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项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好之不厌
逍遥
从世界范围看,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一些干旱-半干旱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日益增长,从而促使他们加快了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及有关水文地质工作的步伐,并由此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地下水(包括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一方面不仅保证了干旱地区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干旱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下水资源由于受补给所限,尤其是深层承压水基本上是一种非再生的水资源,如果无计划或不科学地过度开采,将会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如导致含水层枯竭、水质恶化、土地沙化和土地盐碱化等,甚至还可能危及子孙后代的“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已开始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变差、供水能力逐渐下降、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等严重问题。所幸的是,水的问题许多干旱国家或地区都已经意识到并采取措施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在不断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地下水开发利用战略的制定与选择、地下水储蓄和调配工程的建设以及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立法,从而使地下水资源利用正进入到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区域沉积盆地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和运移机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以水力连续性为基础的水文模型———径流模型;二是以水力不连续性为基础的滞留(Stagnant)模型,提出了“滞留含水层”的概念。干旱区地下淡水勘探技术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遥感技术与GIS的结合、不断完善的物探技术及其解译技术的计算机化。总之,干旱区水文地质研究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各国水文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同位素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等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磁法、核磁共振)、钻探水平的提高,大大推进了干旱区水文地质研究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日益重视干旱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将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评价。为了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56年起,地质部在河西走廊进行了1∶20万地质、水文地质综合测绘。与此同时,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阎锡屿、段永侯等人,结合当时生产需要及我国12年科学规划,开始了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并发表了有关重要的论著,阐明了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山前冲洪积平原水平分带特征。1956~1958年期间,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相继建立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开始了1∶50万、1∶20万水文地质调查。水利部门和中科院系统也进行过许多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具代表性的工作有:①甘肃省地质研究所范锡朋教授主笔的《甘肃省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报告》;②地质矿产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③1996~1999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国家“九五”攻关专题“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研究”。近20年来,随着系统理论分析方法的引入和同位素、遥感、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物探手段等的应用,内陆干旱区的地下水勘查与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通过“九五”攻关项目的整体研究,对上中下游兼顾,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得到了更广泛的共识,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但很多方面研究深度还不够,尤其是一些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鉴于西北内流盆地水资源的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甚至水资源的开发方式及其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流域尺度上,开展西北地区典型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试验和示范工程的研究,将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推广应用的前景。干旱地区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等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日益频繁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为开展本项目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新技术和新思路。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水力学与水资源研究所(EHT)承担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Alliance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AGS),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开发了水资源持续管理系统的模型和方法,特别重视农业用水和干旱区盐分的运移。同时新的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CFC,T/3He,稳定同位素),与示踪元素和盐分运移耦合的水循环模拟,利用卫星影像识别蒸发强度,校验模型参数,确定水资源开发战略的优化方法在干旱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荷兰德尔福特(Delft)国际建设、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rastructure,hydraulic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和荷兰应用地学研究所开发的区域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REGIS),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以色列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大部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区,其中干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部和西部年均降雨量400~800mm,向东向南急剧减少,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区降水量在50mm以下;降雨主要发生在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以色列水资源的调控经验是: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实施调水工程;充分利用边际水资源(污水、咸水、海水及暴雨洪水);在沿海平原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库;从国外进口水;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其中北水南调工程把以色列唯一的淡水湖———北部的加利利湖的水引到干旱的南部地区,使南部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片绿洲,称为国家输水工程(National Water Carrier)。