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急需一份关于物流仓储运行机制的调研报告

大病人
祸福无有
物流管理和运作方案目录一 物流部门职能规范方案1.部门员工(1)2.部门员工(2)3.物流主管的权力与责任4.部门工作计划5.部门工作报告6.部门工作内容(1)7.部门工作内容(2)8.物流部门各系统9.部门工作效率分析10.物流部门组织机构11.部门员工在职训练 12.部门员工离职(1)13.部门员工离职(2)14.部门员工在职培训15.部门职工培训16.新员工培训计划17.部门员工培训考核18.员工在职培训费用19.部门员工年度出差计划20.员工出差一周预定21.部门员工出差22.出差旅费23.物流工作进度24.物流系统人力资源安排25.物流部门工作26.部门工作量二 物流管理方案1.物流系统2.物流客户服务3.物流的关键4.物流企业系统5.电子商务物流6.物流活动7.物流成本(1)8.物流成本(2)9.销售物流费用10.物流系统的价值链11.物流信息流程12.物流作业各类设备13.设备安装14.设备利用效率 15.设备请购16.设备请修验收三 物流运作系统方案1.物流信息系统2.供应系统运作3.供应系统一体化4.ERC的供应系统5.供应链设计6.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与一般供应链关系7.建立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8.看板的使用9.选择供应链战略伙伴10.供应链计划与协调11.一体化管理四 供应链系统的信息决策方案1.供应链信息与管理信息2.供应链链状模型3.供应链网结构模型4.供应链集成5.供应链网分层6.供应链信息管理7.集中型供应链网结构8.生产规划9.物料管理10.销售管理11.财务管理12.企业情报管理13.支持决策14.供应链网链结构模型15. 物流作业中的信息系统五 物流采购作业管理方案1.直接物料2.年度物料耗用预算3.物料耗用分析4.物料耗用日报5.物料供应计划(1)6.物料供应计划(2) 7.物料分析8.物料用量计划9.物料采购计划10.物料采购统计11.物料管理12.采购订单计划13.物料订购(1)14.物料订购(2)15.订单安排16.订单统计17.订单确认18.订金、签约金19.订金收入20.采购比较21.物料单价变动22.物料特别采用23.物料订购确定或更改24.采购信息收集25.采购计划26.采购管理27.用料订购计划28.采购询价29.询价30.采购信息收集31.采购付款流程示32.采购进度控制33.采购审查34.订购35.合同评审36.买卖合同37.采购38.重要物料采购39.库存采购流程40.次品物料采购41.订单采购流程42.订购管理43.采购程序及准购权限44.采购控制(1) 45.采购控制(2)46.物料订购跟催47.自用设备48.设备采购通知49.设备采购申请50.采购验收程序51.采购签核52.送货验收53.交货控制 54.采购进料55.设备自采56.请购(1)57.请购(2)59.普通请购60.到期未交货物料管理61.采购业务流程示62.物流部门与采购部门的交接流程63.供应商调查 64.物料供应状况追踪65.供应商资料(1)66.供应商资料(2)67.供应商资料(1)68.供应商资料(2)69.供应商信用(1)70.供应商信用(2)71.供应商信用记录72.供应商评分情况73.供应商评估74.供应商等级评核75.供应商销货、进货、库存76.供应商月度考评积分77.物料验收78.物料进货79.物料入库(1)80.物料入库(2)81.请购物品82.购料单据汇总六 物料流通加工管理方案1.配送中心系统规划2.委外加工申请3.委外加工验收4.委外加工交货5.委外加工成品入库6.配送中心系统规划7.配送中心分类8.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货物流转过程9.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10.配送中心的构成11.配送中心筹备阶段的工作12.流通加工成本汇总及使用13.订单分批方式与处理14.配送中心各功能区域15.配送中心物流量分析16.配送中心各作业环节内容17.储存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18.流通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19.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20.配送中心作业区(1)21.配送中心作业区(2)22.成品入库23.成品检验汇总24.包装工作25.常用物流包装26.产品费用预算27.产品改良计划28.产品设备记录29.产品质量标准30.产品质量管理31.产品包装记录32.产品质量检验记录33.产品质量检验报告34.产品质量不良成本分析35.产品返修(1)36.产品返修(2)37.搬运作业登记38.搬运作业工作分析39.各部门间搬运分析七 运输配送管理与控制方案1.物料入库验收2.物料月度统计3.物料进出存4.物料仓库5.物料订单订购流程6.物料存量订购7.物料统计8.仓库布置9.合理仓库立体布置10.存货控制11.订单处理作业的13个指标12.产品入库交接流程13.外购入库作业流程14.订单处理15.物品流量分析16.5S货仓规范17.货物验(1)18.货物验(2)19.货物验(3)20.货物验(4)21.送货验收22.盘点作业23.配送人员出勤24.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6.行车记录27.配送车辆驾驶日报28.出货地点通知29.出货30.运送八 存货控制与仓储管理方案1.物料入库2.物料存量管制3.物料卡4.物料库存日报5.物料库存月报(1)6.物料库存月报(2)7.待料通知8.成批领料9.领用物料10.物料领料(1)11.物料领料(2)12.特别领料13.物料盘点14.物料盘点(1)15.物料盘点(2)16.材料、副料盘点17.物料库存盈亏18.盘点盈亏19.物料编号20.进料21.进厂物料检验22.收货23.物料收发24.物料结存25.物料质量26.物料检验27.物料质量检验标准28.损失索赔29.试制样品试用检验30.半成品库存31.成品库存32.库存品33.退料34.退料入库35.呆废料库存36.呆废料处理(1)37.呆废料处理(2)38.退料缴库九 企业物流的外协作业方案1.外包2.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3.第三方物流合同4.仓储租赁与货物保管5.各方物流6.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7.第三方物流的服务(1)8.第三方物流的服务(2)9.现今我国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标准10.第三方物流的服务11.第三方物流考核12.物流外包的层级13.选择物流供应商14.考察物流供应商15.物流外包的运作16.物流外包的方式17.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评价

