
考槃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久久教育培植我县支柱财源调研报告**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耕地168万亩,人口76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辖14镇10乡,359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县、发展六大产业、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并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培植财政增收的新亮点,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壮大,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实现了新突破。但是,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增长速度缓慢、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典型的农业型、吃饭型财政仍然困扰和制约着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形势很难令人乐观。因此,大力培植支柱财源,增加税源,促进财政增收,对于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局面,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全县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已显得至关重要。一、收入现状及财源特征2019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0760万元,较上年37800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22万元,占预算的111%,同比增长22%,其中国税局完成(一)农业主体财源消失。2[1][2]

求一篇关于县域经济方面的英文文献并有翻译,谢谢

人卒闻之
神薙
  关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前言  世界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互联网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出现以及虚拟经济的发展都是在依托于互联网的基础上的。目前虚拟经济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为3%左右,国际贸易年增长率在5%左右,国际资本流动的年增长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总价增加了2.5倍。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1997年年底全世界虚拟经济总量是140万亿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万亿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品年末余额约95万亿,股票市值36万亿,债券余额29万亿),大体相当于全世界GNP的总和(约30万亿美元)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流动量是2万亿左右,大约为世界日平均贸易额的50倍。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继续膨胀。网络经济经过上世纪末的泡沫破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除去水分后现在又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开始振兴起来。虽然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关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定义以及范围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各方面争论不断。如果继续争论下去,而一直不得出明确的证明,就容易将各个概念混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分歧,所以本文将对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进行研究,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将提出作者本人的理解,进行初步的解答。首先要明确一点网络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是不同的,网络经济是指经济的运行方式,虚拟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的模式,因此必须将这二者区分开来。  二、主题  1、虚拟经济的定义  要了解什么是虚拟经济,先要从马克思解释的虚拟资本理论谈起。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虚拟资本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对此人们了解得的是股票,而股票为什么和怎样成为虚拟资本,则往往做一般地分析。要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虚拟资本论,必须考察其思维逻辑。虚拟资本想象论,在马克思以前,法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曾提出过“想象的资本”这一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曾用过“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这一概念,他也是从给国家的贷款“本来不是作为资本耗费的,不是作为资本投入”的这一角度阐述的,由于不是作为资本耗费的、不是作为资本投入的,因而这种贷款作为资本已经不再存在,所以才把“国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资本,看成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马 克思考察国债是虚拟资本以后,进一步考察股票。除马克思考察国债和股票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外,恩格斯还指出商业汇票也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在商业信用中商品的买卖,其贷款的清算,能够通过商业汇票来进行,商业汇票是企业开出的定期支付的凭据。如果开出的汇票时间间隔过长,得到汇票的企业家就可以把汇票拿到银行去贴现,以期获得货币资本。继恩格斯考察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制造虚拟资本”以后,马克思指出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是纯粹虚拟的, 所以,我们能够确定,马克思指出的虚拟资本(dasfiktivkapi tal)是相对真实资本(daswirklicheskapital)而言。真实资本是指“已投资于企业,并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资本,或由股东支出的,用于企业中起资本作用的货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考察虚拟资本时,运用了不同的概念,如“虚拟资本”、“幻想资本”、“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虚拟的货币资本”、“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等,应当说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表达不同的意思。  但在我国,人们在考察虚拟经济时,总是把不同的概念搅在一起,混为一谈,比如把虚拟资本等同于有价证券把虚拟经济等同于虚拟资本、网络经济、泡沫经济等。  余青山认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它是以纸币的发行为开始,以价值符号及其衍生产品如纸币、股票、有价证券、电子货币、期货合约等为基本交易对象的经济活动。通俗地说,就是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的经济。  虚拟经济的两个特性一是经济性,一是虚拟性。所谓经济性,就是指价值符号及它们的交换也是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没有价值及价值交换就与经济沾不上边,也就谈不上它的经济性;并且,价值符号还可以还原为价值实体,即从虚拟走向现实。无论是纸币,还是股票、电子货币、其它各种有价票证,它们的发行和流通基础就是价值和信誉,它们代表的是实体价值,是实体价值的代表,并且还可以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信誉作为价值符号的发行基础存在很大的接受风险。  所谓虚拟性,是指它的交换物在形态上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它只是以价值符号为交易对象,而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虚拟经济领域交易的只是价值符号而不是有形的实物。纸币不是价值实体,而只是一种价值符号;这种符号又脱离了价值实体,成了实体价值的影子。当价值符号脱离价值实体较长时间,并且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了投机性交易,这就使这种脱离成了价值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即价值的游离存在方式,这就是虚拟现实。  成思危 :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2网络经济定义  张基温:协同与服务——网络经济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网络经济就是服务经济,信息时代的服务经济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经济。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协同的概念更凸显,网络经济的意义才更清晰。