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李惠的国内会议

上原
其大如彀
周文松, 李惠, 欧进萍, 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软件系统设计与实施. 第三届中-日-美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结构控制年会, 大连. 2004年10月李惠,毛晨曦, 具有自感知功能的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研究. 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海, pp 175-179, 2003李惠,毛晨曦, 形状记忆合金智能阻尼器的试验研究.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北京·秦皇岛, 功能材料(增刊)Vol.35, pp1635-1640, 2004李惠,肖会刚,欧进萍, 添加纳米粒子砂浆的压敏性能及机理分析. 中日结构减振及健康监测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结构抗振控制年会, 上海, 2002年12月 (CD-ROM)李惠,刘敏,欧进萍, 关新春,斜拉索-磁流变液阻尼器减振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8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中国上海, 2003年11月 (CD-ROM)彭君义, 李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滞回模型参数辨识和灵敏性分析.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中国南京, 2005彭君义, 李惠, 周锡元, 弯剪型铅合金阻尼器滞回特性建模. 中日结构减振与健康监测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结构抗振控制年会, 中国上海, 2002彭君义, 李惠, 周锡元, 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对结构的抗震控制研究. 中日结构减振与健康监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结构抗振控制年会, 中国深圳, 2000张亮泉, 李惠, 武岳, 沈世钊, 基于小波变换的索膜结构风振频率和气动阻尼识别.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西安, 中国, pp646-649, 2005陈文礼, 李惠, 圆柱非定常绕流及风致涡激振动的CFD数值模拟.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 西安, 中国, pp694-698, 2005季小勇, 李惠, 欧进萍, 炭黑-环氧树脂导电复合材料力-电性能研究.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秦皇岛, Vol.2,

西安一中相关详细资料

而故惑也
大卫镇
西安市第一中学 西安市第一中学位于莲湖区环城西路铁塔寺3号,是西安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标准化高中。1947年建校,是西安市第一所国立中学。195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26所重点中学之一,1963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中学。1950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先后培育出了高考文科状元、哈佛优秀毕业生、联合国高级公务员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深厚的文化积淀、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 一、设施先进,名师荟萃,管理科学三大“基础”保驾护航。 学校占地61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科技实验楼。投资千万元,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室内体育馆已经落成并将投入使用。拥有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机器人实验室和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式语音室;拥有300米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8套健身器材和20个标准乒乓球台;学校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有报刊300余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500余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和可供1000余名师生同时使用的阅览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的地下餐厅整洁卫生、布置合理,可容纳600人就餐;学生公寓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专人24小时管理并有完善的供暖系统。在教学楼各层和学生公寓等处均设有纯净水饮水室。 学校现有专职任课教师150人,全部有大学本科学历,73名教师参加过研究生班的学习或已获得硕士学位。其中高级教师占41.6%,一级教师占44.8%,省级以上骨干教师10人,省、市级教学能手15人,省、市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学科竞赛优秀教练员15人,在国家、省、市三级专业委员会担任理事和常务理事的19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引进了一批省级教学能手和省、市级教学骨干及在竞赛辅导方面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加盟,形成了一支观念领先、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综合素质好、结构合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在教学管理方面,西安市第一中学坚持“师生为本、管理立校、质量兴校”强化空间管理,建立健全了120余项行之有效的教育科学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实行全员坐班打卡,对教职工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与华东师大联办研究生班,鼓励教师积极进修业务。