如何进行物流业市场调查

空房间
虎狼
评论1 ┆ 举报回答:红太阳新手11月29日 21:13 调查报告的写作(一)结构与内容1.标题2.导语(1)概括介绍式的说明。(2)内容提出式的说明。3.主体--报告主要事实和分析事实,最终归纳形成结论。4.结语-- 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有的对全文的结论进一步强调;有的对事物发展进行展望等等。(二)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1.材料与观点结合:调查报告的观点是从调查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它依附于材料,又统帅材料。因此,在调查报告中材料的地位和作用与在论文中是不同的。写论文强调的是逻辑推理,在充分说理中适当用事实作证;而调查报告则是大量地摆事实,在以事显理中恰到好处地进行说理。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又不能停留在摆事实这单一的记叙过程中,它又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必须通过议论来实现点明、阐明观点的目的。这就规定了调查报告必须有议论的成分

物流专业的调研论证报告

地有人据
  不好意思,对照一下套下来吧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变革使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一大支柱产业。培养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需要的、能胜任该职业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行业需求  近几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IT业发展迅猛,但高速发展的IT产业,因为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与近邻印度比,我们已经远远落后。如今,IT人才短缺已成为遏制我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国务院办公厅2002年7月颁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指出: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专业从业人员为30多万人。按照国家"十五"期间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划,2005年软件的从业人员要达到80万人,人才缺口50万。  北京市信息化“十五”计划指出:北京要大力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业。要以中关村国家级软件园为核心,建设软件企业生产集聚区、创新孵化带、软件产品商贸中心、软件产业延伸辐射区等四个功能区,整合全市范围的软件研发资源和企业资源,将基地建设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创新中心,软件产品开发生产中心,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软件企业孵化中心和软件出口创汇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软件基地。到2005年,保持产品开发水平、规范化水平全国第一,拳头产品数量和知名度居全国第一,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数量居全国第一;基地软件产业的产值占全国比例超过30%,自产软件产值占全国比例超过40%,软件出口占全国软件出口的50%。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地区的发展要求,许多软件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道路,IT企业专业化、流水线式的软件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将呈“金字塔”结构,处在塔底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将占总人数的60%至70%,这就需要大量有较强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掌握和使用IT产业最新技术的“软件蓝领”。而在我国绝大部分大中专院校中,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都是“通才”,脱离了企业的需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指出,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到企业后,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之后企业又不得不面临人才流动的问题。同时用本科生承担低端的编写程序工作造成了人才浪费和企业用人成本提高。而大量“软件蓝领”的缺口,则严重影响了国内IT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分层次多形式培养大量实用软件人才。  北京市软件协会调查指出,中关村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软件基础人才主要指的是在软件企业中承担最基本的操作性工作的工人,包括用编码写程序、数据录入等,但同时企业还要求这些基础软件工程师承担制定计划、控制质量、记录程序差错等工作任务,这些要求显然属于较高级别的软件工人的任务范畴。粗略估计,北京目前需要四五万名这种高级软件工人。因此,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并实验将国内外著名IT厂商的权威认证培训融入职业技术教育,重新设置一套适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级软件工人是软件行业走向国际的当务之急。  二 、申办《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规划,到2005年,我国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国内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从业人员规模将达到80万人。然而现有的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国内企业现有软件从业人员还不到40万人。加快“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既是中国软件业尽快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院在这种背景下申请开办《计算机软件技术》高等职业技术专业既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我院自身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  1、北京市财贸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目前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22个普通高职专业。学院的涿州学区占地176亩,通州学区270亩。拥有各种规格的教室、计算机实验室、视听室、语音室,有1000余台微机及多媒体、多屏幕、大屏幕等专用设施;有藏书30万册的图书馆;有开放式的学生活动中心;有标准化的学生公寓、学生宿舍;有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和绿茵足球场等教学设施,是采用全日制培养人才的学区。  2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人。一批教学骨干成为全国或北京市学术社团负责人,完全有能力承担本专业的基础课、专的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教授、副教授67人,讲师9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0余业课与实践课。实践课除现任教师外,还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做为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和授课,这些为我们的专业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我院现长期开设经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这为我院开设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此外,我院与多家余家软件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教育、实训实习基地关系,同时可以得到国家级软件专家的指导。学院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验条件和设备,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模拟环境都为培养软件技术人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综上分析,我院开设计算机软件技术高职专业是可行性的。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论证小组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谁有的

