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教之
不羁夜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牛少飞报告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有关专家共同撰写,凝聚了众多权威研究人士的研究成果,旨在全方位地探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该报告对长期从事物流行业研究及投资分析人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全面了解中国物流行业的第一手资料。报告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结构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物流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进行详细研究。报告还根据金融投资机构不同需求,对中国物流行业进行专题研究——物流区域分析,即对重点物流市场的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物流行业研究的主要区域是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及浙江省。风险因素:1、物流行业中流通领域经济效益差,部分物流企业还未解决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面临比较严重的财务危机;2、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国物流市场未能与国际物流市场接轨,即高科技的国际物流市场对中国物流市场构成的潜在威胁。风险控制:1、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衡量标准和出台全国性的物流管理法规;2、要深入领悟现代物流业,走出物流认识误区的同时,启用具有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市场,降低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行业投资建议:从国家权威机构对物流行业跟踪调查结果看,物流网络设计、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和定做条码扫描系统等方面的需求旺盛,是新型物流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产品包装、流通加工、原材料质检、代结货款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市场。第四,物

给我份物流配送业的全国研究报告

蝃蝀
活精彩
【出版日期】 2007年4月 【报告页码】 489页 【图表数量】 146个【印刷版价】 5600元 【电子版价】 6100元 【两版合价】 6600元【英文版价】 12000元 【英文电子】 13000元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内容简介2007年中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虽然我国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和企业资金周转缓慢,与我国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运作效率不高、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2006年是中国物流业这扇“大门”完全敞开的第一年,外资物流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对国内网络较为完善的民营物流企业进行了多次并购,进一步增强了竞争优势,也对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冲击。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外资企业将起到催化剂作用,使中国物流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如何战略定位、如何提升竞争力才是现实的问题。中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趋势,如大宗商品专业物流继续成为发展重点;注重和谐社会建立,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适应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物流格局进一步发生改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物流园区发展面临优化调整;规范物流市场发展,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物流基础工作建设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物流学科构建与完善迫在眉睫。2007年中国物流业专业化发展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以及应急物流等专业性较强的物流系统将从各方面来保障公众生产生活安全。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洞察先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竞争格局中运筹帷幄,本研究报告为您条分缕析,寻找最佳之策。本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交通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物流业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中研普华公司强大的数据库,对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状况、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发展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主要细分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报告主要从当前我国及世界物流行业的现状分析出发,深入剖析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特点、特征及运行规律,从而对物流配送行业今后的运行特征、运行规模及运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给行业内各企业提供快速、精确的决策参考依据,使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战略规划。报告还对主要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分析,以及企业发展策略,是物流企业、投资机构、相关单位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向,把握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目 录CONTENTS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概况第一章 物流行业相关概念 1第一节 物流行业基本概念 1一、基本概念 1二、物流的划分 2三、物流系统的五大目标 7第二节 物流行业构成及主要环节 8一、行业构成 8二、主要环节 11第三节 物流活动的主要分类 13一、按物流的作用分类 14二、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15三、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 16第二章 世界物流产业发展状况 17第一节 世界物流业发展概况 17一、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17二、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经验 19三、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启示 22四、2007年运输前景预测分析 24第二节 美国物流业发展概述 28一、美国物流业发展特点 28二、美国物流业管理体制与政策 31第三节 欧洲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32一、欧洲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32二、欧洲物流公司广泛联合倾向 35三、欧洲近洋多式联运大规模整合阶段 35四、德国货运中心发展演变趋势 37第四节 其他地区物流业发展状况 40一、日本物流业发展概况 40二、拉丁美洲物流发展状况 43三、新加坡物流业现状及发展概况 46第三章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51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分析 51二、2006年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分析 71三、2007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 73四、2007年宏观政策取向 76五、2006年全社会货运量统计 77第二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第四章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状况 87第一节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87一、2006年物流业发展回顾 87二、2007年物流业发展展望 88第二节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90一、2006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分析 90二、2006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91三、物流产业国际化障碍及对策 94四、我国仓储业增值业务利润率分析 98五、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特点及趋势 101第三节 物流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103一、中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103二、2006年全国物流园区调查 107第四节 第三方物流发展概述 113一、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113二、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116第五节 物流业发展问题分析 118一、当前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18二、物流企业现状和思考 119三、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122四、现代物流的风险与对策 125五、中小物流企业融资调查 130第五章 物流业发展研究 134第一节 物流相关领域分析 134一、对物流中心建设的效益评价 134二、现代物流的信息化核心 139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及再构造 142四、现代包装适应物流业发展 146第二节 物流业发展研究 150一、第三方逆向物流的价值和运作研究 150二、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研究 