每学期都开展不同层面的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优活动,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严格科学的管理,使教育教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少年班、宏志班、理科实验班三大“品牌”绽放异彩。 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校形成了少年班、宏志班、理科实验班三大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少年班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少课时、多自学”的教学原则和“发展特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重视能力”的培养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毕业的16届少年班千余名学生中,100%考入重点大学,绝大多数进入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等一流高校深造。 理科实验班的学生100%考入重点大学,其中廖炜、李雪、樊卓文等30余名学生分获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一等奖,并被保送或考入清华、北大。 宏志班 2002年,西安市第一中学承担了在省级示范高中设立“西部助学工程”—“宏志班”的工作。四年来,该班已面向全省招收了四届2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寒的学生,这些学生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首届宏志班学生100%考入大学。 三、高考、竞赛、荣誉三大“热点”硕果累累。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既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开发其潜能特长,确定了“善教乐学,学以和谐,师生互动,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建名校,当名师,育名人”的办学思想,并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和“面向全体、抓差扶优”的办学原则。 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卓越,重点大学录取率位居省、市一流名校之列。二十多年来学校连续不断地向一流名校输送人才,仅清华、北大等就达368人;连续十年获莲湖区教育质量一等奖,2006年又获莲湖区高考特等奖。 竞赛硕果累累。十年来学校有60余人获国家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名次。近年来更是捷报频传,2003年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4人获一等奖。2004年在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获11个奖项,其中2人获一等奖。同年8月,少年班惠聪同学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第21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是陕西参赛五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在第五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陕西赛区的比赛中,我校初中组获FLL一等奖第一名,高中组获工程设计一等奖,机器人足球比赛三等奖。在2006年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中,85人次获奖,有20 人获一等奖,其中黄晓西同学代表我省参加2007年全国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决赛;杨哲同学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代表我省在第23届全国信息学奥赛中获得金奖;汤鹏飞、杨哲同学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分别以全省第二、第四的优异成绩获联赛一等奖。由于我校竞赛成绩突出,2006年陕西省数学竞赛颁奖大会于2006年12月22日在我校隆重举行。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超常教育优秀会员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网络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百所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等国家级荣誉5项、获得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校务公开先进集体、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省级荣誉 8项,获得西安市中学生军训比赛一等奖、西安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市优秀教职工之家、西安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13 项。在2006年度莲湖区教育局、西安市教育局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中我校均获优秀单位。 西安市第一中学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快步向全国一流名校挺进。 学校代码:010301 学校荣誉: 我们的目标: 陕西省标准化高中 全国爱国主义系列化教育实验学校 全国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成员学校 陕西省文明校园示范单位 西安市市级文明单位 目标—创办省级一流学校 宗旨—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校训—爱国爱校 勤学勤劳 教风—敬严实精 学风—勤活新竞

