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国外现状研究

泰姬陵
解其桎梏
查期刊网啊,上面有好多的

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国内研究现状怎么写

金刚经
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要生存,就必须拥有一定金额的资金。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相对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较差,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经营风险增大,造成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差,亏损的企业日益增加。第二,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三,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经营行为。企业无计划的盲目投资,必然造成失误和损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流动资产管理水平不高,资金流失严重 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财不注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研究现状

副作用
窦娥冤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蒋先芳浅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轻视。而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必须重视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存货管理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系统。科学的存货管理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优化存货管理,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型企业存货管理的必要性,揭示了存货管理面临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水平Abstract: SMEs are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I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If SMEs want to achieve good internal control,the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inventory management.Inventory management is an internal self coordination,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control system that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implement operating policies and decision-making, maintain liquidi

应收账款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如题 谢谢了

是出则存
爱恨调
[摘要]:应收帐款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是不是能顺畅流通。 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就如何加强应收帐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缺少血液,轻则“营养不良”, 重则“奄奄一息”,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现实中很多企业正是因为资金周转不良而破产,倒闭。 所以如何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就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对部分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发现应收帐款的管理十分混乱, 内部控制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帐款管理目标,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时过于强调利润指 标,而并没有设置“应收帐款回收率”这样的指标。 2、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 不少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 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应收账款,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 导致对损失的应收帐款无法追究责任。 3、对应收帐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 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 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 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 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 在企业回款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需要, 但在企业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 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 、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 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 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 有的即便是对了账,但并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 只是口头上的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未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对没有收回的应收帐款长期挂帐,帐龄甚至多达10余年, 而这部分资产其实早已经收不回了。 4、企业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信用管理。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 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 收回多少没有底数。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加强和改善应收帐款管理, 首先要解决目标问题。利润最大化不是应收帐款管理的目标,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 可能会导致对风险的忽视和企业长远利益的牺牲。 应收帐款管理的总目标应该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 不能忽视资金的良好周转。 第一 要事先制定合理的应收帐款余额,实行应收帐款的计划管理。 在每一年的年度计划中应该明确应收帐款的年末余额, 并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款期, 允许每年的平均收帐期在该指标上下浮动,作为考核业绩的依据, 设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实施弹性控制, 在产品走俏时,赊销规模从紧;产品疲软时,从宽;资金紧张时, 从严。当赊削规模接近警界线时,应断然采取措施,暂停赊帐业务。 第二 应实行应收帐款的责任管理,作到每一笔应收帐款都有人负责。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避免遭受损失的措施,实行“ 谁审批,谁负责”, 对每一笔应收帐款业务的发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以便于应收帐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帐损失。 当然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便, 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 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 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特别巨大的, 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责任制必须落到实处, 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并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建立销售责任制,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 企业可以将贷款回笼作为考核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 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包括销售收入总额,贷款回收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等,根据实际回收情况与清欠人员的工资挂钩。 第三 实行科学的合同管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现金收入以外的供货业务都应该签定合同, 主要的供货业务应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合同要素要齐全具体, 特别是收款期,延付的具体违约责任等应清楚,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用法律武器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第四 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确定赊销规模。 对拟赊销的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 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 优为企业规模大,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较好的企业; 合格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财务制度比较规范, 有一定的资产作抵押, 在以往业务往来中经催交后能结清货款的客户; 差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资产抵押, 以往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不佳的客户。 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应每年一次,特别情况可随时调整。 按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确定销售政策。 对于资信差的客户采用现款交易, 对资信一般或者较好的客户在现款不被接受的情况下采用承兑汇票的 方式,对于资信好的客户则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 但在期限和累计金额上要有明确的规定。 第五 发挥会计的基督职能,辅助应收帐款的回收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核算应收帐款明细帐, 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帐款各客户的金额、 帐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 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 企业财会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帐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 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 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帐单,作为双方对帐的原始依据; 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帐单的同时, 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 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第六 进行积极的收款政策和风险转移机制。 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赊销客户, 企业应组织力量督促经销人员加紧催收,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 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赊销客户,需有专人负责, 兑现落实经办赊销人员的奖惩。企业供销部门应组织人员, 积极与对方进行联系,及时收回欠款。 对近期暂不能还款的赊销客户, 应要求对方制订还款计划并提供担保,使其能逐步还表欠款。 对那些既然不制订还款计划又不提供担保的, 或发现其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给予解决。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帐款进行实行风险转移: 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 即将应收帐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由于票据是字面字据, 比应收帐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贴现, 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企业不能及时回收帐款时, 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帐损失的发生。 再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帐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 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 也可以将应收帐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 这样企业就将应收帐款回收中存在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了金融机 构。目前,这种作法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 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帐款很难收回时, 企业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 以抵补这部分应收帐款, 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帐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 ,从而实现了应收帐款方向上的转移。