157三、我国回收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160第三部分 细分市场发展分析第六章 物流细分领域现状分析 167第一节 公路物流 167一、2006年我国公路运输量 167二、我国公路物流发展举措 168第二节 水运物流 170一、2007年长江货运市场走势分析 170二、2007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展望 175三、2006年我国港口吞吐量 179四、全球远洋巨头忙“扩军” 187五、中国水运第三方物流发展 190第三节 铁路物流 193一、水铁联运挺进集装箱物流业 193二、铁路提速促进物流发展 195第四节 航空物流 199一、航空物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199二、航空运输市场统计数据 204三、珠三角各大机场运营动态 210第七章 中国物流配送行业市场细分 214第一节 粮食农产品物流配送 214一、粮食物流迎来现代化发展期 214二、农产品物流发展前景 219第二节 连锁零售物流配送 224第三节 钢铁物流配送 228一、2006年中国钢铁行业物流发展回顾 228二、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物流发展趋势 231三、国外钢铁物流的特点 235第四节 医药物流配送 237一、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状况 237二、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241第五节 其他行业物流配送 248一、家电二三级物流体系组建 248二、能源物流发展分析 254三、石油企业开展现代物流配送分析 256四、中国乘用车物流前景分析 259第六节 奥运物流配送 263第八章 区域物流市场分析 270第一节 区域物流发展分析 270一、国内外保税物流区域的比较分析 270二、全国五个城市物流业发展分析 274三、中部物流业发展分析 280第二节 珠三角区域物流 284一、广州物流发展规划 284二、深圳物流发展分析 287三、深圳与香港物流业竞争力分析 289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物流 298一、上海物流发展分析 298二、长三角综合物流网络建设研究 301第四节 华北地区物流 303一、北京物流规划布局 303二、京津冀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前景 305三、天津物流市场发展潜力 309第五节 西部地区物流 310一、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310二、广西物流发展前景 315三、西南最大现代物流企业挂牌 316第四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九章 中国物流行业竞争分析 317第一节 中国物流行业外资分析 317一、外资物流企业中国攻略 317二、上海外资第三方物流业 320三、中国物流领域成外资新投资热点 321第二节 中国物流行业竞争格局 322一、国内物流业市场格局 322二、物流业内外资博弈 329三、本土物流企业加快扩张步伐 332四、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物流企业 333第三节 物流市场发展态势 335一、国有物流巨头的扩张 335二、2006年民营物流发展提速 338三、中国物流企业并购形式及其效应 341第十章 外资物流企业分析 345第一节 美国联合包裹(UPS) 345一、UPS简介 345二、经营业绩 347第二节 马士基物流(MaerskLogistics) 349一、企业概况 349二、在华发展 352三、管理架构 352第三节 联邦快递(FedEx) 355一、企业简介 355二、基本情况 356三、加紧布局 358第四节 DHL 359一、DHL简介 359二、业务发展 361三、开拓市场 362第五节 国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析 363第十一章 国内优势物流企业分析 368第一节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368一、集团概况 368二、中远物流发展分析 370三、中远航运经营情况 374第二节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378一、公司概况 378二、发展合作 379第三节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379一、公司概况 379二、试水零售物流 380第四节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382一、公司概况 382二、发展状况 384第五节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385一、公司概况 385二、业务发展 387三、财务分析 393第六节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395一、企业简介 395二、发展战略 396三、新业务 399第七节 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400一、企业概况 400二、经营范围 400三、经营业绩 402第八节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 403一、公司概况 403二、成功之路 405第九节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410一、企业介绍 410二、发展情况 410三、财务分析 413第十节 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 415一、企业简介 415二、塑造品牌 416第五部分 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第十二章 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25第一节 物流业发展趋势 425一、物流企业的国际化趋势 425二、物流三个子行业发展趋势 431三、全程物流和物流增值服务趋势 433四、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433五、口岸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439六、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 440第二节 第四方物流的兴起 442一、第四方物流介绍 442二、第四方物流公司的基本运作方式 447第十三章 物流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451第一节 物流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451一、物流企业国际化之路分析 451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思考 453三、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策略 457四、中小物流企业的差异化发展 462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模式 463第二节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思考 465一、中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议 465二、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逆向物流推进策略 469三、关于我国制造业物流改革的思考 471四、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需突破瓶颈 475五、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三方物流模式探讨 476第十四章 物流行业投资分析 483一、中国港口和海运物流发展前景 483二、多数第三方物流商欲扩大在华投资 484三、物流业快速发展带动重卡市场 484四、专业物流市场将成“新宠” 485五、码头物流综合成本分析 486图表目录图表:美国3PL市场规模和结构 29图表: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51图表: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52图表: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53图表:2002-2006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53图表: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54图表:2002-2006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54图表: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55图表:2002-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56图表:2006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57图表: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57图表: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58图表:2006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59图表:2006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59图表:2002-2006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60图表:2006年对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61图表:200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62图表:200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62图表:2002-2006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63图表:2006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64图表:2002-200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64图表:2002-2006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65图表:2006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67图表: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68图表:2002-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68图表:2002-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70图表:2005-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月增速 72图表:2006年工业利润和亏损企业亏损额 72图表:2005-2006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 73图表:2005-2006年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73图表:2006年1-12月全社会货运量 77参考资料:http://db.cew.org.cn/s/cheliangjiaotongyunshu/20070910/1044.shtml

