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大学现状

保护者
第三代
这么说吧,四个校区:文理学部——都是传统强势学科,管理学(包括经管学院,政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在全国享有盛名,新闻学业很厉害(出了很多行业大牛),其他的文理基础学科一般也都出了了前十...是很牛...信息学部——国软学院不大了解,听说还行,毕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现在这门学科各个学校宣传力度都蛮大,真真假假就不好判断了;测绘...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武大最牛的工科吧,在行业、学术界都是绝对的统治地位;遥感,全国前几;其他的就算了工学部——水电,貌似是全国第二,水院的确学术就业都很强势的一个院,因为前身水利水电大学的学科研究基础优势和遍布系统的校友资源优势,水利和电力的毕业生都不这门要为前途钱途费心...然后就是动力机械、城市设计、土木工程这几个工科学院,我不太了解就算了...医学部——不了解,除非是女生我也不怎么赞成男生学医....偏见偏见,呵呵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哈

武汉大学国际院和边海院资料室在哪里

盒子怪
国际院和边界院资料室位于文理学部生物标本楼一楼,面积100平米。2007年3月成立,为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边界研究院以及日本研究中心师生提供图书报刊服务。图书类别包括国际关系、边界、日本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法律、经济、测绘、文学等,藏书量达到6500余册,其中中文书2300余册,日文书3700余册,英文书400余册,俄文书100余册,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怎么样啊? 有武汉大学的 还有一个南昌大学,实力都怎么样???加分!!!!

鲂鳢
大搜查
都还不错!武汉的好。

我本科是经济学的,研究生想跨专业考国际政治或者国际关系专业!恳求解惑与帮助!我分数不多全给了

诡替身
事也
国政、国关考研都是一样的题目。不考数学,考三百分的专业课,既然是跨专业,跨校甚至跨地区,这个时候还不开始准备专业课会来不及的。专业一是政治学理论,政治学原理是必考的。专业二是综合,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理论想必考的。有些还要考试政治思想史、外交史、比较政治制度。至于学校,南方的最好的是复旦,然后又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再往南的有湘潭大学、云南大学,别的不用考虑了。北方的有北大、人大、社科院研究生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开、清华等。参考书各个学校差异也很大,例如政治学原理有王惠岩、王浦劬、张小鸣、杨光斌等,国际关系史有王绳祖、顾关福、时殷弘、唐贤兴等,外交史有杨公素、颜声毅、李宝俊等、国际关系理论有倪世雄、李少军、陈岳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朱文丽、宋新宁等,思想史有唐士其、徐大同等。所以现在要赶快确定学校,然后买参考书,认真复习专业课了。专业课你这个选的还可以 但是怕你考的学校里面的导师你不熟悉 他们出题的思路和惯用手法都不一样的 你最好有空去想考的学校看看 国家线在一类地区还是挺高的 自主画线更高了 你自己先掂量自己的实力再作打算吧 我是支持你的

武汉大学国学院怎么样?

棒球棍
然则若何
武汉大学国学院以悉心培养国学的读书种子为唯一宗旨或目标。院训取自《论语·述而》篇,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武大国学院是目前中国大陆仅有的“国学”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研究单位。【国学本科人才培养】国学本科试验班已连续11年招生,该班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至少掌握两门外文,且熟悉当今世界人文学科走向的复合型人才。2010年12月,“国学”专业作为全校唯一的人文学术实验班纳入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成立“弘毅学堂”国学班。该班秉承“根基经典,回归传统,面向现代”之教育理念,标举“知识与价值并重”的传统,奉行学术精英教育。国学试验班50%以上的毕业生可被推免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武大国学试验班探索一种新的人文学人才的培养道路,在教学模式上参酌中国古代书院和牛津、剑桥等国际名校导师指导阅读及讨论的方法;在教材选用上力求直接采用原典原著;在考核方法上采用闭卷与课程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在师资的聘用方法上尽量采用灵活的方式,邀请校内外、国内外名家授课或做专题讲座。国学本科试验班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国学通论、国学研究方法论、古典目录学、四书研读、诗经(附楚辞)研读、周易研读、礼记研读、史记研读、老庄研读、荀子研读、文选研读、文心雕龙研读、说文解字注导读、广雅疏证导读、史学和社会理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代文体和辞章、古代经学和经典注释学、中国古代小学源流、清代考据学研究、海外中国学研究、基督教思想史、印度佛教与早期经典、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学导论,还有英语、日语、书法等课程。【硕博士人才培养】国学本科试验班的创办是我国大学培养国学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有力举措。但是,由于国学学科的特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有其特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可能在本科期间一蹴而就。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学研究和教学,同时为有志于国学研究的学子提供继续深造的专业平台,武汉大学于2007年底自行增列了国学专业的硕士点与博士点,于2008年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2009年正式招生。目前,武汉大学国学硕士、博士点下设有:1、经学研究方向;2、子学研究方向;3、史部典籍研究方向;4、集部研究方向;5、佛教与道教研究方向。武汉大学国学硕士、博士点得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多学科交叉。在设置研究方向和配备师资上努力打破原有的文、史、哲学科划分的限制,根据国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初步确定了五个研究方向,横跨文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艺术学武大学科,实现了诸学科的真正的交叉融合。在师资方面,该校组织有实力的专家担任国学点硕、博士生导师,并拟进一步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加盟该博士点,联合指导。对硕、博士生也拟采取适当“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国际学生交流。第二,强调原著经典的创造诠释。原著经典是我们研究国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源,国学硕、博士点拟在突出小学训练和古文献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外语、中外学术之方法学训练与国学典籍的创造性诠释,重视海外中国学成果的研讨,重视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创造性诠释与研讨的能力。