该工程于1964年建成并投入运转,输水管道包括地下管线、明渠、中继性水库和暗渠隧道。年供水量4×108m3。沿途设多座泵站加压,并吸纳全国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同时向外辐射出供水管道,与各地区的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的调配水系统。这条输水管道不仅是主要的供水系统,而且还能接纳北部冬天和早春多余的水,向沿海地区的含水层补给水源,有效地防止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海水倒灌。在沿海平原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库。以色列沿海平原含水层储水潜力大,且其东部地区大部分含水层是未饱和的。以色列在沿海平原建立地下水库用于贮存冬季(或降水大的年份)多余的雨水、灌溉渗漏水及回收污水,在需要用水时,再抽出来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给农业灌溉赋予了新概念,为世界干旱区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该技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相对于其他灌溉方式,滴灌是最有效的节水方法,水分利用率(WUE)可达95%,而表面灌溉只有45%,喷灌为75%。滴灌技术的采用使以色列的农业用水大大减少,可以腾出的水用于其他用途。众所周知,美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00mm,最低的仅为50mm。中西部地区地下水受到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美国对水资源的调控措施是:在西部干旱区修建引水工程;限制地下水开采量,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重视废水循环利用;普遍推广农业节水灌溉;重视水资源的管理。为开发西部,仅1933~1943年联邦政府就批准兴建了34个灌溉与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原本是沙漠地区,年降雨量很少,在美国西部开发中,通过从科罗拉多河引水,供应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的用水需求。20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进一步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将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水引到南部,为南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的盆岭地区极为干旱,建设了中亚利桑那工程(CAP),该工程从科罗拉多河引水到亚利桑那州的盆岭地区,工程渠道总长540km,每年输水22×108m3。近十余年来,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蓄与优化利用已成为流域尺度水资源科学利用研究的热点,国际上含水层储存与利用(Aquifer Storage and Recovery,简称ASR)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得到广泛应用。美国佛罗里达州夏灌冬用,解决了冬季渡假用水不足;荷兰利用沿海沙丘区,用净化后的莱茵河水回灌沙丘含水层,再回采用于海牙和阿姆斯特丹两大城市供水,回采水量占到回灌水量的80%,并有效地控制了海水入侵;瑞士苏黎世市采用傍河取水—回灌含水层—再回采利用模式,使水源通过含水层再自净,既减少了化学处理费用,也杜绝了化学处理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达到优质供水的目的。我国北方沿海城市利用河流盆地构筑地下水库,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最难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可供回灌的水量不足及可供回灌的时间有限,加之地下水补给过程中的气滞阻水,使多数回灌补给效率不高。总之,流域尺度的水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者的重视,已成为多学科综合研究与工程示范的热点问题之一。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本项目主要研究进展

重言十七
符书
本项目在 2008 年至 2010 年的工作中,系统收集了研究区 1 ∶ 25 万区调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的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矿产评价等项目进展。在此基础上,在重大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遥感编图、班—怒带成矿地质背景等几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1年6月7、8日由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成都地调中心组织专家组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综合研究报告、专题报告和图件、图件说明书等)进行了审查,项目成果评为优秀等级。项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1.地质矿产综合编图根据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资料,编制了班公湖—怒江带及邻区地层对比表、构造单元划分图、岩浆岩构造相图、1 ∶ 50 万区域地质图、1 ∶ 50 万成矿地质背景图和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专题构造图等。利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编制了重力、航磁和化探系列图件。这些图件是班—怒带首次完成的系列图件,为本带今后的地质矿产调查奠定了基础。2.大地构造相划分根据本地区构造单元时空展布和各单元具体地质特征,将本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和地块大相,进一步划分为 35 个亚相和 70 个岩性建造。该构造相划分方案不同于传统的板块离散、汇聚等划分方案,更加符合本区的地质特征。该方案作为成矿地质背景图编图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提供了思路。3.羌塘盆地基底问题研究初步认识羌塘地区显著的变质(造山)作用为两期,分别为泛非期(560 ~ 630Ma)和印支期(230 ~ 270Ma),分别形成羌塘古生代沉积盆地和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还测得更早的花岗岩浆侵入—变质事件(766 ~ 890Ma)、1000 ~ 2700Ma 的岩浆—变质事件。推测羌塘地块经历了至少 3 次造山作用形成不同期次的变质基底。4.羌塘古生物地层研究取得进展羌塘中部的戈木日、果干加年山和玛依岗日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的时代历来有所争议。根据岩石变质程度和碎屑锆石的同位素测年,曾将这套岩石推测为元古宙变质基底。1 ∶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根据其整合在含化石的中二叠统之下、局部含有冈瓦纳相指示意义的含砾板岩和少量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等证据,将这套浅变质岩系划分为擦蒙组、展金组和曲地组等,但仍缺乏化石证据。