西安中国画院的概况

两生花
陌路雪
西安中国画院,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含光路南段14号的西安中国画院。建于一九八五年八月,是从事中国画研究、创作、交流于一体的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画院下设:办公室、艺委会(人物画研究室、山水画研究室、花鸟画研究室、书法理论研究室、女画家创作研究室)意象艺术研究中心、古民居(高家大院)艺术中心等。 画院综合大楼建筑面积七千二百平方米,内设交流厅、多功能厅、展览厅、展销厅、资料室、创作室、画库、招待所等。十年来,先后举办了“西安中国画院——南通画院书画联展”、“西安中画院——南京画院书画联展”,承办了1991年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主办了意象艺术国际书画大展等等。院内外画家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示、收藏并获奖,画院多次组团访问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并举办书画展,获得盛誉,引起国内外书画界瞩目,艺术品位与知名度不断提高。西安中国画院正以其蓬勃向上的精神稳步前进。二十年来,西安中国画院,在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美协主席王西京院长的组织领导下,现已拥有一座7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资产过亿;拥有140多名优秀的艺术家,画家们的作品入选国内外画展的已有上千余幅,组织了各种大型画展及活动300余次,荣获国内外各类大奖100余次,并先后接待国内国际知名人士、学术交流团体及参观、采访、学习人员17000余人次,还成功地举办了《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青海风情写生全国巡回展》、《建院二十周年全国巡回展》等大型艺术活动,出版各类文集、画集140余部;画院多次组团或委派个人外出讲学、办画展、进行艺术交流等,他们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也遍及“地球村”的许多国家,展现了西安中国画院的群体实力,为古城西安的文化事业,也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西安交大黄伟怎么样