急求毕业论文一篇《我国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研究》

借黑钱
车魂师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论文编号:KJ018 字数:11905,页数:12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形成是由企业赊销引起的,而赊销是企业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企业科学地实施赊销战略,可以扩大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盘活存量资产。然而,若企业对赊销管理失控,会引起应收账款快速膨胀,导致坏账损失急剧上升,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此,本文将从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探讨。关键词: 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制度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目 录一、应收账款失控的成因 - 1 -(一)企业应收账款失控的外部成因 - 1 -(二)企业应收账款失控的内部成因 - 2 -二、应收账款缺少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危害 - 3 -(一)延长企业营业周期,降低资金周转速度 - 3 -(二)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削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 3 -(三)增加企业风险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 4 -三、构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 4 -(一)抓好资信调查,做好事前控制 - 5 -(二)做好会计核算和监控,加强事中控制 - 7 -(三)采用合理的清对和催收办法,做好事后控制 - 8 -四、结束语 - 9 -参考文献 - 10 -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49-1/1990.htm

应收账款管理的管理现状

腹犹果然
天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hejiahe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将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政府的指令下完成企业缺乏市场意识政府通过指令指标人事调动打白条等手段来管理应收账款几十年的一贯制使企业逐渐失去活力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围绕市场顾客转使得企业原来隐性的问题开始显性化逐渐暴露出来应收账款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经贸委课题组对6省24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及512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32户企业的调查结果推算到2001年末在全国5813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7886.5亿元中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约为2000亿元3个月至1年的应收账款约有2000亿元1至2年的应收账款约有1300亿元2至3年的应收账款约有800亿元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约有1700亿元按账龄推算属于拖欠的应收账款约有5500亿元占65%以上因此保守地估计国有工业企业的货款事实上已成为呆账死账的约在1500亿以上占周期应收账款的20%以上1.2研究的现状1.2.1研究的国外现状在国外,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学界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金融机构,债务管理公司等中介机构都会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跟踪调查,对应收账款的信用质量按等级进行分类,对小同信用等级的应收账款给予小同市场价格与信贷政策。整体经济环境是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贷政策的变量包括交易账户的质量,贷款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

我国 应收账款 现状

其豆肩肩
二十秒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hejiahe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将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政府的指令下完成企业缺乏市场意识政府通过指令指标人事调动打白条等手段来管理应收账款几十年的一贯制使企业逐渐失去活力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围绕市场顾客转使得企业原来隐性的问题开始显性化逐渐暴露出来应收账款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经贸委课题组对6省24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及512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32户企业的调查结果推算到2001年末在全国5813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7886.5亿元中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约为2000亿元3个月至1年的应收账款约有2000亿元1至2年的应收账款约有1300亿元2至3年的应收账款约有800亿元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约有1700亿元按账龄推算属于拖欠的应收账款约有5500亿元占65%以上因此保守地估计国有工业企业的货款事实上已成为呆账死账的约在1500亿以上占周期应收账款的20%以上1.2研究的现状1.2.1研究的国外现状在国外,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学界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金融机构,债务管理公司等中介机构都会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跟踪调查,对应收账款的信用质量按等级进行分类,对小同信用等级的应收账款给予小同市场价格与信贷政策。整体经济环境是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贷政策的变量包括交易账户的质量,贷款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