彼岸花
袭常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万公里,年均增长3.08万公里,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万公里。 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达到12.15万公里。到2002年底,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其中深水泊位达到822个,主要港口生产性泊位比1989年增长了1.1倍。到200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已有7个港口突破了100万标箱(TEU),其中上海港超过800万标箱、深圳港超过700万标箱,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线路为1,143条,航空运输线路总长度为155.36万公里,为10年以前(1991年)55.91万公里的2.78倍。 2001年输油管总长度13,272公里,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输气管总长度14,283公里,为1992年的1.85倍:输油气管总长度27,555公里,为1992年的1.74倍。 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 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002年的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如下表: 由于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01年达到14.26亿吨,2002年为16.63亿吨,增长率为14.25%。由于入世促进外贸,预计到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7,000亿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大约为400亿美元,到200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有7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港行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两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个亿吨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别如表三所示。 表一、总货物运输量(亿吨) 2001年 2002年 铁路 19.26 20.4 公路 105.63 110.6 水运 13.27 14.1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表二、总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 2001年 2002年 铁路 14572.2 15085.79,15477 公路 6330.4 6554.88,6704 水运 25988.9 26181.2,26481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表三、各大港口集货物吞吐量(亿吨) 2001年 2002年 上海 2.21 2.64 广州 1.282 1.49 宁波 1.285 1.52 大连 1.005 1.09 秦皇岛 1.13 1.118 天津 1.137 1.303 青岛 1.04 1.22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量目标为:2005年,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将大大增加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 (2)家电、电子、通讯产业 家电生产能力近年来增长很快,根据国家轻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主要家电产品的需求为:电冰箱1,300万台,洗衣机1,800万台,冷气机2,000万台,微波炉900万台,洗碗机400万台,电热水器1,000万台。一些企业正在建设现代物流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电子通讯器材和电脑的生产发展也很快,出现不少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准,也面临物流现代化问题。 (3)商业系统 连锁超市的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目前连锁超市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规模仍不足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商品配送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拣作业,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上海华联和上海联华超市店铺总数都已超过1000家。 (4)药品、食品工业 药品、食品工业是利润很高的行业,一些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发展很快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物流输送系统规划与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他如烟草行业普遍已完成主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发展快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物流系统现代化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研究,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3年后的35%;制造高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3年后的80%;经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境内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在进入中国以后一般都不建立独立的物流部门,而是选取若干专业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共配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约物流服务,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 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大多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开始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以攫取竞争优势。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0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现在,世界500大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将有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将加快,对现代物流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表四、2001—2005年中国国家发展规划对物流产业目标 战略目标 具体目标 ··物流成本GDP的比重减少2% ··培养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加外包和分销配送。 ··鼓励国内企业物流外包。 ··更新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 ··从分销体系的建设出发,建设几个国家级运输网络。 ··推进企业的合并、联盟,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建立几个核心基地。 ··培养30个以上专案基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6、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疑是中国物流发展难逢的机会,因为从奥运设施建设到奥运会的召开,始终需要远比平常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的支撑,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对主办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既给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热限商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同场竞技,按国际标准和惯例提供服务,中国物流业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分享奥运物流市场这块大蛋糕。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在给中国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使中国物流业找到了高水准服务的参考指标,其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7、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路体系。