上有曾史
夏礼
出生于中国,澳大利亚国籍。获得信息系统(MIS)博士、信息系统(MIS)理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学士。现任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终身教授。 黄伟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1] 黄伟1984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华中科技大学(HUST),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读博士时师从于K.K. Wei 和RichardWatson教授. Watson教授是世界群体支持系统 (GSS)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现任世界信息系统协会(AIS)的总裁(AIS是世界上MIS领域中最大和最具权威的学术学会).Watson也是世界MIS学科之父 – GordonDavis教授的Ph.D学生.MIS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等许多不同学科而产生的交叉学科。黄伟获得了理学、工学、管理工程以及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学位,另外,他还具有IT行业工作经验和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中国和香港等地知名大学教学和科研的经验。主要学术任职  1) 终身教授,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 2005-至今  2) 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2004-至今  3) 世界信息系统协会 (AIS) 亚太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学会 (AIS SIG-ISAP) 的发起者及首任主席 2004-至今  4) 2004年国际信息系统年会(ICIS)主席之一 (ICIS是世界MIS领域的最大和最具权威的学术年会) 2004  5) 世界信息系统协会(AIS)中国分会 (AIS China Chapter:CNAIS) 的特聘顾问. 2004-至今  6)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的特邀评审专家 2002-至今  7)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的特邀评审专家 2004-至今  8) 国际电子商务学术研讨会大会主席之一 2002  9) 国际MIS学术期刊 (Journal of Data 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Systems) 的高级编辑 (Senior Editor)(该期刊是由世界知名的ACM协会出版,也是世界排名前十的MIS学术期刊之一, 美国) 2004-至今  10) 国际MIS学术期刊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的编委(世界排名前十的MIS学术期刊之一)(美国) 2002-至今 11) 国际MIS学术期刊 Journal of GlobalInformation Management 的编委(A类MIS学术期刊,尤其是在有关全球性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方面)(美国) 2002-至今  12) 国际MIS学术期刊Journal of Data Management的编委 (SCI索引的期刊)(美国)2002-至今  13) 国际MIS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net and EnterpriseManagement 的编委(欧洲)2003-至今  14) 美国大学MIS学科评审机构ABET的特邀评审专家.经世界信息系统协会(AIS)及ABET所批准的MIS学科评审专家.2004-至今  1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MIS硕士学位课程的项目主任.1999-2001  16)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资助委员会特邀评审专家.2000-至今  17)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2010.10工作经历  2005-至今 破格提拔为终身教授. 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提升到终身正教授在美国俄亥俄大学通常需要约6年在本校的终身副教授工作经历). 2003-2005终身副教授,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破格提拔为终身副教授,升到终身副教授在美国俄亥俄大学通常需要约6年在本校的工作经历). 2001-2003副教授,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 1999-2001 信息系统系副教授(破格提拔为副教授.从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通常需要约5-6年时间),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最佳大学之一,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麻省理工- MIT). 1998-1999 助理教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系. 1997-1998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CUHK),工商学院管理系. 1994 访问学者, 美国乔治亚大学(UGA),Terry商学院.1993-1996 讲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 1990-1991 系统分析/程序员,DBS银行集团(新加坡最大的跨国银行集团). 1986-1990 讲师,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育背景  (1) 信息系统(MIS)博士 博士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资助) 论文题目:ARe-examination of Media Richness Theory: Realizing RichCommunication in a Lea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Medium 博士导师: K.K. Wei教授和Richard Watson 教授  (2)理学硕士 (MIS)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最佳大学),新加坡。   (3)管理工程硕士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   (4)机械工程学士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

