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齐
原标题:201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分析:政策加速行业洗牌,5G技术推动集群控制智能化发展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对于无人机企业而言,除了当前普遍在研究的集群式多机协同技术之外,5G的到来将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前述大会上,电信运营商也正与无人机企业开展产业落地合作,以便更快完善5G基础设施部署。天空正越来越忙碌,在不同气流层间对各类型飞机迎来送往。但在今年之后,一切可能都将有所不同。按照中国民航局规划,2019年底将初步建成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去年初便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也将尘埃落定。在近日举行的2019世界无人机大会暨第四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院长王英勋指出,当前市场上带有“无人机”字眼作为注册名的公司日益增长,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而随着年底前《条例》的正式发布,将对整个行业带来反转性的变化。“我认为当前无人机行业山头林立,不少小型企业的销售额和产品质量上不来。《条例》出现后,将变成良币驱逐劣币,出现有资质的大型企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他如此说道。对于无人机企业而言,除了当前普遍在研究的集群式多机协同技术之外,5G的到来将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前述大会上,电信运营商也正与无人机企业开展产业落地合作,以便更快完善5G基础设施部署。“我们把5G定义为支撑技术。”西安联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甜向记者表示,这将为未来的多机间通信带来更大助力。1、“劣币驱逐良币”将反转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石靖敏在前述大会的演讲中表示,未来,消费级无人机增速将继续放缓,商用类无人机将大幅增加;同时,无人驾驶将载入飞行,融入天空交通网络;但近段时间内依旧存在法规缺乏、监管不力、基础应用配套不足等问题。而随着相关应用试点和法规条例的加速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即无人机)”字眼在民航局官方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近三年的《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在2018年首次出现了“无人机情况”的字眼。据披露,截至2018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达27.1万个,其中企业、事业、机关法人单位用户3.1万个,其余均为个人用户。年内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活动达37万小时。“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信息系统”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月24日,各类无人机型号3720个,制造厂家和代理商注册数1239家。2019年将成为一个重要节点。按照民航局规划,围绕无人机适航管理办法、适航标准、审查程序和审查方法四个方面,分阶段,分步骤,至2019年底将初步建成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管理体系。企业数量方面,王英勋根据企业注册信息统计发现,2014年企业名称有“无人机”字眼的数量为471个,2017年达到1293个,到了2019年6月为1769个。公司注销方面,2018年有110家,今年到现在已经注销了187家企业。“应该说,新条例在年底的正式发布,将对一些企业带来机遇,对另一些则是挑战。”市场规模方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高速扩张,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6亿元,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8亿元,同比增长了55.8%。预测201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预计未来行业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到2021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达到了315亿元,同比增长52.1%。2016-2021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融资方面,经历过2015年的爆发期,2016-2017年冷却期,2018年开始理性投资之后,目前无人机行业十分活跃,但仍存在“雷声大、雨点小、浅尝辄止”的现象。“《条例》出现后,企业必须提升认证资质,导致相关投入会有所加大,此外适航难度大、周期长,会导致多数小企业倒闭或被兼并。市场将转移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情况,无人机企业总数可能会有所下降。”王英勋如此告诉记者。2、深耕集群技术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的普及度并不如海外高,而在更大的行业级应用领域,寻找集群技术的突破口并更好落地,是诸多企业都在探寻的技术方向。西安联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消费级无人机的飞控等关键技术已经开源,技术门槛并不算高,当前竞争已呈红海趋势;相对来说行业级无人机对技术要求较高,核心体现在载重和续航时间方面,这还是竞争的蓝海,主要原因是技术门槛较高,行业应用较多。“现在大家都在深耕行业,不只是做飞机而已。可以看到无人机公司的技术人员成天在田间地头跑,研究如何实现无人机比人喷洒农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唐甜这样告诉记者,但目前成本降低不了,行业级无人机真正的收入仍主要来自于补助和资方烧钱,产生效益的不多。行业用途将是今后真正能实现效益的领域。而受益于近年来军民融合的大政策支持,他所在公司实际上花费了精力在军用级无人机上。至于技术方面的探索,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俊桐在演讲中提到,当前行业还较少应用到集群技术,因为还面临很多难点,但这将带来指数型增长的效益。具体来看,难点包括态势共同感知和共享,比如避障方面,单个无人机操作相对容易,但在10-20台飞机共同执行任务时,如何分配任务,有故障时如何重新分配任务和飞行轨迹,还没有明确的控制机制。“我们希望通过攻关,比如协同任务规划,不再让一台飞机规划所有飞机的轨迹,变成分布式、群组织的,一台飞机控制周围几个飞机,把整个集群分成若干个小组,减少集中飞机的计算量,也能让整个群组分成若干块,实现块内自主规划和任务重新编排。”齐俊桐如此指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亦在演讲中表示,目前国外无人机的自主等级已经达到ACL-6(机群战术重规划),但我国与国外无人机自主控制能力差距明显。“未来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将是,从离线到实时,从遥控到自主,从单机到协同,从战术到战略。”一飞智控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张思奇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目前公司应用成熟的领域包括编队表演、物流和巡检领域。但核心是飞控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把握,也即无人机集群技术。“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对飞机通过集群技术进行控制,这将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民用中的飞行表演、快递物流、精准农业、应急救灾领域,甚至军事中的协同侦查、协同打击、电子干扰等。”3、筹谋5G落地作为5G商用元年,今年在无人机大会上十分活跃的还有电信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与一飞智控签订了5G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张思奇向记者介绍道,二者会成立联合实验室,探索无人机在5G环境下的应用场景,而5G技术今后会成为一飞旗下无人机的标配。“比如在编队表演方面,当前使用4G还存在信号质量不能保证的问题,5G更大的带宽可以让更清晰的图像实现回传。”据张思奇介绍,无人机的数据链路传输包括图传、数传、公共网络的4/5G等方式,一飞旗下无人机都将有所配备,目的在于,如此可以让信息有多重保障备份,而对无人机的控制也不再过多受制于距离的限制。唐甜则向记者指出,5G带来的应用主要在于,无人机执飞过程中需要与地面系统协同。当前是使用数据链完成,但带宽和速度都还不够。在实现5G通信以后,地面和高空的互操作可以更频繁,从而实现功能,比如组建无人机控制中心,监控每一驾无人机的状态并及时操控调整等。“虽然暂时并不能代替数据链技术,但能够对大量无人机进行状况监控,以此带来很好的维护作用。在多机间通信方面,可供传输的信息也将更丰富。”尤其对于集群控制来说,更是如此。唐甜表示,未来希望执飞集群中的每一个无人机都成为一个智能节点,通过无人机之间,而非来自人对无人机层面的操控进行沟通,这是行业在布局的技术方向,从而更加离不开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技术支持。从更大远景来看,唐甜指出,通航的无人驾驶必然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如果实现无人机的载人应用,则在不同城市间的上班通勤都将成为可能。这同样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无人机监管也是如此。王英勋向记者表示,5G带来更高的传输速度,则同时将带来更高的监管效率。“比如对空域的监管,过往还会面临地球曲率、地面遮挡等的信号干扰,但5G就可以提供更稳定快速的信息传输,提升监管能力,对飞行安全也更加有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