2019年中国合同物流研究报告

斩花堂
类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宋天知2019年中国合同物流研究报告数据说明:本报告所用数据包括企业排名与市场调研;【企业排名】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财报、企业公开信息、企业访谈等【市场调研】我们分别制作并发放了面向甲方、合同物流企业的调研问卷,并收集了249份有效问卷:•92份来自甲方企业高管的反馈,问卷填写人以供应链及物流总监、经理,及企业经营管理层为主;•157份来自合同物流企业的反馈,问卷填写人以CEO/总经理等企业高管,及业务、运营负责人为主。本报告选取了部分分析结果,完整分析内容,我们将在正式版中呈现。Contents1市场调研3合同物流市场变化2核心企业供应链变化4发展趋势4•2019中国合同物流市场调研Part调研数据DATA5甲方视角市场变化数字化业务外包招投标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提升,驱动甲方的渠道多元化与数字化协同探索甲方感知的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加快,交付及体验要求提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出现了很多新参与者经济下行,行业不景气主要来自健康医药、快消、电商及高科技等领域甲方的反馈市场趋于同质化竞争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暂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变化14.1%3.3%其他2.2%57.6%53.3%45.7%37.0%甲方的应对探索尝试创新的渠道,如社交电商等,扩大用户覆盖开发/上线一体化协同平台,探索供应链数据共享与协同调整生产模式(以销定产),提升市场灵活性压缩分销链条层级,优化渠道成本及响应速度