我看一个节目说秦原来的封地不是现在西安那里 谁知道是哪

兼名
“伯夷封地,嬴秦祖里”在莱芜中新网莱芜9月18日电 (刘耀辉)18日,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各地的80余位考古、历史及古文字专家,就秦人始源地及后人迁徙、分布,嬴秦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和鸣放。莱芜古称赢牟,是东夷族人发祥地,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本届研讨会是全国范围内就秦人始源地及后人迁徙、分布,嬴、秦关系举行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研究莱芜历史文化渊源,以确定其作为“伯夷封地,嬴秦祖里”的历史地位。会间,三组共80位专家就“嬴秦发祥地源于东方,祖地在莱芜”进行了探讨和鸣放。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表示,对史学界争议已久的“秦人始源”问题,最新发现的“清华简”战国竹书有详细的记载表明,秦的先人是原在东方的商奄之民,周朝时被强迫西迁御戎。而商奄即在今天的曲阜包括莱芜一带。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柳明瑞认为,“地上文献和地下考古的双重佐证表明,‘秦之先本在东方’,即秦朝国姓‘嬴’的始祖伯益在‘泰山(郡)嬴县’,也就是今天的莱芜”。柳将其通俗地概括为“秦始皇有若干老祖宗,但最早的老祖宗在莱芜”。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之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工程正稳步推进。李学勤认为,要揭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神秘面纱,在东方,“嬴姓溯源”不啻为最佳切入口,“这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都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嬴”脉在莱芜一直不绝如缕,“嬴城古都”、“牟国故城”等历史遗迹众多。位于宋历史学家郑樵所言“嬴水之滨”的“嬴城遗址”,即位于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也就是汉代的“嬴县”。中国史学界传统上认为,“嬴秦源自西戎”,包括王国维、翦伯赞等史学大家均主张“西戎说”。自改革开放以来,风向大变,“东夷说”日渐兴起,王玉哲、林剑鸣、顾颉刚等史学家通过一系列文献资料和地下考古发现夯实了该学说的基础。PS:就此来说,莱芜话与陕西话至今还保留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也就不难理解。楼主您好!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 柏翳 于雍。在今陕西凤翔南 。

西安书法家排名前一百名

陈炽
神嚣
陕西民国十大书法家为:于右任、沈尹默、王世镗、寇遐、王雪樵、阎甘园、茹欲立、段绍嘉、党晴梵。1、于右任于右任的书法,和他在民国时期的政治地位,关系很大。他的书法知名度,在全国来说,是陕西名家里独一无二的!于右任身居高位,以其特殊的影响,对书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大力地普及了草书!2、沈尹默沈尹默确实出生于陕西安康汉阴,不过他祖籍浙江湖州,成名于北大,晚年在上海生活。说他是陕西书法家,似乎有点牵强。但文从沈梦了解,沈尹默毕竟在陕西生活过十多年,这里有他的根,有他最难忘的记忆。沈尹默的书法特别符合大众口味,是少数能被雅俗共赏的书法大家。3、王世镗和沈尹默家庭情况大致相同的一位书法家,叫王世镗。他也祖籍于外地(天津),定居于陕西汉中市。但和沈尹默不一样的是,他的名气不够大,文从沈梦知道,只是在晚年,他被于右任发现了之后,才有一定的知名度。于右任曾高度评价他的章草书法——“300年来笔一支!”4、寇遐寇遐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关于他,有一个“祝绍周5000元难求他为止园添一横”的典故。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曾出卖不少书法作品并捐出,精神可嘉。5、王雪樵王雪樵的事迹和他的书法作品在被本平台于一年前发布之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他的故乡文化界也对此十分重视,2017年12月9日,在西安西北大学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塞上墨魂——民国书法大家王雪涛遗作展暨书法艺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让乡贤再次发挥光芒,让乡贤再被当代人所了解,是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毕竟书法的艺术可以穿越时光,好字永远有它值得骄傲的地方!6、阎甘园书法家阎甘园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士。他16岁,考中秀才,对陕西社会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书法家阎甘园特别喜欢写指书,他还是冯玉祥的书法老师。7、茹欲立民国陕西名士茹欲立,正式的职务是官员,但他的书法是实在有真功夫。1940年代,因不满官场黑暗,他曾弃官卖字维持生活!1972年病逝,享年89岁。8、段绍嘉段绍嘉是民国时期,直至1980年代的扎实的书画名家,在早年他曾受党晴梵的指导,1950年代,他任职于陕西博物馆,对碑林的整理、保护、展示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有记录显示,1980年代以前,西安城里,段绍嘉的榜书牌匾随处可见,“西安市体育场”,“西安市文物商店”等字随着时光越来越远,他的许多作品已经很难看到了!9、党晴梵书法家党晴梵和杨虎城关系要好,在陕西一直身居高位,但他的书法可穿越时光,没有丝毫官僚气息。