武汉大学情况

圣人在乎
意见
武汉大学百科名片 武汉大学校园景色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中文名:国立武汉大学外文名:Wuhan University,WHU简称:武大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创办时间:1893年类别:国立综合性大学现任校长:顾海良所属地区:中国武汉主要奖项: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目录[隐藏]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名拾趣 校训释义 校歌品鉴 校史档案 【历史变迁】 【鼓励与鞭策】 【校史年表】历任校长 数字武大 珞珈撷英 院系设置 校园文化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名拾趣校训释义校歌品鉴校史档案 【历史变迁】 【鼓励与鞭策】 【校史年表】历任校长数字武大珞珈撷英院系设置校园文化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武汉大学校徽(常用但并非官方公布)武汉大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人文底蕴。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 学校简介  【学校环境】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学生住宿区桂园、枫园、樱园、梅园因其风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樱梅枫可以说是诗情画意。还有湖滨、星湖等住宿区都各有特色。  校内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常常引发一些讨论的热点),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事实上,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武汉大学校园内还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像”、“鲲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兰·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像”等人文景观。  【学校概况】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一区,即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二区)、信息学部(三区)、医学部(四区)。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0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4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2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学生喜爱的“四大名嘴”、“珞珈讲坛”为代表的教会大学生思考的学者与讲坛,还有藏书丰富,建筑风格古朴的图书馆让学生迷恋。更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17项, 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 智囊团 ”和“ 思想库 ”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 “ 创造、创新、创业 ” 教育的新理念,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1280人,硕士研究生10731人,博士研究生6736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566人(截止2008年武汉大学录取港澳台侨学生总人数连续五年居全国内地普通高校之首),有外国留学生 1491 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编辑本段]校名拾趣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 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  一个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磅礴大气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这也是武大学子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之一。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把“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满天下。 [编辑本段]校训释义  为继承和发扬武汉大学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不断焕发精神,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武汉大学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编辑本段]校歌品鉴  纵观武汉大学历史,正式作为校歌的乐曲主要为四首:学堂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国立武汉大学校歌、现校歌。以下分别予以叙述。  一、学堂歌:为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创,受外国学堂歌曲及中国古风影响,主要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格式为六字句加七字句,共分十三段。乐曲曲调厚重凝实,铿锵有力,沉稳中而有起伏变化,充分体现了学堂的神圣与教育的庄严,可谓为佳作。但由于学堂歌按令“遍发湖北通省各学堂、各军营”,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自强学堂或方言学堂的校歌,因此在此处不加赘述。  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是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师的校歌。校歌在张渲校长主持下作成,词曲作者不明。歌词如下:“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 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 朴诚有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曲调婉转飘逸,似从云中飞过,同时又落地有声,无有虚无缥缈之感,代表了师范学校教书育人、刚柔并济的特点。就歌词而言,本词开门见山,抒发天地安泰、普道尊儒的思想,表现了传统师范教育的精神特点综观全词,浑然天成,一气而就,以四言五言之传统诗词形式,并工对仗格律,充分表现了武昌高师的办学宗旨、理念与特色,令人闻歌识校,难以释怀。  三、国立武汉大学校歌:武汉大学校歌创作之巅峰向无争议,是为国立武汉大学校歌。该校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词曲作者亦不详,现今版本国立武汉大学校歌系由表桓昌校友回忆歌词,何淑英校友提供曲谱而得,与其他版本或有不同。全词如下:“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将。 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念茫茫宇合,悠悠文物。 选珞珈胜处,学子与翱翔,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学子与翱翔,努力崇明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及时爱景光。”全词极尽引经据典之所能,文言歌词虽有晦涩难懂之嫌,但其音律协和,意蕴深远,则远非白话所能及。歌词采用文言,并非有些人所谓的固步自封、保守陈旧,而是对传统文化以及学校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校歌为大学之门户,代表大学之形象、大学之精神。国立武汉大学作为名师云集、众才合璧之高深学府,承载了中华数千年传统文明,并极力吸取西学之所长,如此理应以深邃高远之文言雅句来表现本校、宣扬本校,而远不是寥寥数行白话文所能展示的。在结合文言韵律的基础上聆听国立武汉大学校歌,方才酣畅淋漓。听毕凝思,词曲皆紧凑衔接,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曲调婉转多情而又似催人奋进。综览全词,跌宕起伏,层次分明,顺势便将国立武汉大学的景、情、人、思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予人以雄浑壮丽而又间杂轻盈柔和之感,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现校歌:由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严格意义上说是代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下:“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难,明日作栋梁,明日作栋梁。”其歌词为白话,虽通俗易懂,然略显轻薄。按毛翰的话说,“(现校歌)远不及其国立时期老校歌的典重隽永”。现校歌主要以现校训作为校歌的中心。武汉大学现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现校歌中“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与“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正是表现了现校训的四大精神。但除此之外内容较为空洞无物,诗韵不足,意象也略为死板,因此不能全面体现武汉大学的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现校歌虽然轻柔优美,但曲调过高,使得未经过专门音乐发声训练的同学难以按原调唱毕乐曲,这更是现校歌的一大败笔,完全没有遵循原校歌琅琅上口的风格。综论之,现校歌是具有时代气息的一首歌曲,但却并不适合用作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武汉大学的校歌。[1]