急求一份有关物流方面的调查报告2000字左右

迷与狂
放課後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为很多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物资企业改制而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尽快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另外,由于我国制造业和商业分销领域的集中化程度不高,与其相适应的物流企业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所以,无论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都不高。而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他们早就完成了物流信息化,洋物流杀进来后,众多中国物流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严峻问题。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崛起,分销渠道的进一步整合和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要求物流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但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协调,让物流活动变成模糊的黑洞,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的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技术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的应用将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 GIS/GPS简介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目前GIS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OpenGIS的研究保证了用户可以存取在网络上的异构GIS数据和处理单元;关系数据库(RDBMS)和GIS的有效结合,使得许多RDBHS也将支持新的对象关系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空间数据类型;GIS构件(Component)的开发使得原来的大型GIS系统正迅速走向构件化,分解为基本的GIS构件;WEB(Internet/Intranet)已经成为GIS的新的操作平台;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发现提供了新的工具。GIS的最新研究成果为GIS技术引入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条件。 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装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功能,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由于物流运输过程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所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可能涉及到的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都可以通过运用GPS的导航功能、车辆跟踪、信息查询等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无疑将有助于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GIS/GPS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优势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GIS/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数字物流企业,规范企业日常运作,提升企业形象。GIS/GPS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的客户。 2.通过对运输设备的导航跟踪,提高车辆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抵抗风险。GIS/GPS和无线通讯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 ·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 ·利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讯等的技术,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比如在草原牧场收集牛奶的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传统物流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故障车辆而使整车的原奶坏掉,损失惨重。而GIS/GPS能够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人的因素处处存在,而GIS/GPS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在物流企业中,为了逃避过桥费而绕远路延误时间,私自拉货,途中私自停留等现象司空见惯,反正山高皇帝远,物流企业不能有效监控司机的行为。而对车辆的监控也就规范了司机的行为。 3.通过物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的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讯,GIS/GPS能够精确的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 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的物理架构如下: 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 结束语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领域,国内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一些远见的企业已经看到这块诱人的蛋糕并付诸与行动,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功能尚未完善,相信随着人们的重视和技术的进步,GIS、GPS、WAP和WEB技术将结合在一起,共同描绘透明物流企业,减少物流黑洞,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在不久将开放的物流市场上站稳脚跟。 http://anshan3.mofcom.gov.cn/column/print.shtml?/dxsw/200607/20060702717810 网上 就这一篇啊