赵忠的学术交流

龟至
间宫
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会福利项目评价研讨会,“Evalu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Federal Work-Study Program on Post College Earnings,” 1999年12月,德国哈雷(Halle,Germany);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研讨会论文评议人,2001年10月,北京;第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勤工助学对毕业生收入的影响,” 2002年10月,西安;国际卫生经济学会第4次大会,“The Short-Term Impacts of SARS on Chinese Economy,” 2003年6月,美国旧金山(San Francisco,United States);计量经济学会2003年北美夏季研讨会,“Using Matching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s: Data Requirement,Matching Metrics and An Application,” 2003年6月,美国伊云斯顿(Evanston,United States);计量经济学会第58次欧洲年会,“Using Matching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s: Data Requirement,Matching Metrics and Monte Carlo Evidence,” 2003年8月,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Sweden);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的城乡移民——我们知道什么,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2003年12月,上海;德国马普人口研究所,中国健康长寿的决定因素研讨会,“How Important is Economic Status in Determining the Health Outcome and Longevity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2004 年8月,德国罗斯托克(Rostock,Germany);中国卫生部,2004年SARS 与禽流感国际学术研讨会,“传染病中的经济学,” 2004 年8月,北京;美国中西部计量经济学第14次年会,“Data Issues of Using Matching Methods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 An Illustration with the NSW Data Set,” 2004年10月,美国伊云斯顿(Evanston,United States);运用微观数据研究转型经济国际研讨会,“Changes in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1988-1999,” 2005年5月,北京;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in Urban China,” 2005年6月,重庆;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使用自评健康数据度量中国健康的不平等,” 2005年12月,厦门;美国东部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Evalu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Federal Work-Study Program (FWS) on Post College Earnings,” 2006年2月,美国费城(Philladelphia,United States);计量经济学会2006年北美夏季研讨会,“Sensitivity of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 to Its Specifications,” 2006年6月,美国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United States);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Changes in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1988-1999,” 2006年7月,上海;计量经济学会2006年远东会议,“Matching Estimators and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pported Work Demonstration Again,” 2006年7月,北京;计量经济学会第61次欧洲年会,“Matching Estimators and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pported Work Demonstration Again,” 2006年8月,奥地利维也纳(Vienna,Austria);IZA/CEPR第八届欧洲劳动经济学夏季研讨会,“Has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Chinese New Generation?” 2006年9月,德国阿默尔湖(Ammersee,Germany);第二届世界老龄化与代际关系大会 “Analysis of Health and Longevity in Oldest-Old Population: A Health Capital Approach,” 2006年9月,瑞士圣加仑(St. Gallen,Switzerland);IFAU/IZA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研讨会,“Labor Supply Response to Work Incentive Programs: Evidence from Three Randomized Experiments,” 2006年10月,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Sweden);东亚经济学协会第10次会议,“Returns to Ecation in Chinese and Indian Formal Sectors: Implications for Skill Shortage,” 2006年11月,北京;国际西部经济学协会第七次环太平洋会议,“Earnings Instability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2007年1月,北京;IZA Topic Week: Nonmarket Time in Economics,“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7年5月,德国波恩(Bonn,Germany);首届经济学和金融国际研讨会,“A Tale of Vouchers and Caseworkers in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 2007年6月,希腊特里波利斯(Tripolis,Greece);华沙2007年经济学国际会议,“Returns to Ecation in Chinese and Indian Formal Sectors: Implications for Skill Shortage,” 2007年7月,波兰华沙(Warsaw,Poland);计量经济学会2007年远东会议,“A Tale of Vouchers and Caseworkers in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 2007年7月,台北;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7年7月,长沙;计量经济学会第62次欧洲年会,“The Fertility Effect of Catastrophe: U.S. Hurricane Births,” 2007年8月,匈牙利布达佩斯(Budapest,Hungary);IZA第3次劳动力市场项目评估研讨会,“A Tale of Vouchers and Caseworkers in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 2007年10月,德国波恩(Bonn,Germany);第4届IZA Prize研讨会: 劳动经济学的前沿,“Earning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Indian Wage Earners,1987-2004: Trends and the Impact of Ecation,” 2007年11月,德国柏林(Berlin,Germany);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Earnings Instability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1989-2006,” 2008年4月,天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圆桌讨论成员,“Workers for Tomorrow: Human Capital Formation,Proctivity Growth and Population Aging,” 2008年4月,天津;第3次IZA/World Bank就业与发展会议,“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8年5月,摩洛哥拉巴特(Rabat,Morocco);第7次 IZA/SOLE跨大西洋劳动经济学会议,“Labor Supply Response to Work Incentive Programs: Evidence from Three Randomized Experiments,” 2008年5月,德国阿默尔湖(Ammersee,Germany);欧洲人口经济学协会第22次年会,“Earnings Instability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2008你6月,英国伦敦(London,United Kingdom);国际西部经济学协会83次年会,“Urban-Rural Consumption Inequality in China from 1988 to 2002: Evidence from Quantile Regression Decomposition,” 2008年7月,美国檀香山(Honolulu,United States);IZA研讨会:行为经济学,“Personality Traits and World War II Destruction,” 2008年10月,德国波恩(Bonn,Germany);IZA研讨会:运用大型微观数据研究转型和新兴经济劳动力市场,“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8年11月,德国波恩(Bonn,Germany);第5届IZA Prize研讨会: 劳动经济学的前沿,“Bargaining Power and Intra-Household Time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2008年12月,德国波恩(Bonn,Germany);