这也是许多人将网络经济定义为互联网经济的缘由。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网络经济的实质是通过不断进步的技术创新手段,连接全球生产、消费网络,改进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扩展市场作用范围,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高,逐步实现以信息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银行集团副行长穆罕默德.穆兴:网络给分布在支持这一网络系统的许多点上的国家、地区、人们带来收益,同时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网络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使我们认识到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大资源,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信息经济。信息化的含义有三层,首先是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其次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第三就是信息作为资源的意识和作用的发挥。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从企业运行的角度,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从根本上说,网络经济的实质是、全球化和一体化。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所谓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它是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庆伟:网络经济是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空间信息技术商业化的共同产物,是构成信息社会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倪月菊: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网络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本基础上的经济形式,是由直接从互联网或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全部或部分收入的企业构成的经济。网络经济只是“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一个层面或表象。  王振光:网络经济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经济环境下的社会化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的进一步社会化是网络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成熟的网络环境是网络经济的基础条件。  罗仲伟撰文指出,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资料摘自中国移动通信网站 新闻来源:经济参考报)  3虚拟经济发展阶段  邓瑛:虚拟经济的初始阶段:信用化和资本化的货币  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资产证券化  虚拟经济的膨胀阶段:各种金融衍生品  成思危:第一个发展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闲置货币成为生息资本。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虚拟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进行跨国交易。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  4、网络经济的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在新西兰任教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首次提出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论,并用Tertiary Instry(第三次产业)范畴概括一种新的产业。第三次产业迅猛发展期最初在服务行业,以至于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以“服务经济学”来概括新的产业。上世纪后半叶,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通讯技术大发展,第三次产业终于找到了产业支撑的科技基础。一时间,纷纷纭纭的“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等等说法,都渐渐融归为一种现代概念:网络经济(或曰互联网经济)。[③] 近20年以来,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经过一次次技术创新积累之后在全球的迅猛展开。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煞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  三、总结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于市场经济,后来又作用于市场经济。没有活跃的虚拟资本,市场经济就不能进入高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虚拟经济重新定义为:以现实经济为基础,而又独立于现实经济之上,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方式赚取利润的价值。这就是说,虚拟资本完全是信用的产物,它的活动就是信用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现在虚拟经济的价值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体现出来虚拟经济的价值需要时间来形成。当只有少数上网者时,它的价值很小,当整个社会都上网时,它的价值无限大。根据这种原理,有人认为在网络企业领域,网络的价值不是以用户数的二次方的速度增加,而是以用户数的三次方、四次方的速度增加,支配网络企业的是“收益爆发的法则”。网络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信息媒介等;信息服务产业包括新闻。咨询、通讯等;电子商务则是凭借上述两种产业,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一切商务活动,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拍卖等。网络经济现象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比之传统经济行为,它具有动力性与创新性。在中国目前社会中,虚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网络游戏,它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内进行活动。  虚拟经济源于经济主体又超越原经济主体,扩展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缩短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时间,改变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观、信息掌握、资源配置以及运作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网络经济强劲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网络经济的存在,造就了大批相关企业和依赖于网络的公司。网络经济的发展,为本国传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或把网上交易作为寻求发展生机的措施,或把涉网并购作为改变经营困境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再次,网络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一种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了解虚拟经济与网络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是必需的,完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王振光 《网络经济与网络化经营》王振光  《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底红艳  《论信息经济文章一组》张基温  《网络协同学——第三只手的凸现》杨培芳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阶段效应及关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邓瑛  《网络经济: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巫继学  《解读十六大报告:推动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青年报  《网络经济新模式影响现代经济格局》解放日报  《虚拟经济探微》成思危  《虚拟经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领域》曾康霖  《什么是虚拟经济?》余青山  《解读十六大报告:推动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箫吟  《论网络经济对企业规模影响的弱化》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心莹  “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记录  《入世对中国网络经济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 张铁锋

哪里有现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调研报告?