中国现代物流市场的前景、规模以及成就。

陆绩
略知
无意中看到您的问题下意识的回答下,希望可以帮到你。说实话,你的问题很模糊,因为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分类很多!我自己也是现代物流毕业的,就目前来说物流这一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满不错的。别的不说,单单讲现在中国的海外出口贸易就是中国物流的最大福音!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国内的物资流通,大部分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物流配送机构,物流公司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增加,物流一词也走进了个大高校的校门!应您的要求,提供一些具体数据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万公里,年均增长3.08万公里,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万公里。 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达到12.15万公里。到2002年底,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其中深水泊位达到822个,主要港口生产性泊位比1989年增长了1.1倍。到200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已有7个港口突破了100万标箱(TEU),其中上海港超过800万标箱、深圳港超过700万标箱,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线路为1,143条,航空运输线路总长度为155.36万公里,为10年以前(1991年)55.91万公里的2.78倍。 2001年输油管总长度13,272公里,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输气管总长度14,283公里,为1992年的1.85倍:输油气管总长度27,555公里,为1992年的1.74倍。 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 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002年的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如下表: 由于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01年达到14.26亿吨,2002年为16.63亿吨,增长率为14.25%。由于入世促进外贸,预计到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7,000亿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大约为400亿美元,到2005年超过1,00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有7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港行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两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个亿吨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别如表三所示。 表一、总货物运输量(亿吨) 2001年 2002年 铁路 19.26 20.4 公路 105.63 110.6 水运 13.27 14.1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表二、总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 2001年 2002年 铁路 14572.2 15085.79,15477 公路 6330.4 6554.88,6704 水运 25988.9 26181.2,26481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表三、各大港口集货物吞吐量(亿吨) 2001年 2002年 上海 2.21 2.64 广州 1.282 1.49 宁波 1.285 1.52 大连 1.005 1.09 秦皇岛 1.13 1.118 天津 1.137 1.303 青岛 1.04 1.22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量目标为:2005年,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将大大增加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 (2)家电、电子、通讯产业 家电生产能力近年来增长很快,根据国家轻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主要家电产品的需求为:电冰箱1,300万台,洗衣机1,800万台,冷气机2,000万台,微波炉900万台,洗碗机400万台,电热水器1,000万台。一些企业正在建设现代物流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电子通讯器材和电脑的生产发展也很快,出现不少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准,也面临物流现代化问题。 (3)商业系统 连锁超市的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目前连锁超市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规模仍不足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商品配送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拣作业,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上海华联和上海联华超市店铺总数都已超过1000家。 (4)药品、食品工业 药品、食品工业是利润很高的行业,一些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发展很快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物流输送系统规划与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他如烟草行业普遍已完成主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发展快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物流系统现代化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研究,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3年后的35%;制造高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3年后的80%;经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境内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在进入中国以后一般都不建立独立的物流部门,而是选取若干专业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共配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约物流服务,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 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大多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开始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以攫取竞争优势。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0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现在,世界500大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将有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将加快,对现代物流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表四、2001—2005年中国国家发展规划对物流产业目标 战略目标 具体目标 ··物流成本GDP的比重减少2% ··培养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加外包和分销配送。 ··鼓励国内企业物流外包。 ··更新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 ··从分销体系的建设出发,建设几个国家级运输网络。 ··推进企业的合并、联盟,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建立几个核心基地。 ··培养30个以上专案基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6、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疑是中国物流发展难逢的机会,因为从奥运设施建设到奥运会的召开,始终需要远比平常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的支撑,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对主办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既给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热限商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同场竞技,按国际标准和惯例提供服务,中国物流业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分享奥运物流市场这块大蛋糕。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在给中国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使中国物流业找到了高水准服务的参考指标,其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7、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路体系。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 2001年底,中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路;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专案,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路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天津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由主管市长负责,组织了20多个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研究报告,深圳市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把发展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同时列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编制了《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物流现代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准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及时解决发展瓶颈中存在的问题,在“十五”期间即近5年内,将是中国物流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此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我国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应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代理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代理商整合业务的开展。说明现在的税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这样,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会促进物流业务的发展,扩大税基,增加税收。 考虑到物流业具有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微利企业的特点,在物流园区以及仓库建设时,在政策方面也要给与优惠。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批准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培训标准,应该以这个体系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