李利安的学术活动

辛辛苦苦
少者哭之
2010年: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北京),会后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接见。2、2010年3月15至19日随终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团赴香港访问,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举办的佛教文化论坛上讲演《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华严学会、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北道教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届佛教准提菩萨文化研讨会(河北蔚县),并作《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特征》的主题发言。6、2010年6月20日,参与发起并筹办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百态观音名相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陕西省宗教局、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宗教文化论坛,在大会上发表《终南山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讲演。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绿色秦岭、生态华山”为主题的“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华阴)。提交论文《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并做大会发言。9、2010年9月6日出席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明·十六罗汉图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罗汉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并做大会发言。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第九届华夏儒商国学论坛(北京),在大会上主讲《观音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示》。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并做大会发言。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谈会(烟台),并作大会发言《明哲长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陕西省电视台主办的“2010中华祈福文化高峰论坛”(西安),提交论文《倾听钟声背后的智慧之音》,并在大会上发言。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华夏儒商学院在西安主办的首届华夏儒商易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周易与陕西的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会刊协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作大会发言。2009年:1、2009年2月6日,应邀参加了西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申报讨论会”,并就西安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内涵扩展在会上发言。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就中华大藏经续编的体例、进展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扬州)。提交论文《人间佛教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并做大会发言。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教协会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无锡)(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佛教的心灵环保”分会场作题为《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的发言。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文化统战工作专题座谈会”,并被安排为第一位大会发言。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并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和“信仰的力量”两场学术报告。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华人华侨联合会、中国六祖寺、韩国龙华寺等联合主办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届禅文化全球之旅——韩国高峰论坛”。作为中方两位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8.2009年6月27-30日,参加由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骊山问道”大型文化活动,并在本次会议高潮阶段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论”对话会中,与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和谐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复工作会议(深圳)。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筹办并参加由美国木鱼项目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参学营”(西安)。主持开营仪式并主讲《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以长安为考察中心》。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20位佛教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位从事佛教研究和教学的教授来到古城西安,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佛教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就长安佛教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陕西电视台主办的《2010盛世钟鸣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讨会,就2010年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榆林首届关公文化论坛。并在首场大会发言中发表了《关公信仰的基本特征与现代价值》的演讲。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东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的“倓虚大师在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淄博),在大会上发表《倓公妙解金刚经》。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兖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兖州),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的发言。15、2009年10月27-30日,参与筹办并出席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在大会学术交流上做总结性评议。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迎世博学者论坛(上海),在大会上做题为《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的发言。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从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的发言。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建议》的论文。2008年: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部分)编委会工作会议,并就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会上发了言。2、2008年12月29日参加由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陕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评审会议。《陕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负责编写完成的。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届楚山绍绮禅师、能海上师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提交论文《千手千眼观音信仰考》,并主持第一场大会。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晋东南地区观音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并作大会发言。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四个特点及“句宗受为守”释义》。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的“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并做大会发言。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提交论文《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并作大会发言和点评。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陕西省政协主办的“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2007年: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标志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续编》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启动。2、2007年12月9日,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溪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学者及佛学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主持第二场大会。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临汾市佛协主办、临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法显学术座谈会开幕式在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做第一场大会发言。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第一场大会的点评人,提交论文《佛教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奉化雪窦资圣禅寺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报》协办的“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奉化),提交论文《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闽南佛学院、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南普陀寺承办的“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厦门)。提交论文《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安),提交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2006年:广州:2006年12月,“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严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及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武汉:2006年12月15-17日,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提交论文《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上海:“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8-29,提交论文《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成都: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论文《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考察》。太原:“佛教本土化与晋阳佛教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论文《浅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广州:菩提达摩与中国禅宗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论文《〈菩提达摩来华时间考〉质疑》。2006年4月,在西安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6年3月20-24日,在云南参加“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贤十大行愿信仰的基本结构》、《普贤十大行愿的现代意义》;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2006年1月15-16,在泰国曼谷参加“大乘佛教:在构建和谐与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论文《大乘佛教的社会力量构成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6年1月9-11日,在山东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工作会议”。2005年: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华岩论坛”论文《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重庆);2005年12月,提交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甘肃,兰州);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参加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和《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宗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5年10月在成都参加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楚山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参加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人间性、超人间性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参加马祖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座谈会,大会发言题目为《佛教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汉传佛教祖庭调研规划论证会”,大会发言题目为《陕西境内汉传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规划》;2004年: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参加“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2004年9月,在北京参加“西部人文资源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判定与开发原则》为题作大会发言;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韩国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参加“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论坛”,大会发言题目为《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二届净土宗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2004年6月11日—14日在无锡参加“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2003年: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参加“华林寺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2003年12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参加“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参加“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参加“首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参加中日“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唐代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2年:2002年11月15—22日在马来西亚沙劳越参加“马中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2002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2002年5月在西安参加首届终南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的一些思考》;2001年: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参加五台山研究会年会,做《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实际应用研究》的主题发言;2001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参加美国宗教学会西部分会2001年年会;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国芝加哥参加“美国亚洲学会(AAS)第53届年会”,并被安排为第143号研讨会“宗教正在中国消亡吗?”的论文评议人(共222个分类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超过2千人);2000年以前:2000年10月在美国香槟城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8月在西安参加“中国西北大学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在西天的产生及其向中土的传播》;1999年3月在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1997年9月在天台参加“第二届天台山与东亚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法华经〉与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1997年8月在咸阳参加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1996年9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并作大会主题发言;1995年9月在登封参加“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1994年4月,在西安参加“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浅析》;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参加“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1988年10月在常熟参加“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的几个问题》;1987年7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南亚学会第4届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考证”。1986年在西安参加“全国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