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 2001年底,中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路;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专案,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路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天津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由主管市长负责,组织了20多个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研究报告,深圳市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把发展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同时列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编制了《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物流现代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准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及时解决发展瓶颈中存在的问题,在“十五”期间即近5年内,将是中国物流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此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我国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应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代理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代理商整合业务的开展。说明现在的税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这样,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会促进物流业务的发展,扩大税基,增加税收。 考虑到物流业具有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微利企业的特点,在物流园区以及仓库建设时,在政策方面也要给与优惠。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批准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培训标准,应该以这个体系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可去知网找,自己不会找的话,我空间里找论文的去处和步骤可以加个Q嘛谢谢

急需一篇杭州物流市场的调查报告

小秘密
烝民
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研,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家企业,其中客户(需方企业)调查了IT和电信、汽车、食品和饮料、快速消费品、消费类电子、化工、服装和纺织、医药8个行业的48家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供方企业)调查了19家企业,其中包括外国物流提供商、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部门、新兴的中国物流公司、传统的中国运输与仓储企业。通过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参见图一)。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占53%)和仓储管理(占32%),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的收益只占15%。   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增值服务低的原因,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装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客户认为他们有条件自己把物流干好。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在中国一个纯粹的、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实行,也无法做大。   4.中方客户更重视直接运输和仓储成本,管理和库存成本被排除在物流成本之外。只有33%的客户知道物流整体成本的数字。   库存量过大与流动资金周转慢成了加大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   二、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此次调查显示,客户认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在IT系统、行业以及专业方面的经验。同时,他们认同中国物流供应商在成本、本地经验与国内网络方面的优势(参见图二)。这一结果同时证实了国内物流供应商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协调效应。   2.这次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小,与此相反,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脚步最快,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但这些跨国公司在外包时也十分谨慎。   3.客户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即服务能力,第二注重品牌声誉,第三注重网络覆盖率,然后注重较低的价格(参见图三)。4.调查显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动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5.调查显示,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三年后的35%;生产商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三年后的80%;分销商物流的外包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很快,但面临一些共有的挑战,也存在各自的困难,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寻求合作,以提高服务能力。   1.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设立了不同的目标和方向。   2.目前中方与外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运营过程中,各有侧重。国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的70%,所以他们的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等外国客户。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注重国内物流的商机,占总收入88%,按调查企业分析,56%为外国客户服务,44%为中国客户服务。   3.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认为,吸引物流需求客户存在三大障碍:一是生产与流通企业有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二是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三是对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4.大多数国际物流供应商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寻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以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但至今为止,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的本地合作伙伴。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物流供应商,尽管非常希望从国际的同行那里获得行业运作的知识及其国际网络,但并不愿意让国际的合作方在他们的市场获得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   5.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普遍希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中方的供应商认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外国供应商认为"政府限制"是首要挑战。政策环境涉及到运营许可、跨省运输、登记注册、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等等。希望政府出台产业政策。   6.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会发现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初期,要想获取利润并快速成长是一件很难的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即使基础服务的利润率比较低,但只有通过把这些服务做好了,才能说服顾客外包更复杂的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在一开始利润率较低的时期,应当避免过度投资,但应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资产,以确保其对运营的控制和对客户的信誉度。物流供应商还应当在那些潜在的高利润的并且与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领域投资。如何在这些方面合理平衡,做出明智的选择,将是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制胜的法宝。图四描述了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来源:中国经理人在线)