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陈淳
请问
近年来,随着网购电商的崛起,物流业也受到刺激正在飞速发展之中,尤其是其中的快递业务,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物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步当中,成为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根据《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超过220万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7%,其中快递快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过渡,其突出特点就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而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生产线服务业,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物流服务做先导;消费升级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也有更高要求。综上所述,未来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量质齐升,其二是基础更牢,其三是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今后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物流现代化正呈现出链式化、智慧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目彻为明
法眼
  经过十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加入WTO后,我国会更进一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事务,无条件地享受最惠国待遇,这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开国门,外资企业会大量地涌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加入WTO后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我国物流服务业的影响也是这样。  我国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许多企业是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功能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技术设施落后,网络体系不健全,还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近几年,随着物流热升温,物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这个数比前几年的总和翻了一翻;上海市截至去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国内形成了一批声誉、效益俱佳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深圳海福公司、珠海九川物流等。同时,物流企业的构成情况有了显著变化,除了传统企业转型而来外,还有外资企业,如深圳的新科安达,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但人力成本较高;还有民营经济,如宝供物流,体制上有得天独厚优势,在管理和成本上也自有特点;还有从大型企业分离出来的物流公司,如从美的集团分流出来的安得物流公司。这都为物流服务业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物流服务业十分发达的日本、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中国物流市场在中国入世之后的竞争已经加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中国物流市场,不仅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子出现了诸如UPS、FedEx、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在传统的码头和航运领域,马士基、新加坡港务、和记黄埔等等重量级国际企业也加快抢滩布点,意在中国总额巨大、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的物流市场。  目前,国内物流业的老大中远集团正在完善在物流业的布局,据中远总裁魏家福日前透露,中国“全球以集装箱班轮为主的单元、国内以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物流解决方案为主的物流单元,都已经完成,领导班子也已经确立。经过国务院批准,中远的物流公司也已经注册完毕,今年底就能挂牌,名字叫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在全球物流业,马士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中远则排名第三。在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市场,马士基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形成的冲击非常猛烈。2001年获准进入中国以后,马士基已经在中国分布了11个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而没有改制之前的中远、中海、中外运集团,则一直缺乏现代物流企业的架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远目前在国内物流业的竞争中已经吃了“败仗”。  1、 竞争范围的扩大。  (1)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分工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为物流专业分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物流活动从工商企业经营业务中分离出来,第三方、第四方以及第五方物流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储运企业作为物流代名词的终结,形成多方物流与工商业同台竞争的多元化格局。  (2)竞争地域的全球化。生产的国际化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营销资源,建立全球供应链,必然对物流服务提出全球化的要求。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减少了物流活动的国别或区域限制,推动物流行业竞争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3)竞争内容多样化。物流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运输、仓储或包装等不同功能之间的单独竞争,而是体现为多种功能的综合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物流活动过程的竞争,而是转化为物流服务的质量、水平、手段和程序等立体竞争;不单单停留在对市场和顾客的争夺,而进一步扩展到技术、信息、人才乃至于战略伙伴等多层面竞争。  2、 竞争模式的改变。  (1)竞争目的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变为争夺顾客忠诚。随着物流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市场份额难以持久,顾客忠诚成为竞争目标。帕累托的“20:80”定律依然适用于物流行业,少数顾客构成主要利润来源,培育和保持这些顾客的忠诚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竞争重点从功能竞争转向过程竞争,从环节竞争发展到系统竞争。物流竞争地域的全球化和竞争手段的信息化,使得偏重某个物流功能或环节的传统竞争思维,既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适应竞争目标的转变。关注物流活动全过程,协调不同环节之间的物流活动,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构建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重点。  (3)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换。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信息技术降低了顾客搜寻和交易成本,经济全球化缩小了物流服务价格的国别差异价格竞争的效力和作用趋于下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创新等非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  (4) 竞争关系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发展到既竞争又合作的对抗联合关系。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服务能力、营销经验和风险承受等资源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竞争层面的交融化和竞争内容的多样化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犬牙交错的竞争格局,只有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关系,追求“双赢”的竞争效要,方能更好满足顾客需求,有效应对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竞争目标。  3、 竞争手段的创新。  (1)从有形向无形转换。传统的物流竞争侧重于功能或环节的竞争,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阻滞导致竞争手段集中于物流设施、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和包装技术等有形部分。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设施的完善,物流企业的竞争转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流程、重组物流功能和协调物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体系运作效率等领域,信息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能力等无形因素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2)从单一竞争转向复合竞争。