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雨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对研学旅行的定义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教育部等11部委2016年发布的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及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旨在通过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形式重点推动体验教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操作、富有实效的具体行为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使教育目标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研学旅行是在近些年素质教育的呼声中才逐渐兴起并大热的一种教育形式,提倡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是没错的,可对研学旅行来说,“游”更重要还是“学”更重要?应该由什么样的机构来主导?研学导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否达标?应该怎样评价其教育价值?是现在正在迅速发展的研学旅行行业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我看来,研学旅行,无论是由旅行社主导、学校主导还是校外教育机构主导,其本质都是一种教育方式,最终应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应属于教育行业而非旅游行业,与一般的学生集体出游活动相比,研学旅行更注重“学”,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相互协作中学习,要实现一定的教育价值,要有教学目标的课前设定的课后评估。而研学导师也与一般意义上的导游不同,要具有热忱的教育情怀,要掌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技巧,要懂得带领学生外出活动时的安全保障方法等。现在大部分的所谓的研学旅行业务都是由旅行社主导的,因为具有旅游相关的服务资源优势,带学生完成一趟旅行很容易实现,却出现了大量只“游”不“学”的旅行,作为学生,参与这种新鲜的和同学们一起玩的集体活动,当然一定会很开心,而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考虑了,学生在这趟旅行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安全是否有保障等。研学旅行规范化一定不是旅游行业一个行业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教育部要联合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说明研学旅行应由教育部主导,也离不开其他各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例如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实现,就不是只依靠旅行社自己的线路设计或通过景点的讲解员介绍就能够完成的,一定需要融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这就需要教育专家的参与甚至主导。例如北京博大未名乐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注重教育价值并且拥有雄厚教育资源的研学旅行教育机构,公司由北京大学控股,依托北京大学的教育资源,成立了素质教育研究院、课程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培训学院等专业学术机构,由资深的教育专家团队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研发,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将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凸显出来,并且注重研学旅行课程执行过程中的师德与安全,具有执行经验丰富的高标准师资团队,让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