理源
人也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全县面积2348平方公里,现辖17个镇,7194个村和37个社区,人口 12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乡镇政府职责不明确、服务和法制中心不突出,导致服务不到位、办事不规范,造成职能上严重的"错位"、"越位"、"失位"等现象,相对滞后的农村生产关系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业税免征之后,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强,乡镇干部对在乡镇职能转型中有所作为的期盼,催生着县、乡政府必须从无限责任中走出来,以有限责任的形式,创新农村工作新机制,建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已成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当务之急。2005年7月份,该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16号文件,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7月21日,巢湖市委、市政府根据省16号文件精神,研究确定庐江县为全省18 个试点县之一,在全市率先推开农村综合改革。下面,将该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内容和做法 该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从改革内容和进展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从2005年7月份启动开始至2006年5月份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改革体制,重点解决组织层面的问题;2006年6月份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创新机制,重点解决职能层面的问题。 (一)围绕乡镇机构改革,实施乡镇村改革整体联动。 该县乡镇机构改革主要围绕合理调整乡镇规模、创新乡镇领导体制、深化乡镇机构改、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适度调整村级规模等五个方面进行。目前,初步完成了以下主要改革内容。 1、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该县从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中心镇、 加快城镇化进程、降低行政成本和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出发, 兼顾交通状况、人文环境、历史沿革、传统习俗和自然环境因素,将原来28个乡镇调减为17个镇,撤销11个乡。调整后的镇, 平均人口由原来4.25万人扩增到6.99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庐城镇,为14.36万人;平均国土面积由原来83.89平方公里扩展到138.1 平万公里,其中,国土面积面积最大的是泥河镇,为183.5平方公里。克服了以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越大越好、为并而并"的非理性思维误区,如金牛、石头这两个镇,虽然人文相通、人口和国土面积也不大,但作为各具资源特色、自成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乡镇确被保留了下来。 2、创新镇领导体制。该县按照"主官合一、减少副职,明确职责、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镇党政领导交叉任职,按镇人口数确定领导班子职数,即人口在6万人以上的镇领导职数控制为9 名,6万人以下的镇领导职数控制为7名,党政正职实行一人兼, 同时设副书记2名,分别兼任镇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设党委委员 44名,其中2—3人兼任副镇长,1人兼任人武部长。改革后,全县镇级领导班子成员由原来409名减少为153名,精简256人,减幅为62%。 3、整合镇内设机构。该县对镇机关统一设置“三大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能及职位设置,界定了各自职位的主要职责。“三办”分别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具体职位设置、职数确定由镇党委根据机关人员编制核定数,并结合各镇实际情况而定。中层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考核上岗。全县有153人通过竞聘走上了镇中层干部岗位,其中:原任乡镇副乡镇长的7人,党委委员的80人;有65名原乡镇中层干部在 竞聘中落岗,6名一般干部竞升为中层干部,88名同志通过竞争轮换了岗位,轮岗面达到55%。 4、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该县按照"执法职能上收部门、管理职能归位政府、公益性职能整合完善、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的改革思路,对原乡镇农经服务中心、计生服务所、土地建设管理所、文广站和财政所等事业单位,进行了职能、体制的调整和理顺。一是执法职能上收。对原乡镇事业单位受委托承担的国土资源、林业、农机等行政执法职能上划县直有关主管部门。按镇设立国土资源管理所,跨乡镇按区域综合设置8个林业工作站和8个农业机械管理站,人、财、物分别上划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县林业局、县农委管理。二是政府职能归位。将原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政府,由镇政府承担。具体是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水利建设、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土地承 包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原土地建设 管理所承担的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职能划归经济发展办公室;原 文化广播电视站承担的文化宣传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承担的计生管理职能划入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上述岗位人员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管理。三是公益性职能整合。重新组建新的精干、高效的事业单位。保留垂直管理的财政所,撤销与财政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农税所,将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业务交给财政所;保留计划生育服务所;撤销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站,将原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农技、畜牧、水产重组按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四是经营性职能退出。将经营服务全面放开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将原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农资、农机经营与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将原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转制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法人实体,依法开展经营和社会服务活动。原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自收自支在编人员整体性划入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人、财、物一并交给安广网络庐江分公司管理。