笔者在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的展金(岩群)组中首次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 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组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绒玛乡黑石山剖面中首次发现大量的中二叠世 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 Wannerophyllam 及 Monodiexodina,也存在大量的暖水型生物,如田氏朱森 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 Schwagerina saner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 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 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根据前人和本文资料,说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5.特提斯演化综合研究初步认识①早古生代—泥盆纪以陆棚和碳酸盐岩台地为主,发育陆源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②石炭纪—二叠纪为古特提斯弧盆演化阶段,金沙江洋盆向南西俯冲形成岩浆弧;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可能在早石炭世开始向北的俯冲消减,在二叠纪形成含洋岛、海山的成熟洋壳和弧前增生楔;班—怒带向南俯冲形成初始岩浆弧。③中生代的新特提斯阶段,弧盆系分布在班—怒带及南侧。三叠纪末古特提斯闭合。侏罗纪—早白垩世班—怒带特提斯发生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形成日土—多龙岩浆弧和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为重要的成矿阶段。晚白垩世之后特提斯洋闭合进入陆内阶段。对重力和航磁异常的研究认为,班—怒带特提斯双向俯冲有地球物理证据。6.成矿带、成矿系列划分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点时空分布特征,将本区划分为9个三级成矿带、11个四级成矿带和26个五级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扎普—多龙岩浆弧(成矿时代J2—K1),狮泉河—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成矿时代K1),美多—唐古拉—杂多弧后前陆盆地带(成矿时代K和T3)和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成矿时代K)。本区主要有5个成矿系列,分别为:Ⅰ.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铬—镍及贵金属成矿系列(东巧、丁青和班公湖等),Ⅱ.弧后前陆盆地沉积—热液改造型铁—铜—锑—金成矿系列(当曲、美多等),Ⅲ.俯冲阶段花岗岩浆弧铁—铜—金成矿系列(包括2个亚系列:增生弧斑岩型铜金矿系列,如多龙、嘎尔穷、嘎拉勒;岩浆弧含磁铁矿床花岗斑岩系列,如材玛、弗野),Ⅳ.碰撞阶段花岗岩带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木乃铜银矿、拉青铜矿等),Ⅴ.结合带内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系列(达查金矿等)。7.成矿有利构造带。根据研究区物探、化探、遥感图件的编制和研究,初步对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和研究。①班—怒带西段五峰尖—拉热拉新—埃永错—材玛—多龙岩浆弧。②班公湖—狮泉河—昂龙岗日岩浆弧。③格拉丹东—唐古拉—仓来拉弧后前陆盆地。④丁青—类乌齐—左贡造山带。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本项目研究工作思路

爱琳娜
爆脾气
(1)通过对近30年金刚石及金伯利岩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整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作为项目研究的基础;(2)收集中国三个钻石产地尽可能多的钻石样品,对全部钻石质量要素组合及晶体形态、结晶度、微形貌、内部生长特征、杂质成分等开展成因矿物学及标型特征综合研究,并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可能具有产地来源的样品及特征;(3)对中国三个产地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样品及其重砂矿物进行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获得关于克拉通演化过程及其相关特征的资料,形成产地比较的地质学基础;(4)开展钻石矿物包裹体精细研究,选择合适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及包裹体年龄、同位素测试,了解钻石形成时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环境及其差异;(5)进行钻石碳同位素分层原位测试,了解钻石形成时及生长过程岩石圈地幔碳地球化学信息及其差异,为产地对比提供源区来源的地球化学背景;(6)对国际上已经发表金刚石/钻石各种产地来源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和已获得的国内钻石产地来源特征进行交叉分析对比,最终形成产地来源的判别模型。本章参考文献杜雨洁. 2008. 钻石的电子身份证[J].中国宝石,17(1):68—69.黄怡锋,肖劲松,梁伟章等. 2007. 我看金伯利进程博茨瓦纳年会[J].中国检验检疫,2:21—22.津巴布韦问题在金伯利进程大会无果而终[EB/OL]. http://www.chinagemnews.com/ html/hqcf /20100705/150941. htm,2010-07-05.刘礼兰译.2006. 联合国通过金伯利进程支持决议[N].中国黄金报,(12)8.谭文明,梁伟章,丘志力. 2005. 浅析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对中国珠宝鉴定发展之影响[J].检验检疫科学,z1:110—113.詹世明. 2002. 非洲“冲突钻石”的产生及影响[J].西亚非洲,5: 33—38.Bates Rob. 2001. Where do diamonds come from? JCK,March,100—103.Bates,Rob. 2007. Kimberley Process Meeting Makes BreakthRoughs,JCK,January,Vol.178,Iss. 1,46.Cartigny P. . 2005. Stable isotopes and the origin of diamond. ELEMENTS 1,79—84.Chan S. . 2009. Unusual Trigon-Shaped Clouds Indicate Two Diamonds Cut from the Same Piece of Rough. Gems & Gemology,Vol. 45,No. 4,290—291.Claude Dalpé,Pierre Hudon,David J. Ballantyne et al. 2010. Trace Element Analysis of Rough Diamond by LA-ICP-MS: A Case of Source Discrimination? J Forensic Sci,Vol. 55,No. 6,1443—1456.Davies,V. 2006. Diamonds,poverty and war in Sierra Leone. In: Hilson,G. (Ed.),Small-Scale Mining,Rural Subsistence and Poverty in West Africa.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Rμgby,165—180.Deines P.,Harris J. W.,Gurney J.J. 1997. Carbon isotope ratios,nitrogen content and aggregation state,and inclusion chemistry of diamonds from Jwaneng,Botswa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Vol. 61,Iss. 18,3993—4005.Diehl R.,Herres N.. 2004. X-Ray Fingerprinting Routine for Cut Diamonds,Gems & Gemology,Vol. 40,No. 1,40—57.Fesq HW,Bibby DM,Erasmus CS et al. 1975. Elements in diamonds from the Premier,Finsch,and Jagersfontein mines,and their petrogenetic significance. Johannesburg,South Afric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tallurgy,Activation Analysis Research Group,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Report No. 1636.Global Witness. 