物流管理调查报告企业示例

回旋曲
若弃名利
针对某企业的物流管理报告,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概况,如企业性质、注册资金、职工人数、年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率、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相关的资质等,如国家或地方给予的荣誉、颁发的证书等,使读者能全面地了解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被调查企业的物流现状,分几个方面,(1)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设备、运输设备,包括向外租借的或外包的设施设备;(2)现有的物流管理队伍,主要是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3)目前的操作模式,如全部是自己操作的,或自营与外包相结合,或全部外包的,等等;(4)目前的操作流程,针对主营业务详细描述该企业的物流操作流程;(5)物流信息技术,或者是物流信息处理方式,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模式或操作流程中会提到,但针对物流信息量大或者物流信息技术较好的企业,应单独列出来重点介绍。 该部分是报告的最主要部分。 第三部分,问题与建议。通过上面的主要内容的调查,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按照以上思路,整3000字的报告非常简单。 本人原创。

跪求双流县的物流现状调研报告啊。

荷包蛋
大好人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种。

对公司相关物流的社会调查报告(具体)在哪里找?

借个火
埃米尔
物流调查报告内容:A调查项目的产生和项目过程概况;B调查过程;C调查结果;D分析建议;E其他2.物流信息采集常用方法:现代通讯技术方法(条码技术、RF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基本条件:A.拥有网络化的集装箱货运站,便于货物集散并与海关、商检等检查、检疫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建立便捷联系。B.拥有国内外的联运点,便于分承运人完成分段委托区段的运输,同时提供货运信息、签发运输单据以及完成货物交接工作。C.实行单一的多式联运费率。D.具有比较完善的多式联运组织制度。4.物流信息采集方法:现代通讯技术方法、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等5.仓容物资储存定额,是指库房里所存放物资的最高数量。仓容物资储存定额受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制约,主要有:物资本身的性能、特点、形状、体积、重量;地坪承载能力;堆码形式:库房的有效高度;储存作业的技术设备件等。6.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的区别和联系: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领域,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领域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杜会之间的关系及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微观物流是制消赞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子微观物流:针对某—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均屈微观物流。微观物流的特点是具休性和局部性。微观物流是更贴近具体企业的物流,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宏观物流也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环节来看物流。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的联系表现在;宏观物流为微观物流的计划管理提供基础和环境,微观物流管理的对宏观物流的发展形成需求。 第七题答案如下: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成为我国物流公司发展的最大软肋。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 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据调查显示,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在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储运活动方面,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其物流设施能力的提高和价格水平下降来体现。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信赖,从而影响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服务和经营范围已经转向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而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尚不具备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物流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其内部物流功能整合和一体化也处在起步探索过程中,企业对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还比较少;企业竞争仍然停留在围绕企业在不同物流环节的服务需求这个初级水平上。由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量的物流活动只能停留在企业内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只有20%的物流服务是有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的。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就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比较少,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分散的、低水平的物流管理活动比较多见。企业要想增加自身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力,首先要对物流管理软件的重要性产生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运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 整合各业务环节,协调同步的经营活动,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流,确保各环节之间信息透明;协同物流上下游之间进行整合和合作,将整个物流的相关资源都连接起来协同管理;实现业务应用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化;任意重新定义物流的业务组合以满足货主的要求或某些行业特定的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来为客户服务……最终达到优化物流供应链资源,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的长远目标。仅靠企业自身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要,以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开发,因此,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开发研究活动。一是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成功应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企业,也有一批发展迅速的物流先进企业。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应当认真总结,为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示范。