改革后,全县乡镇事业单位(不合中小学、卫生院)为84个,减少56个,减幅为40%。 5、精简镇行政、事业编制,妥善做好人员分流。改革后全县镇机关行政编制控制数为705名,减少285名,减幅为28.8%;镇事业编制控制数为818名,减少331名,减幅为28.8%。与此同时, 该县对镇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采取提前离岗、提前退休、到村或社区任职、乡镇之间调剂、县直单位安排等办法,多措并举,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改革后,全县镇机关实有人员 693人7减少199人,精简22.3%;镇事业定岗818人,减少130人, 精简13.7%。人员定岗后,全县机关共有150人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其中,副科及以上干部77人,一般干部73人。事业单位采取分流到企业、辞职创业、提前病退、到村任职等多种形式,共分流130人。同时,清退不在编入员l57人。 6、适时开展村级规模调整。2006年3月份,在总结试点镇经验的基础上,按500O人左右的规模、每千人一名村干的标准,该县全面开展了全县村级规模调整工作。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整,该县由原来的398个村(含社区)调减为231个村(含社区),减幅为42.0%;村均人口由原来的2886人调增到5005人,增幅为73. 4%;村干由原有的1908人精简为1386人,减幅为27.4%;其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村有111个,占48%;群众参与表决率平均达到89.6%,赞成率平均达到95.0%。合理适度的并村,有利于村官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提高,有利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公 共产品的建立,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计生等农村工作向村组、农户的有效延伸。 ?7、有序处理债权债务,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在乡改和村改中,如何处理好乡村债权债务是一个关键节特别是债务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乡村调整中的稳定和调整后的发展。为确保改革的顺利 推进,该县在处理乡村债权债务工作中型主要采取了二大举措: 一是及时制定财务清理方案和纪律要求。针对乡镇行政机关、事 业单位改革以及并村的不同特点,该县制定了不同的财务清理 方案、采取了不同的约束机制,并把干部在财务清理工作的表现 与下一步的任用、去留直接挂钩,调动每一个被改革者的参与意 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抓住三个重点环节。首先是抓好 清产核资,抓好结清帐目、清查资产和核实债务,使乡镇资产负 债达到帐款、帐实、帐证、帐表、帐帐"五相符";其次是慎重处理乡镇债务,县统一要求县驻乡镇指导组和工作组参与乡改债 务移交工作,对新发生的债务和划入的债务进行确认和承诺,对 划出的债务与接受方协商交接。其中原乡镇事业单位涉及重组和上划的,由县工作组会同主管部门、镇政府对其资产、债权和债务进行合理分割,按分割后的数额进行交接;原乡镇中心小学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由县教委按照县统一要求组织清理交接。三是在做好财务有序移交,按照"先清理后移交"的要求,凡是资产没有清理的不得办理移交手续;凡清理合格后移交的, 新乡镇必须无条件接受撤并乡镇的所有财务、债权和债务,并负责管理。 (二)围绕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 在解决体制定位以后,该县结合制度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及时将改革重点转移到解决职能层面上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机制创新的问题,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下篇力探索,不断深化。 1、健全完善县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机制。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和县委常委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组,整体驾驭、推进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按照“谁分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县农村工作新机制考核评价体系、镇政务中心建设、镇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镇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等5 个工作指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牵头负责,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从源头做到有人牵头、有人办事、有人负责,健全完善了县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机制。 2、进一步完善镇机关干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按照"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社会服务,维护农村稳定"的职能要求,该县建立了以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主的镇管理新机制。确定镇综合经济指标、人口环境、法制环境、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等四项指标为考核重点,由县委、县政府对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进行指标量化考核,并明确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激励奖惩措施,强化其第一责任人职责,逐步建立一整套与镇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侧重突出干部层次之间的考核,避免抽象笼统;突出干部实绩内容的考核,避免主观片面;突出指标的细化、量化考核,避免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该县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对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强化制约措施,规范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注重对镇村"一把手"的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 3、探索建立镇涉农公益事业的人事和服务管理新机制。一是以精简提效为目标,活化了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在镇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上岗竞争制、全员聘用制、末位代岗淘汰制和绩效工资制,上岗人员一律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职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个人档案交由县人才交流中心保管,实现镇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开始向合同用人转变、职工由“单位人”向 “社会人”彻底转变。