2006.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1 May 2006,Available at: http://www.globalwitness.org/library/experiences-and-lessons-learned.Gomelsky V. 2003. Belgian scientists say they can determine diamond origin,National Jeweler,Vol. 97,No. 17,6.Grant J. A.,Taylor I. 2004. Global Governance and Conflict Diamonds: The Kimberley Process and the Quest for Clean Gems. The Round Table,Vol. 93,Iss. 375,385—401.Hawaleshka D. 2001. Tech explorer: Fingerprinting Diamonds. Maclean's. Toronto: Feb 26,Vol. 114,Iss. 9,54.Kaminsky F V,Khachatryan G K. 2001.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other impurities in diamond,as revealed by infrared absorption data. The Canadian Mineralogist 39,1733—1745.Kimberley Process. 2006. Final Communique,6~9 November,Available at: http://www.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324.Kimberley Process. 2007. Final Communique,5~8 November,Available at: http://www.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678.Kimberley Process. 2008. Chairs report to the Plenary on the activites of KPCS ring 2008,Available at: http://www. 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820.Kimberley Process. 2008. Final Communique,3~6 November,Available at: http://www.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810.Kimberley Process. 2009. Intersessional Meeting,25 June,Available at: http://www. 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912.Kimberley Process. 2010. Intersessional Meeting-Concluding Statement,21~23 June,Available at: http://www. 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1149.Kimberley Process. Background,Available at:http://www.kimberleyprocess.com/ background/index_en.html.Kimberley Process. Participants World Map,Available at: http:// www. kimberleyprocess. com/background/index_en.html.Kimberly J. Curtis. 2007. But is it law? An Analysis on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cheme on Conflict Diamonds and its Treatment of Non-state Actors. Available at: http://works.bepress.com/kimberly_curtis/1.Kimberly Process. 2009. Final Communique,5 November,Available at: http:// www. 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940.Krueger,Jonathan.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Basel Convention.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Earthscan.Maconachie R.. 2009. Diamonds,governance and‘local’development in post-conflict Sierra Leone: Lessons for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min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Resources Policy 34,71—79.Manutchehr-Danai M. 2009. Dictionary of Gems and Gemology(3rd editon)[M]: Springer.Reeve,Rosalind. 2002. Polic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The Cites Treaty and Compliance. London: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Earthscan.Resano M.,Vanhaecke F.,Hutsebaut D. et al. 2003. Possibilities of laser ablation-in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for diamond fingerprinting,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8,1238—1242.Sunagawa I.,Yasuda T.,Fukushima H. 1998. Fingerprinting of Two Diamonds Cut from the Same Rough,Gems &Gemology,Vol. 34,No. 4,270—280.Wannenburgh A. J. ,Johnson P. . 1990. Diamond people. Norfolk House Publishers,London. pp 280.Watling R. John,Herbert Hugh K.,Barrow Ian S. et al. . 1995. Analysis of Diamonds and Indicator Minerals for Diamond Exploration by Laser Ablation-In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t 120,1357—1364.Weiss Y. ,Griffin W. L. ,Elhlou S. et al. . 2008. Comparison between LA-ICP-MS and EPMA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diamonds. Chemical Geology 252,158—168.World Diamond Council. 2010. World Diamond Council concludes 7th Annual Meeting with KP agreement on export of diamonds from Marange,Petersburg,Russia,15 July 2010,Available at:http://www.diamondfacts.org/pdfs/media/press_release/20100715-release.pdf.Zulu L. C,Wilson S.A. . 2009. Sociospatial geographies of civil war in Sierra Leone and the new global diamond order: is the Kimberley process the panacea?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 Policy,Vol. 27,Iss. 6,1107—1130.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研究项目与产品开发项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长城长