求一些关于汽车整车物流的调研报告

石介
堀切
一、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的费用处理 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物流业务的承揽工作和客户服务工作。其中,承揽工作主要包括物流业务的询价、方案设计、投标、合同签订等,客户服务工作主要包括维护客户关系、处理客户投诉等。 物流业务的承揽工作实质上就是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工作。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工作会发生相应的资源耗费,如办公场所相关费用、人员薪金相关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承揽过程的业务费用等。从理论上说,如果物流业务投标成功,则表明物流业务前期开发成功,从而相关费用应该计入物流业务的成本中。但是,根据谨慎性原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有关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无论物流业务前期开发成功与否,其所发生的费用都应在发生时一次性计入期间费用。并且,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间接费用,很难界定不同的物流业务究竟应承担多少前期开发费用,难以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这些间接费用分配于不同的物流业务。物流业务前期开发费用的间接费用属性也反映了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现实可行性。 如果物流业务前期开发工作产生的费用适宜于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话,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归集还是作为营业费用归集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企业会计制度》将有关研发费用列入管理费用,但笔者认为将物流企业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费用列为营业费用则更为合适。《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根据营业费用这一概念的界定,物流企业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费用符合营业费用的本质属性。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所承担的物流业务的承揽工作,也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其发生的费用与一般工商企业的营业费用属性相同。 物流业务的客户服务工作实质上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延续,是物流业务的“售后服务”,所以开展客户服务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也应作为营业费用处理。 二、物流业务作业职能部门的费用处理 根据物流企业物流业务的运作现状,物流业务作业职能部门主要是专设的物流业务运作中心及其下属分支机构,负责物流业务合同签订后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具体运作。 无论是物流业务运作中心还是其下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机构设置费用与管理人员相关费用等都是因运作物流业务而发生的,应该将它们分别计入不同物流业务的物流业务成本。在制造业,将这一类费用归集为制造费用,而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被生产产品的成本中。从与物流业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业成本核算的现行制度与实务看,运输业务成本包括运输业务运作职能部门的相关费用。现行的《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将运输业务运作职能部门的相关费用先归集为营运间接费用,再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相关的运输业务成本中。《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明确规定,营运间接费用作为运输业务成本项目,是指运输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运输成本核算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队、船队、装卸队等)为组织和管理运输生产所发生的运输生产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其他营运间接费用。显然,物流企业应设置“营运间接费用”科目用于归集与核算物流业务作业职能部门发生的机构设置费用与管理人员相关费用。 但需注意,由于物流企业所运作的物流业务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物流业务作业职能部门发生的机构设置费用与管理人员相关费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归集和处理。物流业务作业职能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根据能否直接计入某一物流业务成本可以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例如,物流企业在承接较大的物流业务时会考虑设置分拨中心这一作业职能部门,根据物流业务运作方案的设计,分拨中心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总分拨中心,负责接收客户方的货物并安排货物从该分拨中心至区域分拨中心或至货物接受方的发送;另一类为区域分拨中心,负责接收总分拨中心分拨的货物并安排货物的配送。如果分拨中心仅服务于某一项物流业务,则该中心发生的机构设置费用与管理人员相关费用应作,为直接费用计入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分拨中心服务于不同的物流业务,此时该分拨中心发生的机构设置费用与管理人员相关费用应先在“营运间接费用”科目进行归集,然后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不同的物流业务成本。除了分拨中心以外,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仓储、加工作业等分支机构发生的机构设置费用和管理人员相关费用也需先判别其与某项物流业务的关系,然后作为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计入物流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