二是按照"政府出钱,胸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改革思路,建立了镇涉农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在改革中,我们按照"政府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改革思路,将乡镇涉农公益性事业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完全由政府承担(组建新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服务,如农技农机、林业推广服务等;第二类为主要由政府承担委托(购买)的公益性服务,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在具体操作中,针对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对第一类服务我们全面推行"两个打破(打破一卡式工资发放、打破工资结构构成),两个贴近(贴近所从事的事业、贴近农民群众的需要),三个规范(在同一行业内部规范岗位职责、规范指标设立、规范分层考核)"的管理手段,建立职工薪酬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直接挂钩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第二类服务,我们以"定防区、定任务、定目标、定报酬、统一收费标准"的"四定一统一"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行了 "项目招标、市场运作,群众签单、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以钱养事"新机制。如在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该县实行"定防区、定任务、定指标、定报酬,统一服务要求"的管理模式,采取政府购买和委托服务,直接将公益服务经费拨付到公益性服务项目上,在年终或项目完成之后,按照" 253"架构,加权计算考核得分,由镇政府负责人在合同考核结算卡上签字,交由镇财政所按得分百分比兑现劳动报酬。 4、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根据"乡改"后由于行政区域交大,群众办事不方便的实际,该县在全县 17个镇全面建立了以镇为主、以村为辅、县职能部门参与的县、 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出台了《关于加强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实施意见》要求镇镇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村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明确规定所有村干部为代理员,突出行政服务、经济管理、农业投入、社会保障四大重点,统一规范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基本流程,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直接办理制、承诺代理制、"阳光"办理制等四项工作制度。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的一条龙服务,使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就能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该县还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借鉴外地"民情互动"的做法,不断探索创新为农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二、阶段性成效 该县农村综合改革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运行和检验,目前初步成效已经显现,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展。乡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财力的聚集,使乡镇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整合,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拓展了乡镇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在,新组建的17个镇就是各具发展特色和潜力的17个经济板块。2006年7月,该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3.16亿元,增幅达到30%,比上年净增7300多万元,是过去10年净增的总和。 第二,体制创新取得了突破。一是乡镇主官合一、党政交叉任职,镇几大班子合为一体,职能得到有效统一指挥更加得力;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每一个在岗人员职责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务实,干部作风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二是乡镇事业单位按照构建新的"三农"服务体系的要求,进行了重新定位,将该由政府办的事收归政府,政府以"看得见、管得住"的方式强化管理,使惠农政策和惠农服务更加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经营性事业推向市场,使政府真正从"越位"中"回位。 第三,内部机制实现了活化。建立以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主的管理新机制,突出任期目标和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及群体的能量,让那些愿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社会精英在事业的平台上脱颖而出。对乡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及一般干部,实行“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新机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特别是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把工作的质量、效率与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激发了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和创业热情提高了"三农"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四,行政成本有所降低。通过扩大乡镇规模、精简机构人员、减少领导职数,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初步测算,改革后全县每年仅乡镇非工资性财政支出就减少1100万元。同时,将镇事业单位人员逐步推向市场,实现"以钱养事",服务成本也将逐渐降低。 第五,广大干群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改革虽在农村,震动波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经历了一次大洗礼。尤其是竞争机制、"以钱养事"规则的引入,事业单位人员由原来依赖财政拨款和收费谋生,变为现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依靠参与市场竞争求生谋发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创业热情增强。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和一般干部竞争上岗新机制的建立,把干部的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群众、干部和组织"三满意",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感明显增强,镇班子成员谋事谋发展的心思更加专一。 