赵农的学术活动

梅龙镇
花园
1.1988年11月参加杭州“文化部、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及教学研讨会”2.1989年4月参加北京“首届新文人画研讨会”3.1990年7月参加西安“意象与禅定研讨会”4.1991年4月参加大连“文化部《艺术概论》教学研讨会”5.1991年8月参加西安“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6.1992年11月参加筹办中国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赴京画展”7.1994年4月策划“94’西安国际行为艺术日活动”8.1996年4月策划、主持“西安96’中日传统艺术交流展”9.1996年12月参加陕西美术家协会“赵望云艺术研讨会”10.2000年9月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西部美术教育研讨会”11.2001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10频道《人物》栏目策划会议”12.2002年1月参加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13.2003年9月参加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14.2003年10月参加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周秦文明学术研讨会”15.2004年11月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高等院校——现代设计教育论坛”16.2004年12月参加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17.2004年4月主持“《美术报·国画百家》西北五省座谈会”18.2005年6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金彩·长安论坛理论研讨会”19.2005年6月参加陕西美术博物馆“钱松岩中国画艺术座谈会”20.2005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美术理论研讨会”21.2005年11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全国美术史论系主任工作会议”22.2005年12月参加苏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23.2005年12月参加“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大会”24.2006年10月参加上海“金山农民画30周年研讨会”25.2006年10月参加苏州“明式家具研讨会”26.2006年11月参加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暨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年会”27.2006年12月参加厦门“中国设计理论年会”28.2007年4月参加河南大学“艺术专业建设论坛”29.2007年4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全国美术史教育年会”30.2007年6月参加湖北美术学院“长江流域文化遗产论坛”31.2007年6月参加四川大学“中国美术理论成都论坛”32.2007年6月参加“上海民博会”高峰论坛33.2007年10月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长安论坛”34.2007年11月参加上海金山“中国农民画高峰论坛”35.2007年12月参加苏州工艺美术学院“艺术院校学报年会”36.2007年12月参加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37.2007年12月参加上海大学“设计与中国设计史” 学术研讨会38.2008年1月参加教育部北京“中华知识库”评价会39.2008年3月参加上海华东大学“丝绸之路与设计”学术研讨会40.2008年4月参加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年会”41.2008年5月参加美国纽约“陕西皮影展”42.2008年6月参加“苏州明式家具博物馆论坛”43.2008年8月参加“韩城旅游规划论证会”44.2008年9月参加“上海民博会”45.2008年9月参加“芮城国际书画艺术节高峰论坛”46.2008年10月参加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艺术设计高级研修班”授课及座谈会47.2008年11月参加《装饰》杂志50周年庆典及“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论坛48.2008年11月参加何海霞百年诞辰纪念西安论坛49.2009年1月参加主持“全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学术研讨会”。50.2009年5月参加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51.2009年6月参加上海“中华元素与时尚表达论坛”52.2009年9月参加北京“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53.2009年9月参加北京“艺术概论”建设及学术研讨会54.2009年10月参加北京“第三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年会”55.2010年2月参加西安美术学院“全国画派联谊会议”56.2010年4月参加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地方美术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57.2010年5月参加北京中图公司“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会议”58.2010年5月参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包豪斯与中国设计” 学术研讨会59.2010年6月参加华县政府“华县皮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学术研讨会60.2010年8月参加随中国新闻总署代表团赴台湾访问考察61.2010年9月参加上海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丝绸之路历史与图象” 学术研讨会62.2010年9月参加苏州艺术学校“虎丘泥人与无锡泥人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63.2010年9月参加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与世界性的构建” 学术研讨会64.2010年9月参加浙江青田县政府“青田石雕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学术研讨会65.2010年10月参加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观” 学术研讨会66.2010年11月参加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逐鹿中原·非遗论坛”67.2011年1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论委员会会议68.2011年3月参加清华大学“柒牌非遗项目”结题会69.2011年1月赴中国版图公司参加图书选题会议70.2011年4月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庆典”71.2011年4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写作培训班讲课72.2011年5月参加北京中图图书会议73.2011年6月参加世园会“世园日·纪念计成” 演讲会74.2011年6月在西北大学陕西省委干部学习班讲课75.2011年7月参加上海大学现代设计史会议76.2011年7月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会77.2011年9月在尔雅女子游学院讲课78.2011年10月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返中国”会议79.2011年10月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全国美术史年会80.2011年11月在苏州大学讲课81.2011年11月策划并主持苏州东吴“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82.2011年11月在陕西高中美术教师培训班讲课83.2011年11月在晋中学院讲课84.2011年11月在山西师范大学讲课85.2011年11月参加广西全国美术院校图书馆长会议86.2012年4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会议87.2012年4月参加南京全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长会议88.2012年6月北京全国美院常务图书馆长会议89.2012年7月参加广州美术图书交流会赴香港考察90.2012年8月参加全国美院图书馆长赴内蒙古考察91.2012年9月参加成都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会议92.2012年9月赴乐山师范学院讲课93.2012年11月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督导员工作会议94.2012年11月参加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美术史年会95.2012年12月参加台湾艺术大学举办的“海峡两岸南系古建筑装饰艺术学术研讨会”96.2012年12月参加苏州“计成与园林”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