研究项目与产品开发项目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目的:研究项目:认识世界,为推进科技进步而进行初步探索;产品研发项目:满足需求创造新知识、新产品和新工艺。方法:研究项目:利用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和技术成果,作为继续进行研究的工具、手段和依据之一;产品开发项目:通过研究项目的成果和市场需要,运用新材料、利用新工艺或技术创造合适的新产品。特点和作用:研究项目:没有特定的商业目的,具有继承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是人类知识重要来源;产品开发项目:具有风险性和创造性,开发目标明确,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项目研究工作概况

从事华辞
出而见客
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8年设立“西藏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工作项目,隶属于“西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与数据更新”计划项目,项目工作周期为3年(2008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年度经费为100万元。2008年1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2008年任务书。2008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项目总体设计书和2008年工作方案》进行审查,取得良好评价。2008年4月,项目组根据审查专家的意见,对《项目总体设计和2008年工作方案》进行了修改、上报,并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批准。项目组技术成员见表1—1。后勤和辅助工作由杨哲超、胡小松、王家曾和陈宁承担。表 1—1 本项目主要工作人员表2008 ~ 2010 年,本项目对班—怒带的地质、矿产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综合研究和区域性图件编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中、西段的双湖—玛依岗日—大沙河、改则北部拉布错一带和日土县班公错—材玛—弗野等关键地区开展了约 5 个月的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为探讨特提斯演化和班—怒带西段的成矿地质背景问题,本项目设立两项专题研究,分别为“班—怒带西段日土—弗野—多不扎岩浆弧与成矿作用”、“双湖—龙木错蛇绿混杂带时空结构与特提斯演化”。这两项研究侧重于研究区西段重点成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专题研究以已收集的资料和本项目完成的各类图件为基础,充分利用本项目测试数据,以解决重点地质、矿产问题为目标。专题研究成果和地质、成矿背景图件为“十二五”及以后的地质矿产项目部署提供了依据和线索。本书是对 2008 ~ 2010 年综合研究和编图阶段性成果的初步总结。这几年班—怒带的基础地质和矿产调查项目大部分部署在本区西段的“在革吉—改则铜铁铬金调查规划区”中,本书也侧重于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羌塘地区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阐述。随着地质矿产调查向东推进,对班—怒带东段的综合研究将在后续项目中展开。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课题研究形式

同滥而浴
净土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五、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六、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七、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八、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九、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 3.什么叫“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 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什么是课题研究报告????

全而无非
姜饼人
一项科研任务,在遵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后,应该撰写研究报告。这是研究工作的最后环节,是教育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它能将研究结果全面、正确地反映出来,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报告的种类很多。如对某个学铰、班级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实验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报告;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写成的调查研究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此外还有对教育科学中的某些问题,通过种种途径进行科学探索后而写成的学术论文,所有这些都属于教育科研的研究报告的范围。其中,经验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要具体、典型。这类研究报告要通过典型事例,如确凿材料的介绍、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办法、建议,指出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学术论文,一般来说,应有作者自己的独待看法,有创新的见解,形成某种新解释、新论点甚至新理论。应当指出,经验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与学术论文并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限。有许多学术论文就是在经验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基础上形成的。当然,许多写得好有创见的经验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本身就是很好的学术论文。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用心跳
偶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课题研究方案能保证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表述如何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1、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作提示进行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1、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2、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3、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六)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七)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但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八)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十一)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多能答应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好丈夫
複製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泥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