第六,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随着乡镇自聘人员全面清退,乡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型,从体制上切断了伸向农民的手,从根本上解决了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三、几点体会 农村综合改革是对农村工作体制和机制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农村上层建筑的一次"革命",困难和阻力是不言而喻的,从见事谋划之初,该县就充分认识到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为此,该县坚持以省16号文件为大纲,创造性地理解16号文件的精髓,大胆探索、创新突破。总结近一年多的改革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我要改"的自我改革意识,把握改革的主动权。长期以来,在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从庐江现实来看,该县也深切地感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为此,早在2005年3月份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县针对乡镇工作的现状,就改革乡镇体制、推进乡镇转型展开了调研,4月份完成了改革的调研报告,6月初市委夏书记对该县的 改革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批示开展试点工作。6月30 日,省委郭书记来庐江调研时,在听取了该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的汇报后,肯定了改革意见。如果说小岗村的改革是饿出来的, 企业的改革是亏出来的,那么该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就是逼出来 的,而且是早改早好、早改早主动。正是因为该县思想认识及时 跟进到位,才形成了上下一个调、全县一盘棋,方方面面都维护 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正是因为全县上下觉悟 得早、认识得透、主动改革意识强,才确保了该县农村综合改革 既富有成效,又积极稳妥。 第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又要结合县情、理性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突破发展中各种"瓶颈"制约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而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机制创新,该县不搞一刀切也不生搬硬套,而是鼓励各相关部门不拘形式,大胆探索,改革越深入越好,越彻底越好,不强求一律,能搞到什么程度就搞到什么程度,同时,又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县域经济特,确保改革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在乡改中,该县实施乡镇村整体规模适度调整,目的就是为了挖掘了农村内部资源性潜力和结构性潜力,形成自己的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坚持依规划而行政,就是为了一改过去"只图形象,不图回报"的短期行为,确保规划一级一级干下去、一代一代干下去,解决了不走老路、也不能走弯路的问题。 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该县从县即期财力的实际出发,没有采取买断工龄走人、全员进入保险,追求一步改革到位的做法,而是在保证事业单位投入不减的情况下,采取"收、归、整、放" 四个到位当规范机构设置,进行机制创新,这既降低了即期改革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高当前"三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实现"以钱养事"的目的。经测算,仅此一 项,该县就一次性降低改革成本近4000万元。实践检验,这些做法比较符合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 第三,必须坚持规范程序,做到依法改革、阳光操作。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构建服务型、法制型政府。而法制型政府的基本准则就是公正、公平、规范,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暗箱作业或有失公允,必然会引起社会的震荡。因此,该县在改革之初,就加强宣传动员,在政策、方案、过程、结果上坚持做到"四公开",提高透明度,尤其是干部的职务变迁,该县对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未被安排的原乡镇党政正职,广泛征求各方面包括干部本人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公正公平,使干部的调整不仅得到社会的公认;对中层干部的任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正是由于该县坚持规范操作、一碗水端平,这次乡改在干部调整幅度大、变动多的情况下,广大干部都能理解接受,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充分认可。特别是在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全过程中,该县反复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16号文件,把握精神实质,并严格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计划生育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运用改革实践,强化对法制型政府的学习、认识和理解。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改革毋庸置疑,操作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确保乡改顺利实施的核心。乡改被干部群众戏称是"摘帽子"、"砸饭碗"。如何变"摘帽 子"为"给平台",变"砸饭碗"为"给压力",此中处置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我们在改革中,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以体制的创新、机制的转换来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让那些愿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社会精英在事业的平台上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及群体的能量,让改革的激情与发展的实力有机结合,打造有限责任政府,充分体现只以实绩论英雄,切实解决好镇村两级班子成员"根根柱子得力"、干好干坏不一样、不干不行的机制保障问题。特别是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涉及到一批"事业单位人"的切身利益,很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该县事业单位总人数约5000人,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约950人,因此,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慎之又慎,在确保改革深度和效果的同时,必须兼顾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兼顾到改革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兼顾到改革政策的前后衔接和连续性,必须兼顾与今后大范围事业单位改革相嫁接,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推动,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对分流人员,我们也没有一推了之,而是采取了余缺调剂、提前退休、停薪离岗、至企业任职等办法进行安置; 鼓励自愿辞去公职自谋职业?