麻烦回答我四个关于"外交官"的问题!!!

雏菊
纯羊绒
至于外交官吗?呵呵我也想当一名外交官!外交官的摇篮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部直属的一所大学(院校)就是外交学院,这个学院很难考的,只在个别省份招学生.还有一个就是国际关系学院!开办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交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外语、外交学和国际政治、法律、经济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2.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独立从事工作; 3.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法、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知识; 4.有较强的汉语基本功和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和谈判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调研能力,以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政治学 主要课程:外交学、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政治导论、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与多边外交、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外国政治制度、宗教与国际政治、谈判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国际合作

马陵道
无失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同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图书情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该院是IFLA会员单位,与国际图联(IFLA)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该院每年派遣2-4名教师和研究人员赴国外留学、访问,并接受港、澳地区和部分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每年邀请2-8名外国专家来院授课或主办学术讲座。2000年11月,该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单位成功合作举办了首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匹兹堡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北德克萨斯大学、加州大学等30余所国内外一流图书情报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出席该会议。2001年4月成功举办了中韩远程教育国际研讨会。2003~2005年,该院成功举办了三届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2005年,该院成功举办了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国际学术研讨会,其间还举办了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组织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6年10月,该院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SYRACUSE大学、中国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一流图书情报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所所长等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通过了《关于面向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方向的行动建议》,就该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武汉大学周怀北(Huai-Bei Zhou)

反于大通
周怀北 , 留美归国博士,博导, 教授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学院 教授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圆管理办公室主任 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1984年7月,1987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1990年9月获得美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1994年5月获得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无线电物 理博士学位。 同年5月到1996年 1月在 美国 国家标准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做博士后,研究生物信息工程. 工作期间,1996年到 1999 年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学习工商行政管理(MBA). 1996年1月到1999年 5月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技术的研 发。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研究与开发。现任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理事,北美国际交流中心执行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会长。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国际上首次计算出运动卫星天线在磁化三维空间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场并将结果应用于航天与地面电磁辐射试验室。首次发现蛋白质大分子运动的混沌行为,此发现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有重要意义,其论文被美英德法等国科学家大量引用。不仅在大学和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还在通用电气(GE)公司卫星通讯部和NEXTEL移动通讯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共写出内部技术报告12篇并有美国专利申请,内容覆盖卫星通讯和移动通讯等领域,包括通讯网络 设计,监测和优化。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基金(又称”百人计划”).研究领域:1)无线通讯工程,包括移动通讯和卫星通讯,网络设计,监测与优化,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开 发;2)生物信息工程,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大分子的动力学与混沌行为,计算机模拟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代表性著作 : 代表性论文 :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朗缪尔探针应用中的问题、GPRS 数据传输技术及实时数据采集应用、电离层离子丰度对哨声传播经度效应的影响、哨声谱与出口点的关系参考资料:http://iss.whu.e.cn/teach.html?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