求助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防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魂兽
毕业祭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并购实务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而与并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与经济后果、目标企业的搜寻、筛选与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等方面。 1.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现有研究认为企业主要是为了:(1)获得新的资源和技术;(2)多元化;(3)快速进入外国市场;(4)获得协同效应而进行跨国并购。Mar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 2.关于跨国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关于(跨国)并购的经济后果。现有研究大都表明,并购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Mar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Bettis和Montgomery(1992)等在考察西方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来所采取的策略后认为,企业的不同业务如果可以分享其己具备的核心能力,则往往可以使整个企业获取成本或其他竞争优势。④Hin(1994)在对美国过去30年间实施过混合并购的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绝大部分获得充足利润回报的公司是围绕其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并购和经营的。⑤ 3.关于目标企业的搜寻研究。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的研究始于1942年二战时为消除来自大西洋德国潜艇的威胁,美国海军反潜研究小组所进行的工作。由于搜寻理论军事色彩浓,保密性强,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Jacques Crémera等(2006)在对有相互关联的潜在购买者的拍卖行为进行研究后认为,尽管一般情况下获取全部收益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设计搜寻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 4.关于目标企业的筛选研究。Salter和Weinhold(1979)将战略匹配的概念引入并购研究领域,以此作为目标企业筛选的标准之一。Harrison等(1991)则对匹配的相似性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并购双方资源的差异性是协同效应的来源并带来了更高的长期绩效。 5.关于目标企业的估价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Fisher创造和发展的净现值法,Weston提出的股利增长模型,Rappaport提出的未来现金流量方法,Copeland等建立的公司市场价值的估值模型以及Stern Stewart等提出的经济附加值(EVA)价值评估模型等。 6.关于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Stulz(1988)指出,管理层保持公司控制权和个人私利的意图会影响并购融资决策,成长性企业可能会求助于债务融资以维持管理层所有权水平和表决权。Faccio和Masulis (2005)发现对公司治理的关心和债务融资约束的权衡会影响到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由于外国股票存在更大的交易成本、更低的流动性和及时性,信息不对称更严重,因而与国内并购相比,跨国并购更常使用现金支付。 7.关于并购风险研究。Sarkar等(2006)描述了怎样运用条件型支付(collars)、盈利能力支付计划(earn-outs)以及或有估价权来管理并购风险。Reuer等(2004)的研究表明,缺乏国际和国内并购经验的企业在并购高科技和服务型行业的目标企业时倾向于运用或有支付来缓解并购风险。 8.关于并购后整合研究。Kearney(1999)对1998-1999年全球发生的115项并购交易进行了调查,其中53%的被调查者将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于整合失败。因而,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均非常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现有文献主要从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并购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在并购实务上,有许多专门为并购整合提供建议咨询服务的机构。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并购目标的搜寻、融资与支付方式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经过研究后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着:(1)并购对象大多为海外绩效低下或破产的企业;(2)企业整体竞争力弱,体制约束问题严重;(3)缺乏跨国并购战略,并购计划准备不足;(4)缺乏国际型人才,整合管理能力弱;(5)政府管制过多,法律体系尚不完善;(6)资金不足,缺乏中介机构支持等问题(贾名清和方琳,2007)。尽管如此,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依然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吴添祖和陈利华,2006)。实证研究也表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潘勇辉,2007)。 “走出去”的企业从事并购时应如何寻找并购目标呢?张金鑫(2006)认为,不应以目标企业符合若干条件为标准,而应从并购双方资源匹配的角度寻找并购目标才能成就完美的并购。 与国内并购不同,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与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在设计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方式时需要考虑目标公司控制权获得、流动性变化、公司资本结构、税务等因素(季成和任荣明,2007)。 整合失败是一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企业生命周期的吸引与冲突是导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康晓剑和刘思峰,2007)。为避免并购整合失败,除了加强并购的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详细的并购前调查外,要正确分析研究并购双方的资源特征,充分考虑组织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正确选择并购后资源整合模式(李广明,2006a),在众多资源整合模式中,系统整合式、供应链导向式或技术导向式、充分式或集约式的整合模式比较适宜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李广明,2006b)。

如何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论文研究方法

困也
沉睡者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根据我能写