对其发给一定的补偿金,并参照企业化管理单位办理养老保险,其工作年限可视为缴费年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的人本思本目 第五,必须做到思想领先,组织有力,才能形成上下一个调、全县一盘棋改革氛围。保持全县上下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是搞好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该县在每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前,从县委决策层到乡镇、部门都让大家充分讨论,上下互动,反复磋商,求得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对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深入干群中间,面对面地交流座谈,释疑解惑,做好协调和沟通,俨形成改革的共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搞好改革的关键,在改革伊始我们就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乡改领导组,确定一名县委副书记具体扎领导组;办六组组、区划调整纽、维护稳定纽资产财务组,同时,由县几大班子负责人挂帅,从县直单位抽调120多人,组成15个指导组进驻镇指导工作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又增加了清产核资工作组和农林财政国土资源3个部门指导组。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得力的措施,为我县农村综合改革顺利进行奠定了组织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创新机制与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双促动,做到 改革发展两促进。发展是第一要务。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的根本目的。该县始终把推进改革与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主出的"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战略以及巢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变化"的目标,在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的同时,突出以实绩论英雄,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以激发乡镇干部珍惜拥有的平台,充分展示智慧和才能,推动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制定的目标任务,一年一考核,三年总兑现,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按增量给予镇主职一定的奖励;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镇主职引咎辞职。正是由于该县坚持把手段与目的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改革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广大干部的改革热情和发展激情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2020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前十名是哪些?

闻所未闻
出入六合
7月28日,2020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前十名分别是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建省晋江市,江苏省常熟市,湖南省长沙市,江苏省太仓市,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义乌市和山东省龙口市。据《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2020年赛迪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3席。与上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增加2席,西部增加1席,东北保持不变。从省域来看,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百强县前十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三位。扩展资料: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待提升《百强研究》指出,百强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待提升。百强县的三产仅占43.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和“粤苏浙鲁”等经济发达省份水平。同时,第三产业增速较慢,低于二产增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百强县的城镇化水平、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创新活力,因此,发力第三产业将成为未来百强县经济蓝图中不可忽视的重点。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的需求。这实际上也对县域经济当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2020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 前十名江苏占半壁江山

中国经济报告课题组的职能职责:

大耳窿
1、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开展跟踪研究,接受市县区发展规划的调查论证和策划,提出发展意见和建议;2、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结构、投资方向、企业组织、所有制构架等课题,对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选择、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3、发挥专家资源优势与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资源关系,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主体合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围绕中国县域经济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服务;4、依托专家资源,对企业进行,国家项目申报辅导、专家技术对接、企业参事服务;5、编制县(市)、镇(乡)、村级发展规划,引进高科技项目,整合当地产业资源;6、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农村节能减排政策;7、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域经济研究、城市经济、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研究,组织考察调研、召开论坛会、论证会和研讨会等;8、组织编撰《中国经济报告》内部调研资料等;9、研究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利用外资政策,研究对外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我国开展国际合作以及与有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的交流;10、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展调研活动,并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