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既难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满足顾客多样性复杂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种促销方式并用,服务、价格和促销多种竞争手段组合的复合竞争态势。  (3) 从依赖内部优势到内部优势和外部资源并重。传统竞争条件下,物流企业依赖的是内部优势,通过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而展开竞争。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物流企业仅仅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难以展开有效的竞争,只有综合运用经济、心理、政治和公关等各种因素,借助政府、社团、媒体和公众等多种力量,形成内部优势和外部力量的合力,才能打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物流园区具有运输和配送的组织与管理、集中储存、包装与流通加工、中转换装与集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等8大业务服务职能。  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欧洲物流协会专家认为,世界上各行业和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竞争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  12月11日,对于中国和世界物流业都将是不平凡的一天,它是中国加入WTO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外资物流公司可在华设立独资分公司,中国物流业将敞开大门,直面世界物流业的挑战和竞争。相信开放后的中国物流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中外物流企业将上演一场巅峰之战,这场战争主要有以下三个看点:  看点一:开放后中国物流市场的规模  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中国物流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并且预计未来10年内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收入每年将有20%的增长幅度。但是3PL市场在全部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所有200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司物流服务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国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其实真正的物流市场应该只是3PL市场,物流总费用是物流市场和潜在市场的总和,因为只有3PL市场发生了交易。每年物流费用约2000亿美元,而这个都是3PL甚至以后的4PL企业可以争取过来的市场。而且,物流费用占GDP的2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譬如美国的4-10%,说明我国的物流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较小。我国的3PL市场只有美国的1/10左右,3PL企业在提高我国物流水平节约物流成本的同时,可以赢取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开放后我国的物流水平提高,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会逐步下降直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物流市场占物流费用的比例会明显提高,因此物流市场的规模将会更大。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的整体开放,经济会有更好的增长,与国外的商品流通增多,物流需求更大,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物流市场。  看点二:中外物流企业现有的实力及特点  随着这两年我国的物流热潮,各行各业都对物流趋之若骛,纷纷成立物流企业。但是真正有一定规模的很少,市场份额超过2%的几乎没有。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缺少竞争优势。而且,我国的物流企业技术含量低,大多数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能够提供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很少。但我们也可以欣喜的看到,国内也有少数的企业正逐步向现代物流靠近,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不久前发布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中,中远洋、中海运、中外运等超大型物流企业的排名稳中有进,大中型物流企业数量增加。  国外的物流巨头企业经过市场的洗礼,技术先进,资金丰裕,实力雄厚,拥有全球范围的网络,在国际物流市场上有较大优势。随着中国市场的整体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的老顾客——国外的制造商仍然会和他们合作,这将会给他们拥有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市场拥有近51万家物流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了0.13%,即680家,但是他们拥有的市场份额却高达8%。  看点三:中外物流企业的动态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解禁脚步的逐渐临近,国内的物流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纷纷变法应对国外物流巨头的冲击。在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准备的同时,国外物流巨头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TNT、UPS等多家外资企业都在择机调整在华战略。在最近召开的中外物流业高峰论坛上,UPS的负责人表示将增加对华投资力度,并将在中国新兴港口城市拓展新业务。而不久以前,TNT的中国区总部也正式从北京迁到上海,并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对华增加2.5亿欧元的投资,用于增加物流设施和员工培训,以使中国成为其欧洲之外的最大市场。此外,DHL的母公司德国邮政董事会已决定,在近5年内将再向中国投资2.15亿欧元,扩大和完善在中国的4个口岸作业中心,增设14家分公司,建设3个快递物流中心和16个战略备件中心。  开放后的中国物流市场将会十分活跃,是个开放的有序竞争的市场。中外物流企业共存与这个市场,国外物流企业占有一定的优势,拥有稍大的市场份额,但国内物流企业决不示弱,会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把这场维持物流市场竞争而非垄断的战争持续下去。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物流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随着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必将成为物流大国,开放后的中国物流将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对于国内一些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应该利用国外物流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结合自身的网络优势,扩大服务范围和内容,努力成为本土优秀物流企业;对于另外一些有一定规模但专注于物流某个领域的企业来说,应该利用自身在某个方面的优势,和外资企业优势互补,共同赢取市场;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找出市场中的缝隙进行差异化经营是他们的最佳生存之道。

中国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好吗

太初
纷乎宛乎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行业业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物流产业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另外,发改委近期将完成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等4大物流专项规划。这4 项规划将和冷链物流规划和商贸物流规划一起,成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6大专项规划。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之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那这些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和拥有优质服务的企业将是我国物流行业的胜利者。从这个角度来讲,物流行业的前景大有可为。

中国物流近五年的发展概况

练习曲
相川
  2013年3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首个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表明,从2011年以来,物流业景气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上,平均值为54.4%;受网购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以快递为主的邮政物流业增长势头尤为突出,其指数平均值为63.9%,明显高于其他物流行业,并且稳定性较好。数据显示,2013年前2个月,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分别为51.3%和50.4%,增长势头进一步趋稳。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0%。报告分析认为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